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針見血 | “焚天”應(yīng)寫作“梵天”
◎王宗祥
2020年2月26日《文匯報》第12版刊有《去印尼,一定要去日惹》,該文寫道:“普蘭巴南離日惹市區(qū)更近,是印尼最大的古代印度教寺廟群,……其中濕婆神廟最高,46米。焚天、庇濕奴的神廟,高達三十多米?!蔽闹谐霈F(xiàn)的“濕婆”“焚天”“庇濕奴”(一般譯作“毗濕奴”),應(yīng)是指印度教中的三位主神。其中的“焚天”應(yīng)寫作“梵天”。
梵,音fàn,梵語中“梵摩”的省略,原是“清凈”“寂靜”的意思。梵文為古代印度書面語,佛教經(jīng)書原來也是用梵文寫成的?!拌蟆痹跐h語中一般引申指與古印度或與佛教有關(guān)的,如梵寺、梵剎、梵宮。
梵天(Brahm?。嘧g婆羅賀摩,是婆羅門教、印度教主神之一,即創(chuàng)造之神。婆羅門教和印度教皆說世界萬物(包括神、人)皆由梵天創(chuàng)造,梵天被稱為萬物始祖。
焚,音fén,意思是燒、焚燒?!拌筇臁睘橥鈦碓~,異譯有梵摩天、婆羅賀摩等,不見有譯作“焚天”的。
(本文刊于《咬文嚼字》2020年第6期《一針見血》欄目?!兑会樢娧窓谀繗g迎投稿,投稿可發(fā)送至郵箱:yaowenjiaozi2@163.com。)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