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注疏》何晏注,刑昺疏
(三十五) ? 衛(wèi)靈公問陳于孔子??鬃訉υ唬骸百薅怪?,則嘗聞之矣。軍旅之事,未之學(xué)也?!? 邢昺疏:“衛(wèi)靈”至“學(xué)也”。注釋說:這一段是記錄孔子先禮后兵的原則。說“衛(wèi)靈公問陳于孔子”,向孔子請教排兵布陣的方法。說“孔子對曰:俎豆之事,則嘗聞之矣。軍旅之事,未之學(xué)也。”俎豆,祭祀禮上用的器皿。一萬二千五百人稱為軍隊(duì),五百人稱為旅??鬃拥囊馑际?,治理國家的根本是禮義,軍隊(duì)次之,如果根本還未建立起來,我無法教您次要的事?,F(xiàn)在衛(wèi)靈公只是在請教軍隊(duì)的事,所以孔子對他說“祭祀上的禮節(jié)比如俎豆這樣的事,我曾經(jīng)學(xué)習(xí)過,而軍事上的排兵布陣這類事,我還沒學(xué)習(xí)到?!痹凇蹲髠鳌ぐЧぐЧ荒辍防镎f“孔文子之將攻大叔”,來找仲尼,仲尼說“祭祀上的禮節(jié)比如胡簋這樣的事,我曾經(jīng)學(xué)習(xí)過。而帶兵打仗這些事,我還未聽說過?!弊髠鞯囊馑己瓦@里相同。所謂的軍旅、甲兵是治理國家的工具,左傳說孔文子的行事屬于非禮,準(zhǔn)備在國內(nèi)動用軍隊(duì);而這里是說衛(wèi)靈公和孔子只是嘴巴上空聊軍事,所以不便回答,并不是說孔子不重視如何帶兵。 何晏注:“俎豆,禮器。”(《論語》里的一句注解??自唬骸百薅?,禮器?!保┳⑨屨f:按照《明堂位》說“俎,有虞氏以梡,夏后氏以嶡,殷以椇,周以房俎?!编嵭⒔庹f“梡,在斷木上安上四個(gè)腳而已。嶡稱為蹷,也就是腳中央加橫木,《周禮》稱它為距。椇稱為枳椇,意思是彎曲。房是指物體的足部,分上下兩間,類似像堂房。比如《魯頌》說‘籩豆大房?!薄睹魈梦弧酚终f“夏后氏以楬豆,殷玉豆,周獻(xiàn)豆?!编嵭⒔庹f“楬,沒有其他的物品作為裝飾。獻(xiàn),疏刻。齊國稱沒有頭發(fā)的人為禿楬。”其中的構(gòu)造可以閱讀禮圖。 何晏注:“鄭曰:萬二千五百人為軍,五百人為旅。”(《論語》里的一句注解。)注釋說:這句出自《司馬序官》。 ? 明日遂行。在陳絕糧,從者病,莫能興。子路慍見曰:“君子亦有窮乎?”子曰:“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 邢昺疏:“明日”至“濫矣”。這一段是記錄孔子困于陳國。說“明日遂行”,已經(jīng)向衛(wèi)靈公說明天要離開衛(wèi)國到其他的諸侯國。說“在陳絕糧,從者病,莫能興?!睆恼撸缚鬃拥膶W(xué)生。興,起的意思。孔子到達(dá)陳地時(shí),剛好遇到吳國在討伐陳國,陳地處于戰(zhàn)亂,所以缺乏糧食,跟隨孔子的學(xué)生也生病了,走不動了。說“子路慍見曰:君子亦有窮乎?”慍,怒的意思。子路認(rèn)為,君子努力學(xué)習(xí),為的就是吃俸祿,不應(yīng)當(dāng)窮困才對?,F(xiàn)在卻這樣的窮困,因而很生氣,到孔子面前,問孔子說“君子難道也和普通百姓一樣窮困嗎?”說“子曰: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睘E,溢的意思。夫子說君子肯定會有窮困的時(shí)候,但不會像小人那樣,因?yàn)楦F困而肆無忌憚的胡作非為。 何晏注:“孔曰”至“乏食”(《論語》里的一句注解。孔曰:“從者,弟子。興,起也??鬃尤バl(wèi)如曹,曹不容,又之宋。宋遭匡人之難,又之陳。會吳伐陳,陳亂,故乏食?!保┳⑨屨f:說“孔子離開衛(wèi)國到曹國,曹國不接待孔子,之后來到宋國,在宋國遭遇匡人之難,而后到達(dá)陳國,此時(shí)吳國正在討伐陳國?!