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 會員登陸 & 注冊

瞿多目迦經

2022-10-19 01:23 作者:天羅地網  | 我要投稿


蕭式球 譯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優(yōu)提那尊者住在波羅奈的羇彌耶芒果園。

這時候,瞿多目迦婆羅門抵達波羅奈處理一些事務,他散步前往羇彌耶芒果園。

這時候,優(yōu)提那尊者在空曠的地方行禪。於是瞿多目迦婆羅門走到他那裏, 兩人一起行走,互相問候,作了一些悅意的交談。

瞿多目迦婆羅門對優(yōu)提那尊者說: “唏,沙門,我找不到如法的出家人。我想,或是我看不見像賢者那樣的人,或是我看不見法義?!?/p>

瞿多目迦婆羅門說了這番話後,優(yōu)提那尊者離開行禪的地方,進入寺院,然後坐在為他預備好的座位上。瞿多目迦婆羅門也離開行禪的地方,進入寺院,然後站在一邊。

優(yōu)提那尊者對瞿多目迦婆羅門說: “婆羅門,這裏有座位,如果你喜歡的話,可以坐下來?!?/p>

“我在等候優(yōu)提那賢者請我下座。像我那樣的人,如果之前沒有受請下座, 是不會下座的。”

於是瞿多目迦婆羅門以一低座坐在一邊,然後對優(yōu)提那尊者說: “唏,沙門,我找不到如法的出家人。我想,或是我看不見像賢者那樣的人,或是我看不見法義?!?/p>

“婆羅門,如果你認同我所說的,你便認同; 如果你反對我所說的,你便反對; 如果你不知我所說的義理,你便進一步發(fā)問吧。”

“優(yōu)提那賢者,這樣做有什麼用處呢? ”

“這樣做,我們便會有一個好的交談?!?/p>

“優(yōu)提那賢者,如果我認同你所說的,我便認同; 如果我反對你所說的,我便反對; 如果我不知你所說的義理,我便進一步發(fā)問吧。優(yōu)提那賢者,這樣做有什麼用處呢? 這樣做,我們便會有一個好的交談。”

“婆羅門,世上有四種人,是哪四種呢?

一種人折磨自己,常做折磨自己的行為。

一種人折磨其他眾生,常做折磨其他眾生的行為。

一種人折磨自己和其他眾生,常做折磨自己和其他眾生的行為。

一種人不折磨自己和其他眾生,不做折磨自己和其他眾生的行為; 他在現生之中平伏、寂滅、清涼、體驗快樂,像梵天那樣生活。

婆羅門,這四種人哪一種最符合你的心意呢? ”

“優(yōu)提那賢者,折磨自己,常做折磨自己的行為的人不符合我的心意。

折磨其他眾生,常做折磨其他眾生的行為的人不符合我的心意。

折磨自己和其他眾生,常做折磨自己和其他眾生的行為的人不符合我的心意。

不折磨自己和其他眾生,不做折磨自己和其他眾生的行為; 在現生之中平伏、寂滅、清涼、體驗快樂,像梵天那樣生活的人最符合我的心意。”

“婆羅門,為什麼前三種人不符合你的心意呢? ”

“優(yōu)提那賢者,一個折磨自己,常做折磨自己的行為的人,為想得到快樂的自己帶來痛苦,所以不符合我的心意。

優(yōu)提那賢者,一個折磨其他眾生,常做折磨其他眾生的行為的人,為想得到快樂的眾生帶來痛苦,所以不符合我的心意。

優(yōu)提那賢者,一個折磨自己和其他眾生,常做折磨自己和其他眾生的行為的人,為想得到快樂的自己和想得到快樂的眾生帶來痛苦,所以不符合我的心意。

優(yōu)提那賢者,一個不折磨自己和其他眾生,不做折磨自己和其他眾生的行為; 在現生之中平伏、寂滅、清涼、體驗快樂,像梵天那樣生活的人最符合我的心意?!?/p>

“婆羅門,有兩種大眾。這兩種大眾是什麼呢?

