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版《西游記》雜談:奪寶蓮花洞
作者為虎撲?DionGlover
本篇雜談作于2013年8月11日、12日、14日、17日

那西去的長老,前方有一伙德州來的毒魔狠怪,專吃取經(jīng)人哩…

“遇險平頂山”的四回內(nèi)容幾乎包含了小說中所有的情節(jié)要素,例如天庭的監(jiān)視設(shè)險,師兄弟之勾心斗角,老和尚的提前遇難,老二老三的不中用,悟空救人跑斷腿,以及法寶的反復爭奪…這個當口上,筆者提醒有心的看客可以往前追溯一下,蓮花洞此處,距離“四圣試禪心”的莫家莊可是只有三個月的行程,如果將試禪心和蓮花洞連起來看,就會有一個不大不小的發(fā)現(xiàn):
很明顯,這兩次試煉,前一次綾羅綢緞美色誘人座山招夫乃是文試,而此番毒魔恨怪法寶齊出便是武試…誠可謂:林中莫戀,平頂有角…

另外,這也是悟空復歸降伏黃袍怪之后遭遇的第一難,如果說上一次以富貴美色設(shè)險乃是菩薩敲山振虎試探玄奘的手段,那么這一回她的試煉對象必然是悟空,而從邏輯角度分析,上一次的考驗課題是“想不想”,這一回的問卷便是“能不能”。故事中,三藏,八戒,沙僧受到的考驗是極其有限的,雖然屢遭威脅,卻是毫發(fā)未傷,反而是悟空,既耗腦力,又費腿功;用他自己的話說,便是“我老孫再不住腳,反而比急遞鋪的鋪兵還甚?。 ?/p>
金角銀角兩個童子,并不見于元雜劇和《西游記評話》中,卻深受世人的喜愛,《西游》問世以來,有關(guān)他們的文藝作品層出不窮,使《蓮花洞悟空奪寶》的故事家喻戶曉,流傳至今…從文藝工作者的角度看,一個故事能夠?qū)⑺谋娙宋镄愿褚约拔餍械膽T用套路全部展現(xiàn),沒有比這更劃算的事兒了…

同時,大多數(shù)人也忽略了呈現(xiàn)故事的難度,金角銀角在小說中是擁有寶貝最多的妖怪,這五件寶貝的出現(xiàn)次序?qū)訉油七M,花樣翻新,讓讀者應(yīng)接不暇;悟空的賺取手段則是暗偷明搶誆騙無所不用其極,所有的因素都是不可或缺的,正是缺一個寶貝少彩,少一個回合減樂…從這個方面考慮,實際上八十年代拍攝《奪寶蓮花洞》的條件還很不充分,技術(shù)也較為落后;而且楊導秉承一集一個故事的理念,在非常有限的五十五分鐘內(nèi),呈現(xiàn)出的情節(jié)不足原著的一半,使得整集《奪寶蓮花洞》就像一個故事節(jié)選…給人一種大圣逗小孩的錯覺,且因為時間的限制,結(jié)尾部分又不得不因陋就簡,將金銀角改成了私逃下界,也就改變了作者的本意…
筆者在前面的雜談中已經(jīng)提到過對本劇整體的印象,為什么后面的劇集不如前面拍的好呢,就是因為這種敷衍了事的結(jié)尾方式:后面的劇集中,留給悟空降妖的時間基本上也就五六分鐘,最后拍張全家福了事,這簡直是過家家?。?/p>
實際上,作者曾多次在小說中提到:一飲一啄,皆為前定,師徒們遇到的所有艱險,都是有前因后果的,省略掉這些細節(jié),就不能叫《西游釋厄傳》了…
二十多年后,我國的影視劇特效制作水平拜本劇所賜,已經(jīng)取得了長足的進步,這個時候,才真正具備了將《奪寶蓮花洞》搬上銀幕的硬件條件…所以無論是后來出現(xiàn)的永樂版,還是最新拍攝的張版,這個段落拍的都十分尊重原著,兩版沒拍狐阿七大王,除此之外,幾乎沒有什么改編,五個法寶齊出,不管效果怎樣,起碼能看出人家的誠意…

