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點隨思,從北大生與上野教授對談視頻寫起

????據(jù)說曾用名《75歲老奶奶,結婚生子有總比沒有好》。我理解b站視頻封面及標題的一些制作套路,中長視頻出于吸引流量的目的往往會提煉一個主題詞加大加粗放在封面,并概括一個醒目的標題綴在下邊。從這個角度原標題無疑是符合b站的傳播規(guī)律的,75歲老奶奶,而不是上野千鶴子教授,在本站的用戶群體中,不得不承認的是關注了解女性主義的還是少數(shù),75歲老奶奶看上去就沒有什么門檻,也不會讓人感覺像“打拳”(此處引號懂得都懂)。 ????接下來我不想討論后半句什么關于戀愛結婚生子有總比沒有好(這個總就很微妙,會還是北大會啊)透露出的傳統(tǒng)婚姻觀念與時代發(fā)展或女性意識覺醒之間摩擦給這群社會學校里的優(yōu)等生帶來的惶然。我只想提出:也許我們可以不要稱呼一位75歲(放寬至年長)的女性“奶奶”。出于母親從小到大的教育我理解這種稱呼透露的得體與教養(yǎng),還有順帶的一些親昵,誰小時候沒被這么教著喊人呢是不是?若是杠精附體我還可以質問:為何是奶奶而不是姥姥?這背后隱藏的預設的父權制統(tǒng)治背景讓人細思極恐哇?。觽€狗頭)刨去這一切,我想女性同胞們,不必在女性與女性之間的交流上還代入傳統(tǒng)倫理級別制度。當前的父權制社會也不會回歸為母系社會,也不必,75歲的上野千鶴子是上野教授,可以是一位60歲女性的姐姐,也可以是30歲女性,20歲女性的大姐姐,我們都是陸續(xù)降生于這個社會又濟濟前行的“同志”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