徹底解決氣息問題
氣息概說
氣息是吹管樂的基礎。氣息問題是學簫過程中最重要的基礎問題。不論處于何種程度的習簫者,都必須面對和解決氣息問題。
氣息問題解決不好,不論是氣息不夠長、不夠穩(wěn)定,還是氣息的彈性不夠,都是演奏中根本性的缺陷,嚴重阻礙演奏水平提升,讓習簫者難以成為輕松駕馭樂器的主人。
正如最常聽到的樂器學習對話那樣,在面對氣息問題的時候,很多人給出的建議是——“多練!多練自然就好了!”也許吧,練習當然是必須的,但如果沒有好的方法,練習就純粹變成了“試錯——糾錯——試錯……”的緩慢過程,進步的周期可能會被拉得很長。如果能采用富有啟發(fā)性的方式、方法打通關鍵環(huán)節(jié),縮短進步周期,學習效率有望得到大幅提高。
本文將采用實驗、舉例等較直觀的方式,結合之前刊出的有關氣息的內容,歸納總結氣息問題的關鍵因素,闡明如何在簫的演奏中徹底解決氣息問題。
其中包括呼吸方式、呼吸計劃、用氣效率,及其他問題等四方面內容:
1.?? 呼吸方式:用實驗的方式幫助習簫者理解正確的呼吸方法和呼吸過程,找到正確的用力位置和用力方式,并給出提升呼吸能力的訓練方法;
2.?? 呼吸計劃:舉例說明在樂句間和樂句中找到適當換氣點的原則和方法,形成有計劃的彈性呼吸習慣;
3.?? 用氣效率:用實驗的方式說明提高用氣效率的重要性及其方法,以用氣效率為基礎,進一步引申輕松演奏心態(tài)的樹立、培養(yǎng),及訓練方法;
4.?? 其他問題:包括指法與氣息的配合,呼吸訓練輔助軟件等。
呼吸方式
怎樣才是簫演奏的正確呼吸方式?
只有切實理解了什么是正確的呼吸方式,針對呼吸所做的訓練才能算是有的放矢的。
對這個問題最有效的認知方法,是親身做個實驗。
實驗一:肚子頂重物
1、準備好幾本大部頭的厚書或其他接觸面平整的重物,疊放在一起,放在身邊;
2、仰面平躺;
3、把一本厚書放在肚臍上方,感受其重量,如果覺得不重,可以繼續(xù)多放書,以感覺到重,但還能承受為限;
4、盡快地用力頂起放在肚子上的書,你會發(fā)現,在此過程中,人一定是在吸氣;
5、在書被頂至最高點時,想象著自己是在演奏,以吹簫的風門口型緩緩吹氣。感受腹部肌肉與壓在上面的書本重量的對抗感;
6、多做幾次這樣的“頂起書本——下落吹氣”的練習,讓這種呼吸方式深深印在腦海里——這就是簫演奏的正確呼吸方式!
7、在確信熟悉了這種呼吸方式的用氣位置和方式之后,試著在吹簫的時候貫徹采用這種方法。如果躺著有感覺,站起來就又沒了感覺的話,就再次重復上述實驗步驟,多躺一會兒,用心感受,不要怕麻煩——這總比天長日久地練長音,而又不得正確的呼吸之法,效率要高多了吧?!
通過上面這個實驗來了解正確的呼吸方法,是非常直觀的,無須習簫者了解太多的呼吸生理知識。當習簫者做完上面的實驗,站起來在樂器上貫徹該方法的時候,可以按下面的實驗去輔助理解用力的位置和方式,往往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實驗二:過寬的皮帶

1、如上圖,想像在自己肚臍高度的部位扎了一條比腹圍寬得多的皮帶;
2、用實驗一的吸氣方法進行吸氣,吸氣的時候,想像自己要在各個方向上把這條過寬的皮帶給撐緊;
3、用實驗一的呼氣方法進行呼氣,呼氣的時候,想像這條皮帶依然保持著繃緊的狀態(tài),從而控制呼氣速度,維持呼氣穩(wěn)定。
上述兩個實驗是理解正確呼吸方式的絕佳實驗,建議處于各個學習階段的習簫者,只要還對正確的呼吸方式有疑問,都應該去親身做一做。再強調一下,一定要親身做,只看文字是沒什么用的!
