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wǎng) 會員登陸 & 注冊

沙加爾《上古漢語詞根》新·讀書筆記(6)(25~29章)

2021-03-14 14:44 作者:Nulll_Official  | 我要投稿

第二十五章 食物

“飯”*bon'-s本指小麥或大麥粥(西漢晚期《泛勝之書·溲種法》:先種二十日時,以溲種如麥飯狀),由動詞“飯”*bon'派生。這種加綴方法和“餐”*ts?'an(吃)>“粲”*ts?'an-s(食物)一樣。

“粥”*t-luk和“飦”*t-kan見第八章。

“肉”*(s?-)nuk只指動物肉,人肉是“肌”*kr?j。據(jù)東晉郭璞注《爾雅》,“肉”在長三角方言指“鹿肉”。(故又云今江東呼麋鹿之屬通為肉)1.原始藏緬語對應(yīng)的是*s-nya-k(肉),2.仫佬語sik8(肉)不同于一般壯侗語的nen形式,可能是漢語借詞。

“獸”*s-t?u(')-s(動物)和“守”*s-tu'-s(守衛(wèi))有通假,應(yīng)當(dāng)不和“肉”同源。1.粵語惠州話ts?iu213和2.客家話梅縣話ts?u52可證明是送氣聲母。

“菜”*s-r?'?'-s從動詞“采”*s-r?'?'(采集)派生。

原始苗語*'r?iA(蔬菜)借自漢語,聲母是r。

“采”*s-r?'?'(采集/色彩)可和穡*s-r?k(收獲)、“色”*s-r?k(色彩、面色)比較。

《尚書》有“采”通“事”*Ns-r?(')-s(職務(wù)、公務(wù))。

第二十六章 金屬

銅、青銅

考古-中國已知最早的金屬物品是一枚戒指,和坩堝一起在BC3200的遼寧紅山遺址發(fā)現(xiàn)。蘭州附近屬于馬家窯文化的BC3000的林家遺址發(fā)現(xiàn)了一把青銅刀,還有青銅冶煉的痕跡。

甘肅的齊家文化以銅器多、稷黍農(nóng)業(yè)發(fā)達(dá)而出名,可能是一批操藏緬語的人群。時間和方位可能暗示冶銅和車馬一同由歐洲東緣的印歐人傳入中國。

約BC2500~1800的龍山文化遺址中錫的含量隨時間而增加。BC2100后的三星堆文化也出現(xiàn)了青銅。大約同一時期青銅也擴(kuò)散到泰國東北,在BC2千紀(jì)傳到東南亞北部,BC1千紀(jì)末期出現(xiàn)在馬來西亞和馬來群島。

只有中國北部能發(fā)現(xiàn)錫的含量漸增的現(xiàn)象,這支持青銅源自中國北方。

“銅”*l'o?很早就有人解釋為“同”*l'o?(置于一起,混在一起),意為“合金”。“鏞”*lo?(大青銅鐘)的聲符是“用”*lo?-s(使用),此字形似鐘。

早期借詞:

1.布努語lo?2

2.武鳴壯語lu:?2

3.布依語lu:?2(銅)

晚期借詞:

1.原始苗瑤語*da??A

2.原始臺語do:?A

顯然苗瑤和侗臺人是從漢族先民那里獲得青銅的。

藏緬語有幾個獨(dú)特的詞:原始藏緬語1.*gr?y、2.*kar等,以及3(1)藏語za?s(銅)、(2)景頗語ja?(青銅)等。這說明藏緬先民先獲得冶銅術(shù)的說法是有根據(jù)的。

考古-商朝有幾件用隕鐵造的鐵器。成規(guī)模的煉鐵技術(shù)成熟不早于BC700。鐵器牛耕的廣泛應(yīng)用大幅促進(jìn)中原地區(qū)的生產(chǎn)力并促成秦的統(tǒng)一,這是寫進(jìn)了初中歷史書的。

“鐵”*l?'ik>thet似乎屬于*(h)l[i]k(黑)的詞族,如1.“驖”*l'ik>det、*l?'ik>thet(黑馬)、2.“黛”*l'?k-s(女子畫眉用的黑色顏料)、3.“黓”*l?k(黑)。

