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域從何而來:存在,否定與引力
灰域是游戲里提及次數(shù)最多的設定詞,除四大支線的文本外,全文本一共提及了三百一十九次。在收廢品店和書店里分別有這樣兩段對話:
你 — “灰域是什么?”?
弗利多店員 — “你知道的......”她聳聳肩,沒興趣做進一步解釋。
你 — 灰域是什么??
超自然書架 — 這本書關于這個問題的解釋很少——這些知識就像是理所當然一般。
可見,盡管玩家還對這個詞一頭霧水,但對于極樂世界而言,灰域不是黑話,相反,是白的不能再白的不證自明的常識。因此,它對應的現(xiàn)實原型也一定包含某項我們熟悉到幾乎要忘記其定義的事物。
那么,灰域是什么?喬伊斯在碼頭的帆船上告訴我們:
“灰域是世界上最顯性的地理特征, 警探——它是洲之間的分離薄紗。它是跨洲的聚集體?!?/span>以及“灰域覆蓋了表面大約 72%的面積。......”
這兩句話很直白地表面了灰域的原型之一是海洋。
你 — “那伊蘇林迪是......”?
喬伊斯·梅西耶 — “一座海洋洲。主要是由水組成的。蒙迪是最大的,卡特拉是最冷的,伊蘇林迪是最藍的。我能說什么呢......”
需要強調(diào)的是,海洋和灰域同時存在于極樂世界。在玩家的理解中,兩者不同點在于沒有灰域的海洋只存在于洲的內(nèi)部。
洲本身是被灰域所定義的,即籠罩了整個星球的灰域里,如同孤島矗立其中的才被叫做洲,而海洋只是洲的內(nèi)部的海與河。
你 — “我覺得我還沒有了解全面情況?!?
喬伊斯·梅西耶 — “哦,你想要這個世界的一張*相片*?”她把手指舉到唇邊。 “暫時還沒有完整的相片呢,親愛的。他們在進入軌道這方面遇到了一些麻煩。”?
你 — “為什么?”?
喬伊斯·梅西耶 — “偉大的事情是很難實現(xiàn)的。到目前為止,我們都是在內(nèi)部觀察這個世界——間接的。”?
你 — “間接從內(nèi)部觀察?那這個世界是什么*形狀*的?”?
喬伊斯·梅西耶 — “我們曾經(jīng)以為它是一個球體,不過隨著日子一天天過去, 這種可能性似乎顯得越來越小了。從小報上不會了解到的,不過 ORG 國家自從30年代起,一直在向低電離層發(fā)射氣象氣球......”?
博學多聞【成功】 — ORG:奧西登-瑞瓦肖-格拉德。?
喬伊斯·梅西耶 — “圖像正在慢慢穩(wěn)定地增加。在三個為科研作出貢獻的大國之間,他們拼湊出一個深灰色的星冕。”?
你 — “一個深灰色的星冕?”?
喬伊斯·梅西耶 — “是的?!彼nD了一下?!盎矣蚋采w了表面大約 72%的面積。它們是灰色的耀斑和日珥,甚至是整個洲上的弧線......圖像是模糊的,不過如果里面有一個球體的話,看起來肯定是很久以前就斷裂了的樣子?!?
你 — “我的天啦,等等——你到底想告訴我什么?”?
喬伊斯·梅西耶 — “你好像被嚇到了。不用這樣?!彼恼Z氣變得平常而鎮(zhèn)定, 讓這一刻靜靜過去。?
你 — “灰域......?還有你說的*星冕*是什么意思?”?
喬伊斯·梅西耶 — “他們說我們星球的黑暗圓環(huán)周圍包裹著一層稀薄的物質。 也就是說,如果我們依然生活在一顆星球上面的話。或者,說得更明白一些, 想象一片被虛無分裂的廣袤大地?!?/span>
冕的含義是帽子,星冕的天文學含義是環(huán)繞在恒星周圍的等離子體光環(huán)。根據(jù)以上文本,我們可以想象極樂世界的宏觀樣貌:一個深灰色的盤狀天體。
天體的絕大部分都被灰域覆蓋,僅剩的,孤立的洲的上空,亦存在著日冕狀的稀薄物質。從太空中看,這一天體的外表將會類似于灰化的土星:表層是氣態(tài)的,并且環(huán)繞著連接到天體表面的星環(huán)。
你 — “它有什么物理特征?”?
喬伊斯·梅西耶 — “很難描述—或者甚至是測量—某種基本特性是懸停特性之存在的東西:物理學上的,認識論上的,語言學上的......” “越深入灰域,懸停的程度就越陡峭。甚至直到數(shù)學,*數(shù)字*也停止了作用。還沒人能穿越數(shù)字的阻礙,但它興許可能?!?/span>
你 — “好吧......那這個灰域是*什么樣*的?”?
喬伊斯·梅西耶 — “無色,無味,毫無特征?;矣蚴俏镔|和生命的敵人。它*不像*其他的東西——或者世界上的*任何*東西。它是存在到虛無狀態(tài)的過渡?!?/span>
你 — “對立面?!?
