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神奇的“挖痰”中成藥,上養(yǎng)脾肺,下護腸胃,下補肝腎

大家好,我是沈醫(yī)生,今天給大家介紹一個神奇的中成藥,可以挖痰祛痰,清熱燥濕,上可養(yǎng)脾肺,下可護腸胃!

生活中反復咳嗽,咳痰,痰很多,好像怎么也吐不完,并且顏色發(fā)黃,質地粘稠,非常難以咳出,有時憋在胸口,上不去,下不來,呼吸都困難,憋得臉紅脖子粗,得張嘴大喘氣,并且平時還口干口渴,喉嚨痛,有小便發(fā)黃,大便干,便秘等癥狀,那多半就是肺中有熱了。

中醫(yī)認為,當肺中有熱的時候,會影響肺氣的正常宣發(fā)肅降,導致該向外發(fā)散的津液停在肺中,經過熱氣的熏蒸,水濕就會粘稠形成所謂的痰,因為有熱,所以痰黃且粘在肺里,很難咳出,加上熱氣往上沖,就會造成口腔,鼻道干痛,另外“肺與大腸相表里”,肺熱也引起大腸熱,而出現(xiàn)便秘等癥狀,總之對付這種痰,我們要做的就是滅火清熱,接下來就給大家介紹一個中成藥,可以清肺熱,化痰濕,止咳喘,上養(yǎng)脾肺,下護腸胃,這個中成藥就是橘紅丸!
橘紅丸主要由化橘紅,半夏,甘草,桔梗等15味藥材配伍而成,其中大多為化痰藥,其中化橘紅,陳皮,半夏,瓜蔞皮,浙貝母,和蘇子都可以化痰,化橘紅、陳皮以及半夏主要理氣燥濕化痰,瓜蔞皮和浙貝母清熱化痰,而蘇子則降氣化痰;

紫菀、桔梗、款冬花、苦杏仁都可止咳,其中紫菀和款冬花以潤肺下氣起到止咳的功效,桔梗和苦杏仁以宣降肺氣以達到止咳的功效;同時蘇子和苦杏仁還有潤腸通便的功效;

茯苓和甘草健脾和胃,益氣化濕;石膏清肺中之熱;麥冬和生地滋養(yǎng)肺中陰液,潤肺生津,諸藥配伍,共同起到清熱祛濕,化痰止咳,且養(yǎng)護脾肺,腸胃的功效!

但需要注意的是,橘紅丸僅適用“熱”引起的咳嗽咳痰,如果你的痰顏色發(fā)白,是因為寒濕而引起的,那就不要參考這個藥了,所以建議大家在用藥前弄清楚自身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