從尊重原著的角度看,央視版《奪寶蓮花洞》毫無疑問是整部劇集中的下品…
1.《奪寶蓮花洞》囊括之四回書目分別是:《平頂山功曹傳信 蓮花洞木母逢災(zāi)》,《外道迷真性 元神助本心》,《魔王巧算困心猿 大圣騰挪騙寶貝》以及《外道施威欺正性 心猿獲寶伏邪魔》…說是囊括,其實“平頂山功曹傳信”被刪掉,“心猿獲寶伏邪魔”的故事也被改的面目全非…

2.這次前來傳訊的是日值功曹,他還有三個同事,分別是:年值功曹,月值功曹,時值功曹;當初菩薩差來的眾神除了四值功曹外,還有六丁六甲,五方揭諦,一十八位護教珈藍,統(tǒng)共三十九位…鷹愁澗他們第一次于取經(jīng)途中登場時,曾說是受菩薩差遣前來守護圣僧,但是平頂山悟空裝天時,我們從玉皇大帝的抱怨中,可以聽出這些神抵的最高上司是玉帝…另外,根據(jù)他們的職銜名頭來看,都是管五行和時辰的,也就不免讓天庭有操控時間之嫌…這三十九人中,日值功曹是經(jīng)常露臉的一個,還會在金兜洞,玄英洞出場…

3.本回故事的爆點就在于雙層激將,日值功曹先刺激猴子,讓他興奮起來,猴子為了顯功,轉(zhuǎn)而回來又刺激八戒,種種對話,妙趣橫生;但是如果故事從八戒巡山開始,那么難免讓觀眾有摸不著頭腦的感覺,故事的生動程度也會減半…楊導的這種改編雖然是出于時間限制的考慮,但并不明智…

4.“師父,出家人莫說在家話。你記得那烏巢和尚的《心經(jīng)》云'心無掛礙;無掛礙,方無恐怖,遠離顛倒夢想’之言?但只是'掃除心上垢,洗凈耳邊塵’不受苦中苦,難為人上人?!隳鷳n慮,但有老孫,就是塌下天來,可保無事。怕甚么虎狼!”篇首點題,作者直截了當,此一難正是沖悟空而來…四眾在路上時常逗悶子,悟空的理論基礎(chǔ)遠高于這個窩囊?guī)煾?,所以每當凡人凡體的老和尚發(fā)起抱怨時,他總能一語中的,將老和尚的惰心埋葬于無形…不過本劇連《心經(jīng)》都沒有,就更沒有時間展現(xiàn)這些富有哲理的對話了…

5.此山方圓六百里,有懸崖峭壁,怪獸蒼狼,名曰“平頂”豈不滑稽???平頂山的外景同樣位于云南石林,本集的前半部分是和《智激美猴王》同時拍攝的…

6.民間西學家吳閑云曰,那妖怪所得之四眾畫像分明是奎木郎回歸天庭后燒火時傳的…不知這種說法可有例證???依筆者看,四眾皆為觀音所點化,既然海上菩薩問老君借徒,那么她必然親口將四人之長相授予金角,所以畫影圖形之事,焉用勞改犯奎星動手???
7.這功曹顯然是菩薩差來警告猴子的,橫吃豎吃這段對話相當有意思:
行者道:“若是先吃頭,還好耍子;若是先吃腳,就難為了?!遍宰拥溃骸跋瘸灶^怎么說?先吃腳怎么說?”行者道:“你還不曾經(jīng)著哩。若是先吃頭,一口將他咬下,我已死了,憑他怎么煎炒熬煮,我也不知疼痛;若是先吃腳,他啃了孤拐,嚼了腿亭,吃到腰截骨,我還急忙不死,卻不是零零碎碎受苦?此所以難為也。”
豎吃孤拐腰截骨這個細節(jié)正好對應(yīng)悟空后面被裝入葫蘆里的急中生智之語,看官須著眼…
大圣作個法,意思只是哄他來搖,忽然叫道:“天呀!孤拐都化了!”那魔也不搖。大圣又叫道:“娘??!連腰截骨都化了!”

