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古籍翻譯-機遇與挑戰(zhàn)并存
現(xiàn)在這個時間點,正是AI發(fā)展取得突破性的時間。
ChatGPT也已經(jīng)升級到了4.0??梢灶A見,在不久的將來,AI的出現(xiàn),將徹底顛覆很多行業(yè)的工作方式。
而我關注的領域,是古籍領域,古文化領域,比如古文翻譯。
當我收藏的古書到一定量的時候,在我面前,便出現(xiàn)了太多個項目發(fā)展方向。并且很多,我認為都是比較重要的。
就拿翻譯來講,有幾個本子是非常值得去翻譯的。但我的時間精力,已經(jīng)不允許我去翻譯。因為如果手工翻譯這些,需要花至少幾個月甚至是一二年時間去完成一部作品。
如果在以往,翻譯或許還是一件非常值得去做的事情。但有了AI的出現(xiàn),我預計將來像這樣的古文翻譯,將會是AI擅長的。因為這些文字的翻譯,是有非常固定套路的,而人去作翻譯,往往很多時候是在遵循一種固定套路,也就是翻譯,從原先的高技術(shù)含量的活兒,突然就變成了一種體力活。并沒有那么高技術(shù)含量了。
正是因此,單純地為了出版,或者說是為了給別人看,而去做翻譯,實際上已經(jīng)沒有太大意義了。即便現(xiàn)在AI并沒有達到這個程度,但他遲早會達到。而當AI達到這個程度的時候,你再反觀現(xiàn)在做的這些翻譯工作。如果不是為了自己的學習和成長而去翻譯的話,那么這幾年時間可能就白白浪費進去了。
這就好像人與AI在做一次博弈和賽跑。人和AI的關系很復雜,他既是一種伙伴關系,同時又是一種競爭關系。如果弄不好,人正好撞在AI的強項上,那么吃苦頭的必然是人類。就像我現(xiàn)在面臨的抉擇,我下一步的發(fā)展,我到底是要把時間精力投注在哪里?
而我經(jīng)過慎重地思考,雖然有些項目是非常有價值的。但人的時間精力是有限的,在十字路口做選擇的時候,必須要考慮到方方面面。
在眾多的發(fā)展方向中,要選擇一條,自己能夠真實得到利益的道路。并且避免與AI形成正面競爭。還要構(gòu)筑起高高的技術(shù)壁壘,讓后來者無法輕易入局。或者讓AI與后來者,無法輕易突破這一層的壁壘。這些都是要實際考慮到的問題。
AI這個工具,一個普通人花5分鐘就能掌握,這就意味著,自己將毫無壁壘可言。到時很多東西就是爛大街了。
所以綜合考察下來,我就必須得把古文翻譯的工作先擱置下來。尤其是為了別人而去翻譯,這會沒有太大意義。
所以在古文領域,就否定了那種走OCR,校對和翻譯的發(fā)展路線。因為這條路線,在以往還可行。但現(xiàn)在有了AI的攪局,不久的將來就沒有任何價值和意義了。再過幾年,這些工作,恐怕只需要花以往1/10的時間精力,就可以輕松完成了。所以在這個方向死磕,將來一定要吃虧。除非這個翻譯過程,本身就是自己去理解研究這本書的一個過程。這樣的翻譯,才是真正有意義的。純粹為了翻譯而翻譯,這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因為這樣的話,正好撞在了AI的強項上了。
那么上面是否定了,沒有前途的發(fā)展道路,那么有前途的發(fā)展路線應該是什么呢?
我想,那就是選定一個特定的研究領域,去收集獨家資源,古籍等等。
這就是打在了AI的軟肋上,因為AI無論再強大,他有一個致命的弱點,那就是他不可能知道,他學習到的資料之外的內(nèi)容。所以獨家的數(shù)據(jù),獨家的源材料,這是關鍵。將來隨著AI的發(fā)展,一定會出現(xiàn)一種制約,不允許AI未經(jīng)允許,就隨便用我的數(shù)據(jù)和資料作為訓練材料。
那么,誰手上掌握著獨家的數(shù)據(jù),也就是獨家的古本,那么這個就是一種核心資源。這一步就是直接打在了AI最軟肋的地方。
這也是古籍工作要值得留心的地方。這一招,AI他破不了。
然后,有了獨家資源后,再潛心研究這個領域。因為對于各種資源的學習研究和融會貫通,這也是AI無法完成的。并且親身投入實踐當中,這也是AI無法完成的。AI無法替代去做這些。
所以,看到了沒有,僅僅是簡單的OCR和文字和翻譯,其實已經(jīng)沒有太大意義了。
古籍研究方向,比較重要的,第一個就是獨家資源的獲取,這個才是關鍵能力。
第二就是潛心地學習,圍繞一個專題去深挖掘,成為某個特定領域的專家。這才有前途。這樣的話AI只能跟在屁股后頭走。
否則,不久的將來,AI再升級幾下子,什么古文OCR,古文翻譯,自動標點都會出來了。到時,這么冷門的行業(yè),都避免不了AI的巨大沖擊。
且行且珍惜吧,古文本來就是一個冷得不能再冷的行業(yè)了?,F(xiàn)在AI進來攪局,真的是煩死了。
但人類還是有機會的。要打在AI的軟肋上。不要跟AI去硬拼。硬拼是肯定拼不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