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戰(zhàn)玩家祖?zhèn)鞯谋I版翻譯:朱總、大衛(wèi)、甘達不是伊達,你記得多少
老男孩游戲盒原創(chuàng)317期 作者:霸王蟹
《超級機器人大戰(zhàn)(SRW)》系列一直是本人最喜愛的機器人題材游戲,小時候曾經(jīng)玩過日版,這種戰(zhàn)棋類游戲相比傳統(tǒng)RPG也不太需要漢化加持。不過游戲嘛自然還是有中文的好,有很多朋友就會說:“沒問題啊,當年不是有民間翻譯嘛?”然而今天我想說的問題恰恰在于此。最近回味機戰(zhàn)V、T、X這三作,每次看到官中語言選擇項里的TW、HK就會膽固醇偏高,真是能勾起一代機戰(zhàn)玩家被阿諾和李阿寶統(tǒng)治的痛苦記憶……

但凡對《高達》動漫史有點認識的朋友都知道,兩岸三地因為文化差異對同一人物一直存在不同的翻譯方式,這其中還存在不少讓人“脫力”的梗。再加上早年間漢化技術(shù)不夠完備,經(jīng)常出現(xiàn)許多莫名喜感的翻譯。尤其是老高達動漫粉看到各版老《機戰(zhàn)》人物千奇百怪的譯名,看一次笑噴一次,寫這篇文章的屏幕被噴濕好多次,最是受罪(^ ^)

首先寄出第一名受害者,它是自《第四次超級機器人大戰(zhàn)》登場的兇鳥,該機體取自德語huckebein,民間漢化習慣上取其直意“兇鳥”,在中譯和臺譯都按照音譯寫作修克拜因,看起來其實沒多大問題。

然而到了港版中問題就大了,直接將其翻譯為“曉擊霸”,大家跟我一起讀“xiǎo jī bà”,直接噴飯!

這么威武雄壯的真實系終極機體你管他叫“xiǎo jī bà”?它小不小我沒了解,但是這貨的終極武器“黑洞加農(nóng)炮”卻要剝離一層推進器才能套在胯下發(fā)射,看起來也是挺雄壯偉岸的。

所以這樣翻譯究竟有沒問題?本人家鄉(xiāng)在廣東小城市,可以負責任地告訴大家,在粵語音譯里是完全沒問題的,而且這三個字也達到了翻譯界公認的“信達雅”標準,但每次看到黑洞加農(nóng)發(fā)射動畫總會想起“曉擊霸”的普通話讀音,莫名喜感!
這個“曉擊霸”初登場在設(shè)定里屬于“提坦斯”開發(fā)的機動兵器,你看著像什么機器人來著?沒錯,就是高達。關(guān)于GUNDAM,有點常識的朋友一定知道早年曾經(jīng)有多個譯名——當年動畫在HK電視臺播放時使用了“高達”這個譯名,后來引進的許多模型玩具在銷售商一知半解的情況下又出現(xiàn)了“敢達”這個譯名,還有音意結(jié)合的“鋼彈”等等。

而最好的譯法要算臺譯的“鋼達姆”,信雅達都比較完美,但是原創(chuàng)的日版權(quán)方對于GUNDAM其實有個半官方中文名稱叫“頑馱無”,取自GUNDAM的日語諧音,專門特指《頑馱無大將軍》這些Q版的“SD-GUNDAM”模玩及動漫,在等比例動漫中卻又從來不用這個稱謂,希望有朝一日我們別迎來這么一個官譯。

接著就要說一說《超級機器人大戰(zhàn)》里一些知名人士的譯名,這也是最讓玩家噴飯的節(jié)目。下面這個《第二次G》里的人物就是享譽中國的朱總——怎么年輕時的開國元帥也開著高達穿越進機戰(zhàn)世界了嗎?

這個朱德是何許人也?NT三強中最末的ZZ高達主角:捷多·亞西塔,當然在兩岸三地譯名中也有叫:捷多、捷特、朱度多種多樣,其實翻譯成朱德也算某種程度上的音譯。
至于NT三強中的老大哥“阿姆羅·雷”已經(jīng)被各路翻譯商迫害得人盡皆知。許多人應(yīng)該聽聞過早年港譯給這位號稱“宇宙種騾”的男人起了一個幼萌幼萌的名字:李阿寶!不知道《逆襲的夏亞》中的珍會不會滿懷愛意地嬌喘“寶~愛你啵~”

畢竟港譯總喜歡將外國人本土化,且喜歡無中生有,像“兜甲兒”、“劍鐵也”明明有中文名字,卻還是被本土化成了“杜劍龍”、“康定邦”,每次玩游戲時看到這兩名字總有一種穿越到TVB的錯覺。

然而以上還不是正餐,到了游戲D商這邊,對于阿姆羅的譯名創(chuàng)意那才叫百花齊放:首先有FC《第二次機器人大戰(zhàn)》的大衛(wèi)“剛達R不是好惹滴!”

后來有GBA《機器人大戰(zhàn)A》中的“阿諾”,把阿姆羅那句著名臺詞“ガンダムは伊達じゃない!”直接翻譯成“甘達不是伊達!”

而ν高達的招牌武器“フィンファンネル(Fin Funnel)”當時竟然被翻譯成“飛佛來”,著實讓人有些摸不著頭腦。Fin Funnel本質(zhì)上是一種NT感應(yīng)遙控的無線武器,一旦發(fā)射出去會無序高速圍繞敵人并發(fā)射光束攻擊,眾多高達粉都知道古早前這玩意就被翻譯為“飛翔浮游炮”了,而“飛佛來”這譯名根據(jù)某位大佬考證,應(yīng)該是盜版商絞盡腦汁、信達雅小宇宙爆發(fā)、傾情演繹求來的正果。

每次看到眾多“飛佛來”從高達體內(nèi)脫出,頗有一種80后小時候看動畫片《大鬧天宮》——斗戰(zhàn)勝佛孫悟空拔出毫毛,吹口仙氣變化出分身來攻擊哪吒的既視感。

如此說來,“飛佛來”這個譯名無論從讀音、意境還是文化內(nèi)涵上都超越了其他的妖艷那啥貨,頗有一種D版翻譯登峰造極的譯詣。

在某些版本中,F(xiàn)in Funnel還有一個“葡萄漏斗”的翻譯——我承認Funnel的確是有漏斗的意思,但葡萄又是從何而來,難道是指Fin Funnel在未發(fā)射前掛在ν高達后背非常像葡萄嗎?

其實我建議當年的漢化商應(yīng)該把這個翻譯改成“葫蘆漏斗”,葫蘆也是上窄下寬的楔形,眾多“葫蘆”飛出的樣子又頗有一種葫蘆娃救爺爺?shù)囊饩?,感覺這個翻譯應(yīng)該可以跟“飛佛來”一戰(zhàn)……

今天簡單聊聊《超級機器人大戰(zhàn)》系列的幾個翻譯梗,SRW及其他衍生游戲其實還有許多類似的噴飯梗,等下次有機會再同大家嘮嗑吧。歡迎大家在評論分享一些其他的讓你笑掉眼淚的有趣翻譯。
本文來自小編投稿,各位喜歡經(jīng)典游戲的大佬,如果你也有舞文弄墨的才華,想在@老男孩游戲盒 發(fā)布您的文章,快來撩我們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