8.日值功曹所言不虛,若得老和尚過,行者確實需要發(fā)他三四個昏:擔山氣短第一昏,搶繩自縛第二昏,假名應(yīng)聲第三昏,虛言賺妖第四昏…
9.“我若把功曹的言語實實告誦師父,師父他不濟事,必就哭了;假若不與他實說,夢著頭,帶著他走,常言道:'乍入蘆圩,不知深淺?!然虮谎迫?,卻不又要老孫費心?……且等我照顧八戒一照顧,先著他出頭與那怪打一仗看。若是打得過他,就算他一功;若是沒手段,被怪拿去,等老孫再去救他不遲。卻好顯我本事出名?!贝吮闶枪P者提到的雙重激將,悟空真是學乖了,上一刻剛被日值功曹激起來,下一秒便生暗算師弟的想法…這時候作者筆鋒一轉(zhuǎn),迅速的描繪出了八戒的心理狀態(tài):“你兒子便胡說!你不看見孫行者那里哭將來了?他是個鉆天入地、斧砍火燒、下油鍋都不怕的好漢;如今戴了個愁帽,淚汪汪的哭來,必是那山險峻,妖怪兇狠。似我們這樣軟弱的人兒,怎么去得?”老豬也不白給,知道行者要拿話激他,馬上示弱…后世研究《西游記》的學者們,多稱悟空八戒為金公木母,金木好懂,不過公母亦是貼切,觀猴豬兩人之內(nèi)心,像不像平日里勾心斗角的兩口子???
10.小說中的老和尚嘴里經(jīng)常不干不凈,絲毫沒有佛家惡口業(yè)的概念,發(fā)起狠來,左一個夯貨,右一個潑猴…夯貨這個指代八戒的臟詞,最早出自老和尚之口,并不是悟空的發(fā)明,而且發(fā)音也不讀“憨”,而讀“笨”。
11.在石林拍攝豬八戒征戰(zhàn)的鏡頭時,馬德華摔斷了兩根肋骨…不得已的情況下,楊導用上了班底演員李建成,所以本集中八戒的很多戲份是老李完成的…在扮演八戒之余,李建成還出演了腳盆國前首相的祖先——精細鬼…

12.“悟空激八戒巡山”的橋段,四眾行走到隱霧山時,作者還會用到,看官可要著眼了…

13.八戒說的可都是實話啊,這山真是石頭山,洞也委實是個石頭洞…蓮花洞的取景地點在河南駐馬店市的嵖岈山景區(qū)…此處號稱中原盆景,豫南石林…


14.老豬巡山,妖怪也巡山,可不就碰到一塊了??“我們要吃人,那兒不能撈幾個?放他們?nèi)グ伞苯疸y二童的確都是有些修行的人物,“要吃人”這三字,可以揣測出其平日里不常吃人,更何況是和尚…有道是,僧道本一家。

15.這銀角大王五百年一投生,五百年一轉(zhuǎn)世,終于在第三個五百年,化身成了北巨蘆洲德意志聯(lián)邦巴伐利亞州的一位少年…你看他:面似銀盆身似山,三分顏色有承擔,跨越西海成名戰(zhàn),奮馬揚蹄百步穿??!
16.金角大王和他兄弟一樣,也是五百年一轉(zhuǎn)世,第三個五百年,他投生在了北巨蘆洲的斯威澤蘭德學習網(wǎng)球,和弟弟作伴,世間又有一首好詩頌他:“頭戴白箍發(fā)蓬松,高鼻英目聲似鐘,不敗神話回球重,道號奶牛有神功??!

