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隸校尉
張忠 不詳
董太后姊子張忠為南陽太守,...太后怒,遽征忠為司隸校尉,以相威臨。(后漢書卷四十八 徐璆傳)
%?案徐璆傳,徐璆任荊州刺史在先,張忠為司隸校尉在后。中平元年(184),張忠構(gòu)陷徐璆,璆免職。故張忠任司隸校尉在中平元年之前,疑中平元年仍任司隸校尉。
張熹 不詳
故司隸校尉、河南尹、尚書張熹,已歷九列。(全三國文 蔡邕 薦太尉董卓可相國并自乞閑冗章)
% 蔡邕此章,作于中平六年(189)。光和三年(180)后,何進(jìn)為河南尹,中平元年(184)轉(zhuǎn)為大將軍;徐灌任河南尹,同年七月下獄死。中平三年(186)八月,有河南尹種拂。概張熹任河南尹,在中平元年(184)七月后,任司隸校尉在此之前,疑即中平元年。
馮方 不詳
司隸馮方女,國色也,避亂揚州。(三國志卷六 袁術(shù)傳注引九州春秋)
% 未知此馮方與大司農(nóng)馮方是否為一人,姑且以為是。司徒樊陵、大司農(nóng)馮方等光和五年(182)被罷黜。樊陵中平六年(189)為司隸校尉,疑馮方亦曾為司隸校尉,在光和五年(182)后,不知何時。
郭鴻 不詳
鎮(zhèn)弟子禧,...建寧二年,代劉寵為太尉。禧子鴻,至司隸校尉,封城安鄉(xiāng)侯。(后漢書卷四十六 郭躬傳)
% 案《金石錄·漢郭禧后碑》,有“子故五原太守”字樣,即郭鴻。郭禧卒于光和二年夏五月甲寅(179.7.3),故郭鴻任司隸校尉,在光和二年后。具體時間不詳。
張溫 中平五年188在任
而司隸校尉張溫舉勛為京兆尹。(后漢書卷五十八 蓋勛傳)
% 時袁紹為佐軍校尉,在中平五年(188)八月后。
袁紹 中平六年189四月——初平元年190
靈帝崩,紹勸何進(jìn)征董卓等眾軍,脅太后誅諸宦官,轉(zhuǎn)紹司隸校尉。(后漢書卷七十四 袁紹傳)
% 后袁紹奔冀州,懸節(jié)于上東門,至興兵討董卓,一直自稱司隸校尉。
樊陵 中平六年八月辛未189.9.25
讓、珪等為詔,以故太尉樊陵為司隸校尉,少府許相為河南尹。尚書得詔板,疑之,曰:“請大將軍出共議?!敝悬S門以進(jìn)頭擲與尚書,曰:“何進(jìn)謀反,已伏誅矣?!?..袁紹與叔父隗矯詔召樊陵、許相、斬之。(后漢書卷六十九 何進(jìn)傳)
宣璠 初平元年190二月在任
議罷,卓敕司隸校尉宣璠以災(zāi)異劾奏,因策免彪。(三國志卷六 董卓傳注引華嶠漢書)
% 此概袁紹起兵,董卓所置司隸校尉。
趙謙 初平元年190
卓所愛胡,恃寵放縱,為司隸校尉趙謙所殺。卓大怒曰:“我愛狗,尚不欲令人呵之,而況人乎!”乃召司隸都官撾殺之。(三國志卷六 董卓傳注引獻(xiàn)帝記)
劉囂 初平元年190
卓使司隸校尉劉囂籍吏民有為子不孝,為臣不忠,為吏不清,為弟不順,有應(yīng)此者皆身誅,財物沒官。(三國志卷六 董卓傳注引魏書)
黃琬 初平元年190——三年192五月
后與楊彪同拜光祿大夫,及徙西都,轉(zhuǎn)司隸校尉,與司徒王允同謀誅卓。及卓將李傕、郭汜攻破長安,遂收琬下獄死,時年五十二。(后漢書卷六十一 黃琬傳)
胡軫[胡種] 初平三年192六月——九月
