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圈最好嗑的“過期CP”,秦昊不宜食用

今天又雙叒叕看到“伊能靜庾澄慶BE美學”登上熱門話題的那一刻,我確信,娛樂圈是真的后繼無人了。
要不然,大家也不至于閑暇時嗑個CP,還得翻出兩位60后明星的過往戀情來嗑。

這對如今年齡加起來已經115歲的CP,離婚都已經離了14年,雙方也早已組建新家庭。
甚至庾澄慶上一次登上熱搜,是被謠傳年紀大了心臟病去世,經紀人趕緊辟謠說還健康。
但這并不妨礙網友們從十天前“520”開始,就在嗑他們倆年輕時的愛情故事,將之捧為“BE美學”。
秦昊:你們禮貌嗎?

今天最新的熱搜話題,是“秦昊與庾澄慶是同一年愛上伊能靜”。

庾澄慶愛上伊能靜,是二十四五歲時愛上了剛出道、十八九歲的伊能靜。
秦昊喜歡上伊能靜,是小時候八九歲時追星伊能靜、買了她的卡帶專輯。

熱搜底下,有看熱鬧不嫌事大的網友把三人那一年的同期照片拼在一起進行對比↓↓↓
好荒唐,感覺愈發(fā)不顧秦昊的死活了。

左上伊能靜,右上庾澄慶,下方秦昊
更加離譜的是,這波嗑過期CP的熱潮不止席卷了伊能靜庾澄慶。
甚至還附帶上了段奕宏陶虹、謝娜劉燁等一批中年明星。

朋友們,這是怎么回事啊。
當今娛樂圈,就沒有百歲以下的CP值得嗑了嗎?

一切過期CP翻紅的起因,是偶然有網友扒到庾澄慶的節(jié)目片段。
主持人在聊及庾澄慶代表作《春泥》時,提到了一句古詩“庾郎盤馬地,卻怕有春泥”,或許以為這是歌曲的出處。
但庾澄慶卻露出了茫然而震動的表情,仿佛是第一次知道。
《春泥》這首歌是庾澄慶作曲,但詞是當時的妻子伊能靜所寫。
無數網友看到這個片段后直呼“大虐”,認為庾澄慶會露出惆悵表情,是因為突然發(fā)現唱了二十年的歌曲里面原來藏了對方的心意。
而自己得知的時候,卻早已與昔日戀人分手走散。

一句“庾郎盤馬地,卻怕有春泥”,就這么讓互聯(lián)網燃起了瘋狂的尋找明星過期糖潮流。
此前,庾澄慶曾因與比自己小13歲的女主播再婚,有過“娶嬌妻”的丑聞。
伊能靜上《浪姐》節(jié)目時,曾因“媽味”與對梅艷芳的不恰當評價,被反感嘲笑

但在這一次過期糖潮流里,過往所有爭議被暫時忘記。
現在,他們身上只剩下兩個人設——富家少年與平民才女。
在那個星光熠熠、充斥著繁華泡沫的千禧年娛樂圈里,上演了一段悲劇愛情故事。
一個是傳統(tǒng)大家族少爺,被列入保護文物的云南庾園是他家祖宅。
一個是原生家庭悲慘少女,父親拋棄妻女,小小年紀出道賺錢,養(yǎng)活家人。
兩人互相賞識,但平民不是大家族眼中的理想兒媳,戀愛長跑最后終究分手。
按照網友們的說法,這段故事的設定沖突與情節(jié)跌宕起伏程度,“足以吊打現在的晉江言情與知乎小說”。

不只是明星戀愛經歷被詮釋得像言情小說,這一次,連網友評論區(qū)也像極了青春疼痛文學讀后感。
比如就上面那個小小的“庾郎”節(jié)目片段,我前后刷到了十多種網友自發(fā)創(chuàng)作的“影評”:
“庾澄慶聽到這句詩那樣震驚,仿佛十年前她扇起的風才終于在兩人分開后刮到他心上?!?/strong>
“那是她為自己埋下的伏筆,悲傷地認為自己是庾郎礙于家族難以沾惹的春泥?!?/p>

甚至你一言我一語地腦補虛構了伊能靜的創(chuàng)作心路歷程。
猜測著伊能靜寫這首歌時:
“她像個情竇初開的少女,那濃烈的愛,讓她無數次搜索出關于庾澄慶的全部,然后滿腔愛意化作春泥送出去,可南風不知意。”