17.扮演銀角大王的郭壽陽老師善演奸臣壞蛋,是中國青年劇團的名牌綠葉,后來也參演了央視版《三國演義》,在里面客串假公謀私,屢出昏招的郭圖郭公則…

18.比起活蹦亂跳的銀角大王,車曉彤塑造的金角大王相當忠厚,且因為本劇沒有拍攝“芭蕉扇“那個段落,所以其人物性格略顯單薄,其實小說中的他,沉穩(wěn)洗練,較之沖動好戰(zhàn)時明時蠢的銀角,別有一番個性…車老來自總政話劇團,幾十年來一直是個默默無聞的龍?zhí)籽輪T,后來卻因為女兒的婚事被世人熟知,其女名曰車曉…


19.本集的美術(shù)設(shè)計鄭越洋來自中央芭蕾舞團,不過他的工筆畫底蘊深厚,這張四眾圖快趕上高像素照片了…

20.老和尚的確是個偏心眼兒,想當初路經(jīng)白虎嶺,悟空只是一時玩笑不去化齋,就惹得他聲聲埋怨,什么知恩不報,頓生懶惰之心…而八戒巡山睡大覺,老和尚卻明里附和行者,暗里向著八戒…索引派喜歡把悟空形容成君王身邊的能臣,而悟能則是拍馬溜須得皇上寵愛的小人,這種說法不無道理…
21.本集雖然就還原原著的標準來說,屬于下品;但精彩加戲依舊不少,例如這一處:八戒路遇妖怪,依舊習慣性的認為這是大哥所變,豈不令人捧腹??后來的張版也借用了這個橋段…

22.銀角大王哈哈大笑,那邊的胖頭陀,你且慢行,待我捉你腌了吃解飽??!
23.作者曾言銀角大王長得“顏如灌口活真君”,由此可見,其必是個英俊之人;但是古往今來的影視作品中,都喜歡把他和金角塑造成頭上長角的妖怪…

24.小說中,八戒與銀角有一番爭斗,他犯起豬瘋病來還要略勝對手一籌…但終是見了人多腿軟,敗戰(zhàn)被俘;楊導為了突出悟空的英雄形象,將八戒的武藝降了好幾個檔次,他基本是見妖就躲,見怪就逃,毫無骨氣…更令人不解的是,第十二集中,無論是金角銀角,還是悟空,竟然都沒有拿出兵器正常打斗,觀眾后面所看到的爭斗基本都是拿出法寶就了事的套路…記得82年楊導在做創(chuàng)作闡述時,就曾說《西游記》的某些回目情節(jié)重復太多,要拍出新意,難不成低齡化的過家家就是新意??難道大魔二魔連兩把七星劍都不襯???
25.銀角再度出陣,他一指唐僧,長老就是一個寒顫,此處細節(jié)的呈現(xiàn)十分符合原著,正如二魔自論:惡人頭上黑氣沖天;惡人一指冷掉半邊…世人受到別人惡言惡語時常會有心電感應(yīng),那邊廂有讀者罵我,這邊廂筆者我就肝顫了…諸位切要嘴下留德啊…

26.特技方面,本劇的后半部分較之前半部分還有退步,很明顯的例子就是小爆破用的越來越多…那悟空的棒子又不是AK47,怎么會有火光呢??

27.老沙這擔子挑的著實費力,一邊要保持平衡,一邊還要顧全錫杖…其實根據(jù)小說中“九節(jié)仙藤永駐顏”的描述,我們盡可以大膽的推測一下錫杖的規(guī)制,筆者以為,它很有可能是個可以拆卸的物件;若如劇中所現(xiàn),則隨身攜帶,實在累贅…

28.初出茅廬的銀童子,著實是個聰明人,人在求的過程中,大多可以深思熟慮,無所不用其極;而得到之后,又往往放松警惕,疏忽大意…銀角大王前后表現(xiàn)的反差正是印證成功面前人心之變化…這時候的他對孫猴子的實力有清楚的認識:“我洞中不過有四五百兵,怎禁的他那一棒!”