掌握了正確的呼吸方式,是不是就能解決呼吸問題了呢?
答案是暫時還不能。
這主要是因為(1)正確的呼吸方式需要一個通過練習來鞏固、固化的過程。(2)在用正確呼吸方式進行呼吸的基礎上,還必須解決呼吸計劃性及用氣效率的問題。
第(2)點我們在后面的章節(jié)細說。第(1)點的解決辦法,就是練習。除了多體會實驗一和實驗二以外,還可以采用下面兩種針對性的訓練方法進行練習。
練習一:長管吸水
去五金商店買一條長1.8米左右、直徑約6.35毫米的無毒透明軟管。在地板上放一碗水。用一口氣通過軟管吸水,水在管中升得越高越好。應該能最少吸到0.9米左右高,就算一米好了。不斷練習,直到能吸到1.22米(可以用記號筆做個標記)。這是衡量膈肌力量很好的練習。單位體積的水能產生1/2 psi的壓強,1.22米的話大約就是2 psi。膈肌應該有2 psi(或更高)的力量來吸氣,以輕松演奏樂器。如果想讓膈肌很強壯的話,吸到1.22米或更高,每天大約50次。某種意義上來說,此方法應是優(yōu)先選用的方法:需設備不多且有定量的結果反饋。
練習二:吹球不落
去電商搜索“木質吹球游戲”,買一個如下圖的廉價玩具:?

練習把懸浮的小球維持在一定的高度,時間越長越好。
與練習一的區(qū)別是,這個練習主要練習的是吹氣。
呼吸計劃
所謂呼吸計劃,是指根據當前樂句所需的氣量,在演奏中有計劃地進行呼吸——而不是在每次吸氣時都吸得很滿,呼氣時都呼得很盡。
呼吸有了計劃性的好處在于,通過吸入和呼出恰好適合于當前樂句所需的氣量,既滿足了音樂表達氣息的需要,又讓呼吸系統(tǒng)能量得到優(yōu)化使用,演奏者會感到呼吸輕松,沒有負擔。
要想做到呼吸的計劃性,有兩個要點是必須要做到的。那就是呼吸彈性和快速換氣的能力。
呼吸彈性
吹長句子需要深吸氣,吹短句子則不應吸氣太飽。如果在每個句子之前都飽吸一口氣的話,除了很容易疲勞外,吹短句子時氣息用不完,呼吸節(jié)奏就會被打亂。
比較合理的策略是,檢驗自己中等程度吸氣所能支持的樂句長短,注意不同力度和音域的結果是不同的,例如,強奏需要的氣量較大;弱奏需要的氣量則較小等。
比方說,檢驗結果是,中等程度吸氣能支持強奏10秒左右,弱奏12秒左右。這樣的數據吹一般平均長度樂句是夠用的。在平時演奏時,就以這個程度為基準來吸氣,而在讀譜和練習時,對曲中特長或特短的樂句進行標注,格外注意這些句子吸氣量的調整。對每首曲子都堅持進行標注和相應的練習,最終體現為演奏者呼吸彈性的提高。
如果中等程度吸氣能支持的時間比平均長度要長,可通過實驗找到更小的適宜吸氣程度,并以此為基準進行吸氣,節(jié)省呼吸系統(tǒng)的能量。反之,如果中等程度吸氣不足以支撐平均樂句長度,則應回到上一節(jié)“呼吸方式”的訓練上去,提升吸氣能力,直到中等程度吸氣量足以支撐平均樂句長度為止。
快速換氣
一、減少胸廓動作
在吹平均長度的句子時,換氣量并未達到演奏者實際吸氣量的最大值。為了更快地吸氣,應盡量通過穩(wěn)定地向內拉腹壁來供氣,在呼氣過程中盡量減少胸廓的動作。由于在吸氣過程中胸廓已經在側向和后向進行了一定幅度的擴張,如果樂句不是特別長,吹完一句時,胸廓應保持擴張狀態(tài)不變,而腹壁已相當程度地內拉,這時保持胸廓擴張不變,放松腹壁,就能在很短時間里完成換氣動作。
