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非你不求回報(bào),否則不要對別人太好。

[[胡說罷道]]
聰明的人必須要知道這條定律
一位意大利的心理學(xué)家曾經(jīng)做過這樣一個實(shí)驗(yàn)
他找來兩隊(duì)成長背景
年齡以及交往時間都大致相同的戀人
將他們分為A組和B組
它讓A組中的南方
每個周末為自己的女朋友送上一束紅玫瑰
而B組的男方則什么都不送
堅(jiān)持了兩個月之后
恰好趕上情人節(jié)
心理學(xué)家要求兩個男士
在節(jié)日當(dāng)天為心愛的人
分別送上一束包裝精致的玫瑰花
并且他們所送的玫瑰花是一樣的
但是兩個女士收到花之后的反應(yīng)卻截然不同
B中的女士看見獵人手捧玫瑰走過來時
激動得熱淚盈眶
一時之間難以抑制內(nèi)心的欣喜
無視路人異樣的眼光
沖上去與戀人擁吻
而A組的女士則表現(xiàn)得非常平靜
記住了戀人遞過來的紅玫瑰
雖然沒有表現(xiàn)出太大的不滿
但也沒有幣種女士那般激動
同樣一句話
為什么會有不同的反應(yīng)呢
這印證了心理學(xué)的一個定律
叫做貝伯定律
貝伯定律是指人在經(jīng)歷過一次強(qiáng)烈刺激之后
再對其施加同等程度的刺激時
效果就不如第一次他們明顯了
也就是說
第一次的刺激會對后來相同的刺激
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經(jīng)濟(jì)學(xué)中有一個理論叫邊際效用遞減
與貝勃定律是一模一樣的
比如你現(xiàn)在餓了
你就去吃饅頭
你吃的第一個饅頭它非常管用
能極大地消滅你的饑餓感
等到你吃第二個饅頭的時候
它仍然有效
但是遠(yuǎn)沒有第一個饅頭那么管用
當(dāng)你吃第三個饅頭的時候
你甚至?xí)J(rèn)為這個饅頭可能白吃了
它基本沒起啥作用
甚至?xí)屇愕亩亲与y受
總之隨著你吃的饅頭越來越多
饅頭說給你帶來的效用就越來越低
我自己的親身體會
就是我第一次給兒子買玩具的時候
兒子特別高興
說我是世界上最好的爸爸
于是接下來的一周
他像跟屁蟲似的圍著我轉(zhuǎn)
這讓我很有成就感
為了能繼續(xù)獲得她的芳心
我很快又給他買了第二個玩具
這一次他雖然也很高興
但是他只圍了我轉(zhuǎn)了兩天就不搭理我了
等第三次我再給他買玩具的時候
他仍然很高興
但是只過了不到一個小時
他就不打了
我從那以后
我陸續(xù)又給他買了很多玩具
但是后來的這些玩具作用越來越差
我?guī)缀踉僖膊豢赡艿玫降谝粋€玩具
所給我?guī)淼哪欠N回報(bào)了
哎所以諸位你們一定要明白這個道理
不要對一個人太好
因?yàn)楫?dāng)你第一次所給予的好
它所起到的作用最大
效果最好
可是你同樣在給這個人第二個好的時候
他的作用和效果就開始降低了
逐漸的你所給予的好會越來越不值錢
雖然你付出的代價和成本絲毫沒有降低
如果你給的更多
那可能會適得其反
我們有一句俗語叫升米恩
斗米仇
在古代一斗等于10L
這句俗語告誡我們
你可以幫助別人
但是不能幫助的太多
如何讓對方形成了對你的儀態(tài)
一旦停止了對他的幫助
那么到時候他不僅不會感激你
反而會記恨你
為了讓你能更好的理解
現(xiàn)在我畫一個橫軸代表你對別人的好
再畫一個縱軸代表效用時
也就是別人對你的回報(bào)
你第一次對別人好的時候會得到高回報(bào)
或者說效用最高
第二是對別人好的時候會得到鐘馗幫
或者說笑容適中
第三次對別人好的時候
效果就比較小了
等到第四次再對別人好的時候
可能就沒有效用了
等到第五次第六次的時候
你所得到的回報(bào)可能是別人的仇恨
當(dāng)然這幅圖只是一個假設(shè)
目的是為了讓你能更好的理解
什么是背包定律和邊際效用遞減
當(dāng)然你可以對一個人無限好下去
但前提是你并不期待他能給你任何回報(bà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