那些附帶被強行翻紅的過期CP,也收獲了相似的“禮遇”。
多少網友當年高考語文寫八百字作文時唯唯諾諾、進度緩慢,但在這次為娛樂圈過期糖貢獻才華時洋洋灑灑、信手拈來。
形容謝娜劉燁,用的是“相逢于微末的青澀少年情侶,卻在必要事業(yè)的上坡路上各自走散”。
形容段奕宏陶虹,說的是“男孩太大器晚成,在最無能為力的時候遇上一生最愛的人”。
最后只能開玩笑地說出曾經暗戀過,女方也大大方方地開玩笑回應說“錯過錯過”。

不開玩笑,國產劇如果缺編劇,請順著這些熱評直接去聘請網友。
他們真的太懂什么叫純愛、什么叫遺憾,太懂如何從每一個細節(jié)里摳糖并邀君共賞。
過期CP明星們的古早訪談節(jié)目被扒了個遍。
很多片段當年看覺得平平無奇,如今配上全網“意難平”氣氛,都成了愛意深藏的草蛇灰線。
早年庾澄慶在綜藝上時不時就會被追問戀情、打探進展,主持人們追問得犀利,但庾澄慶經常轉移、回避話題,一度被大眾懷疑他對伊能靜冷淡。
以至于《康熙來了》節(jié)目里,蔡康永直接提出過質疑,問是不是倆人之間伊能靜是更愛、情感投入更多的那一個。

但現在,網友們通過復盤海量訪談綜藝,捕捉提及過雙方相處的片段,為這對過期CP正名、認為庾澄慶只是不愛在公眾面前討論感情。
比如伊能靜曾經分享過自己生產時,庾澄慶為了緩解她的緊張在產房里唱歌。
唱的還是庾澄慶陷入低迷、但在遇上伊能靜后迸發(fā)靈感寫的歌,《情非得已》。
戴著醫(yī)療帽與口罩,在產床旁唱“難以忘記初次見你”,場面滑稽。

更能體現網友造糖功底的,大約是陶虹與段奕宏的過期糖故事。
庾澄慶伊能靜、劉燁謝娜,這兩對當年至少的的確確地在一起過,前者結婚又離婚,劉燁謝娜也曾公開在綜藝中向彼此表白。

但陶虹與段奕宏,倆人之間其實沒有任何實際上的感情經歷,在鏡頭面前也很少有同框互動。
最出名的片段,除了那段采訪中開玩笑地說暗戀過,也只剩下段奕宏上魯豫節(jié)目時,魯豫主動問起“聽說上學時你和陶虹有段芒果的故事”。
段奕宏于是三言兩語地描繪了故事經過:
大學時同學給了個芒果,段奕宏不知道芒果有核,直接一大口咬了下去,陶虹看到沒有笑他,讓他覺得很溫暖。

這個片段其實只有寥寥幾句,放在整個節(jié)目里很容易被略過,結合上下文,其實解釋為感謝朋友或同窗給予的善意也合理。
但在這股過期糖風潮里,“芒果”故事卻撐起了嗑糖的半邊天。
可能要怪就怪——
“沉默少年暗戀光芒四射的班花,卻只敢在多年后出人頭地時借著開玩笑袒露新意”,這個網友們所解讀的故事模板太吸引人。
哪怕當事人之間早已幾乎沒有更多互動,大家依舊樂此不疲地咀嚼著從娛樂圈八卦海洋中好不容易發(fā)現的一顆糖。

相關視頻點贊量動輒幾十萬。

如果把互聯(lián)網上的過期戀情解讀文字,稱為“過期糖文學”。
那這波風潮里唯一能與“過期糖文學”抗衡的,只能是“后來者文學”,也就是網友們編排秦昊、張杰等人時的調侃。
同樣富有才華,只是才華全點在了“損”與搞笑上。
復盤謝娜劉燁過往經歷的視頻底下,調侃說張杰看了視頻怕不是想當場高歌“come on 逆戰(zhàn)逆戰(zhàn)來也”,試圖以洗腦旋律,讓大家忘記這回事。

伊能靜庾澄慶討論底下,開玩笑說秦昊可能半夜醒來都想罵一句網友:“不是他們有病???”


