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鋼琴師》
[我生于船,長與船,世界千變?nèi)f化,這艘船每次只載客兩千,既載人,又載夢想。]
他自出生便被遺棄在[弗吉尼亞]號輪船上,他被外表豪放爽朗,內(nèi)心卻又細膩善良且熱愛生活的丹尼收養(yǎng)庇護,并被其賦予猶如列車般長的名字:"丹尼·伯特曼·T·D·雷蒙(檸檬)·1900" 在他成長的過程中,船上的成員都在以自己所能想到的最好的方式關(guān)愛著1900,他自小便不染世俗兇險,無人與他角逐與攀比。 他擁有著驚世駭俗的鋼琴天賦,無師自通便能演奏出一首能夠抓握住所有人心靈的樂章,這個時候,他不過是一個剛剛經(jīng)歷喪父之哀的8歲幼童。 成長后的他,在午夜時分,在暴風(fēng)雨沖擊輪船之時也能云淡風(fēng)輕的演奏者樂章,仿佛狂風(fēng)與暴雨只是他的協(xié)奏者,他肆意的搖曳著自己的魔力,驅(qū)使著音符一個又一個完整的勾勒出他自己的軀體。
1900儒雅而隨和,同時也清澈而單純,生長與輪船和各種善良的人之間的1900對于世俗的功利毫無追求,在與自稱爵士樂祖師,后世人稱果凍卷的莫頓的斗琴中,他向莫頓表示出了十足的敬意,主動躬身讓位,坐到觀眾席聆聽,甚至于復(fù)刻了莫頓彈奏過的樂曲來表示對莫頓的尊崇。
可是莫頓已不再飽含著情感,而是將鋼琴成了一種炫技的載體,他對1900言語侮辱,并惱羞成怒的將自己的一切傾瀉。 1900也在此時憤怒,他不能允許這個“外來者”,在他的家里(弗吉尼亞上),“玷污”著鋼琴的純潔。 他用單人的"四手聯(lián)彈"終結(jié)了一切,甚至用琴弦的溫度點燃了香煙,他讓莫頓輸?shù)膹仡^徹尾。
1900不是沒有想過離開這艘船,但是他有自己的想法,“那些漫無邊際的城市,可以說是什么都不缺,但卻就是沒有盡頭。比如說鋼琴,琴鍵有始有終,你清楚地明白琴上有88個鍵,不會多也不會少。琴鍵是有限的,但你是無限的,在這些鍵上所能創(chuàng)造出的音樂是無限的,這才是我喜歡并愿意做的。但是在舷梯上,擺在我面前的琴鍵有成千上萬,這琴鍵永遠也數(shù)不完,根本就沒有盡頭。在這個無限大的鍵盤上,你根本無法去演奏,因為這是上帝的鋼琴,不是我的。”
可是他又無比熱愛著生活,岸上的風(fēng)景,對于他來說,始終有一種“霧里看花” 的朦朧美,并且使他醉心其中。 但他喜歡用旁觀者的視角,用仿佛靈魂出竅般的能力,在夜晚時分將夢境投射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他不受軀體所累,亦不受其困,于是他用一種閑情逸致,用一種審美的眼光觀賞陸地上光怪陸離的城市和輪船上各式各樣的人。
他有過愛情,他甚至即興創(chuàng)作的最出色也是最美的一首曲子,就是關(guān)于他自己的愛情的。就是那次他與一位美麗的女孩邂逅。他冒著跟唱片公司毀約的風(fēng)險拿走了自己的唱片母帶,只是為了送給那個女孩,可惜他連與對方交談的勇氣都沒有,直到最后也沒有將其送到女孩手上。
為什么他不下船,我認(rèn)為他很害怕,他害怕自己會迷失于一眼望不到頭的城市中,和蕓蕓眾生一樣,沒完沒了的追逐塵世間的名與利,終日行色匆匆。尤其是見到了莫頓那種人以后,他更加貪戀船上,因為這里就是他的烏托邦,他不愿放棄生活的自由。直到最后,也要與這艘船一同死去。
在最后的最后,在弗吉尼亞號將要被爆破之前,他一生中唯一能力理解他并與他平等相待的摯友麥克斯想要帶他離開,他謝絕了,在與摯友進行了最后的相擁后。 他來到了那曾經(jīng)金碧輝煌,如今卻滿地蕭索的弗吉尼亞的大廳,他彈奏著幻想出來的鋼琴,隨著炸彈的爆裂,與弗吉尼亞一同沉入冰冷又熾熱的海水里。 他的摯友麥克斯,也攜帶著小號頭也不回的踏入紅塵世俗中。
接下來說下我自己的看法。 在我的眼里,在影片前段的1900是一個內(nèi)向的天才,他并不是不善言辭,而是不愿意言辭,他打電話給外人,想要與他們聊天,可能有些人會覺得他很孤獨,但是就我個人看來,他不僅不孤獨,甚至還相當(dāng)?shù)某鋵?,他的精神世界充盈到令人咋舌,他可以在夜間用思想和意志無限遨游整個世界,他可以觀察著身邊的每一個人感受他們的意念與他們的故事,他的精神能量滿溢。 在經(jīng)歷過斗琴與暗戀后,1900徹底進入了"超脫"的狀態(tài),他是旁觀者,旁觀者所有人,他不再有一絲一毫的孤獨,他的內(nèi)心世界補齊了他軀殼里所有空缺的地方,這也是為什么他與弗吉尼亞一同沉入深淵的原因,因為他不需要離開,在如此強大且源源不斷的精神支持下,他不需要害怕,他根本不畏懼生死,就算到了另一個世界,他也一定會演奏出令上帝都為之折服的鋼琴曲。
順帶一提,在全片嚴(yán)謹(jǐn)而緩慢的基調(diào)下,在最后的最后,弗吉尼亞號那盛大而又耐人尋味的爆炸下,仿佛一抹奇幻的色彩,我認(rèn)為整部作品的浪漫在此時此刻到達了一種極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