上述做法利用了呼氣器官運作的一個事實,即:腹壁放松比胸廓動作更小,耗費時間也更短。
下圖是在演奏《紅豆曲》時,演奏者對曲譜作出的吸氣長短標記(均:中等程度平均長度;短:),可作為練習的參考。請注意,每個人中等程度吸氣時長不同,這種標記應該是針對自身情況作出的,而不宜直接照搬使用。


用氣效率
如果把吹簫比作開汽車的話,正確的呼吸方式好比是通暢的油路;正確的呼吸計劃好比是恰當其時的油門、剎車、離合操作;而解決用氣效率問題,則好比找出并修補好油路上漏油滲油的部分。
演奏者的氣息從風門吹出,風門是人體氣路中最有可能浪費氣息的地方。其他可能的地方還包括鼻孔,不過鼻孔的漏氣并不普遍也不明顯,屬于次要矛盾,我們以后有機會再談。本節(jié)要解決的,是風門的用氣效率問題。
專業(yè)管樂教師指出,絕大部分沒做過針對性訓練的演奏者,普遍存在著風門過大的問題,其風門用氣效率嚴重偏低——從風門吹出氣息的一大部分,其實都浪費掉了,真正用于發(fā)音的氣息反而只占一小部分。在形成正確風門形態(tài)的基礎上(詳情參考《音色提升連載之二:風門》),讓適合于當前音域及強度的風門盡可能地小,是提高風門用氣效率的關鍵。
為了深刻理解風門用氣效率的本質,我們來做個實驗。
實驗三:吸管實驗
找一支細而扁的調咖啡吸管(到離你最近的星巴克去找,就擺在調味臺上,免費取用,2到3毫米左右粗,很多人以為是攪拌棒,但其實是中空的)。
1.?? 把調咖啡的細吸管放入嘴唇中央;
2.?? 通過吸管連續(xù)不斷地輕輕吹氣;
3.?? 在保持吹氣不斷的同時,把吸管慢慢拿出來;
4.?? 盡量保持吸管沒被拿出之前的風門形態(tài)和吹氣方式,仔細體會此時細小風門節(jié)約氣息的能力;
5.?? 用第4步中的感覺吹簫,體會風門縮小帶來的音量、音色變化(讓很多人感到驚訝的是,此時的音色會變得更結實,音量聽起來也會更大!詳見《同時改善氣息與音質的秘密》),更重要的,用氣效率得到明顯提高。

值得指出的是,風門大小遠非是一成不變的,風門的變化在《音色提升連載之三:嘴唇》一文中有詳細描述。
在之前刊出的《同時改善氣息與音質的秘密》一文中,我們已經詳細說過風門形態(tài)與氣息、音色及音量的關系,并給出了如何組織風門形態(tài)以省氣的訓練方法。大家可以直接去讀那篇文章了解詳細內容。這里只說總的結論和訓練方法:
總的結論:
縮小風門,能讓音量提升,音色改善,同時,最關鍵的,讓氣息利用率得到提升,氣息浪費問題將得到根本改觀。
訓練方法:
練習三:
l? 在底八度練習減小風門。以較輕的氣息力度,吹筒音作5的中音1長音,慢慢地調節(jié)并縮小風門,仔細體會不同風門形態(tài)下所發(fā)聲音的音色和音量,重點考察“變寬變薄”和“徑向縮小”兩種風門形態(tài)。
l? 在底八度的風門形態(tài)改變熟悉之后,慢慢擴展到中八度和頂八度,注意氣息支撐與風門控制的配合,注意,在氣息支撐力度不夠的情況下,風門縮小是難以完成的,即使勉強完成,也會造成口部嚴重緊張,因而是不可取的。
l? 在每次開始練習之前,花十分鐘以上時間,用自己能夠做到的最小風門進行長音或慢速曲目練習,以便讓這種省力而音質更好的演奏方式慢慢固化下來。
輕松心態(tài)
本節(jié)由用氣效率一節(jié)的內容引申而出,因十分重要,故單列一節(jié)。
人在演奏的時候,心里到底在想什么?