29.第三十三回的上半闋“外道迷真相”,其中的“外道”便是代指銀角大王了…那老和尚乃是天底下第一耳根子軟的人,看到受傷的道士,怎能心忍???
30.給這個瘸道士配音的正是銀角大王的師傅——太上老君修宗迪…有很多不明真相的觀眾竟然不認得二魔的本相,此人正是郭壽陽…

31.二魔乃是道門正宗,編的瞎話自然要嚴絲合縫,本劇中“下山砍柴”的說辭著實有失身份;小說中道士曾明言他是下山祈福時被猛虎所傷…
32.行者還是妖怪習性,一眼便識外道,訓斥妖怪的這句話尤有深意:“我?guī)煾赣址鞘堑乳e之輩,是你吃的!你要吃他,也須是分多一半與老孫是?!贝嗽捄笫蓝啾晃乃囎髌方梃b,腳盆動畫《夏目友人帳》中,夏目的老師斑就經(jīng)常把它掛在嘴上…其實世人又焉知猴子對師傅的愛啊,誠所謂愛之深,吃之切啊…


33.悟空豈是馱人之輩,其驕傲的心性,下個跪都要賭咒發(fā)誓…此時他的心理活動著實有趣:“莫說是妖怪,就算是好人,這把子年紀,也是死得了?!毙姓弋斦媸莻€矛盾混合體,他即尊敬孝子,又覺得老人可殺…
34.峨眉山乃是普賢菩薩的道場,而須彌山想必離靈吉菩薩的小須彌亦不遠,若再加上五臺山,那么三個道場壓頂,猴頭不死也傷…所以作者特意安排了東岳泰山…到底是老君的徒弟,又有諸般神抵看戲,移山倒海,手到擒來…
35.沙僧不濟事,八九合就腰酸腿軟,未知那當值的揭諦功曹暗中可有助戰(zhàn)???
36.二魔攝走老和尚這出戲,楊導還是一個小爆破了事,簡直讓人哭笑不得…按照小說的描述,銀角大王的這一系列動作,干凈利索,毫不拖泥帶水,一陣妖風,嘴提手拿,如果技術(shù)成熟,拍出來會十分好看,后來的張版對此段落的呈現(xiàn)就相當成功…


37.悟空擔山,迫于技術(shù)條件限制,三座大山的特技劇組是做不出來的…這猴頭好似挑石公,大石就代表大山了,這一段拍的很寫意…

38.山神也只冒出來一個,還是二師兄客串的…小說中銀角可是動用了三座大山,自然就有三個山神,會同若干土地…山神土地是神仙中最卑微的存在,世稱福鬼,凡人死后若是生前積德,便可由城隍劃分,去各地充任土地,《聊齋志異》中《王六郎》的故事就曾提到土地簡拔的基本流程…

39.猴王不堪重負,淚如雨下;這怎么能行???楊導心中的悟空永遠是堅強的,樂觀的,勇敢的,眼淚都要留給遭貶時流!??!區(qū)區(qū)大石,豈能難得住六爺??正是功曹揭諦退卻,六丁六甲無蹤,本劇中行者實乃自行脫困…

40.悟空這個“打”還有各種說法,山神剛剛幫他解困,就要打個孤拐解悶,上回見到奎木郎,又曾說打一棍當茶…吃喝拉撒睡,插渾打磕,在行者心中都可以拿打來量化…
41.卻說這蓮花洞中的一班妖怪,大愚若智者如精細鬼,逃得一絲性命,飄洋過海,乘腳盆遠渡扶桑,于凈鍋糞廁中修身練體,化得一個怪胎,姓曰噎田,名曰假眼…爾無名小怪?。?!雖離佛法,難逃神通,太上道君急急如律令,“我叫你一聲,你敢答應(yīng)么???”

