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公主與“唐蕃古道”
文/崔永紅
? ? ? ?公元6世紀時,西藏自治區(qū)雅隆地區(qū)(今山南澤當、瓊結一帶)的鶻提悉補野部已由部落聯(lián)盟發(fā)展成為地方政權,其國主達布聶賽、囊日論贊父子,逐漸將勢力擴展到今拉薩河流域。公元629年,囊日論贊之子松贊干布(公元617~650年,漢文史籍中記作棄宗弄贊、器宗弄贊、棄蘇農(nóng)贊等),繼位為吐蕃第32任贊普,他以武力降服古羌人蘇毗(今西藏自治區(qū)北部及青海省西南部)、羊同(今西藏自治區(qū)北部)等部落國,將都城遷至邏些(今拉薩市),正式建立吐蕃王朝。后來吐蕃帝國不僅統(tǒng)一了青藏、康藏高原,而且占有今四川西部、滇西北等地,成為一個強大的區(qū)域性政權。青藏高原地區(qū)的統(tǒng)一,促進了當?shù)卣?、?jīng)濟、文化的全面發(fā)展,同時為發(fā)展唐蕃關系奠定了基礎,也為后來西藏自治區(qū)進入祖國版圖創(chuàng)造了條件。
? ? ? ?松贊干布是藏族歷史上一位雄才大略的人物,他的光輝業(yè)績,使他成為藏族歷史上偉大的民族英雄,贏得了藏族人民的熱愛和尊敬。松贊干布羨慕大唐的富庶與繁榮,很想與唐朝交好,以加強兩國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交流,鞏固新統(tǒng)一的吐蕃國政局。他曾于唐貞觀十年(公元636年)派人向大唐求婚,惜未獲成。唐貞觀十四年(公元640年),他又派遣大相祿東贊獻黃金5000兩和其他寶物珍玩數(shù)百件,再次向唐朝請婚。唐太宗也希望與吐蕃世代友好,見松贊干布心意誠懇,便十分欣喜地將宗室女文成公主許嫁與松贊干布。
? ? ? ?唐貞觀十五年(公元641年)正月,唐太宗命禮部尚書江夏王李道宗持節(jié)送文成公主、唐蕃專使赴吐蕃成婚。據(jù)漢、藏文史書記載,文成公主出嫁的隊伍很龐大,唐太宗的嫁妝也非常豐厚。文成公主信仰佛教,據(jù)說她行前曾請求父皇把稀有至寶釋迦牟尼報身像(通稱覺臥佛,俗稱12歲等身金像)賜給她,作為圣緣,請到吐蕃,得到唐太宗允準。文成公主入藏時除帶有諸種府庫財帛、金鑲書櫥,諸種金玉器具,諸種造食器皿、食譜、玉轡與金鞍,諸種花緞、錦、綾、羅與諸色衣料外,還攜帶有大批佛教經(jīng)典和醫(yī)學、農(nóng)書、史書、醫(yī)典、歷法、工藝等方面的書籍,以及谷物和蕪菁種子等。隨行有600名侍者,其組成成員除文成公主陪嫁的25位侍婢外,還有一批文士、樂師和農(nóng)業(yè)技術人員等。
? ? ? ?文成公主遠嫁吐蕃,浩浩蕩蕩的送親隊伍一路向西,進入青海境內(nèi)時,曾駐驛于赤嶺(今湟源縣日月山),民間留下了公主摔碎“日月寶鏡”,斬斷對故鄉(xiāng)親人眷戀情絲,義無反顧地走上西行道路的美好傳說。文成公主一行途經(jīng)吐谷渾轄境時,受到吐谷渾王諾曷缽與夫人弘化公主的隆重接待。弘化公主是先文成公主一年嫁到吐谷渾的大唐公主,她同諾曷缽格外親切熱情地盡地主之誼,設盛宴歡迎、歡送文成公主一行。他們特地為文成公主修了行館(即《新唐書》中的“公主佛堂”,其位置可能是今興??h子科灘鎮(zhèn)之北龍曲村哇灘古城,一說在今興??h河卡鄉(xiāng)一帶)。
? ? ? ?文成公主一行來到水草茂盛的黃河源地區(qū)時,吐蕃贊普松贊干布率迎親隊伍早已趕到柏海(今青海省瑪多縣扎陵湖、鄂陵湖一帶,藏文史料對柏海的今地有多種說法),并修建行宮恭候。松贊干布拜見李道宗,恭敬行侄婿大禮。李道宗以長輩身份在行宮為新人主持相見禮,并按漢族的禮儀主持了婚禮儀式。松贊干布不斷嘆服大唐帝國服飾禮儀之美。行宮遺址“周毛松多”至今還在,被當?shù)厝罕娨暈槭ホE。
