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wǎng) 會員登陸 & 注冊

實用機械加工工藝手冊(第4版)

2023-06-16 23:32 作者:遲到的火龍果  | 我要投稿

鏈接:https://pan.baidu.com/s/1ObiBt-MXtN9bMl9Pudt3gQ?pwd=rxw0?

提取碼:rxw0

  本書在遵循前3版“以實用性、科學性、先進性相結合為宗旨”“以少而精為原則”的基礎上,綜合整理了近年來自生產(chǎn)一線許多讀者反饋的意見和建議,對全書總體結構和內容設置進行了全面修訂,在第3版全書14章的基礎上重新編排改寫為9章,主要內容有:常用技術資料、機械加工工藝規(guī)程設計、機床夾具設計、常用材料及熱處理、機械零件、刀具和磨料磨具、切削加工技術、鉗工加工及裝配技術、技術測量及量具。

  本手冊第4版采用了現(xiàn)行國家及行業(yè)標準,內容翔實,結構合理,層次清楚,語言簡練,技術難度適當,更便于讀者使用。

  本手冊可供中、小型企業(yè)機械加工工藝師、工程師、工藝設計員、工藝裝備設計員,生產(chǎn)車間工藝施工員、技師,高級技術工人及工科院校相關專業(yè)的師生使用。