還有人致力于維護當下純愛,高舉“真夫妻才好嗑”的大旗。
別人說劉燁為謝娜送9999朵玫瑰,他們便回應張杰會把謝娜當孩子照顧,怕她走丟給她拴氣球。
別人提庾澄慶伊能靜十數年感情,他們便調侃:
“倘若我拿出秦昊八歲就喜歡伊能靜,當伊能靜說想結婚時立刻求婚,你們又該如何應對?”

伊能靜與庾澄慶是2000年結的婚,在此之前還經歷了長達十數年的戀愛長跑,他倆的戀情風頭正盛時95后、00后還沒出生。
很多人知道庾澄慶時,他已經是《中國好聲音》上的中年導師“哈林”。
了解伊能靜時,也下意識覺得那是上一代流行過的歌手。
順帶著被再次回顧的謝娜劉燁、陶虹段奕宏也類似,都是已經距今快二三十年的事。

不過也正是因為年代久遠,對年輕網友們來說,追溯他們的相處故事并不像是普通地刷熱搜、看新曝出的明星八卦。
而更像是在欣賞一個有頭有尾、已然大結局的遙遠故事。
過期糖故事本身,與明星當事人之間是割裂的。
人家早已開啟了新生活,過往已經變成回憶與文字中的故事。
就像這會網友們?yōu)橐聊莒o的人生前半程的青春文學般的經歷迷到上頭。
但對伊能靜本人來說,她反而覺得自己正在經歷的人生后半程才更像青春。
身邊有人陪伴,被明確的愛包圍,認為這才像青春般的美好。
而自己真正的青春期里,更多是迷茫、不確定、畏畏縮縮。

但故事與現實明星的割裂,或許并會不妨礙它在今天爆火、成為足以被津津樂道的談資。
這些來自千禧年的過期純愛糖,甚至大概率在日后依舊會時不時被提及、被網友們盤成包漿。
畢竟它們對娛樂圈而言,相當于一種絕版產品。
你很難想象,在當下的20年代還能有哪些明星能為大眾提供轟轟烈烈、百轉千折的深愛故事。
同樣的劇情,大眾對千禧年明星的解讀與當下明星是截然不同的。
伊能靜庾澄慶的一個被廣泛認同的糖點,是他們在離婚后沒有說過對方壞話,認為證明曾經真愛過。

但其實,近年來接連離婚的85花與她們的老公們,在離婚后也不曾說過對方壞話。
大眾對當下明星“不說壞話”的理解,往往是認為明星們只是避嫌、避而不談。
默認“離婚是明星們最好的醫(yī)美”,完全不會再討論、也不在乎雙方是否愛過。

畢竟,相比于當年追捧一窮二白但敢愛感恨,如今更追捧的是專心事業(yè)、本人獨美。
當初坊間熱衷于評選娛樂圈“金童玉女”。
主持人們在綜藝里開著那些明星小情侶的玩笑,熱戀被認為是值得羨慕展示的生活。

現在變成了流行挖掘“沉默情侶”。
指的是許多明星雖然被狗仔拍到了同游、牽手、一同出入,但雙方卻都既不承認也不否認,不做任何回應。

同樣是情人節(jié)送禮,當年劉燁忘記準備情人節(jié)禮物惹哭謝娜,最后只能直接帶著她去商場買,被認為是年輕情侶之間的可愛有趣小故事。
但這一情節(jié)倘若放在當下,忘記禮物很可能會被認為是對感情不上心。
就像前段時間520,沈夢辰曬出收到的花束后被質疑太簡陋寒磣,心意不夠。

明星該不該公開戀情、如何評判真愛,這些問題永遠沒有絕對正確的答案。
千禧年的做法未必對,如今的娛樂圈生態(tài)也未必錯。
只是從這細枝末節(jié)的變化里,你能看到大眾對純愛故事態(tài)度的徹底變化。
如今大家集體嗑千禧年的過期糖,本質或許是因為,人們潛意識里并不信服當下一切都隱于沉默的娛樂圈愛情會是愛情。
只相信在那個一切都還青澀沖動、萬物革新的年代里,感情有可能是真摯的、直接的。
說到底,人們爭先恐后地吞下過期的糖果。
或許就是因為已經沒有正當時的糖分,能用于安撫被壓力與瑣碎榨干的大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