類型-印歐語“鐵”有的也來自“黑”。如1.梵語hyyama源于“黑”。2.日語“鐵”來自kuro-kane>kurogane(黑+金)。

“鐵”的聲符是tǐng“壬”*l?'e?',這可能表明*l?'ik外還有一*l?'ek形式。

1.藏語l?yak-s>lcags,2.原始苗瑤語*l?jok、3.原始臺語*l?ek形式上都很像,還有南亞語如4.Palaung語lek、5.Thavung語lěk等(均是“鐵”)。因?yàn)闈h語里有可能的同源詞,所以這些形式可能都源自漢語。

從對音看漢語貸出的是變體*l?'ek。

越南北部的遺址出土了BC400的中國鐵鋤,或許可以說明借詞在那之前快速地傳播過了。這可能和鐵制兵器在戰(zhàn)場上的實(shí)用有關(guān)。

臺灣缺乏鐵礦,也沒有考古有關(guān)的鐵器證據(jù),因而早期南島人懂得冶鐵的可能很小。

考古-據(jù)李學(xué)勤(1985),出土于洛陽金村周代王陵的最早的銀器來自外國。

戰(zhàn)國前“銀”*?r?n闕載?!肚仫L(fēng)·小戎》:游環(huán)脅驅(qū),陰靷鋈續(xù) 用wù“鋈”*'awk(銀;銀色的),肯定和“沃”*'(r)awk(豐美)同源(洗>使?jié)?gt;使豐美;洗>使反光>銀)

漢語和藏緬語“銀”的對應(yīng)卻出人意料地規(guī)則。

龔煌城(1980)發(fā)現(xiàn)了藏語-ul和上古漢語-?n的對應(yīng):

字 藏語 緬????語 中古音<上古音

銀 d?gul ?we ??n<'?n

貧 dbul ? ? b?n<'?n

分 'bul,p?ul ? ?pjun<?n

這不一定就是同源詞的對應(yīng)。

另外,藏緬語還有個mul(銀),使得問題更復(fù)雜。有1.藏語口語mul、2.Tamang語mui4、3.緬語Samong方言moi?和4.Megyaw方言myai?等,后面兩個的l被?規(guī)則替代。

其他-1.突厥語系楚瓦什語kemel(銀)

2.南亞語系格木語kmu:l(銀)

3.原始佤語*km?l(銀)

4.Lamet語A方言kmu:l

5.B方言hmu:l

6.突厥語kümüsh(銀)

7.蒙古語mo?gün(銀)

臺語8.泰語??nA2

9.中部臺語(龍州)??nA2

10.北部臺語(剝隘)?anA2

元音不圓唇且對應(yīng)不規(guī)則,當(dāng)為漢語借詞。

11.吐火羅語焉耆方言nkinch

12.龜茲方言nkan?te

也可能是漢語借詞。據(jù)馬伯樂(1920),這種把鼻音加上一個塞音的模式在唐朝北方流行過。

第二十七章 運(yùn)輸


蒲立本(1996)將漢語的“車”和印歐語的“輪子”比較,其實(shí)不用那么大費(fèi)周章:1.“輿”*la(車輛、轎子;抬)的“抬”義若是初始義,“車”就是名詞化。同詞根還有2.“譽(yù)”*la-s(稱贊,言辭上的抬高)、3.“舉”*k-la'(舉起)。顯然“車”可以是chē*k-l?a和jū*k-la,前綴是使之成為可數(shù)名詞的用法。這樣第二個形式就是三等a的方言性前化導(dǎo)致的腭化。

“車”還有像“紡車”的與輪子相關(guān)的用法。借入緬語后有*k?ya3,還有原始苗瑤語*ts?rauA(纏線的卷軸)。


水路交通應(yīng)當(dāng)是很久遠(yuǎn)就有的事,不過黃河流域缺乏相關(guān)的考古證據(jù),稍令人意外。

“舟”*tu(船)見于甲骨文,字形如兩側(cè)船體夾著兩條橫板。

“船”*m-lon可解釋為“沿”*lon(順流而下)的名詞化派生。

第二十八章 商貿(mào)