“婆羅門,一種大眾貪染珠寶耳環(huán),渴求妻兒,渴求男女僕,渴求田地,渴求金銀。

“婆羅門,一種大眾不貪染珠寶耳環(huán),捨棄妻兒,捨棄男女僕,捨棄田地,捨棄金銀,出家過沒有家庭的生活。婆羅門,這些人不折磨自己和其他眾生,不做折磨自己和其他眾生的行為; 他在現生之中平伏、寂滅、清涼、體驗快樂,像梵天那樣生活。

“婆羅門,在兩種大眾之中你最常想去見的是哪一種呢──是貪染珠寶耳環(huán)、渴求妻兒、渴求男女僕、渴求田地、渴求金銀的大眾,還是不貪染珠寶耳環(huán)、捨棄妻兒、捨棄男女僕、捨棄田地、捨棄金銀、出家過沒有家庭生活的大眾? ”

“優(yōu)提那賢者,我最常想去見的,是那些不貪染珠寶耳環(huán)、捨棄妻兒、捨棄男女僕、捨棄田地、捨棄金銀、出家過沒有家庭生活的大眾。這些人不折磨自己和其他眾生,不做折磨自己和其他眾生的行為; 他在現生之中平伏、寂滅、清涼、體驗快樂,像梵天那樣生活?!?/p>

“婆羅門,剛才你不是對我說 ‘唏,沙門,我找不到如法的出家人。我想,或是我看不見像賢者那樣的人,或是我看不見法義’ 嗎? ”

“優(yōu)提那賢者,是的。我這樣說是為了有助找出如法的出家人,現在我找到了,願優(yōu)提那賢者攝受我。優(yōu)提那賢者簡略而不是詳細地說四種人的義理。願優(yōu)提那賢者悲憫,為我詳細地說四種人的義理就好了。”

“婆羅門,既然這樣,你留心聽,好好用心思量,我現在說了。”

瞿多目迦婆羅門回答優(yōu)提那尊者: “賢者,是的?!?/p>

優(yōu)提那尊者說:“婆羅門,什麼是折磨自己,常做折磨自己的行為的人呢?

“婆羅門,一些裸體外道,不跟隨常人的生活習慣,不用缽而只用手來盛載食物吃,不接受別人呼喚過去取的食物,不接受別人呼喚停下來取的食物,不接受別人帶來的食物,不接受專為自己準備的食物,不接受別人邀請供養(yǎng)的食物,不取盤中的食物,不取鍋中的食物,不在門檻間接受食物,不在棒杖間接受食物, 不在杵臼間接受食物,不在有兩人在吃食物的地方接受食物,不在有人懷孕的地方接受食物,不在有人哺乳的地方接受食物,不在有人性交的地方接受食物,不在有人專作布施的地方接受食物,不在有狗看守的地方接受食物,不在蒼蠅群集的地方接受食物,不接受魚類,不接受肉類,不飲酒,不飲果酒,不飲米酒。

“他們只去七家化食及只取七口食物,只去六家化食及只取六口食物......以至只去一家化食及只取一口食物; 一天化食一次,兩天才化食一次......以至七天才化食一次; 一天吃食物一次,兩天才吃食物一次......以至七天才吃食物一次。 他們以這方法來修習,直至每逢半個月才吃食物一次。

“他們只吃野菜、麥、生米、野米、水草、穀、米水渣、芝麻、草、牛糞; 他們只吃樹下的果子和野果。

“他們穿麻、粗麻、裹屍布、破布、樹皮、羚羊皮、羚羊皮條、吉祥草衣、樹皮衣、木條衣、頭髮衣、馬尾毛衣、貓頭鷹羽毛衣。

“他們是一些修習拔鬚髮的人,常把自己的鬚髮拔除; 他們是一些修習長期站立的人,不使用坐具; 他們是一些修習長時間蹲下的人,盡力保持蹲下的姿勢; 他們是一些修習睡刺床的人,睡在帶有尖刺的床上; 他們是一些每天沐浴三次的人,晚上也會到水中沐浴。

“他們修習以上各種的方法,不斷折磨、嚴重折磨這個身體。婆羅門,這就是稱為折磨自己,常做折磨自己的行為的人了。

“婆羅門,什麼是折磨其他眾生,常做折磨其他眾生的行為的人呢?

“婆羅門,一些屠羊、屠豬等屠夫,捕鳥、捕獸、捕魚等獵師,盜賊、劊子手、獄卒,或做任何血腥 、殘忍行業(yè)的人。婆羅門,這就是稱為折磨其他眾生,常做折磨其他眾生的行為的人了。

“婆羅門,什麼是折磨自己和其他眾生,常做折磨自己和其他眾生的行為的人呢?