边@些是從《孔子世家》里得知的。如、之,都是往的意思。 子曰:“賜也,女以予為多學(xué)而識之者與?”對曰:“然,非與?”曰:“非也,予一以貫之。” 邢昺疏:“子曰”至“貫之”。注釋說:這一段是講善道有統(tǒng)。說“子曰:賜也,女以子為多學(xué)而識之者與?”孔子問子貢“你是不是以為我經(jīng)??炭鄬W(xué)習(xí),因而覺得我有淵博的知識?”與,語氣辭。說“對曰:然”,子貢確實(shí)是這樣以為,他以為夫子通過經(jīng)常刻苦學(xué)習(xí),才有淵博的知識。說“非與”,子貢又說“難道不是因?yàn)榻?jīng)??炭鄬W(xué)習(xí),才有淵博的知識嗎?”說“曰:非也,予一以貫之?!笨鬃踊卮鹫f,我所遵循的善道,不是通過經(jīng)??炭鄬W(xué)習(xí),我只通達(dá)其中的一個(gè)真理,然后便能全部貫通所有的知識??鬃诱f我所遵循的善道是有源頭,所有善事都源自于到它,只要知道源頭便能通達(dá)眾善道,所以根本不需要經(jīng)常刻苦學(xué)習(xí),知一便能知全部。 何晏注:“天下殊涂而同歸,百慮而一致”(《論語》里的一句注解。)注釋說:這句出自《周易·下系辭》。 ? 子曰:“由,知德者鮮矣!” 邢昺疏:“子曰:由知德者鮮矣!”注釋說:這一段講子路對道德的理解很膚淺。鮮,少的意思。由,子路的名字。夫子說君子肯定會有窮困的時(shí)候,但孔子見子路因窮困而生氣,所以說子路對道德的理解膚淺。 子曰:“無為而治者,其舜也與?夫何為哉?恭已正南面而已矣?!? 邢昺疏:“子曰:無為而治者,其舜也與?夫何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注釋說:這一段是贊美舜帝的。帝王之道,最珍貴之處就是人民自然順從,天子在政治上無為而清凈,這才是真正的王者,但很少天子能符合這個(gè)標(biāo)準(zhǔn),所以孔子說“以無為統(tǒng)治天下的王者,難道就只有舜帝嗎?”所謂的無為,就是他所任命的官員都各盡其職。官員各盡其職,舜帝何必有為呢,只需要修養(yǎng)自己身心,莊重端正地面向南地坐在王位上就行了。 何晏注:“言任官得其人,故無為而治”(《論語》里的一句注解。)注釋說:按照《舜典》說“舜帝任命禹作司空總理國政,棄、后稷、契掌管教育,皋陶主管司法,垂、共工、益管理山川水利,伯夷管宗廟祭祀,夔典樂教導(dǎo)帝王或貴族的長子,龍宣達(dá)王命,以及四岳共十二人,這二十二個(gè)人各自在崗位上盡職盡責(zé),所以舜帝無為治理國家?!?? 子張問行。子曰:“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立則見其參于前也,在輿則見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弊訌垥T紳。 邢昺疏:“子張”至“諸紳”。注釋說:這一段講可以經(jīng)常行持的行為。說“子張問行”,子張向夫子請教,有什么可以經(jīng)常行持的行為。說“子曰: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孔子回答說,說話一定樣忠誠,不能違背常理,行為要敦厚經(jīng)常保持恭謹(jǐn)敬信,即便身在遙遠(yuǎn)落后部族,也應(yīng)該行持仁道。如果跟以上所說的相反的行為,雖然在自己的州里或州里附近,能行嗎?夫子說不可行。說“立則見其參于前也,在輿,則見其倚於衡也,夫然后行?!陛洠杠囕?。衡,軛(套在牲口脖子上的曲木)的意思。夫子說要經(jīng)常思維忠信、篤敬忠信,就如想立刻見到,它便參然在眼前。