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身仗:第一年,全部被拒;第二年,MIT全獎?。?!

背景介紹:
北大化院 化學生物學方向
哈佛大學助研經(jīng)歷
1篇預印本一作
GPA 3.6+
托福110
GRE 334
申請結果:
MIT化學PhD,UChicago 化學PhD,Columbia化學PhD
大家好,我將分享自己和PhD申請相關的幾次重要的時間節(jié)點以及我的選擇,此外還有一些申請過程中的教訓和體會。
選擇節(jié)點
1.方向選擇:
我在大二第二學期加入了本科課題組,并確定了化學生物學的專業(yè)方向。具體的研究內(nèi)容屬于蛋白質(zhì)工程和熒光成像,同時由于對神經(jīng)科學的興趣,選了很多生物學和神經(jīng)科學相關課程。
2.是否保研:
時間是在大三第二個學期初,三四月份。我有推免名額,但是報名本院的保研夏令營。我當時有點想轉(zhuǎn)行跑路,就用推免投了協(xié)和4+4臨床試點班,但沒有進初審。對于生物方向的同學來說,夏令營之后還有一批保研的機會,比如北大交叉學院的CLS(對本校申請者會有照顧)、清北和北生所合作的PTN項目都會在大四第二學期初有不要求推免名額的第二批招生。對于我來說這意味著兜底的選項,讓我更有信心做冒險的選擇,比如留學申請。
3.確定出國申請:
到了大三結束的暑假,大概六七月份,我最終決定申請。除了上述的兜底項目帶來的信心,還有一個決定性因素是我的本研項目有了非常好的進展(有了一些底氣)。
4.2022Fall后進入GAP year:
大四第二學期初確定了全聚德以后,我決定GAP繼續(xù)申請,信心的主要來源是我的科研項目已經(jīng)接近發(fā)表,以及得到了導師的推薦機會去哈佛做助研。我在哈佛的實驗室從2022年9月末工作到2023年6月,在那里得到了PI的推薦信并完成了2023Fall的申請。我認為在美國本土申請會帶來很多優(yōu)勢,比如可以和實驗室的博士生、博士后請教申請經(jīng)驗,也能更方便地聯(lián)系教授;此外拿到offer后還可以線下參加campus visit和目標教授面對面交流,更有助于作出最終決定。
5.2023FALL申請季:
我的2023Fall申請吸取了上次的教訓,根據(jù)我的學術訓練背景在大多數(shù)學校都選擇了Chemistry項目申請,兼有少數(shù)BioEnginering項目。我在大部分項目拿到了面試的邀請,最終因為時間原因,婉拒了包括Scripps和Rice的幾個學校。
經(jīng)驗總結
Connection:
我的看法是,美國PhD申請決定于connection的質(zhì)量,也就是推薦信和科研經(jīng)歷的質(zhì)量。除了推薦力度(是否強推)之外,推薦人在美國該領域的學術圈的地位(名氣、受承認度)也決定了推薦信的作用。這也是暑研對申請幫助巨大的原因之一,而我的年級由于疫情的原因幾乎沒有人有暑研,所以申請時普遍存在劣勢。
套磁:
對于committee錄取的項目,套磁用處通常不大。一個可能的例外是聯(lián)系剛剛或還未建立實驗室的助理教授,他們因為剛入職以及缺人的原因,通常招生意愿強烈,且郵件回復概率更高。尤其是剛剛拿到faculty offer的博士生/博士后,但這些信息的獲取難度可能更高(他們可能實驗室主頁都沒有呢),而且去做第一屆學生也是有風險的。因此利弊權衡對于每個人也都是不同的情況。
項目的選擇:
?我第一年申請失敗的原因之一,是申請的大部分項目是神經(jīng)科學方向。這個選擇的第一個問題是,我的本科專業(yè)是化學,我的科研經(jīng)歷與推薦信也大部分來自化學系,雖然內(nèi)容和神經(jīng)科學有很多交叉,但對于admission committee的教授來說,我的學術背景可能并不被認可。第二個問題是美國大學一些生物相關的項目申請難度較高(神經(jīng)科學尤甚),原因之一是美國學生申請的人數(shù)較多,而他們很多人不僅有更好的connection,也能拿到只對美國公民開放的政府獎學金資助,對于國際學生的優(yōu)勢極大。因此我第二年選擇了更貼近自己背景的化學方向申請,并獲得了較好的結果。
世畢盟的幫助
世畢盟在我今年申請的期間,對我的幫助最主要的是兩點,第一點是對我申請進度的一個監(jiān)督和催促。如果大家進入申請季,可能就會發(fā)現(xiàn),就是申請這個東西對心里的煎熬是比較嚴重的,然后這時候,有些人就會拖延,比如說我,然后有一個培訓師老師這樣來監(jiān)督進度的人,整個申請季會好過很多,只要按照老師建議的時間節(jié)點走就會從容很多。第二點是給我分配的這個學術的mentor,對我的文書的修改和指導。我的mentor是一個MIT化學博士在讀學姐,她對我整個申請和文書的修改起到了很大的幫助。
最后,祝大家申請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