“婆羅門,一些灌頂剎帝利王或有大壇場的婆羅門,在都城東面建造一所新的聚集堂後,剃掉頭髮和鬍鬚,穿上皮革衣,塗上酥油,用鹿角來搔背癢; 他與夫人、婆羅門、主祭師一起進入舖上青草的聚集堂,首先從母牛身上喝一口牛乳,夫人喝第二口,婆羅門與主祭師同喝第三口,再把剩下來小牛賴以生存的牛乳擠 乾,用來祭火,他這樣說:

‘宰殺多些公牛來祭祀吧,宰殺多些小牛來祭祀吧, 宰殺多些小乳牛來祭祀吧,宰殺多些綿羊來祭祀吧,宰殺多些山羊來祭祀吧,斬截多些樹來造祭祀柱吧,收割多些草來作祭祀草吧!’ 他的僕人、傭人、工人迫於無奈,只好哭泣、臉上帶著淚水地做祭祀的工作。婆羅門,這就是稱為折磨自 己和其他眾生,常做折磨自己和其他眾生的行為的人了。

“婆羅門,什麼是不折磨自己和其他眾生,不做折磨自己和其他眾生的行為; 在現生之中平伏、寂滅、清涼、體驗快樂,像梵天那樣生活的人呢?

“婆羅門,如來出現於世上,是一位阿羅漢. 等正覺. 明行具足. 善逝. 世間解. 無上士. 調御者. 天人師. 佛. 世尊; 親身證得無比智,然後在這個有天神、魔羅、梵天、沙門、婆羅門、國王、眾人的世間宣說法義; 所說的法義開首、中間、結尾都是善美的,有意義、有好的言辭、圓滿、清淨、開示梵行。

“居士或出身於各種種姓的人聽了這些法義之後,對如來生起了敬信; 有了這份敬信,他這樣反思:

‘在家生活有很多障礙,是塵垢之道; 出家生活有如空曠的地方那樣沒有障礙。在家生活不易生活在圓滿、清淨、如螺那樣潔白的梵行之中。讓我剃掉頭髮和鬍鬚,穿著袈裟衣,從家庭生活中出家,過沒有家庭的生活吧?!?/p>

後來,他捨棄所有財富,捨棄所有親屬,剃掉頭髮和鬍鬚,穿著袈裟衣,從家庭生活中出家,過沒有家庭的生活。

“他成為一位出家人,具有比丘的修學和比丘的正命。

他捨棄殺生、遠離殺生,放下棒杖、放下武器,對所有生命都有悲憫心。

他捨棄偷盜、遠離偷盜,別人不給的東西便不取,別人不給的東西便不要; 有一個不偷盜的清淨心。

他捨棄非梵行,他是一個梵行者,遠離性行為這世俗的行為。

他捨棄妄語、遠離妄語, 他說真話、只說真話、誠實、可信賴、說話沒有前後不一。

他捨棄兩舌、遠離兩舌、不會說離間別人的話,他幫助分裂的得到復合、喜歡和合、景仰和合、欣樂和合、說使人和合的話。

他捨棄惡口、遠離惡口,無論他說什麼,都柔和、悅耳、 和藹、親切、有禮、令人歡喜、令人心悅。

他捨棄綺語、遠離綺語,他說適時的話、真實的話、有意義的話、和法有關的話、和律有關的話、有價值的話,他在適當的時候說話,說話有道理,適可而止,對人有益。

“他遠離損害種子和植物的行為; 他一天只吃一餐,過了中午不吃東西,遠離非時食; 遠離觀看跳舞、唱歌、奏樂、表演; 遠離花環(huán)、香水、膏油、飾物; 遠離豪華的大床; 遠離接受金銀錢財; 遠離接受穀物; 遠離接受生肉; 遠離接受婦女; 遠離接受僕人; 遠離接受禽畜; 遠離接受農田; 遠離替人做信使; 遠離做買賣; 遠離欺騙的量秤; 遠離賄賂、欺騙、詐騙; 遠離傷害、殺害、綑綁、攔劫、搶掠。

“他對能蔽體的衣服知足、對能果腹的食物知足,無論去哪裏,都只是和衣缽隨行。就正如雀鳥和牠的羽翼,無論雀鳥飛去哪裏,都只是和雙翼隨行。同樣地,一位比丘對能蔽體的衣服知足、對能果腹的食物知足,無論去哪裏,都只是和衣缽隨行。他具有聖者之戒蘊,親身體驗沒有過失之樂。

“他在眼看到色之後,不執(zhí)取形,不執(zhí)取相。他知道如果不約束眼根的話,貪著、苦惱這些惡不善法便會漏入內心,因此他約束眼根,守護眼根,修習眼根律儀。

“他在耳聽到聲之後......