好像車輿倚靠車軛。要是能做到如此,之后便可以行持。說“子張書諸紳”,紳,大帶的意思。子張將孔子的訓(xùn)誡寫在紳帶上,說子張從此用這條紳帶束腰,指不敢忘記孔子的教導(dǎo)。 何晏注:“鄭曰”至“為里”(《論語》里的一句注解。鄭曰:“萬二千五百家為州,五家為鄰,五鄰為里,行乎哉?言不可行?!保┳⑨屨f:在《周禮·大司徒職》里說“五家為比,五比為閭,四閭為族,五族為黨,五黨為州?!笔侵敢恢轂槎灏偌?,現(xiàn)在說一州是一萬二千五百家,其實(shí)是錯(cuò)誤的。說“五家為鄰,五鄰為里”出自《遂人職》。 何晏注:“紳,大帶”(《論語》里的一句注解??自唬骸凹潱髱??!保┳⑨屨f:用帶子束縛腰部,帶子的其余部分垂下來作為裝飾,稱為紳。在《玉藻》里說帶是“大夫大帶”,因而另一名字稱為大帶。在《玉藻》里說“天子的大帶用熟絹制,襯里是朱紅色的,而且全部鑲邊。諸侯的大帶也用熟絹制,全部鑲邊,但沒有朱紅的襯里。大夫也用熟絹制大帶,但只在身體兩側(cè)及下垂的紳這些部位加鑲邊,腰后的部分 就不加鑲邊。士的大帶用繒制,兩邊用針線像編辮子一樣交叉縫紉而無鑲邊,只有下垂的紳加上鑲邊。居士用錦制的大帶,在校的學(xué) 生用生絹制的大帶。用三寸寬的絲帶把它結(jié)起來,絲帶下垂的部分與紳相齊。紳長的規(guī)定:士三尺,有司因?yàn)橐觳叫凶?所以只有二尺五寸。子游說‘紳帶的長度,為帶以下的三分之二?!蠓虻拇髱捤拇?。大帶的鑲邊,國君在腰圍部分用朱紅色, 紳用綠色;大夫外面用玄色,里面用黃色。士的大帶在紳的部分內(nèi) 外都用緇色鑲邊,大帶只有二寸寬,在腰部再繞一圈,也成為四寸寬。凡大帶用針線交叉縫的部分,針線活都不須考究?!边@是紳帶之制。 ? 子曰:“直哉,史魚!邦有道,如矢。邦無道,如矢。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可卷而懷之?!? 邢昺疏:“子曰”至“懷之”。這一段是贊美衛(wèi)大夫史鰌、蘧瑗的為人。說“直哉,史魚”,這是在贊美史魚為人正直,說“邦有道,如矢。邦無道,如矢?!?,這句是舉例來說史魚為人正直。矢,箭的意思。史鰌的美德就是他為人正直,無論國家是否奉行道義,他的為人都極為正直,就像箭一般,他的言論不會附和時(shí)勢。說“君子哉,蘧伯玉?!笔琴澝啦駷槿擞芯拥拿赖隆Uf“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可卷而懷之。”這句是講蘧伯玉的為人。假設(shè)國家奉行道義,他會在自己的仕途上盡情發(fā)揮才智。要是國家不奉行道義,他會韜光晦知、不參與政治,會柔順的順從他人不去忤逆或者教訓(xùn)他人。這兩個(gè)人的行為可以稱為君子。 子曰:“可與言而不與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邢昺疏:“子曰:可與言而不與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注釋說:這一段是勸誡人們要了解他人。要是對方是中人以上,可以和他們探討仁義,可以和對方探討仁義的,卻不和人家探討,這是對他人失禮。如果對方是中人以下,那就不要和他探討仁義,要是和這樣的人探討仁義,是在給自己找難堪。只有了知明白怎么區(qū)別對待,才不會對二者失禮。 子曰:“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邢昺疏:“子曰: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注釋說:這一段是講有志向的人和愛護(hù)仁義的人,不會為了自己的性命而拋棄仁義。