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盤如何完成轉變?
少說話多做事,一個人默默前行。在什么時候意識到自己要少說話?可能是一次次的說話沒人聽,表達碰壁,發(fā)現(xiàn)自己的表達不受歡迎。
也可能是人微言輕,不是說得上話的人,能力和要說的話不匹配。也可能是開始寫作,有了表達途徑,對日常很多要說的話,就可以選擇性的不說。

還可能是某一天某個剎那,我突然意識到,比起跟人接觸,更喜歡一個人呆著,寫作思考鍛煉滑板吉他,不是必須跟人接觸,我才能好,我一個人也可以很好。
也可能是我看到自己的語言對別人的影響,反而越發(fā)慎重,不輕易開口,其次不會把車轱轆話來回說,因為清楚的知道一方面招人討厭,另一方面是沒有教養(yǎng)匱乏的表現(xiàn)。
即使我真的很匱乏,我也不想讓別人知道我的匱乏。我想掩飾,就像在掩飾我窮這個事實。其實更準確來說是貧,而不是窮。因為窮意味著盡頭,貧只是沒錢。
剛滿30歲的我,感覺生命距離盡頭還挺遠的。雖然我知道,死亡是永恒的燈塔,不論你駛向何方,最終都會朝它轉向。
但我覺得生命才走了1/3,還有2/3,很久才必須向它轉向,現(xiàn)在要展開我生命的寬度,看到我的生活豐富,有意義,快樂自信。
與之相對,當現(xiàn)實生活中的我,越來越沉默寡言,對于寫作,我越來越熱愛,長度在增加,思考內容和質量也在不斷的攀升。
一張一弛,文武之道。對我來說是,一增一減,文武之道,當我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話越來越少,我的寫作就越來越多,二者好像是對應的。

接下來是多做事。什么時候開始多做事呢?從換這份工作之后,經(jīng)常寫作反思,讓我意識到,成長發(fā)展才是硬道理。
我最重要的事是個人成長,換句話說是行動,不斷的踐行。我以前覺得不做事比較好,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明哲保身,多做多錯。
再后來發(fā)現(xiàn)要跟人相處,更深刻的了解一個人,就是和他一起去做事,去行動,去走過一段路,會對這個人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探查。
這給我一種感覺,就好像我擁有了他。了解及擁有。然后就有了很好很深刻的關系,我突然想到了,之前有一位名人說過的交付場景。
如果是輕簡單的交付場景,比如你下載軟件,聽首歌,簡單點一下鼠標,這是很輕易的。
與之相對有重的,比如提供服務,經(jīng)常見面,這是一種交付場景,后者是更復雜的,但是更信任更容易結交朋友,會有更深入的關系。
后者的質量明顯會更高,更信任,切換成本更高,如果對一個產(chǎn)品來說,這絕對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因為用戶離開的成本很高。
比起君子之交、膚淺平淡的關系,我更想要深入長期穩(wěn)定高質量的關系。那么一起做事就是超級好打交道的方式。
一個人默默前行。我覺得這更符合我寫作的狀態(tài),寫作就像一個人爬沒有盡頭的喜馬拉雅。這一路上會應對很多突發(fā)狀態(tài)。

但大多時候,是一個人默默的走在路上。好在還可以經(jīng)常和別人互動,看到對方的生活,同時對方的生活,又像鏡子一樣映照出自己內心的想法。
說到底還是一個人的自戀,總是能看到我自己。這有可能是顧影自憐,有人說孤獨是為了回歸自我。
在我走的這段路上,看到這一點了嗎?這段獨自寫作的過程中,我看到了自己身上的更多內容,活得更真實更快樂,更自主了,可以理性的決定是否接受外界的影響。
在刺激與回應間,有了更多自主的空間。可能這是一件好事,在幫我成為更想成為的自己。說起來這確實值得浮一大白。
接下來還是關于工作中的反思,是否對得起自己拿到了薪水?我感覺是對得起的,雖然我有上班摸魚,玩游戲看小說,上廁所的習慣。但是薪水太低,我感覺是對得起的。
對照社會整體系統(tǒng),薪水是靠下的,特別普通的,就目前而言,再跳槽換到其他地方,薪水上漲的概率是更高的。
大概跟班級下游水平的學生差不多,因為進步潛力太巨大。隨便換個可能都比現(xiàn)在好,再工作就好好干。

是否對得起自己付出的時間精力?感覺是有些對不起的,因為我才接受過教育,注意力大于時間大于金錢。時間明顯是比錢更貴的。
那我為什么要出賣時間呢?可能是因為我時間不值錢。這個事實讓我感覺有點難受,有點心痛,我很想說我是值錢的,我是很好的。
可現(xiàn)實是一個小時10塊錢,跟值錢好像沒什么關系。那我能做些什么?據(jù)我所知,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多學習多積累,增加人力資本;另一種是關注趨勢,搭時代的便車。
這是講經(jīng)濟學的薛老師回復的,到現(xiàn)在為止,我還沒有找到比這回答更精彩的。對我來說就是不斷積累,增加人力資本。直到可以獲得。
總結:1.少說話多做事,一個人默默前行。
2.反思自己的變化,總是覺得昨天的自己很蠢。
3.怎樣讓自己更富?學習積累,增加人力資本,搭時代的便車。
謝謝你的欣賞,歡迎留言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