目錄

前言

第1章常用技術資料1

1.1常用資料1

1.1.1國家及行業(yè)標準代號1

1.1.2主要元素的化學符號、相對原子質量和密度2

1.1.3常用單位換算3

1.2產(chǎn)品幾何技術規(guī)范5

1.2.1極限與配合5

1.2.1.1術語和定義5

1.2.1.2基本規(guī)定9

1.2.1.3孔、軸的極限偏差與配合20

1.2.1.4一般公差50

1.2.2工件幾何公差的標注和方法51

1.2.2.1符號51

1.2.2.2用公差框格標注幾何公差的基本要求53

1.2.2.3標注方法53

1.2.2.4圖樣上標注公差值的規(guī)定62

1.2.2.5公差值表63

1.2.2.6形位公差未注公差值69

1.2.3表面結構70

1.2.3.1基本術語新舊標準的對照70

1.2.3.2表面結構的參數(shù)新舊標準的對照70

1.2.3.3評定表面結構的參數(shù)及數(shù)值系列71

1.2.3.4表面粗糙度符號、代號及標注72

1.2.3.5表面粗糙度代號在圖樣上的標注方法75

1.2.3.6各級表面粗糙度的表面特征及應用舉例78

1.3機械制圖79

1.3.1基本規(guī)定79

1.3.1.1圖紙幅面和格式79

1.3.1.2標題欄和明細欄80

1.3.1.3比例83

1.3.1.4字體83

1.3.1.5圖線84

1.3.1.6剖面符號87

1.3.2圖樣畫法87

1.3.2.1視圖87

1.3.2.2剖視90

1.3.2.3斷面圖93

1.3.2.4局部放大圖94

1.3.2.5簡化畫法95

1.3.3尺寸注法104

1.3.3.1基本規(guī)則104

1.3.3.2標注尺寸三要素105

1.3.3.3標注尺寸的符號108

1.3.3.4簡化注法110

1.3.4常用零件畫法114

1.3.4.1螺紋及螺紋緊固件114

1.3.4.2齒輪、齒條、蝸桿、蝸輪及鏈輪的畫法119

1.3.4.3矩形花鍵的畫法及其尺寸標注121

1.3.4.4彈簧的畫法122

1.3.4.5中心孔表示法123

1.3.4.6滾動軸承表示法123

1.3.4.7動密封圈表示法136

第2章機械加工工藝規(guī)程設計143

2.1工藝工作基礎143

2.1.1機械制造常用名詞術語143

2.1.1.1機械制造工藝基本術語143

2.1.1.2熱處理工藝術語158

2.1.2機械加工定位、夾緊符號167

2.1.2.1符號的類型167

2.1.2.2各類符號的畫法170

2.1.2.3定位、夾緊符號和裝置符號的使用171

2.1.2.4定位、夾緊符號和裝置符號的標注示例171

2.1.3產(chǎn)品結構工藝性175

2.1.3.1產(chǎn)品結構工藝性審查175

2.1.3.2零件結構的切削加工工藝性178

2.1.3.3零部件的裝配工藝性191

2.1.3.4零件結構的熱處理工藝性211

2.1.4機械加工的一般標準規(guī)范218

2.1.4.1中心孔218

2.1.4.2各類槽220

2.1.4.3零件倒圓與倒角227

2.1.4.4球面半徑228

2.1.4.5螺紋零件228

2.1.5切削加工件通用技術條件239

2.1.5.1一般要求239

2.1.5.2線性尺寸的一般公差239

2.1.5.3角度尺寸的一般公差240

2.1.5.4形狀和位置公差的一般公差240

2.1.5.5螺紋242

2.1.5.6中心孔242

2.1.6工藝文件格式及填寫規(guī)則242

2.1.6.1工藝文件編號方法242

2.1.6.2工藝文件的完整性246

2.1.6.3工藝規(guī)程格式251

2.2工藝規(guī)程的設計267

2.2.1工藝技術選擇267

2.2.1.1各種生產(chǎn)類型的主要工藝特點267

2.2.1.2零件表面加工方法的選擇267

2.2.1.3常用毛坯的制造方法及主要特點269

2.2.1.4各種零件的最終熱處理與表面保護工藝的合理搭配270

2.2.2工藝規(guī)程設計一般程序272

2.2.2.1零件圖樣分析272

2.2.2.2定位基準選擇273

2.2.2.3零件表面加工方法的選擇273

2.2.2.4加工順序的安排273

2.2.2.5工序尺寸的確定275

2.2.2.6加工余量的確定284

2.2.2.7工藝裝備的選擇287

2.2.2.8切削用量的選擇288

2.2.2.9材料消耗工藝定額的編制288

2.2.2.10勞動定額的制訂290

2.3典型零件機械加工工藝過程舉例292

2.3.1軸類零件292

2.3.1.1調整偏心軸292

2.3.1.2單拐曲軸293

2.3.1.3連桿螺釘296

2.3.2套類零件299

2.3.2.1缸套299

2.3.2.2活塞301

2.3.2.3偏心套303

2.3.3齒輪、花鍵、絲桿類零件305

2.3.3.1齒輪305

2.3.3.2錐齒輪307

2.3.3.3齒輪軸308

2.3.3.4矩形齒花鍵軸309