“他在鼻嗅到香之後......

“他在舌嚐到味之後......

“他在身感到觸之後......

“他在意想到法之後,不執(zhí)取形,不執(zhí)取相。他知道如果不約束意根的話,貪著、苦惱這些惡不善法便會漏入內心,因此他約束意根,守護意根,修習意根律儀。他具有聖者之根律儀,親身體驗無染之樂。

“他在往還的時候,對往還有覺知; 在向前觀望、向周圍觀望的時候,對向前觀望、向周圍觀望有覺知; 在屈伸身體的時候,對屈伸身體有覺知; 在穿衣持缽的時候,對穿衣持缽有覺知; 在飲食、咀嚼、感受味覺的時候,對飲食、咀嚼、感受味覺有覺知; 在大便、小便的時候,對大便、小便有覺知; 在行走、站立、坐下、睡覺、睡醒、說話、靜默的時候,對行走、站立、坐下、睡覺、睡醒、說話、靜默有覺知。

“他具有聖者之戒蘊、聖者之根律儀、聖者之念和覺知,居住在叢林、樹下、深山、山谷、巖洞、墓地、森林、曠野、草堆等遠離的住處之中。他在化食完畢,吃過食物後返回,然後盤腿坐下來,豎直腰身,把念保持安放在要繫念的地方。

“他捨棄世上的貪欲,超越貪欲; 內心清除了貪欲。

“他捨棄瞋恚,心中沒有瞋恚,只有利益和悲憫所有眾生; 內心清除了瞋恚。

“他捨棄昏睡,超越昏睡,有光明想,有念和覺知; 內心清除了昏睡。

“他捨棄掉悔,沒有激盪,有一個內裏平靜的心; 內心清除了掉悔。

“他捨棄疑惑,超越疑惑,沒有疑惑; 內心清除了對善法的疑惑。

“他捨棄使內心污穢、使智慧軟弱的五蓋,內心離開了五欲、離開了不善法,有覺、有觀,有由離開五欲和不善法所生起的喜和樂; 他進入了初禪。

他平息了覺和觀,內裏平伏、內心安住一境,沒有覺、沒有觀,有由定所生起的喜和樂; 他進入了二禪。

他保持捨心,對喜沒有貪著,有念和覺知,通過身體來體會樂─ ─聖者說: ‘這人有捨,有念,安住在樂之中。’ ──他進入了三禪。

他滅除了苦和樂,喜和惱在之前已經消失,沒有苦、沒有樂,有捨、念、清淨; 他進入了四禪。

“當他的內心有定、清淨、明晰、沒有斑點、沒有污染、柔軟、受駕馭、安住、不動搖時,把心導向宿命智。

他能憶起過去無數生的事情──不論一生、兩生、三生、百生、千生、百千生,不論無數的成劫、無數的壞劫、無數的成壞劫 ──在那一生之中是什麼姓名,什麼種族,什麼種姓,吃什麼食物,體會什麼苦與樂,壽命有多長,死後又投生到另一生;

而在另一生之中又是什麼姓名,什麼種族,什麼種姓,吃什麼食物,體會什麼苦與樂,壽命有多長,死後又再投生到 另一生。他能憶起過去無數生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細節(jié)。

“當他的內心有定、清淨、明晰、沒有斑點、沒有污染、柔軟、受駕馭、安住、不動搖時,把心導向眾生生死智。

他以清淨及超於常人的天眼,看見眾生怎樣死後再次投生; 知道不同的業(yè)使眾生在上等或下等、高種姓或低種姓、善趣或惡趣的地方投生──這些眾生由於具有身不善行、口不善行、意不善行,責難聖者,懷有邪見,做出由邪見所驅動的業(yè),因此在身壞命終之後投生在惡趣、地獄之中;