買賣

老詞yù“賣”*lok(賣)已見于金文,諧聲系里還有“讀”*l'ok(閱讀)。

這個字從土·目·貝,貝顯然是義符,土目可能就是西周的dí“覿”*l'iwk(見)。

“贖”*m-lok(-s)(救贖)前綴表示有意圖的動作,借到北部臺語剝隘話luB2(贖),B2調(diào)對應(yīng)漢語去聲。

“糴”*l'[e]wk(買入糧食)和“糶”*l?'[e]wk-s(賣出糧食)的區(qū)別是后者帶-s綴表外向,聲母清化無解。元音可能是裂化了的變體。

“買”由中古音meaX可擬*m'r[a]j'可確定是個可帶否定詞的及物動詞,后可加有數(shù)修飾的賓語。

字形從網(wǎng)從貝,不明??赡軙?,“網(wǎng)”表示收進(jìn)。

可以和藏緬語*b-ley或*(r)-ley(交易、買)比較。不過元音不太讓人滿意。

“賣”*m'r[a]j'-s出現(xiàn)得很晚,最早出現(xiàn)是《說文》,上出下買,會意。如“糶”,去聲綴表外向動作。

原始苗瑤語*ma:iB(買)*ma:iC(賣)顯然借自漢語。

價格

jiǎ“賈”*q'ra'“價”*q'ra'-s的詞根是*q'a',同族詞還有g(shù)ǔ“賈”*q'a'(商人;買)。

“價”被廣泛借用:

1.原始苗語*NqaC(價錢),比較(1)原始苗語*NGaB(下去)和(2)漢語“下”*(N-)g'ra(下去)

2.原始瑤語*t?a:5(價錢)-3.勉語t?ia5、4.標(biāo)敏瑤語ka5

因?yàn)楝幷Z濁聲一般對應(yīng)苗語鼻冠,所以瑤語的借詞層次較晚。

泰語kha:B2也明顯是漢語借詞,但聲母待解釋。

藏緬語里的借詞似乎只有1.白語的qa42(價錢)和2.土家語新近的t?ja t??jan(價錢)。


“錢”*tsan'本指鏟子的金屬部分,而最早的金屬幣形如,故稱“錢”*dzan。聲母、韻尾無解。

晚近時“錢”成為重量單位,是一兩的十分之一(5克)。

苗瑤語借了金錢&重量單位義,王輔世、毛宗武(1995)的原始苗瑤語是*deinA。

藏緬語-1.嘉絨語zEn、2.哈尼語t??ie?31(金錢)、3.阿儂怒語i55 t??en31(重量單位)也是較晚的層次。

第二十九章 文字

甲骨文提到竹簡稱“冊”。另外商朝已有毛筆,象形字“聿”像手執(zhí)長方形物、下帶三根毛的東西。

閱讀

“讀”*l'ok最早見于《鄘風(fēng)·墻有茨》:“中冓之言,不可讀也?!贝颂幍摹白x”可能是“大聲講”或“重復(fù)”義。

藏語k-log(閱讀)的語義晚近,但形式較古,可能是平行演化。

原始瑤語*dwok(閱讀)顯然是晚期上古漢語借詞。


早周是“書”*s-ta,從聿、者*ta'省聲,名詞本義是寫出來的文本而不是材料。同聲系同詞根詞還有“著”*tra(')-s(記錄?!蹲髠鳌は骞辍罚撼?,斐豹隸也,著于丹書)

“寫”*s-?a'(解除負(fù)擔(dān)、使放松)詞義演化為“傾訴”(《邶風(fēng)·泉水》駕言出游,以寫我憂)到“描繪”(《淮南子》雷震之聲,可以放鐘寫也)再到“書寫”,同源詞“卸”*s-?a(')-s(卸載)。

AD100的《說文》在“卸”字下引“寫”表書寫義。

王&毛的原始苗瑤語*θjaB(書寫。苗語未見)可見瑤語借了這個詞的晚近形式;苗語對應(yīng)的是*?k?loiA,似乎和“讀”*l'ok形近。

漢字

“字”*N-ts?(')-s指文字是到漢初才有的用法。此字本是形聲兼會意的“養(yǎng)、愛、視為自己的孩子”,同族詞還有1.“子”*ts?'(孩子)、2.“孳”*N-ts?(')-s(滋生)、3.“慈”*N-ts?(仁慈)。