每個人可能都不一樣。有人在默唱曲譜,有人在想像意境,有人在觀察環(huán)境……不一而足。
總得來說,存在兩種有著根本區(qū)別的演奏心態(tài):
1.?? 由于或多或少地被某種技術、心理因素影響甚至困擾,演奏者內心始終存在著與這些因素對抗的緊張情緒,這種緊張情緒的波動,會帶來演奏的不穩(wěn)定甚至失誤,同時造成能量的浪費;
2.?? 已經克服了技術、心理因素的影響和困擾,演奏者保持著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和相對松弛的狀態(tài)。達到這種表面看來似乎自相矛盾的松弛狀態(tài),是攻克了技術難點、消除了不利心理因素、已建立輕松演奏心態(tài)的結果。
這里有三個主要因素:技術難點;不利心理因素;輕松演奏心態(tài)。
1.?? 技術難點:習簫者應清醒地認知到,對自己來說,哪些技術已徹底精通;哪些技術基本掌握但還不夠精通;及哪些技術尚未掌握。凡尚未徹底精通的技術,都有可能成為演奏中的技術難點。較為明智的做法,是做好整體學習計劃,有目標,有步驟,步步為營、循序漸進地去學習技術,最忌“貪多嚼不爛”或“沒學會走就想跑”。習簫者應根據自己的情況,在當下練習中安排數量適當的技術難點,進行針對性訓練——只要數量適當,技術難點就是學習的目標,而不是引發(fā)緊張情緒的負擔。至于演出性質的演奏,則最好不要安排任何尚未徹底精通的技術,這是保證演出成功的基本原則;
2.?? 不利心理因素:心理因素對人的作用有的時候比技術因素還要大。例如,許多演奏者在人多的場合下會緊張;許多演奏者換了環(huán)境會緊張,等等。心理因素是個大話題,這里不展開講。簡單說一個有效的解決辦法,就是暴露療法——怕什么,就去做什么。人多了會緊張,那就多到人多的場合演奏,時間長了,適應了,自然也就不怕了;
3.?? 輕松演奏心態(tài):沒有了技術難點和不利心理因素,是不是就能不緊張了?不見得。樂器演奏畢竟是個動作密集的運動過程,如果沒有針對演奏心態(tài)進行訓練,自然出現的緊張情緒也是很常見的——例如:演奏中不自覺地用手指用力扣指孔,用簫頭頂下巴,在復雜樂句中用氣和運指過猛,等等。
本節(jié)主要討論第三個因素,即輕松演奏心態(tài)的培養(yǎng)。為了理解輕松演奏心態(tài),讓我們做個實驗。
實驗四(練習四):循環(huán)內省
1.?? 找一個自己近期正在訓練的練習曲或曲目的曲譜(最好是慢速的,以便進行下面的實驗),每隔三個樂句做一個明顯的標記;
2.?? 演奏這個曲譜,到做標記的地方,心中默默地以“1、氣息、2、風門;3、手指”的順序,順次檢驗1、是否在用正確的橫膈呼吸方式進行呼吸?2、風門是否保持了正確的形態(tài),并盡量縮小?3、手指按孔的力度是否過大?手指抬起的高度是否合適(不過低也不過高)?