42.作者擅用名字反諷,前方觀音院中,出了一對無智無謀的廣智廣謀,今番平頂山上,又有一對不精細不伶俐的小鬼小蟲…

43.六小所變老道的造型正好跟十五集《斗法降三怪》搞反了…???平頂山悟空變化的道長乃是蓬萊老神仙,鶴發(fā)童顏,他“頭挽雙髽髻,身穿百衲衣。手敲漁鼓簡,腰系呂公絳?!?;而車遲國中行者變化的卻是年輕的云水全真…此處失誤要算到本集道具組組長甄志才的頭上…


44.悟空裝天這出戲,戴英祿有個小改編很有意思,那行者所化之道人竟然先將假悟空裝進自家葫蘆,這樣一來,就容不得小妖不換了,不換沒法交差啊…小能裝人,大能裝天,怪哉是個葫蘆爺爺,連玉帝也被捉弄的哭笑不得:“這潑猴頭,出言無狀,前者觀音來說,放了他保護唐僧,朕這里又差五方揭諦、四值功曹,輪流護持,如今又借天裝,天可裝乎?”哪吒向玉帝獻策裝天的段落本劇沒有拍攝,但是真武皂雕旗卻真真切切的出現(xiàn)了,只不過長得有點像《封神演義》里的杏黃旗…


45.從這一集開始,哪吒的戲也交給楊斌了;其實裝天焉用皂旗,這樣一來玉帝反而欠真武個人情,何不讓南北二斗閉戶,日值功曹就寢,則天黑可裝矣…
46.行者心機縝密,換葫蘆還要與小妖立文書字句,與赤壁時獻連環(huán)的龐士元討赦免文書有異曲同工之妙…

47.小妖裝天這段戲,李建成和張寄蝶的表演令人捧腹,可惜葫蘆上的白線過于分明,乃是明顯穿幫…

48.那行者變做蒼蠅,飛入洞中,所帶之葫蘆凈瓶也相繼變小,可謂變化隨心…澹漪子有云:“凡寶貝未有不如意者,不如意者非寶貝矣?!贝搜灾囈玻顷庩柖馄宽毜萌鶄€小妖抬舉,從外觀上看,既不能變大,也不能變小,非寶貝乎???
49.精細鬼伶俐蟲極不中用,看來大魔二魔所托非人,所以下一次請老奶奶的任務(wù)要交給巴山虎倚海龍了…劇組因為資金拮據(jù),人手不足,只能繼續(xù)讓精細鬼伶俐蟲戴罪立功了…

50.有好事者說行者這一萬三千五百斤的棒子是嚇唬人的繡花枕頭,筆者可不這么認為,對付尋常百姓,一般小妖,那可真是刮著就死,擦著就亡啊…巴山虎倚海龍便是明證…“行者抬頭見一帶黑林不遠,料得那老怪只在林子里外。卻立定步,讓那小怪前走,即取出鐵棒,走上前,著腳后一刮;可憐忒不禁打,就把兩個小妖刮做一團肉餅?!?br>
51.小說中,妖怪們常把悟空叫做“地里鬼”,這個詞褒貶皆有,猴頭乃是天上地下第一會察言觀色之人,變成小妖,人家說是燒火的,他便自稱劈柴的,人家說是里班的,他便說是外班的…
52.演丑角一直是六小齡童的專長,第七集《計收豬八戒》里,他就曾經(jīng)客串過喝喜酒的高姨婆…所以這個九尾狐貍也是信手拈來…


53.接老奶奶時,需要悟空跪拜,為此他還有一番深刻的心理活動,頂天立地的好漢,西行途中,活活被三個熊包折磨成了卑躬屈膝的奴才…怎不令人慨嘆?。?!“老孫既顯手段,變做小妖,來請這老怪,沒有個直直的站了說話之理,一定見他磕頭才是。我為人做了一場好漢,止拜了三個人:西天拜佛祖;南海拜觀音;兩界山師父救了我,我拜了他四拜。為他使碎六葉連肝肺,用盡三毛七孔心。一卷經(jīng)能值幾何?今日卻教我去拜此怪。若不跪拜,必定走了風訊。——苦??!算來只為師父受困,故使我受辱于人!”

