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啟蒙規(guī)劃:在小學階段達到大學英語水平的必要性
在語數英3科中,英語是唯一可以在小學階段就達到大學水平的學科。
衡量英語水平是可以通過標準的考試來測試的。如果在小學階段(比如5、6年級)通過了劍橋FCE考試,則表示孩子的水平達到了大學六級的水平。請看下圖。FCE的詞匯量要求是6000,大學六級的詞匯量要求是5500。通過FCE,英語的聽說讀寫的水平要高于平均大學英語水平。
可以從3個方面來說明在小學階段英語達到大學水平的必要性:
(1)從語言學習本身的規(guī)律來說,7歲前是學習語言的黃金時期,7歲后習得語言的能力會下降很多。中國英語教育總體失敗的原因之一,是在孩子的語言黃金期沒有重視英語學習。以前大部分學生是到了初中了才學習英語,已經是12歲后了,且教學方法落后,資源缺乏,導致學習的效果非常差。從小學到大學都在學英語,卻沒有掌握英語這個工具。
現在兒童英語學習的理論成熟,資源極大豐富,只要家長輔導有方,教師教方法對,就可以在小學階段達到大學英語水平。
(2)在小學階段英語達到大學水平,可以在校內的各種英語考試和中考、高考中占據有利的地位。到了中學,科目增加很多。如果英語不用花時間學習,就可以把時間用于學習其他科目,取得課業(yè)成績的全面提升。
(3)如果在小學階段達到大學英語水平,就可以把教育資源用于更加重要的方面,比如語文、數學、體育等。大學以后就不用學英語了,而是把英語作為一個有力的工具。目前的英語教學戰(zhàn)線太長,貫穿整個學生生涯,對于大學生來說,嚴重影響專業(yè)水平的提升。英語是一個非常好的工具,用最短的時間達到熟練應用的水平,是最經濟的做法。
下文摘自群聊天。
學前啟蒙階段非常重要,可以在相當程度上決定孩子最終的語言學習效果。最適合學齡前兒童認知能力的學習方法是沉浸式學習,即以視聽輸入為基礎的“習得”。
就是讓孩子在生活在人為創(chuàng)造的“學習環(huán)境”中自然、快樂地“習得”語言。對于中文,可以是親子閱讀、聽故事、看視頻等形式,以及高質量語言交流。
英語方面,則可以是聽兒歌,看動畫片,上網站互動游戲;如果可能的話再看繪本。
這樣學習的共同特點是快樂性、連續(xù)性、數量性、高質量、適宜性。只有家庭才能滿足這些條件。
因此,無論是學習中文還是英語,學齡前兒童最適合的“課堂”是家庭,最適合的“老師”是家長。
父母的角色是陪伴、提供資源、創(chuàng)造環(huán)境、閱讀。沒有一家培訓機構能完全滿足這樣的質量和數量的要求。一周到培訓機構上幾次課,這樣的量是遠遠不夠的,輸入量太少了。過度依賴培訓機構,會擠壓孩子有限的時間和精力,甚至扼殺孩子學習語言的興趣。
孩子讀牛津樹4RazE感覺會遇到不少生詞,需要看動畫到什么程度讀起來比較輕松愉快?
群主你好,我們家一年級 之前一點都沒有學過英語,就學校老師教了點每天回來也沒有預習之類的 。像這樣的如何起步比較好呀?
我跟你一年級開始,現在二年級,下學期才起步,斷斷續(xù)續(xù)的學,現在孩子適應了習慣了,每天讀一下分級和新概念。
(全網同名,楚楷爸說英語啟蒙,分享兒童英語啟蒙的方案和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