3.?? 在每個做標記的地方,做一次從氣息到風門、手指的循環(huán)式內省,如果發(fā)現存在相關問題,即進行糾正,但并不苛求能馬上完全糾正,而是繼續(xù)把注意力集中在下面的演奏上,直至下一個循環(huán)內省點,再次進行內省和必要的糾正;
4.?? 在整個演奏過程中,保持注意力集中,認真做好內省,但不要給自己額外的壓力。
如果真的做了實驗四,可能就會發(fā)現,演奏不同樂句時演奏者表現的差異是明顯的,甚至是很大的,這往往跟樂句中的技術難點分布有關。
堅持在每個練習中使用實驗四(也是練習四)的方法進行循環(huán)內省,能解決大量與演奏相關的問題,并不限于輕松演奏心態(tài)培養(yǎng)這一點上。
其他問題
在理解并掌握了正確的呼吸方式和呼吸計劃,提升了用氣效率,建立了輕松心態(tài)之后,演奏者吸氣輕松有力,呼氣綿長穩(wěn)定,能根據樂句需要對呼吸深淺進行彈性控制;同時,通過合理縮小風門提升用氣效率,處于一種輕松省力而又全神貫注的良性演奏狀態(tài)——簫演奏的呼吸問題可說是基本解決了。
但呼吸在演奏中并非是孤立的,比如,用氣效率就是口法(風門)與氣息配合的一個例子,因其較為重要,所以單列了一節(jié)。本節(jié)將覆蓋其他與氣息相關的問題,以期幫助大家徹底解決氣息問題。
指法配合
1.?? 把指法訓練與氣息訓練分開。經常發(fā)生的情況,是習簫者把指法與氣息的困難疊加在一起,造成指法與氣息互相影響的問題。例如,在吹長音或簡單指法練習曲時,氣息是好的,但在練習指法復雜或陌生(比如換了筒音配置)的曲目時,氣息也跟著亂了。這時應按難點均分的原則,把指法復雜的曲目分解為一個個的小段落,暫時不考慮樂句的完整性(從而讓指法的負擔不會影響到氣息),針對指法難點進行單獨訓練,待指法的問題逐步解決掉之后,再恢復整句的練習——指法負擔消失后,氣息自然也就跟得上了;
2.?? 利用指法與氣息配合校正音準。簫演奏過程中,校正音準是時刻要做的一件事。校正音準的依據是演奏者聽音鑒別高低的能力,校正手段主要是靠氣息與口法,但在一定程度上,手指也能起到輔助配合的作用。例如,在弱奏時,通過縮小風門、降低吹氣壓力讓聲音變小,此時可抬高或壓低手指,來有效地彌補音高的偏差,比起改變口風角度來說,這樣做的靈活性,是能在音色幾乎不變的情況下保證音準。
不同音域
不論是在哪個八度,呼氣時的腹部支撐作用,都是讓聲音容易發(fā)出,音色音質得到保障的基本條件。
1.?? 在吹底八度和中八度的前幾個較低的音時,很多人忽視了腹部的支撐作用,雖然能發(fā)出聲音,但經常產生發(fā)聲或切換不順暢,及音色晦暗,音準偏低的情況;
2.?? 由于腹部缺乏支撐,很多人在吹中八度后幾個音及頂八度時,顯得非常困難,發(fā)音沒有把握,勉強發(fā)出的聲音,音色也不好;
3.?? 解決上述問題的方法,是多做前節(jié)《呼吸方式》中所提到的實驗和練習,切實理解呼氣用力的正確方法,并提高呼氣肌群(腹壁與橫膈)的力量。
訓練軟件
推薦使用尺八調音器(S8Tuner,Sound color analyzer and Tuner for shakuhachi)來輔助訓練氣息。

這是Tatsuaki Kuroda制作發(fā)布的免費軟件,有日文版和英文版(國內有漢化版)。軟件最新版本發(fā)布于2014年。這個工具是針對各種邊棱振動樂器(主要是尺八)編寫的,軟件的名字雖只是“調音器”,內容其實非常全面——包括了自動手動調音、實時圖示樂器指法、實時響度監(jiān)測、實時波形監(jiān)測、實時快速傅里葉變換監(jiān)測(可直觀清晰地看到基音、泛音的分布和響度)等主要功能。除了很好用的調音功能外,所提供的實時響度和泛音監(jiān)測功能簡潔而實用。軟件無須安裝,占用資源不大,界面緊湊合理。雖是發(fā)布于數年前的老款產品,但綜合來看,依然是習簫輔助軟件中的王者。該軟件右上角顯示當前聲音的分貝數,并實時列出了一段時間里的分貝曲線,用來練習長音是非常合適的。
英文版下載地址:www.shaku6.com/tuner_e.html ,該頁面有作者發(fā)布的數個音樂軟件,尺八調音器是往下拉的第三個。
學簫請看 →?根寧說簫視頻教程1-6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