游敦,字幼齊,漢世為羽林中郎將。先與司隸校尉胡軫有隙,遂誣敦殺之。(太平廣記卷第一一九 報應(yīng)十八冤報)
素與司隸校尉胡種有隙,及宏下獄,種遂迫促殺之。(后漢書卷六十六 王宏傳)
李傕 初平三年192九月——興平二年195三月
傕為車騎將軍、池陽侯,領(lǐng)司隸校尉,假節(jié)。(三國志卷六 董卓傳)
呂布 初平三年192——
布求還洛,紹假布領(lǐng)司隸校尉。(三國志卷七 呂布傳注引英雄記)
榮邵[管邰] 興平二年195十二月在任
天子既東,而李傕來追,王師敗績。...司隸榮邵皆為傕所嫌,欲殺之。(三國志卷十 賈詡傳注引獻(xiàn)帝記)
[通鑒作司隸校尉管邰]
韓暹 建安元年八月癸卯196.9.20——辛亥196.9.28
八月辛丑,幸南宮楊安殿。癸卯,安國將軍張楊為大司馬,韓暹為大將軍,楊奉為車騎將軍。(后漢書卷九 孝獻(xiàn)帝紀(jì))
乃以張楊為大司馬,楊奉為車騎將軍,韓暹為大將軍,領(lǐng)司隸校尉,皆假節(jié)鉞。(后漢書卷七十二 董卓列傳)
曹操 建安元年八月辛亥196.9.28——九月
辛亥,鎮(zhèn)東將軍曹操自領(lǐng)司隸校尉,錄尚書事。(后漢書卷九 孝獻(xiàn)帝紀(jì))
太祖遂至洛陽,衛(wèi)京都,暹遁走。天子假太祖節(jié)鉞,錄尚書事。又領(lǐng)司隸校尉。(三國志卷一 武帝紀(jì)及注引獻(xiàn)帝記)
丁沖 建安元年196九月——
是時張楊適還河內(nèi),太祖得其書,乃引軍迎天子?xùn)|詣許,以沖為司隸校尉。(三國志卷十九 曹植傳注引魏略)
鐘繇 建安四年十二月甲辰200.1.4前——十六年211
十二月甲辰,司隸校尉鐘繇持節(jié)鎮(zhèn)撫關(guān)中。(袁宏后漢紀(jì) 孝獻(xiàn)皇帝紀(jì)卷第二十九)
太祖方有事山東,以關(guān)右為憂。乃表繇以侍中守司隸校尉。...太祖征關(guān)中,得以為資,表繇為前軍師。(三國志卷十三 鐘繇傳)
李琴 不詳
庚辰十四年,漢獻(xiàn)帝協(xié)刺史李進(jìn)上言于漢帝曰:“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今建安五年登仕朝廷,皆中州之士,未嘗獎勸遠(yuǎn)人。”...后李琴仕至司隸校尉,張重為金城太守。(大越史記全書 士王紀(jì))
李孚[馮孚、馮浮] 約建安十六年211——
出守解長,名為嚴(yán)能。稍遷至司隸校尉,時年七十余矣,...孚本姓馮,復(fù)改為李。(三國志卷十五 賈逵傳注引魏略)
祖浮,魏司隸校尉。(晉書卷三十八 馮紞傳)
劉備 建安十六年211——建安二十四年219后
璋推先主行大司馬,領(lǐng)司隸校尉。(三國志卷三十二 先主傳)
秋,群下上先主為漢中王,表于漢帝曰:“...左將軍領(lǐng)司隸校尉豫、荊、益三州牧宜城亭侯備,受朝爵秩,念在輸力,以殉國難。...”(三國志卷三十二 先主傳)
杜畿 黃初元年220后——黃初二年221十二月
及踐阼,進(jìn)封豐樂亭侯。邑百戶,守司隸校尉。帝征吳,以畿為尚書仆射,統(tǒng)留事。(三國志卷十六 杜畿傳)
(黃初三年)秋七月,冀州大蝗,民饑,使尚書杜畿持節(jié)開倉廩以振之。(三國志卷二 文帝紀(jì))