“文”*m?n指文字更早,見于《左傳·昭公元年》:及生,有文在其手曰‘虞’,遂以命之,本義是“紋理”(《尚書》)。字形像人胸前有花紋。

“名”*me?(命名;名字)指字的用法見于戰(zhàn)國末期《周禮·秋官·大行人》:諭書名;《儀禮·聘禮》:不及百名書于方。

只有最晚的“字”作為文字義被貸出:1.越南語chu'u'6(字)、2.泰語s?A1(字)。

緬語很有意思。緬文源于印度的婆羅米系文字,緬語表示文字、字母、文獻(xiàn)的詞是ca2,內(nèi)部沒有可靠的詞源。實(shí)際上它來自漢語的“字”。對應(yīng)如下表:

義? 漢語 土家語 緬語 原始藏緬語

孩子 子*ts?'? ? ? ? ? ? ? ? ? *tsa

愛?字*N-ts?'-s ts?i55 ca2 *m-dza

字 字*N-ts?'-s ts?i55 ca2

可見對應(yīng)完全相同。而顯然地,漢藏語系幾種早期祖語有文字的可能性趨近于0。土家語的形式當(dāng)是晚于公元的借詞,這暗示上表的對應(yīng)是借詞。

緬人在12世紀(jì)開始用緬文之前就已經(jīng)對漢字熟悉了。畢竟晚唐之前緬人祖先可能一直都在云南,那里有最接近緬語的彝語支。那時云南地方政權(quán)是南詔,政府一般使用漢字。

毛筆

“聿”*(p?)-lut《說文》釋:“楚謂之聿*lut。吳謂之不律*p?lut。燕謂之弗*put。秦謂之筆*plut?!笨梢姮F(xiàn)代“筆”*p-lut本是秦方言詞。

史證-秦將蒙恬在BC3世紀(jì)用竹桿兔毫取代了木桿鹿毫筆,這種新式毛筆流行開來,就以秦方言的“筆”取代了之前的“聿”。

《說文》諸例可能是同一詞的方言。這個詞包含了前綴p(?)-和詞根lut。

1.朝鮮語pit(刷子、毛筆。寫作pus)和2.越南語but7(書寫工具。早期*b-)可能是早期借詞。

駁-日語hude來自早期*pum-i-ta-C>*pum-te>hude(文+手),不是漢語借詞。

更晚的借詞反映元音/i/,如3.朝鮮語p'il、4.日語漢音hitsu、5.藏語pir(毛筆)等。


“墨”*(s)-m'?k用松木煙灰制成。字形從土,“黑”*m?'?k聲?!昂凇币娪诩坠俏?,像面部、身上有黑斑的人,可能指墨刑(《尚書·呂刑》:墨辟疑赦,其罰百鍰)。

1.原始臺語*(h)m?k(墨)(只有泰語指向清音),2.緬語m?a?2(墨),3.巴塘藏語me'33等等。由4.載瓦語異形詞可見不同層次:mik55和m?21。

泰語和緬語的清母暗示原詞帶前綴s-。

緬語a對應(yīng)上古漢語?和“筆”的形式相同。


“冊”*ts?(')rek是竹簡,在現(xiàn)代方言只有廈門話還指“書”:ts?e'32。

可能和“積”*tsek(堆積,積累)同源,r中綴表示重復(fù)的結(jié)構(gòu)。

沙加爾《上古漢語詞根》新·讀書筆記(6)(25~29章)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岳西县| 泌阳县| 贞丰县| 益阳市| 卢氏县| 田东县| 鸡东县| 土默特左旗| 康保县| 英德市| 舞钢市| 桑日县| 普兰店市| 井冈山市| 宁南县| 阿荣旗| 平度市| 隆尧县| 准格尔旗| 东方市| 安国市| 江西省| 资阳市| 张家口市| 宜章县| 正蓝旗| 菏泽市| 普定县| 翼城县| 高安市| 长兴县| 永嘉县| 拉萨市| 綦江县| 牟定县| 得荣县| 静宁县| 铜陵市| 鄂尔多斯市| 贵港市| 东乌珠穆沁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