假設(shè)失去生命能成就仁義的話,志士仁人不會愛惜自己的生命,他們會利用自己的死來成就仁義。就如伯夷、叔齊及比干。 子貢問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 邢昺疏:“子貢”至“仁者”。注釋說:這一段是明確行持仁義的方法。說?!白迂晢枮槿省?,子貢希望自己行持仁義,可不知道怎么去行持,所以向孔子請教。說“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狈蜃踊卮鹱迂暤膯栴},夫子先對子貢講譬喻。匠人們?yōu)榱俗龊米约核鞯墓ぷ鳎麄儠劝阉玫降钠骶叽蚰ヤh利。說“居是邦也,事某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边@句是進(jìn)一步引申譬喻。夫子說匠人把所用到的器具打磨鋒利目的是為了使用這些工具,人需要賢圣友人的幫助。大夫的身份尊貴,所以以做事來作譬喻。士夫的身份低微,所以以友人來作譬喻。句子里面的賢、仁,為了互相對應(yīng)。 ? 顏淵問為邦。子曰:“行夏之時(shí),乘殷之輅,服周之冕,樂則《韶舞》。放鄭聲,遠(yuǎn)佞人。鄭聲淫,佞人殆。” 邢昺疏:“顏淵”至“人殆”。注釋說:這一段是講治理國家的方法。說“顏淵問為邦”,為,類似于治理的意思。顏淵向孔子請教治理國家的禮法。說“子曰:行夏之時(shí)”,以下是孔子的回答,他用國家所行持的禮樂以及所使用的車服來答復(fù)顏淵。夏朝時(shí)期,以建寅之月為正。根據(jù)是這個(gè)時(shí)候能看見萬物生長,以為這是四季的開始,目的是大家容易了解其中的規(guī)律,所以采用建寅之月為正。說“乘殷之輅”,殷朝人們稱車為大輅,也就是木輅。因?yàn)樗鼉€省樸素,所以用它來作為代步工具。說“服周之冕”,冕,禮冠的意思。到了周朝禮、文發(fā)達(dá),取黈纊(黃綿所制的小球。懸于冠冕之上,垂兩耳旁,以示不欲妄聽是非。)塞耳,意思是不隨便打探一些無關(guān)的事,所以穿這樣的衣服。說“樂則《韶舞》”,《韶》,指舜帝時(shí)期的音樂作品名,因?yàn)槟莻€(gè)時(shí)候的音樂動聽,詞曲盡善盡美,所以使用這樣的音樂。說“放鄭聲,遠(yuǎn)佞人。鄭聲淫,佞人殆。”要制止鄭國、衛(wèi)國的音樂,分辨佞夫然后遠(yuǎn)離他們,因?yàn)猷崌囊魳泛拓蚨紩M惑人心,他們的作用和雅樂、賢人一樣,但是它們使人淫亂危殆,所以必須制止和遠(yuǎn)離他們。 何晏注:“馬曰”至“儉也”(《論語》里的一句注解。馬曰:“殷車曰大輅?!蹲髠鳌吩唬骸筝`越席,昭其儉也。”)注釋說:說“殷車曰大輅”者,《明堂位》曰:“大輅,殷輅也?!编嵭⒔庹f“大路,指木路。漢朝祭天乘坐殷朝的路,現(xiàn)在稱為桑根車?!甭?,通常指大。君王所在的地方,都要加上個(gè)大,比如門稱為路門,寢稱為路寢,車稱為路車,所以人們稱呼君王的車子,統(tǒng)統(tǒng)加上路。在《周禮·巾車》里說“掌王之五路”。鄭玄注解說“王在的地方稱為路。”這個(gè)注解是說天子乘坐的車子,所以說“王在”,其實(shí)諸侯乘坐的車也稱為路。說“《左傳》曰:大輅越席,昭其儉也?!背鲎曰付?。越席,編織蒲草而成的席子,將它放在大車中作為墊褥,來表示儉省。服虔說“大路,木路?!币盟怯脕碜C實(shí)路有另一名稱為大路,杜元凱以為大路其實(shí)是玉路,這個(gè)說法這里不采納。 何晏注:“包曰”至“視聽”(《論語》里的一句注解。包曰:“冕,禮冠。周之禮文而備,取黈纊塞耳,不任視聽?!保┳⑨屨f:注釋的篇幅太長,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