2.3.3.5矩形齒花鍵套311

2.3.3.6絲桿312

2.3.4連桿類零件314

2.3.4.1兩孔連桿314

2.3.4.2三孔連桿318

2.3.5箱體類零件320

2.3.5.1減速器320

2.3.5.2曲軸箱323

2.3.6其他類零件327

2.3.6.1軸承座327

2.3.6.2帶輪329

2.3.6.3軸瓦330

2.4機械加工質量333

2.4.1機械加工精度333

2.4.1.1影響加工精度的因素及改善措施333

2.4.1.2各種加工方法的加工誤差336

2.4.1.3機械加工的經(jīng)濟精度338

2.4.2機械加工表面質量348

2.4.2.1表面粗糙度348

2.4.2.2加工硬化與殘余應力354

2.4.2.3機械加工中的振動355

2.5機械加工工序間加工余量358

2.5.1裝夾及下料尺寸余量358

2.5.1.1棒材、板材及焊接后的板材結構件各部分加工余量示意358

2.5.1.2夾持長度及夾緊余量358

2.5.1.3下料尺寸余量358

2.5.2軸的加工余量368

2.5.2.1外圓柱表面加工余量及偏差368

2.5.2.2軸端面加工余量及偏差371

2.5.2.3槽的加工余量及公差374

2.5.3內孔加工余量及偏差374

2.5.3.1基孔制7級精度(H7)孔的加工374

2.5.3.2基孔制8級精度(H8)孔的加工375

2.5.3.3用金剛石刀精鏜孔加工余量375

2.5.3.4研磨孔加工余量375

2.5.3.5單刃鉆后深孔加工余量376

2.5.3.6刮孔加工余量376

2.5.3.7多邊形孔拉削余量376

2.5.3.8內花鍵拉削余量376

2.5.4平面加工余量及偏差377

2.5.4.1平面第一次粗加工余量377

2.5.4.2平面粗刨后精銑加工余量377

2.5.4.3銑平面加工余量377

2.5.4.4磨平面加工余量377

2.5.4.5銑及磨平面時的厚度偏差378

2.5.4.6刮平面加工余量及偏差378

2.5.4.7凹槽加工余量及偏差378

2.5.4.8研磨平面加工余量379

2.5.4.9外表面拉削余量379

2.5.5切除滲碳層的加工余量379

2.5.6齒輪和花鍵的精加工余量380

2.5.6.1精滾齒和精插齒的齒厚加工余量380

2.5.6.2剃齒的齒厚加工余量380

2.5.6.3磨齒的齒厚加工余量380

2.5.6.4直徑大于400mm滲碳齒輪的磨齒齒厚加工余量380

2.5.6.5珩齒加工余量380

2.5.6.6交錯軸斜齒輪精加工的齒厚加工余量380

2.5.6.7錐齒輪精加工的齒厚加工余量380

2.5.6.8蝸輪精加工的齒厚加工余量380

2.5.6.9蝸桿精加工的齒厚加工余量380

2.5.6.10精銑花鍵的加工余量380

2.5.6.11磨花鍵的加工余量380

2.5.7有色金屬及其合金的加工余量382

2.5.7.1有色金屬及其合金一般零件的加工余量382

2.5.7.2有色金屬及其合金圓筒形零件的加工余量382

2.5.7.3有色金屬及其合金圓盤形零件的加工余量382

2.5.7.4有色金屬及其合金殼體類零件的加工余量382

第3章機床夾具設計386

3.1工藝裝備設計基礎386

3.1.1工藝裝備編號方法386

3.1.1.1基本要求386

3.1.1.2工藝裝備編號的構成386

3.1.1.3工藝裝備的類、組和分組的劃分及代號387

3.1.1.4工藝裝備編號登記表396

3.1.2專用工藝裝備設計圖樣及設計文件格式397

3.1.2.1專用工藝裝備設計任務書397

3.1.2.2專用工藝裝備裝配圖樣標題欄、附加欄及代號欄398

3.1.2.3專用工藝裝備零件明細欄399

3.1.2.4專用工藝裝備零件圖樣標題欄400

3.1.2.5專用工藝裝備零件明細表401

3.1.2.6專用工藝裝備驗證書402

3.1.2.7專用工藝裝備使用說明書403

3.1.3定位、夾緊符號應用及相對應的夾具結構示例403

3.2工藝裝備設計規(guī)則406

3.2.1工藝裝備設計及管理術語406

3.2.2工藝裝備設計選擇規(guī)則406

3.2.2.1工裝設計選擇基本規(guī)則406

3.2.2.2工裝設計的選擇程序407

3.2.2.3工裝設計選擇需用的技術文件408

3.2.2.4工裝設計選擇的技術經(jīng)濟指標408

3.2.2.5工裝設計經(jīng)濟效果的評價409

3.2.2.6選擇工裝設計時的經(jīng)濟評價方法410

3.2.2.7工裝經(jīng)濟效果評價方法410

3.2.2.8專用工裝設計定額示例410

3.2.3工藝裝備設計任務書的編制規(guī)則412

3.2.3.1編制工藝裝備任務書的依據(jù)412

3.2.3.2工藝裝備任務書的編制413

3.2.3.3工藝裝備任務書的審批、修改和存檔413

3.2.4工藝裝備設計程序414

3.2.4.1工藝裝備設計依據(jù)414

3.2.4.2工藝裝備設計原則414

3.2.4.3工藝裝備設計程序414

