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為什么會抑郁?我從臨床來觀察,有兩種病機比較多見。一為肝陽
人為什么會抑郁?我從臨床來觀察,有兩種病機比較多見。一為肝陽虛。臨床觀察抑郁癥患者,不少患者存在倦怠乏力、手足不溫、肢體麻木、行動遲滯、口淡口苦、納谷不馨、性欲減退等癥狀。這不但有肝氣虛,還存在著肝陽虛的病機。 《內(nèi)經(jīng)》明言:“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補之,酸瀉之”。如何補肝?酸補肝體,辛補肝用,甘緩其中。比如,用白芍、酸棗仁、枸杞、桑椹等酸味藥補肝之陰血,以合肝欲酸之性,這是補肝體;用桂枝、吳茱萸、細辛、附子、肉桂、干姜、小茴香等辛味藥溫補肝陽,以順肝欲散之意,這是補肝用;用炙甘草、大棗、小麥、生地等甘味藥緩肝柔肝,這也暗合肝體陰用陽,藏血而主疏泄之性。 補肝陽可以養(yǎng)肝血嗎?當然可以。明代大醫(yī)張景岳明言:“善補陽者,必于陰中求陽”,以酸補肝體,用辛補肝用,陰陽雙補,其中即喻有陰中求陽之意。 我常用藥方是桂枝湯。其中以桂枝、生姜辛補肝用,溫肝之陽;以白芍酸補肝體,養(yǎng)肝之陰;炙甘草、大棗甘緩其中,合辛甘化陽、酸甘化陰之意,使肝陰得充肝陽得用。 若肝陽虛較甚者,亦可加重桂枝用量,以溫其陽,這類似于桂枝加桂湯,但目的不是降逆氣,而在于溫補肝陽以治抑郁。近賢劉渡舟亦曾提出肝陽不足則肝魂不振,疏泄不及,精神悒悒不樂,頭痛目眩,胸脅滿悶,懶言善太息,神疲氣短,肢冷便溏,并采用桂枝加桂湯治療,重用桂枝以疏肝木之逆,普溫肝陽之虛。 另外,此方亦可加龍骨牡蠣。龍骨、牡蠣能鎮(zhèn)攝收澀虛浮之陽,對肝陽虛且虛陽浮越,出現(xiàn)煩躁者尤為合適。 臨床常用烏梅丸治療肝陽虛證。肝陽虛往往兼有郁火,形成虛性亢奮。治此類病證既不可過溫其陽,亦不可過清其熱,總需寒熱兼顧,溫清并施。而烏梅丸正好是治療肝陽虛、相火郁而化熱、寒熱錯雜之方,此方攻補兼施、寒熱并用,既可益厥陰之體,又能宣厥陰之用。我臨床體會,此方治肝陽虛性抑郁焦慮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