小白教程:迷你移動固態(tài)硬盤DIY,U盤大小超便攜,速度提升十倍
618不知道買什么,突然想到我存各種工作文件,備份的照片、視頻、高清電影等文件都是用以前自己DIY的機械硬盤存儲的。必須得連電腦進行查看,而如果要把手機里的內(nèi)容更新備份到硬盤,又得連接電腦再拷貝到硬盤里。速度慢不說,還不方便。而且機械硬盤太大了,攜帶也十分不便。
秉承對速度和便捷的追求,決定買一個移動固態(tài)硬盤??墒且凰?,價格還不便宜。1TB的移動固態(tài)硬盤,最低的價格也得300+,速度只能達到500M/s左右。那不如自己再DIY一個移動固態(tài)硬盤好了。把DIY的教程分享給大家,小白也能自己DIY到屬于自己的移動固態(tài)硬盤。
分享之前先說明幾點:
1:移動固態(tài)硬盤速度快,體積小,但數(shù)據(jù)存儲的穩(wěn)定性不如機械硬盤。建議雙備份,把核心的照片等資料在機械盤作長期的保存。
2:不清楚機械硬盤(HDD)和固態(tài)硬盤(SSD)的伙伴先百度了解下。
需要買的配件:1
DIY所做的準備其實很簡單,我們只需要買1個硬盤+1個硬盤盒,實際上就完成了硬盤的物理組裝。
硬盤的選擇
買什么硬盤呢?省流版:M.2 Nvme固態(tài)硬盤
固態(tài)硬盤主要分為SATA固態(tài)、M.2 Nvme固態(tài) 、 M.2 SATA固態(tài),單純以外觀來區(qū)分的話,參考下圖。
第一個主要是用于電腦,已經(jīng)是上一代固態(tài)硬盤的形態(tài)了,體積比較大,我們就不考慮了。
第二個NVMe M.2傳輸速度更快,可以達到2000M/s甚至7000M/s。因為國產(chǎn)的崛起,NVMe M.2固態(tài)降價非常厲害,現(xiàn)在已經(jīng)到最低1TB 240元左右了,所以我們直接買一塊NVMe M.2固態(tài)硬盤即可。
第三個SATA ?M.2只是換成M.2接口的SATA盤,速度一般也就500M/s左右,價格跟第二個差不多,不考慮了。
關于NVMe M.2固態(tài)硬盤的具體選擇就不細說了。大品牌有三星、西數(shù)、希捷、英睿達等。性價比比較高的有致鈦、鎧俠、梵想、光威、金百達等等?,F(xiàn)在國產(chǎn)固態(tài)賣的都比較好,挑一個銷量高的一般沒什么問題。
另外,我們在買的時候盡量不選擇3500M/s傳輸速度以上的產(chǎn)品。因為搭配的硬盤盒和我們的電腦、手機接口大多數(shù)不能跑滿這么高的速度,而且價格還更貴。選擇2000-3500M/s速度的硬盤就行。
我個人買的是金百達的KP230系列,傳輸速度3500M/s,1TB的也就240塊錢。
硬盤盒的選擇
硬盤盒我們需要選擇和硬盤相匹配兼容的產(chǎn)品。
支持協(xié)議
主要推薦支持NVMe M.2固態(tài)的硬盤盒。
抗摔、散熱
需要注意的是硬盤盒不只是一個盒子,它還內(nèi)置M.2接口與主控,需要把M.2硬盤插上安裝。
還需要注意硬盤盒的散熱與防摔抗撞等性能,大家可以選擇帶硅膠抗摔功能,鋁合金外殼的硬盤盒。
主控
目前主流的硬盤盒主要有RTL9210B主控和JMS583,前者價格大概要貴個3、40,但是性能兩者差距不是很明顯,個人更推薦JMS583,性價比更高一點,我買的是這款↓
接口
硬盤盒自帶的主要有USB接口和Type-C兩種接口(區(qū)別在下圖),還包括直插式和帶線式。
直插式像這樣,兩頭一邊為USB,一邊為Type-C,這樣不管你的電腦是USB口還是Type-C口都支持。
如果要插手機用,一定要買帶Type-C接口的。直插式不用帶線,相對更方便,但是注意因為移動固態(tài)硬盤還是比U盤大一點,橫著直插到電腦,機身懸空,可能會給接口帶來壓力,用久了或者接口不夠牢固可能會松動甚至掉盤(連接中斷)。
而帶線式會配連接線,連接設備的口子一般也有USB和Type-C。不過外出攜帶需要帶線,而線材有問題可能會影響連接和傳輸效率。
直插式和帶線式各有優(yōu)缺點,能不能綜合一下呢?我買的就是帶線式的,但隨時連接手機不太方便,于是我買了一個Type-C的公對公直插接頭,就能實現(xiàn)直插了,線材也可以備用,還是很方便的。
