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戴建業(yè)老師:“草盛豆苗稀”有什么問題?不懂可以,但別誤人子弟。(開荒部分)
前引:
? ? ? 自從 神農(nóng)氏嘗百草 之后,我們?nèi)A夏以農(nóng)業(yè)立中國。后來哪怕是黃帝這樣的頂級統(tǒng)治者,種植五谷,依然是重中之重,優(yōu)先度極高的國策。
? ? ? ?五谷是哪五谷,說法并不統(tǒng)一,但“豆”是其中無可爭議的。
1、《周禮·天官·疾醫(yī)》:“以五味、五谷、五藥養(yǎng)其病。” 鄭玄 注:“五谷,麻、黍、稷、麥、豆也。”
2、《孟子·滕文公上》:“樹藝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趙歧 注:“五谷謂稻、黍、稷、麥、菽也?!?/p>
3、《楚辭·大招》:“五谷六仞。” 王逸 注:“五谷,稻、稷、麥、豆、麻也?!?
? ? ? ?那讓我們來看一下:大豆是怎么種的?
? ? ? ?尤其是陶淵明的大豆,他到底是怎么種的??

(豆苗部分)


開荒猜想
(此部分內(nèi)容可忽略,因為無論有沒有,并不影響問題的最終結(jié)果)
(當然,實際這件事是千真萬確,而且屬于比較基礎(chǔ)的常識)
? ? ? ?我們知道,陶淵明他是在古代。而且,陶淵明是在,東晉時期的江南種的地,那個時候南方土地開發(fā)的很少。
? ? ? ?但凡是學過初中生物的人都知道,豆科植物是有固氮作用的,也就是俗話說的肥地。
現(xiàn)在我提問:
陶淵明在南山下這塊地,他為什么要種豆子?而不是種別的東西呢?
? ? ? ?如果你是正兒八經(jīng)讀過史書的人,那么你就會知道:陶淵明,他是一個瘋子,一個喝酒喝瘋了的人。
? ? ? ?《晉書》列傳的第64章,其中的最后一位就是陶潛,陶淵明。
? ? ? ?史書中明確記載:公家分給了陶淵明兩頃地。陶淵明:好啊,有地了!要求,把這兩頃全部種上高粱,然后給他釀酒喝。最后呢,受不住老婆孩子苦苦哀求,忍痛拿出了1/4種上糧食,其他3/4繼續(xù)種上高粱給自己釀酒喝。
? ? ? ?然后,不同史書呢,對于這件事有不同的說法。最好的說法呢,是他拿出了1/4的,最次的那個說法呢,一共拿出了1/6的地來種糧食,5/6的地全部種上高粱釀酒喝。
? ? ? ?除非陶淵明他家里實在揭不開鍋了,不然我不信他會去種別的東西(真不信)。
所以我向大家提問:
為什么陶淵明在南山下種的是豆子呢?
? ? ? ?豆子有什么用?除了吃、榨油、做豆制品……這些農(nóng)作物本身的價值,種豆有固氮作用,可以肥地。(在五胡亂華,巨量人民南下,江南土地迎來大開發(fā)的從東晉開始的南朝,大豆想必新增了不少額外的出場機會。)
? ? ? ?那么,到此為止,陶淵明《歸園田居·種豆南山下》,整個的前因后果就全部浮出水面了。
現(xiàn)在我們先講一下前因:
(后果我放到后面)
? ? ? ?《歸園田居》呢,是陶淵明辭官隱居之后的作品。那么,你辭官了好啊,“不為五斗米折腰”,不折腰多好;你不折腰了,沒那五斗米了,你沒這五斗米,你家里吃什么呀?家里沒得吃了,只能自己種自己吃。那么家里原先的土地,肯定不夠自己吃的,還需要再開墾一些新的荒地,多種才夠吃的。
? ? ? ?新開墾的這個荒地呢,就是在南山下。新開出來地,你還不能先種糧食,第一茬呢,你先種個豆子來養(yǎng)一養(yǎng)地(其實燒荒、墾荒中的具體過程,肥力方面有多少步驟,是很有講究的)
? ? ? ?那么,陶淵明,他是在什么土地條件上種這個豆子呢?剛開出來這個荒地,你哪怕就是放火燒荒之后,荒地它再重新長草,依然長得很茂盛。開荒是一件非常累非常麻煩的事情,尤其是陶淵明這樣一開荒。
? ? ? ?他是在東晉時期的江南(再具體到江西九江),開出一塊新的土地來。這塊土地是第一次被人類開墾,其中的艱難可想而知。其中,野草能長得多么繁盛可想而知。你哪怕就是放火燒過荒之后,“春風吹又生”,生出來的野草非常非常的茂盛。

? ? ? ?(當然了,開荒這件事純粹是我們根據(jù)這些東西,自己后人瞎琢磨猜測出來的。雖然有其他直接證據(jù)石錘,而且這件事屬于陶淵明的基礎(chǔ)知識,但接下來,我會按照“不是新開荒的地,而就是一塊已經(jīng)開好的、非常優(yōu)秀的耕地”的條件討論“草盛”的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