% 黃初三年(222)七月,杜畿已離任司隸校尉,故征吳應(yīng)為黃初二年(221)十二月曹丕東訓(xùn)事。
張飛 章武元年221四月——六月
章武元年,遷車騎將軍,領(lǐng)司隸校尉,進(jìn)封西鄉(xiāng)侯。(三國志卷三十六 張飛傳)
諸葛亮 章武元年221六月——建興十二年234八月
亮以丞相錄尚書事,假節(jié)。張飛卒后,領(lǐng)司隸校尉。(三國志卷三十五 諸葛亮傳)
邢颙 黃初二年221十二月——三年222
文帝踐阼,為侍中尚書仆射,賜爵關(guān)內(nèi)侯,出為司隸校尉,徙太常。(三國志卷十二 邢颙傳)
% 案尚書仆射,共兩人,黃初元年(220)為陳群、邢颙。二年(221)陳群遷尚書令,司馬懿進(jìn)為尚書仆射,五年(224)遷。故邢颙應(yīng)在黃初二年(221)十二月改任司隸校尉,杜畿繼尚書仆射之職。又黃初二年(221)八月太常為邢貞,出使東吳后事跡不詳。三年(222)轉(zhuǎn)邢颙為太常,可以說通。
徐宣 黃初三年222——黃初六年225十月
帝既踐阼,為御史中丞,賜爵關(guān)內(nèi)侯,徙城門校尉,旬月遷司隸校尉,轉(zhuǎn)散騎常侍?!蹓阎?,遷尚書。(三國志卷二十二 徐宣傳)
% 案御史中丞,一人。黃初元年(220)為司馬懿,二年(221)遷。四年(223)鮑勛任御史中丞。疑徐宣任御史中丞在黃初二年(221)。遷司隸校尉疑在三年(222)。案“遷尚書”事,應(yīng)在黃初六年(225)十月曹丕大閱兵時。
孔羨 約太和六年(233)在任
“...近司隸校尉孔羨辟大將軍狂悖之弟,而有司嘿爾,望風(fēng)希指,甚于受屬。...”(三國志卷十六 杜畿傳)
% 此為杜畿子杜恕上疏的內(nèi)容。大將軍,一人。太和初為曹爽,太和四年(230)司馬懿接任。曹爽僅有一弟曹彬,無與司隸相關(guān)記載;司馬懿有弟司馬通,曾任司隸從事。故此處大將軍應(yīng)指司馬懿?!顿Y治通鑒》將此列在太和六年十二月,可采信。疑正因此疏,孔羨卸任,崔林代之。
崔林 青龍二年234前——景初二年十一月壬午238.11.18
明帝即位,賜爵關(guān)內(nèi)侯,轉(zhuǎn)光祿勛、司隸校尉。(三國志卷二十四 崔林傳)
(青龍二年)會司徒缺,……毓對曰:“……亮直清方,則司隸校尉崔林。”(三國志卷二十二 盧毓傳)
(景初二年)冬十一月,...壬午,以司空衛(wèi)臻為司徒,司隸校尉崔林為司空。(三國志卷三 明帝紀(jì))
徐邈 約正始二年241
正始元年,還為大司農(nóng)。遷為司隸校尉,百寮敬憚之。公事去官。(三國志卷二十七 徐邈傳)
畢軌 正始中——嘉平元年正月戊戌249.2.9
至正始中,入為中護(hù)軍,轉(zhuǎn)侍中尚書,遷司隸校尉。(三國志卷九\quad 曹爽傳注引魏略)
嘉平元年春正月...戊戌,有司奏收黃門張當(dāng)付廷尉,考實其辭,爽與謀不軌。又尚書丁謐、鄧飏、何晏、司隸校尉畢軌、荊州刺史李勝、大司農(nóng)桓范皆與爽通奸謀,夷三族。(三國志卷四 齊王紀(jì))
盧毓 嘉平元年249正月
爽等見收,太傅司馬宣王使毓行司隸校尉,治其獄。復(fù)為吏部尚書。(三國志卷二十二 盧毓傳)
孫禮 嘉平元年249正月——十二月庚子250.2.6
