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9米深水航道直達武漢,內(nèi)循環(huán)樞紐成為“新上?!敝溉湛纱?/h1>
如果9米深水航道直達武漢,內(nèi)循環(huán)樞紐成為“新上?!敝溉湛纱?/strong>

時至今日,仍有很多人不相信,萬噸級的船只可以到達武漢。他們的理由無非就是兩個。其一,長江武漢段航道水深不足,大船進不來。其二,南京長江大橋凈空高度只有24米,萬噸級大船過不去。
其實,這些概念都過時了,甚至是錯誤的。下面,我給舉例說明。

4月7日14時,滿載1.1萬噸貨物的“興隆8899”號靠上了長沙港的碼頭。湘江長沙段的航道等級才二級標準,就可以安全通行載貨量超萬噸的大船,而長江武漢段的條件比湘江好得多。去年,645工程的下半段完工,6米水深航道可以從武漢直達安慶。也就是說,即便是枯水期,武漢到安慶的航道水深也能保證不低于6米。
目前武漢的船只,最大排水量有多大?我沒有確切的數(shù)據(jù),但是,我從長江船運網(wǎng)查到了一些情況。我發(fā)現(xiàn),在豐水期時,15000-23000噸的船只可以自由進出湖北,甚至到達最上游的宜昌港。比如,“鑫光3718”號船總噸位為23800噸,載貨量19000噸,可以到達荊州。我查詢信息之時,這艘船靠泊在江西九江,這是最近一個月之內(nèi)到達武漢的最大船只。
就在這個月,一艘滿載11000噸光伏砂的“華渝8888”貨輪抵達荊州港億鈞碼頭。“華渝8888”長120米,寬21米,按吃水5米算,排水量可以達到12000噸。按吃水6米算,排水量可以達到15000噸?!芭d隆8899”與“華渝8888”尺寸相當(dāng),滿載相當(dāng),噸位應(yīng)該也相當(dāng)。
從這里就可以看出,一兩萬噸的船只到達武漢,已經(jīng)不是什么稀奇事了。

不過,需要指出的是,“鑫光3718”號船未必是滿載到達荊州。因為現(xiàn)在的船很多都是班船,沿途會停靠多個港口,進行多次裝卸,以提高船舶的利用率。到達最上游的荊州港時,一般情況下已經(jīng)不是滿載了。從荊州港出發(fā)時,可能也不會滿載,而是沿途停港帶貨。
據(jù)了解,到達武漢的萬噸級船只,一般都是裝散貨的駁船,而非海輪或者傳統(tǒng)的集裝箱船。目前,5000噸級的海輪可以在豐水期到達武漢,萬噸級到不了,很顯然,不是受水深的影響,就是受南京長江大橋的影響。萬噸級的傳統(tǒng)集裝箱船也到不了武漢,這一點也是很明確的。現(xiàn)在唯一能到武漢的萬噸級集裝箱船,就是武漢自己研發(fā)的1140型船。這種船是特制的江海船,最多可以裝1140個集裝箱,從武漢出發(fā),可以直達上海洋山港。但是,這種船數(shù)量不多,目前只有5艘。

此外,武漢還有一種500箱級的集裝箱船,可以抵達東亞的大多數(shù)近洋港口,比如韓國的釜山港和日本的神戶港。這種漢亞直達集裝箱班輪更少,目前已經(jīng)投入使用的只有2艘,另有2艘在建設(shè)當(dāng)中。明年春上投運之后,武漢到日韓的班船將由現(xiàn)在的每周開行一班發(fā)展為兩班,實現(xiàn)運力倍增。據(jù)當(dāng)?shù)孛襟w消息,今年一季度武漢陽邏港至日韓的近洋直達航線累計開行14個航次,運送6046標箱,平均每個班次裝載432個集裝箱。
“漢?!毕盗?140型集裝箱船長139.8米,型寬26.0米,吃水6.5米,最大載重量約為14200噸,可載箱1140個標準集裝箱。與現(xiàn)在常見船型的600個集裝箱比起來,1140型江海船的裝載量幾乎翻了一倍。而且,平均下來,每個集裝箱的日均油耗也降低了至少23%,運輸成本可以降低30%以上。按照武漢人的說法,這就是長江航運版的新“航母”。其中,“漢海5號”是湖北省建造的全國內(nèi)河最先進、裝載量最大的集裝箱船,被稱為長江中上游航運的“復(fù)興號”。

根據(jù)《武漢長江中游航運中心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顯示,武漢還將“規(guī)劃建設(shè)7米以上深水航道,研發(fā)2萬噸級散貨船和2000標箱集裝箱船型,延伸南京至長江口海運航道,打通長江武漢至長江口海進江深水通道,實現(xiàn)下游航道標準統(tǒng)一?!比绻?米深水航道從安慶延伸到武漢,那么,到達武漢的船只還可以進一步升級。相比于“漢?!毕盗械?140個集裝箱,這種新船一次帶2000個標準箱,運力將大大提升,而運費也將大為降低。
目前,10.5米航道已經(jīng)從南京達到蕪湖,最低維護水深也可以達到9米。也就是說,3萬噸級大船可以抵達蕪湖。蕪湖到安慶的維護水深,目前是7米,能不能提升到9米呢?我想,只要舍得砸錢,這肯定是可以做到的。能到安慶,應(yīng)該也可以到武漢,這自不待言。九江段確實有一些淺灘,但在基建狂魔面前,都算不得一個事,只要有意愿去做就能行。
就當(dāng)前的情況來看,影響武漢水運發(fā)展的最大難題是航道水深不足,然后就是適合長江中上游航道的船型偏少。如果9米深水航道到達武漢,再研制一批吃水淺、高度低的寬體船型,那么,3萬噸級甚至5萬噸級大船直達武漢并非夢想。

那么,南京長江大橋?qū)ξ錆h的水運有沒有影響呢?明顯是有的,這一點毫無疑問。以南京長江大橋為代表的一批橋梁,凈空高度只有24米,確實阻礙了長江水運的進一步發(fā)展。如果南京長江大橋等橋梁的凈空高度在32米甚至40米以上,就不用想辦法去研發(fā)新船型了,只要挖深航道就足夠了。
事實上,研制新船型的代價也是比較大的,意味著原來的船型要逐步被邊緣化甚至淘汰,而新船型的普及時間也很漫長。我剛剛說,“漢海”系列江海船不到10艘,就是因為推廣速度太慢。長江上有幾千船,適合武漢航道情況的大運力船依然只有個位數(shù),由此可見,航道水深不足與南京長江大橋凈空高度不夠的問題,對武漢的航運帶來了太大的影響。

我前幾天在一篇談水運的文章中說過,武漢作為全國的經(jīng)濟地理中心,綜合交通實力非常強大,將成為內(nèi)循環(huán)的重要樞紐,甚至是最大樞紐。這個樞紐不差鐵路,不差公路,不差民航機場與專業(yè)貨運機場,差的是9米以上的深水航道和5萬噸級的大型江海船。這個問題如果能解決,武漢的交通樞紐地位將與日俱增,成為內(nèi)陸地區(qū)的“新上?!敝溉湛纱?/strong>?。?022年4月29日于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