3.2.5工藝裝備驗證的規(guī)則416

3.2.5.1工藝裝備驗證的目的416

3.2.5.2工藝裝備驗證的范圍416

3.2.5.3工藝裝備驗證的依據(jù)416

3.2.5.4工藝裝備驗證的類別416

3.2.5.5工藝裝備驗證的內容417

3.2.5.6工藝裝備驗證的程序417

3.2.5.7工藝裝備驗證的結論418

3.2.5.8工藝裝備的修改418

3.3專用夾具設計418

3.3.1機床夾具設計基本要求418

3.3.1.1工件定位原理及其應用418

3.3.1.2對夾緊裝置的基本要求425

3.3.1.3夾具的對定425

3.3.2機床夾具常用標準零部件435

3.3.2.1定位件435

3.3.2.2導向件445

3.3.2.3支承件453

3.3.2.4夾緊件461

3.3.2.5對刀件474

3.3.3常見通用機床技術參數(shù)478

3.3.3.1臥式車床的型號及技術參數(shù)478

3.3.3.2立式鉆床的型號及技術參數(shù)482

3.3.3.3搖臂鉆床的型號及技術參數(shù)483

3.3.3.4臥式銑床的型號及技術參數(shù)485

3.3.3.5立式銑床的型號及技術參數(shù)487

3.3.3.6銑床工作臺及T形槽尺寸488

3.3.3.7龍門銑床的型號及技術參數(shù)489

3.3.3.8牛頭刨床的型號及技術參數(shù)489

3.3.3.9龍門刨床的型號及技術參數(shù)490

3.3.3.10外圓磨床的型號及技術參數(shù)491

3.3.3.11內圓磨床的型號及技術參數(shù)492

3.3.3.12臥式鏜床的型號及技術參數(shù)493

3.3.3.13臥式雙面金剛鏜床的型號及技術參數(shù)494

3.3.3.14臥式單面金剛鏜床的型號及技術參數(shù)495

3.3.3.15立式金剛鏜床的型號及技術參數(shù)496

3.3.4專用夾具典型結構的技術要求及實例497

3.3.4.1車床夾具497

3.3.4.2鉆床夾具508

3.3.4.3鏜床夾具517

3.3.4.4銑床夾具518

3.3.4.5磨床夾具526

3.4可調夾具528

3.4.1可調整夾具的特點、適用范圍與設計要點528

3.4.2可調整夾具結構示例528

3.5組合夾具531

3.5.1組合夾具的使用范圍與經(jīng)濟效果531

3.5.2組合夾具的系列、元件類別及作用532

3.5.3組合夾具典型結構舉例534

3.5.3.1鉆夾具534

3.5.3.2車夾具536

3.5.3.3銑、刨夾具540

3.5.3.4鏜模540

3.5.3.5組合夾具的擴大使用540

3.6通用夾具544

3.6.1頂尖544

3.6.1.1固定頂尖544

3.6.1.2回轉頂尖形式及規(guī)格546

3.6.1.3內撥頂尖547

3.6.1.4夾持式內撥頂尖548

3.6.1.5外撥頂尖548

3.6.1.6內錐孔頂尖549

3.6.1.7夾持式內錐孔頂尖549

3.6.2夾頭550

3.6.2.1雞心卡頭550

3.6.2.2卡環(huán)550

3.6.2.3夾板551

3.6.2.4車床用快換卡頭551

3.6.3撥盤552

3.6.3.1C型撥盤552

3.6.3.2D型撥盤553

3.6.4卡盤553

3.6.4.1自定心卡盤553

3.6.4.2單動卡盤553

3.6.5過渡盤559

3.6.5.1C型自定心卡盤用過渡盤559

3.6.5.2D型自定心卡盤用過渡盤559

3.6.5.3C型單動卡盤用過渡盤560

3.6.5.4D型單動卡盤用過渡盤560

3.6.6花盤561

3.6.7分度頭561

3.6.7.1機械分度頭561

3.6.7.2等分分度頭563

3.6.8機床用平口臺虎鉗564

3.6.8.1機床用平口臺虎鉗規(guī)格尺寸564

3.6.8.2角度壓緊機用平口臺虎鉗規(guī)格尺寸564

3.6.8.3可傾機用平口臺虎鉗規(guī)格尺寸564

3.6.8.4正弦機用平口臺虎鉗規(guī)格尺寸566

3.6.9常用回轉工作臺567

3.6.10吸盤567

3.6.10.1矩形電磁吸盤規(guī)格尺寸567

3.6.10.2圓形電磁吸盤規(guī)格尺寸567

3.6.10.3矩形永磁吸盤規(guī)格尺寸567

3.6.10.4圓形永磁吸盤規(guī)格尺寸567

3.6.10.5多功能電磁吸盤規(guī)格尺寸567

3.6.11銑頭、插頭、鏜頭572

3.6.11.1銑頭規(guī)格尺寸572

3.6.11.2插頭規(guī)格尺寸573

3.6.11.3鏜頭規(guī)格尺寸573

查看全部↓

前言/序言

  《實用機械加工工藝手冊》自1997年第1版出版后,分別于2003年和2009年出版第2版和第3版,前后共重印了10次,一直深受廣大讀者的厚愛和支持。為更好地適應機械工業(yè)不斷發(fā)展和工藝技術水平不斷提高的需要,我們決定對本手冊再次進行全面的修訂。