喬伊斯·梅西耶 — “沒錯——存在的對立面?!?/span>
灰域的特征是無,或者說,特征的懸停。即灰域的特征難以被描述出來。
這讓我想起在《存在與虛無》中,薩特對于自在存在的三條描述:存在存在,存在是自在的,存在是其所以是。除此以外,我們就不能再對存在做什么描述了;因為自在存在,這一存在它自身過于充實,以至于我們在它面前語言匱乏。在這一描述中,我們通過普遍的存在,可以揭示具體的存在物,如“這塊石頭是存在的”,然而普遍的存在卻缺乏另一個普遍的存在去揭示它自身。
存在也無法用能動和被動來形容,能動的是主體,當我們討論主體這一概念是如何能動時,主體就已經(jīng)先于這一討論存在了,否則這個討論便無法進行;被動的是客體,當主體對客體施加影響時,客體也必須先是存在的,否則影響就無從施加。
因此說,存在既超出了人的認識,又是認識的基礎,由此,最終導向薩特那句極為著名的論斷:存在先于本質。
你?— “你提到了*灰域*?;矣蚴鞘裁?/span>?”?
喬伊斯·梅西耶?— “從嚴格意義上講,灰域,不是現(xiàn)實的一部分?!?/span>
如果將這段文本中的“現(xiàn)實”理解為“具體的存在物”,那么上述就說得通了,畢竟在絕大多數(shù)的概念中,現(xiàn)實就是指代一切看得見摸得著并且可以用語言描述的存在之物,甚至在很多時候,現(xiàn)實就是指代金錢和物化。
在此,我可以認定,灰域的原型之一是自在存在。人們已經(jīng)完全習慣了一切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以及人們自身都可以被歸納為存在物,以至于根本不需要強調(diào)存在物的存在這一特性,自然也就習慣性忽視了自在存在。
此外,文本中,對灰域的定義還有另外兩項:存在到虛無的過渡階段,也即存在的對立面;物質和生命的敵人。
存在到虛無的過渡階段與存在的對立面,從字面意思而言,是消失的進行時。后者以及“物質和生命的敵人”尤其將主體性賦予了讓客體消失的那個偉力:人是被消失的客體,而掌握讓人消失的偉力的則另有存在,這一存在在和人的關系中表現(xiàn)為不可置疑的主體,以至于要用敵人一詞來稱呼它。
存在和虛無是邏輯學的兩個開端,是先于任何規(guī)定性的一對孿生兄弟,存在的對立面不是虛無,而是直接體現(xiàn)規(guī)定性的規(guī)定以及規(guī)定的反面——否定。
然而,否定的內(nèi)容實在過于豐富,以至于很難說否定這一范疇其實是灰域的原型,這無異于指著父親說像孩子。因此只能概括為:灰域擁有絕對的,毀滅性的否定性。它從一切物質層面上進行破壞,當然也包括最核心的符號層面。
再回到前兩段的文本中,除了特征的懸停,還特別提到了物理學的特征的懸停,以及數(shù)字的失效。這兩點是在科幻作品中常見的描述,都指向同一個東西:亞空間。廣義相對論將引力場描述為時空的彎曲,歐式幾何不再適用,兩個坐標之間不再是直線最短等等。
亞空間在現(xiàn)實中的原型只有黑洞或是脈沖星一類的極端質量天體。但如果簡單地將這些極端天體視為灰域的原型,從邏輯上無法自洽,一顆和地球質量不會差太多的固態(tài)天體上,怎么會擁有大片能包裹整個天體的,并且密度堪比黑洞的物質?
我在游戲后期的文本中找到了可能可以解答這個問題的線索:
喬伊斯·梅西耶 — “給灰域強加維度是有可能的——在現(xiàn)代,我們甚至可以壓縮它的界限,將無線電波從一端傳送到另一端??s短路徑?!?/span>
以及......
露比,教唆犯 — “灰域維度壓縮機是用來更好地控制灰域的。如果有很多這玩意,你就能把一個無線電信號網(wǎng)格強加在灰域上——從字面意義上講,就是壓縮它的距離?!?“信號通過一系列中繼站來完成傳遞?!彼nD了一下?!榜v守在那些中繼站里可不是什么有意思的工作,人類獨自呆在灰域之中的話,不需要幾年就會失去理智的。”
這里引申出了灰域維度壓縮機這一神奇機器。
以三維和二維空間舉例,螞蟻在三維空間中沿著一根豎著的圓柱體向上螺旋狀攀爬,它從底端爬到頂端所經(jīng)過的距離一定比圓柱體本身的高度要小。而圓柱體本身的高度又可以理解為螞蟻在二維空間的圓柱體中移動的距離。這就可以解釋文本將維度壓縮機的作用解釋為壓縮距離。
由維度壓縮機這一命名也可以簡單地想到,灰域是一種高維的物質。在超弦理論中,引力來自于閉弦的震動,在跨越維度的過程中,引力會變?。欢以诙嗑S空間中糾纏的結果就是黑洞。或許我們可以猜測,灰域的物理學原型之一是高維空間的黑洞,它穿越維度來到極樂世界時,引力已經(jīng)坍縮到了肉體難以感知的程度。
此外,黑洞也無比符合“物質和生命的敵人”這一描述。黑洞幾乎就是宏觀上毀滅性的否定性的代表,它們將在漫長的時空中消滅一切存在之物。
盡管有人會說,超弦理論還沒有被證實,但一個作品的靈感,恰恰來自于那些新奇的現(xiàn)實理論。它們還沒有被證實,但是那又怎么樣呢?藝術的手段之一本就是將可能性的原點拓展開來,就像一臺維度擴大機。
下一篇文章會講灰域的機制的現(xiàn)實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