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代的沙頭角 戴涼帽的客家阿婆 邊境上的英籍香港警察

一位阿婆帶著一個小男孩,趕著一群鴨子從街頭走過。這樣的場景,不少人應(yīng)該都很熟悉。這不是別的地方,這里是沙頭角。路邊還可以看到兩幅標(biāo)語,分別寫著“堅(jiān)決擁護(hù)世界和平”、“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

位于深圳和香港邊境線上的沙頭角,以“日出沙頭,月懸海角”而得名。1898年,英國政府與清政府在北京簽訂了《展拓香港界址專條》,英國人強(qiáng)租新界,沙頭角被一分為二,一邊是中國大陸,一邊就是香港。香港那邊巡邏的,就是那英籍香港警察。

界碑就立在沙頭角的正中間,將這里分為了兩個世界。沙頭角的那條老街,也由此被稱為中英街。一位客家阿婆戴著涼帽,打著赤腳從邊境線上走過。

邊境線上,立著嚴(yán)禁走私的公告??磥聿还苁裁磿r候,走私都是邊境線上少不了的。

這些幾十年前的老照片,由美國著名記者Harrison?Forman(哈里森·福爾曼)所拍攝。后來的沙頭角,早已經(jīng)不是當(dāng)年的這個模樣。改革開放后,深圳成立了特區(qū),而沙頭角上的中英街,因?yàn)槠涮厥獾牡乩砦恢茫环Q為特區(qū)中的特區(qū)。內(nèi)地人去了深圳,都想去沙頭角中英街去看看,中英街一度比上海南京路還熱鬧。
標(biāo)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