54.小妖抬轎,六小演了老奶奶,可就沒人演大圣了,這時候多虧了副導演任鳳坡老師,作為悟空的隨行演技指導,他對猴戲深有研究,而且體型也與主角相仿,無奈之下,毅然上妝出鏡,因此他就成了本劇中露臉的第二個行者…??

55.小說中,悟空的衣裳不多,也就只有錦布直裰和虎皮裙的兩件套;而且他從來不穿褲子,所以屁股和尾巴都露在外面,因此八戒才能一眼看穿假奶奶的真面目,有些解構(gòu)派研究者喜歡把八戒拆臺理解成師弟對師兄有很強的殺意,這么想就扯遠了,金公木母的矛盾是作者耗費心力塑造出來的東西,他們即缺一不可,又互相克制,互相抵消,這時候八戒要是和唐僧沙僧一樣木訥,才真是失了個性…

56.原著中,此時二魔和悟空有一番長達三十回合的惡斗…七星劍對金箍棒不落下風,有很多朋友也把這次交手看作是八戒武力與悟空差不多的證據(jù),筆者竊以為不妥,行者是個慣于稱贊別人的穩(wěn)定型選手,體力源源不絕,戰(zhàn)奎星六十合占上風,也是那句這把刀倒能抵住我老孫的棒子,所以這一次三十合的交鋒更不能說明問題…況且二魔對行者十分了解,在天宮時就曾領(lǐng)教過猴王的威風,所以他前面的自謙更像是對自己的一種客觀評價…
57.本劇中的二魔是個激光控,而大魔是黃藥師的先人,慣用彈指神通…這些設(shè)定都十分無厘頭,和原著嚴重不符…


58.這幌金繩乃是個金圈子,套在悟空的脖子上,這下好了,猴子又發(fā)財了,一個圈一個箍…小說中的沙和尚不光不濟事,還像塊木頭一樣,怎會幫大師兄銼繩呢,楊導讓老沙接住大哥變化的銼刀,幫他解繩,顯得分外有人情味,也能映襯出八戒與猴子的隔閡,算是一處不錯的改編…

59.悟空這一次賺取幌金繩,實際上對故事的進程沒有任何影響,因為者行孫討戰(zhàn)時,又因不知葫蘆的妙處被裝了回去…所以楊導省略此處劇情也勉強說的過去…

60.想當初孫大圣鬧天宮,兜率宮偷丹,何其快活!!他何曾想到有一天拿來吃丹的葫蘆會把自己再裝進去?????
“葫蘆是我盛丹的,凈瓶是我盛水的,寶劍是我煉魔的,扇子是我搧火的,繩子是我一根勒袍的帶。”

61.這葫蘆委實不是一件強力的寶貝,從者行孫的使用體驗看,功能輒須加強,能裝千人的容器卻不能化銅鐵,要他何用??瓶蓋上又沒有再來一瓶…這猴子鬼精鬼精的,示敵以虛,攻敵不備…不愧是跟孫武子同時降世的人物…


62.小說中,悟空在確認自己沒有人身危險的前提下,以唾液為膿水聲,并且用棒子來回攪拌,制造出迷惑兩魔的聲音,本劇因為條件所限,只能做出行者在葫蘆里叫喊的畫面,這已經(jīng)是劇組的極限了…

