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人都干了些啥——《中國古代重要科技發(fā)明創(chuàng)造》讀后感

袁老師的朋~友~所在的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所編著的《中國古代重要科技發(fā)明創(chuàng)造》一書被袁老師大肆推薦。作為袁老師的忠實粉絲,既然推薦了,那不可能不看??赐赀@本書后,我更能明白袁老師所說的“中國古代的科學處于自發(fā)狀態(tài),而不是自覺狀態(tài)”是什么意思了。
書很巧妙的把內(nèi)容分成了三個部分,科學發(fā)現(xiàn)與創(chuàng)造、技術發(fā)明、工程成就。實際上這就是明確的劃分了科學與技術,將那些打口水仗的人一下子給清了出去。連科學和技術都分不清,爭論有意義嗎?除了兩者之外,還有一個“工程成就”。大型工程涉及到的往往不是某一部分的科學理論或者技術這么簡單,往往代表的是人類在那個時代所能達到的智慧頂峰,可以說是民族科技的凝結。所以單獨作為一個篇章也是可以明白的了。
對于科學,書中列舉了三十個案例。這充分說明了我國古代的科學成果并沒有像一些人說的那么不堪。仔細想一想,這三十個例子是那樣的分散。有時間上的分散,有學科上的分散,還有地區(qū)上的分散。不像歐洲科學革命時那樣,在兩個方法論指導下的科技成果總體上是有跡可循的。我們不妨可以這樣猜想,泱泱華夏,雖沒有方法論指導,但人杰地靈,總有那么幾個流批的人物超越時代的束縛,完成對科學的探索。這樣的人不多,總歸還是有的。這大概就是袁老師所說的“中國古代的科學處于自發(fā)狀態(tài),而不是自覺狀態(tài)”,“自發(fā)”的不是人們自發(fā),應該指的是自發(fā)產(chǎn)生這種開掛的人。
對于技術,書中寫了四十五個案例,其中一部分可謂是耳熟能詳,如四大發(fā)明、地動儀、火箭、瓷器、釀酒等等。這也很符合我們平時的感覺。平時感覺到的,中國古代科技很厲害,指的大多是這一部分??萍及茖W和技術,有著眾多杰出技術的古代中國,科技的確可以說厲害。所以下一次看到類似標題的時候,請看清楚標題,果斷地給它挑錯。技術而言,總結是相當必要。我們可以大膽的猜測一下,中國古代的技術之所以如此進步,可能是由于古代中國的人口基數(shù)決定的。人口基數(shù)將決定同一類信息生產(chǎn)的多少,通過處理大量的信息,我們就可以得到比較好的技術總結,進而總結出相關技術。
對于工程,這里可以肯定地說絕對有人口基數(shù)的關系。大型工程必定會消耗大量勞動力,足夠大的人口基數(shù)才可以支撐起工程的順利進行。當然,也需要大量對某一技術相當純熟的工人,比如應縣木塔,對工人的技術要求就很高。大型工程是人類自己創(chuàng)造的奇跡。
整本書下來,中國古代的發(fā)展一目了然。由此,我可以得出結論:中國古代的科學水平確實不高,但也不是沒有任何成果,基本處于一條水平線上波動;技術發(fā)展不錯,其中不少技術成果甚至技術本身漂洋過海,惠及全人類;在勞動力上的優(yōu)勢使我們在大型工程方面得天獨厚,一旦契機合適,就會誕生人類奇跡??偠灾?,中國古代科技并不算差,也不算太好,兩極分化的評價都不合適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