? ? ? ?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艱苦跋涉,文成公主一行來到唐蕃古道重鎮(zhèn)玉樹地區(qū)。據(jù)文獻記載,南北朝、隋時這里為蘇毗和多彌國轄區(qū)的一部分,唐時為吐蕃轄區(qū)。這里草原遼闊,牧草肥美,風光秀麗,氣候宜人。文成公主一行在玉樹地區(qū)留駐休整時間較長,這里遺留至今的與文成公主有關的遺跡遺物很多,受到當?shù)厝罕姷恼湟暫捅Wo。坐落在玉樹市巴塘鄉(xiāng)貝納溝口的一座小寺院,就是聞名遐邇的歷史文化古跡“大日如來佛雕像”及其廟宇,俗稱“文成公主廟”。

? ? ? ?勒巴溝內(nèi)有吐蕃時期佛教造像、摩崖石刻,在勒巴溝口石刻不遠處金沙江西岸有一座叫作“古素賽瑪”(藏語,意為沙塔)的小土塔。據(jù)說,這座塔是唐代為紀念文成公主入藏而建的,僅用了一天的時間就壘筑成了。沿勒巴溝西進數(shù)公里,有一條支溝叫澤瓊溝(又名鳥水溝),近溝口處還有一座古樸的土石塔,比“古素賽瑪”要高大一些,當?shù)厝朔Q之為“公主塔”。唐及以后的千余年間,當?shù)胤鸾绦疟娫诶瞻蜏峡惕彽淖诮涛幕虜?shù)以千萬計,可以說漫山遍野俯拾皆是。石刻內(nèi)容以“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咪吽)為主,也有經(jīng)文和警世格言,等等。


? ? ? ?文成公主一行離開玉樹,翻越唐古拉山,跋涉數(shù)月,抵達吐蕃都城邏些(今拉薩)。吐蕃臣民按照贊普的指示,擺設了盛大的歡迎宴會,千百萬身穿節(jié)日盛裝的男女民眾從各地匯聚拉薩,以無限敬仰的心情迎接釋迦牟尼佛祖12歲等身金像和文成公主。接著,吐蕃擇日為贊普和文成公主舉行了盛大的婚禮。藏文典籍《賢者喜宴》記載:“松贊干布登臨歡慶的寶座,為文成公主加冕、封作王后?!彼少澑刹颊绞谟栉某晒髻澠胀蹂鷮氉蜋嗤K少澑刹紴槟苋⒋筇乒鞫院??!缎绿茣肪?16《吐蕃傳》記載說,松贊干布“自以其先未有昏帝女者,乃為公主筑一城以夸后世,遂立宮室以居”。松贊干布為文成公主所筑宮室,即今拉薩紅山上聞名中外的布達拉宮雛形,至今其宮中還保存著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成親時的洞房遺址和他們的塑像。藏文典籍《王統(tǒng)世系明鑒》記載,文成公主精通卜算和堪輿術,她測出蕃地雪國是女魔仰臥之形,俄塘湖乃女魔的心臟,必須填平,并在其上建神殿加以鎮(zhèn)壓。文成公主協(xié)助松贊干布選址、設計了大昭寺,以供奉尼泊爾赤尊公主帶來的8歲釋迦牟尼等身金像。大昭寺旁的小昭寺,據(jù)說是由文成公主主持設計、并由公主從內(nèi)地帶來的建筑師修建的,以供奉文成公主從唐朝遠道帶來的釋迦牟尼12歲等身金像。拉薩之所以有“圣地”之美譽,與上述寺院及兩位公主帶來的釋迦牟尼等身金像有很大關系。
? ? ? ?文成公主嫁吐蕃贊普松贊干布后,在吐蕃生活40年,十分忠誠地執(zhí)行著唐朝廷賦予的和親任務。她傳播中原文化,接受吐蕃習俗,行事穩(wěn)妥,受到吐蕃官方尊敬和民眾的廣泛愛戴,是為漢藏民族團結做出巨大貢獻的偉大女性。唐蕃和親是中國政治和親成功的典范,文成公主為此作出了巨大貢獻。由于和親者身份高貴,通過自上而下的方式影響到許多層面,因而在政治上、社會上衍生出一系列新的、高層次的文化變化。伴隨著唐朝與吐蕃的和親,唐蕃之間的政治經(jīng)濟聯(lián)系不斷加強,人民之間的接觸也日益頻繁,唐蕃之間友好的“黃金大道”——唐蕃古道正式形成。
摘自《絲綢之路青海道史》
青海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