63.諸位看官,銀角解說葫蘆之來歷可須著眼了,開始便是一句:“我這葫蘆是混沌初分,天開地辟,有一位太上老祖,解化女媧之名?!耙簿褪钦f,《西游記》的世界觀中,道祖便是女媧…而聯(lián)系前面悟空偷丹時的葫蘆數(shù)量,可以得知所謂的紫金紅葫蘆,一共有五支…而且銀角對葫蘆有好幾只的說法并未否認,只推說“裝得人的便是好寶貝。”

64.雌不壓雄,此理自古有之,如若現(xiàn)在有個作者再寫《西游記》,恐怕就有陰陽倒懸之災(zāi)了…
65.老豬,你還說湯滾就爛啊,分明是死豬不怕開水燙…?
66.金銀兩童皆是肉身凡胎,所以急于長生,可憐銀角大王,到頭來化作了一葫蘆水…
67.自大魔披掛出戰(zhàn)孫行者開始,本集中剩下的劇情已經(jīng)和原著沒什么關(guān)系了,幾乎都是一些毫無道理的改編,如金角大王的彈指神通,老君的的私逃下界論等等,最最關(guān)鍵的一點,芭蕉扇毫無征兆的隱身了,或許在楊導心中,只有鐵扇公主才配擁有它…

68.這把陽屬性的芭蕉扇,委實是件極其厲害的寶貝,不但能扇出五行之火,還能收伏老君的第一秘寶金剛琢…身背神扇,手拿寶劍的金角大王來來回回與悟空三番爭斗,一敗涂地…可見其戰(zhàn)術(shù)水平和作戰(zhàn)能力都極為有限…
69.而今的諸版《西游記》,喜歡極力的美化唐僧,什么見妖不殺,勸妖向善這些歪理都出來了,小說里哪有這門子事兒啊,該打就打,該殺就殺,那長老保得自己老命在,無怨無悔向西去…這回書里師徒們還夜宿妖洞呢,可見出家人首先得是“人”,然后才能談得上“出家”…

70.狐阿七大王的戰(zhàn)力十分不堪,也難怪很多西迷對金銀二童認兩個道行不深的狐貍為長輩表示不解…他手執(zhí)方天畫戟,在悟空手下只能走三四合,最后被八戒補耙結(jié)果了性命…筆者認為,此二童乃是凡胎肉身,心智也未開發(fā),未錄仙籍,并不在編,下界一為快活,二為長生,估計是聽說了九尾狐和狐阿七修仙有道,年壽增長,所以前來拜親以求長生….

71.老君所言不虛,“不干我事,不可錯怪了人。此乃海上菩薩問我借了三次,送他在此托化妖魔,看你師徒可有真心往西去也?!鄙洗问俏脑?,此次便是武試,單論兩個童子的戰(zhàn)力水平,實屬一般,加上五件至寶,才勉強與得到諸神護佑的猴頭相抗衡,這種對手正可做練兵之用,老君之話,應(yīng)該算是給觀音打圓場,畢竟測試悟空的真正意圖是不能說出來的…即便是這樣,菩薩也不免隔空挨了猴子的一頓罵,他又怎會不知道觀音在試探他的實力??
“這菩薩也老大憊懶!當時解脫老孫,教保唐僧西去取經(jīng),我說路途艱澀難行,他曾許我到急難處親來相救;如今反使精邪掯害,語言不的,該他一世無夫!”

72.本集拍攝于85年春天以及86年春天,橫跨一年,此時劇組的演技顧問鄭榕老爺子已經(jīng)離組,所以老君的戲份又交給了萬金油閆懷禮…沙師弟也算是跑斷了腿…

73.整體而言,本集的結(jié)尾過于倉促,而且逐漸形成了片尾合影的一種定式,這種套路被后面的劇集繼承下來,成了一種特色…“快去救你師傅去吧?。 背蔀楹笫囊环N固定結(jié)尾…這也是很多西迷詬病本劇為兒童劇的主要原因…

到此為止,筆者的《86西游記雜談》已經(jīng)更新過半…在此再次感謝諸位朋友的關(guān)注和喜愛…下周更新《大戰(zhàn)紅孩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