涅蘭塔探險家筆記精選(三)

本期探險家筆記精選出自德萊爾先生的旅行手稿
德萊爾(大陸紀884-約919),伽略特(即現(xiàn)厄比蓋爾首都)金匠,出身于蓋爾哲斯堡的普通工匠世家,其祖父母隨厄比蓋爾王室來到了平原上,參與了新王都的建設(shè)。
? ? ? ? 龍的傳說是厄比蓋爾文化重要的一環(huán),其中以厄比蓋爾十七代國王【萊爾王】誅殺九龍的故事最為著名,其曾祖父更是萊爾王統(tǒng)治時期的一位出色鐵匠,曾有幸參與過鎢鋼重甲(一種針對龍的特制盔甲,如今是厄比蓋爾禁衛(wèi)軍的防具)的鍛造。在種種這些的熏陶下,他對龍的存在深信不疑,并發(fā)誓終有一天會找到龍群如今的藏身之處。
? ? ? ? 在他26歲時,他最終攢夠了充足的資金,隨同幾位志同道合之人乘船來到蓋爾哲斯暫住了一段時間,隨后啟程北上,在巴拉納斯山脈展開了搜尋。
? ? ? ? 然而一行人直到最后也沒能找到真正的龍。大約在大陸紀919年,他們在巴拉納斯西南邊界遭到了一群“偽龍”(一種形似龍但體型較小的巨蜴)的襲擊,德萊爾被迫逃到了大沙漠上,在夜間被尸殼圍殺致死。其余幸存者也在次年死在了赫梯山脈西部的一場山火中(有些人認為這場山火正是由龍引起的)。
? ? ? ? 在德萊爾死后不久,一隊蘇丹國商隊碰巧發(fā)現(xiàn)并帶走了他的筆記,幾經(jīng)輾轉(zhuǎn)后,最終被他的家人回收。

“在一道峽谷中,一座古橋兀得出現(xiàn)在我們的眼前。
????????在赫梯山區(qū)的這些日子來,我們見過許多橋梁,畢竟,這是厄比蓋爾的特色,厄比蓋爾的傳統(tǒng),也是厄比蓋爾人走出大山的依靠。
然而這座橋和那些僅僅用來過人的橋完全不能同日而語。其規(guī)模龐大,立柱如高聳的石林,其上雕有繁復(fù)的花紋,縱然百余年已經(jīng)過去,依舊清晰可見——這顯然是厄比蓋爾王室的杰作。而這也說明,我們已經(jīng)來到了我們的目的地——蓋爾哲斯,厄比蓋爾的舊都”
????????等過了橋,天色已經(jīng)漸漸暗下來了,星星點點的燈火沿著棧道延展開來,如同龍的長頸,而坐落在 ‘龍首’ 上的就是蓋爾哲斯港。
? ? ? ? 泊好船后,我們又爬了好長一段時間棧道。傳說在萊爾王燃龍煙,宣戰(zhàn)諸龍之后,火龍數(shù)次來犯,每殺死一批龍,他和后人就以龍骨作梁,龍鱗作瓦,用龍的尸體修復(fù)損毀的建筑,直至再也沒有惡龍但敢挑戰(zhàn)群山之主的權(quán)威,我在棧道上踩到的許多板材,也明顯不是木料或石板。
(龍煙的在人看來無論是性狀還是氣味都很像木炭,然而龍對其中的某些味道卻極度敏感,在有群山阻擋的五十里開外就能聞到,更不用說點燃之后。人對這種味道很不敏感,在濃度很高的情況下才能聞到,類似于爐灰味,對于龍來說,一旦他們在自己的領(lǐng)地上聞到了其他龍的糞臭味,就表示宣戰(zhàn))

“等到我們終于爬上了棧道的盡頭,山霧已經(jīng)先我們一步吞沒了橋下的一切,隨即映入眼簾的,是一座幾乎被雕琢為紀念碑的烽火臺,烈火在其上熊熊燃燒,卻并沒有龍煙那獨特的爐灰味。烽火臺廣場的南側(cè)是云霧繚繞的山間谷底,往北就是城市的核心——王庭大橋。”
“在久遠的過去,這座大橋只是一條能夠聯(lián)通城堡與領(lǐng)地的普通大橋,隨著一代代國王的擴建和翻修,變得越來越堅固、寬廣,漸漸成為了王室的庭院,故而得名。如今這座大橋已經(jīng)成為了城市的核心城區(qū),由城墻改建而來的房屋在大街兩旁整齊的排列著,赭瓦紅墻,竟看不出一點歲月侵蝕的痕跡。”

? ? ? ?在祖宅安頓下來后,我們在這里停留了數(shù)日,打探了一些關(guān)于龍的消息,購置了些野外求生用得上的裝備,準備啟程,正式展開尋龍旅程。而在臨行之前,我們準備先下山看看谷底的環(huán)境。
? ? ? ? 城中有幾位老人常說,龍的血液如果被濫用,就會從地下吸來一種詛咒,讓整個山谷都變得荒涼。在下山的路上,路邊的枯草之上漸漸多出了一種通體橘紅的花朵,形似一簇火焰,摸上去有些燙手。當?shù)厝朔Q之為火息花,正是所謂的“詛咒”。
? ? ? ? 從半山腰的鎮(zhèn)上向下眺望,眼前只剩下一片火紅與枯黃?;鹣⒒ㄔ诠鹊姿烈馍L,以至泛濫成災(zāi),蒸干了密布的溪流,龜裂了萬畝的良田,只留下廢宅和焦黃的土。人們曾一次次試圖將這種地獄之花鏟除,卻只見它們源源不斷地從地下長了出來,甚至還影響了山中的野獸,使它們變得格外強健兇猛,傷人事件時有發(fā)生……

? ? ? ? 看罷,我也只好搖頭折返,踏上旅途。解鈴還須系鈴人,由龍引起的災(zāi)害,我想也只能靠龍來解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