那些眾生由於具有身善行、口善行、意善行,稱讚聖者,懷有正見,做出由正見所驅動的業(yè),因此在身壞命終之後投生在善趣、天界之中。

“當他的內心有定、清淨、明晰、沒有斑點、沒有污染、柔軟、受駕馭、安住、不動搖時,把心導向漏盡智。

他如實知道什麼是苦,如實知道什麼是苦集,如實知道什麼是苦滅,如實知道什麼是苦滅之道; 他如實知道什麼是漏,如實知道什麼是漏集,如實知道什麼是漏滅,如實知道什麼是漏滅之道。

當他有了以上的知見時,心便從欲漏、有漏、無明漏之中解脫出來。在得到解脫時會帶來一種解脫智,他知道: 生已經盡除,梵行已經達成,應要做的已經做完,沒有下一生。

婆羅門,這就是稱為不折磨自己和其他眾生,不做折磨自己和其他眾生的行為; 在現生之中平伏、寂滅、清涼、體驗快樂,像梵天那樣生活的人了?!?/p>

優(yōu)提那尊者說了這番話後,瞿多目迦婆羅門對他說: “優(yōu)提那賢者,妙極了! 優(yōu)提那賢者,妙極了! 優(yōu)提那賢者能以各種不同的方式來演說法義,就像把倒轉了的東西反正過來; 像為受覆蓋的東西揭開遮掩; 像為迷路者指示正道; 像在黑暗中拿著油燈的人,使其他有眼睛的人可以看見東西。

我皈依優(yōu)提那賢者、 皈依法、皈依比丘僧。願優(yōu)提那賢者接受我為優(yōu)婆塞,從現在起,直至命終,終 生皈依! ”

“婆羅門,你不要皈依我,你要皈依世尊,我也是皈依世尊的?!?/p>

“優(yōu)提那賢者,現在世尊.阿羅漢.等正覺住在哪裏呢? ”

“婆羅門,現在世尊.阿羅漢.等正覺已經入滅了。”

“優(yōu)提那賢者,如果我知道世尊.阿羅漢.等正覺距離這裏十由旬,我會走十由旬的路去見他。如果我知道世尊.阿羅漢.等正覺距離這裏二十、三十、四 十、五十以至一百由旬,我都會走一百由旬的路去見他。

但是世尊已經入滅了, 我現在皈依已經入滅的世尊、皈依法、皈依比丘僧。願優(yōu)提那賢者接受我為優(yōu)婆塞,從現在起,直至命終,終生皈依!

“優(yōu)提那賢者,央伽王每天都有一份布施給我,現在我將一份布施轉給優(yōu)提那賢者?!?/p>

“婆羅門,央伽王每天給你的布施是什麼呢? ”

“優(yōu)提那賢者,是五百錢?!?/p>

“婆羅門,我們是不接受、不拿取金銀錢財的?!?/p>

“優(yōu)提那賢者,如果你不接受,那我為你建造一所寺院吧?!?/p>

“婆羅門,如果你想為我建造一所寺院,你就在波吒釐子的地方建造一所聚集堂給僧團吧。”

“優(yōu)提那賢者建議我布施給僧團,使我更加高興、更加快慰。優(yōu)提那賢者,我將會用這一份布施連同多份布施,在波吒釐子的地方建造一所聚集堂給僧團?!?/p>

於是,瞿多目迦婆羅門用那一份布施連同多份布施,在波吒釐子的地方建造一所聚集堂給僧團。那所聚集堂稱為瞿多目迦聚集堂。

*中部.九十四.瞿多目迦經 完


瞿多目迦經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湘潭县| 松潘县| 江西省| 墨玉县| 方山县| 桑日县| 房山区| 通辽市| 通榆县| 萝北县| 光山县| 濮阳县| 兴安县| 达州市| 贞丰县| 两当县| 昌吉市| 台东县| 乌恰县| 凉城县| 五大连池市| 哈尔滨市| 德化县| 呼玛县| 赤峰市| 南溪县| 南澳县| 金寨县| 建昌县| 丰城市| 星子县| 任丘市| 凤冈县| 建阳市| 米易县| 通许县| 满城县| 桃江县| 阜平县| 钦州市| 额尔古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