  機械加工工藝是實現(xiàn)產(chǎn)品設計、保證產(chǎn)品質量、節(jié)約能源、降低消耗的重要手段,是企業(yè)進行生產(chǎn)準備、計劃調度、加工操作、安全生產(chǎn)、技術檢測和健全勞動組織的重要依據(jù),也是企業(yè)上品種、上質量、上水平、加速產(chǎn)品更新、提高經(jīng)濟效益的技術保證。這次修訂是我們在進一步認識工藝在機械工業(yè)制造中重要性的前提下,在遵循前3版“以實用性、科學性、先進性相結合為宗旨”“以少而精為原則”選材的基礎上,綜合整理近年來自生產(chǎn)一線許多讀者反饋的意見和建議,力爭將本手冊打造成為中小型企業(yè)中工藝師、機械加工工藝設計員、工藝裝備設計員、生產(chǎn)車間工藝施工員及技師案頭的一部好使好用的工具書。

  這次修訂工作突出的重點有:

 ?。?)這次修訂對手冊總體結構和內容設置進行了較大的調整和增補,在第3版全書14章的基礎上,重新編排改寫為9章,主要內容包括:常用技術資料;機械加工工藝規(guī)程設計;機床夾具設計;常用材料及熱處理;機械零件;刀具和磨料磨具;切削加工技術;鉗工加工及裝配技術;技術測量及量具等。這次修訂取材以基礎、標準、規(guī)范、實用和夠用為原則,并結合作者長期在一線從事的生產(chǎn)實踐的經(jīng)驗,進一步合理完善全書的結構,做到內容翔實、層次清楚、語言簡練、圖表為主,更便于讀者使用。

  (2)采用現(xiàn)行國家標準和行業(yè)標準,對“產(chǎn)品幾何技術規(guī)范”一章進行了全面更新,同時更新了鋼鐵產(chǎn)品牌號的表示方法,鑄鐵牌號,可轉位刀片表示方法等。為在新舊標準過渡中便于讀者應用,適當加入了一些新舊標準對照的內容。

 ?。?)為了保證編寫質量,《實用機械加工工藝手冊》一書,從第1版編寫開始到后來歷次修訂,我們都組織和聘請了來自企業(yè)生產(chǎn)一線的總工藝師、工藝技術部門的室主任、生產(chǎn)車間的技術主任、高級工程師、工程師、技術員及一線技術檢驗員、操作技術工人等參加。并多次走訪過一些廠礦企業(yè),進行座談研討。在此,我們向參加編寫、審稿及給予過我們幫助指導的所有單位和個人表示衷心的感謝。

  本手冊第4版由陳宏鈞主編,參加編寫的人員有張建龍、王學漢、李鳳友、李桂芬、洪二芹、單立紅、張洪、洪壽蘭、陳環(huán)宇等。

  由于我們水平有限,在編寫中難免有不妥和疏漏之處,真誠希望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編者


查看全部↓


實用機械加工工藝手冊(第4版)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宜都市| 大化| 文成县| 茂名市| 沾益县| 乌兰察布市| 教育| 易门县| 霞浦县| 徐州市| 湘潭市| 望奎县| 犍为县| 全南县| 淄博市| 石阡县| 若尔盖县| 柳河县| 上林县| 虹口区| 江安县| 峡江县| 通州市| 营山县| 儋州市| 中江县| 尼玛县| 徐水县| 呈贡县| 抚州市| 贵港市| 盐城市| 准格尔旗| 宁化县| 建昌县| 高阳县| 珠海市| 山东省| 前郭尔| 万年县| 赤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