購買硬盤盒時看商品詳情頁,選擇達到10Gbps的速度的產(chǎn)品。當然能否跑滿這個速度得看你電腦的接口,電腦要有支持USB 3.1 Gen2 以上速率的接口才行(不管是USB接口還是Type-C接口),雙向支持就可以跑到大概900M/s的速度。不清楚自己電腦接口速度的去百度查一下或者問問客服。
如果電腦是雷電接口,那么可以跑到40Gbps的速度,也可以購買帶雷電4接口,支持40Gbps速度的硬盤盒,體驗直接起飛(體積會大一些)。
手機的Type-C接口基本上速率最高也就10Gbps,而且因為移動固態(tài)插到手機上需要用手機給它供電,可能會有供電不足,導致速度下降的情況。所以手機的速度會底很多。但實測還是比U盤要快不少的,直接連接手機播放硬盤里的視頻也不會卡頓。
硬盤的安裝
硬盤的安裝相對而言最簡單的。你買的硬盤盒商詳頁一般就有安裝方法。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把硬盤插到盒子的M.2接口上,貼好散熱片,把蓋子蓋上用螺絲固定。還有一種是抽拉卡扣式的,不用安螺絲,直接通過推拉等方式安裝。安裝很簡單,看具體硬盤盒的詳情頁就行,就不再多說。
格式化硬盤
有人說是不是安好了就能直接用了,這個也不是的。把硬盤插上電腦,打開 “我的電腦”,你會發(fā)現(xiàn)根本就沒有這個磁盤。
你買的硬盤相當于是個清水房,倒也不用裝修。但需要你給它進行分區(qū),相當于規(guī)劃房子的區(qū)域,這里多少平放什么,那里多少平又放什么。
比如咱們1T的容量,我們想給它分配幾個盤(就是我們常見的C盤、D盤),可以1個也可以2個。不過,作為移動硬盤,不需要分系統(tǒng)盤,所以我們就不分盤了,相當于把整個房子打通就不分小隔間了。但還是需要進行格式化,選擇硬盤的系統(tǒng)格式(相當于我買的清水房,我把里面清空打掃,然后指定是住房還是倉庫還是哪種類型)
這里我們就需要借助一個硬盤分區(qū)軟件了,我一般是用的下面這個軟件。
把它下載到桌面,解壓縮,在文件夾里找到這個程序,雙擊點開運行。
點開后在左側(cè)可以看到我們的硬盤,根據(jù)名稱(我的就是Kingbank P230)和容量(1TB是900多G)找到這個硬盤,右鍵選擇“格式化當前分區(qū)”。
在彈出的窗口這里,需要選擇你的文件系統(tǒng)。FAT32是比較老的系統(tǒng),只支持4G以內(nèi)的文件寫入,現(xiàn)在不太實用了,但是它的穩(wěn)定性是最好的。NTFS是適合電腦的系統(tǒng)類型。exFAT則是兼容安卓系統(tǒng)的類型。這些系統(tǒng)電腦一般都是通用的。但是我在選擇后發(fā)現(xiàn),我的vivo手機在exFAT系統(tǒng)下是識別不出來的。只能識別FAT32和NTFS系統(tǒng)。
我們優(yōu)先選擇exFAT系統(tǒng),兼容電腦和手機。存儲速度和大小支持更好,如果不能識別,那我們再格式化一次,選擇NTFS,如果還是不能識別,就選兼容性比較好的FAT32系統(tǒng),但是這樣就不能存儲單個4G以上的文件了。
其他都不用管,選了之后進行格式化,就可以使用了。
硬盤的使用
上一步完成之后,插上電腦我們打開此電腦就能看到一個900多G的硬盤了。這時便可以正常使用了。而手機端怎么用呢?
在手機的“設置”中,搜索OTG,打開OTG開關(圖1),插上移動硬盤,界面會跳到文件管理APP里,這時你就可以看到接入了一個OTG設備(圖2)。打開設備就能查看、編輯文件了。記得編輯完之后先卸載OTG再拔出(圖3),保障數(shù)據(jù)安全。
以下是現(xiàn)在的移動固態(tài)硬盤和之前的機械移動硬盤的對比?,F(xiàn)在相當于2個U盤大小,非常迷你,顏值也高很多,可以揣兜里揣包里輕松攜帶。外出沒帶電腦還可以直接插在手機上編輯,太方便了。速度相比機械盤,至少快了5倍以上。
好了,以上就是DIY移動硬盤的詳細教程,看起來挺多字,實際上并不麻煩。創(chuàng)作不易,覺得有用的小伙伴求個贊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