爽誅后,入為司隸校尉。(三國志卷二十四 孫禮傳)
冬十二月...庚子,以司隸校尉孫禮為司空。(三國志卷四 齊王紀(jì))
何曾 嘉平中——約正元元年254
嘉平中,為司隸校尉。...曾在司隸積年,遷尚書,正元年中為鎮(zhèn)北將軍、都督河北諸軍事、假節(jié)。(晉書卷三十三 何曾傳)
王經(jīng) 約正元初
經(jīng)不能從,歷二州刺史,司隸校尉,終以致敗。(三國志卷九 夏侯尚傳)
王祥 正元中——景元元年十二月甲午261.2.2
高貴鄉(xiāng)公即位,與定策功,封關(guān)內(nèi)侯,拜光祿勛,轉(zhuǎn)司隸校尉。(晉書卷三十三 王祥傳)
甲午,以司隸校尉王祥為司空。(三國志卷四 陳留王傳)
鐘會 約景元二年261——三年262
以討諸葛誕功,進(jìn)爵陳侯,屢讓不受。...遷司隸校尉。...景元三年冬,以會為鎮(zhèn)西將軍。(三國志卷二十八 鐘會傳)
武陔 景元四年263十月在任
冬十月,天子以諸侯獻(xiàn)捷交至,乃申前命曰:“...封公為晉公。命使持節(jié)、兼司徒、司隸校尉陔即授印綬策書...”(晉書卷二 文帝紀(jì))
李憙 ——咸熙二年十二月甲子266.2.6
居家月余,拜冀州刺史,累遷司隸校尉。(晉書卷四十一 李憙傳)\hh
魏元帝咸熙二年十二月甲子,使持節(jié)侍中太保鄭沖、兼太尉司隸校尉李憙奉皇帝璽綬策書,禪位于晉。(晉書卷九 禮上)
李憙 泰始元年十二月甲子266.2.6——三年267三月丁亥267.4.25前
憙?yōu)槎倦`,朝野稱之。以公事免。其年,皇太子立,以憙?yōu)樘犹?。(晉書卷四十一 李憙傳)\hh
% 泰始三年正月丁卯皇太子立(案正月無丁卯,疑為辛卯267.2.28),泰始三年三月丁未李憙?nèi)翁犹担ò溉聼o丁亥,疑為辛卯267.4.25)。
% 或稱劉訥在泰始初為司隸校尉,誤。案晉書劉隗傳“隗伯父訥,字令言,...終于司隸校尉”知司隸校尉為劉訥最后官職。又全晉文《山公啟事》曰:“近啟修武令劉訥補南陽王友?!鄙焦珵樯綕?,晉初南陽王為司馬柬,于咸寧三年八月癸亥277.10.5上任。故劉訥為司隸校尉在咸寧三年后。又劉訥為二十四友之一,二十四友有記載卒年者皆在永康元年300之后,故不將劉訥列入。
石鑒 泰始三年267——
武帝受禪,封堂陽子。入為司隸校尉,轉(zhuǎn)尚書。(晉書卷四十四 石鑒傳)
李胤 泰始中——咸寧初
詔以胤忠允高亮,有匪躬之節(jié),使領(lǐng)司隸校尉?!虒幊?,……轉(zhuǎn)拜侍中,加特進(jìn)。(晉書卷四十四 李胤傳)
傅玄 咸寧初——四年278六月后
轉(zhuǎn)司隸校尉。獻(xiàn)皇后崩于弘訓(xùn)宮,設(shè)喪位。...御史中丞庾純奏玄不敬,玄又自表不以實,坐免官。(晉書卷四十七 傅玄傳)
% 獻(xiàn)皇后羊徽瑜卒于咸寧四年278六月。
劉毅 咸寧四年278——太康四年283十一月
轉(zhuǎn)司隸校尉,...在職六年,遷尚書左仆射。(晉書卷四十五 劉毅傳)
% 案魏舒在太康四年283十一月由尚書左仆射轉(zhuǎn)任司徒,概劉毅為繼任者。倒推六年,為咸寧四年,繼任劉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