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XF90mmF2使用分享---這種感覺,越用越喜歡



這是一個讓我覬覦良久的“姑娘”,62mm的濾鏡尺寸,工整修長的外鏡頭,適中的尺寸在apsc畫幅上顯得正正好好,水汪汪而又深幽的前玉,配合三個大片型的ED玻璃,在我個人心里,它的綜合顏值絕對排得上富士XF定焦的前三(尤其搭配旗艦機)。
再看內(nèi)功:無論是少見的“咬合緊密”型MTF曲線,還是富士目前唯一的四重LM線性馬達驅(qū)動鏡組,都讓它的地位十分特殊。說它是富士在當時刻意塑造的“定焦鏡皇”我覺得也不為過。
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實物:


私以為,目前最襯XF90的機身就是X-H1了,寬大的機身讓厚實的手柄與鏡頭的間距足夠,右手握持時完全不必擔心四指與右側(cè)鏡筒的干涉,高度適中的手柄也讓四指能完全貼合,外加口碑良好的機內(nèi)防抖,讓具有大進光量的XF90在拍攝時更加如虎添翼,煥發(fā)完全不同的可能性!
這么說吧,XF90的第二春來自強力的機內(nèi)防抖與平衡且良好的握持手感,這也是當我有了X-H1之后才去考慮XF90的最大原因。
如果你不信的話...


好吧,真心爽,祝愿富士今后有更多搭配這么優(yōu)秀防抖系統(tǒng)的機身出現(xiàn),不僅僅能盤活鏡頭,拍攝樂趣也大增!
話再說回來,XF90的鍍膜色也是我非常喜歡的,尾端采用金屬卡口,四枚螺絲裝配,內(nèi)鏡筒用三枚螺絲裝配,尾端鏡片也一樣是我愛的瑩綠發(fā)色。


實戰(zhàn)我們直接從哪說起呢



通過這三張照片相信不少朋友可以看出些端倪了,XF90在全開時就擁有良好的解析度,良好的色散抑制,并且在高難度工況下(烈日下的鍍鉻車籃高光點)依舊能提供較為順滑的焦外光斑過渡,沒有明顯的二線性現(xiàn)象。
至少在我看來,XF90提供了比XF56更好的全開解析度與后焦虛化品質(zhì)。在當年我選購XF56是為了在沒有機身防抖的系統(tǒng)里平衡進光量與安全快門的匹配,現(xiàn)在,X-H1在手,請允許我說一句“XF90真的香”。


當然,如果你極其苛求的話,這枚鏡頭確實還沒有達到APO級別,在全開時能看到些軸向色差。但這種表現(xiàn)要比人像兄弟XF56好不少。
至于周邊解析度,全開時完全OJBK。


良好的焦內(nèi)與焦外表現(xiàn),加上最大0.3X(35mm等效)放大倍率,配合X-H1的機身防抖,讓我在這個盛夏拍起了美食~!(喪不喪?。浚?/p>
以下內(nèi)容,臨睡前的小伙伴請謹慎觀看。
再說一遍,臨睡前的小伙伴請謹慎觀看。






寫著寫著變成美食番并不是我本意,實在是防抖加0.3放大倍率的這套組合讓我松不了快門......
咳~讓我們把話題再拉回來,一個非微距用的大光圈定焦在最近對焦距離且光圈全開時的畫質(zhì)往往是最疲軟的,XF90的表現(xiàn)如何?我不多說什么,大家自己看吧:

應該不需要我多說什么了吧?
最近距離,光圈全開,100%,200%放大下的細節(jié),是否夠扎實,反差是否夠?
還是那句話,高素質(zhì)的機身防抖,讓高素質(zhì)鏡頭起飛了......
更多題材的拍攝成為了可能:

身處擁擠的圍觀者中,沒有什么可以依靠,如何拍出動靜結(jié)合的照片?


誠然,更高的解析度與視頻性能可以創(chuàng)造更多的可能性,而機身防抖也確實在另一個維度達到同樣的目的,現(xiàn)在或許更多人會認可我的觀點,對于我來說,沒有入手XF90,是因為沒有入手X-H1,X-H1讓XF90的拍攝趣味性提升了一個維度。
更多樣片時間:








全文完,感謝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