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極科考,卻遇到北京小學生畢業(yè)旅行...
01.
高考季,本該暢想未來,我卻想起了一張老圖。
這是去年深圳市南山外國語學校(集團)準備招收的教師名單。

任何人看完圖都會有這幾個印象:
一、大部分教師從清華、北大畢業(yè)。
小部分老師就讀的英國曼切斯特大學、華威大學、利茲大學,也常年排名世界前100。
換言之,教師們來自名校,名校中的名校。
二、教師的學位不是碩士就是博士。
來自于哥倫比亞大學的碩士,教小學英語;來自北大的博士,教初中數(shù)學。
三、非主要課程,也都請來了名校碩士。
北大碩士教初中道德與法治,清華碩士教小學信息技術,清華碩士教小學美術。

我們還可以看看教師們的具體資質(zhì)。
深圳市南山外國語學校(集團)旗下的南外高級中學公布過教師的本科信息與榮譽獎項。

有人是清北本碩連讀,有人是清華碩博連讀。
有人是AI獨角獸企業(yè)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有人擁有發(fā)明實用新型專利,有人參與編輯高中地理教材,有人擁有多篇核心期刊文章。
榮譽獎項個個出挑,看了不禁令人懷疑,這是在選青年杰出科學家嗎?
當然不是,這就是在招高中老師,甚至是在招初中、小學老師。
同樣在深圳,深圳中學聘用的教師星光熠熠,不是碩士就是博士,一半以上的人來自清北。

深圳中學近三年入職的教師里,博士遍地走,更有清華博士(后)來教物理的。

不細看,還以為博士們在組建研究院,準備開展科研大項目了。
廣州的情況也旗鼓相當。
5月份,廣州25所中小學招聘203名編制內(nèi)教師,結(jié)果近九成的教師是碩士或博士。
廣雅中學招了博士3人,碩士15人。
廣東省實驗中學招了11名博士。
執(zhí)信中學招了博士6人,碩士12人。
白云區(qū)的招聘里,已經(jīng)明確博士起步,其中兩名博士需要去教非熱頻的心理課。

杭州文淵中學也不相上下。
文淵中學剛成立沒幾年,擬聘名單里一大片的清北碩博士,或許是基于這個原因,其他名校的學生都不好意思遞交簡歷了吧。

長沙作為中部城市,也在奮勇追趕。
招聘編制內(nèi)教師177人,要求是“雙一流”高校碩士,國外就讀的,大學必須排在世界前100。

當我們打開職位表,可以發(fā)現(xiàn)“雙一流”高校碩士將要教授小學體育。

同樣在中部,武漢的華中師大一附中更樂于招聘博士畢業(yè)生。
這所據(jù)說是全國前十的高中,專門請一位北大博士來當化學競賽的老師,可能并不需要他參與日?;瘜W教學。

相比之下,重慶一所小學的招聘清淡了許多。錄取15人,本科生2人,13名碩士也不是都來自北大清華。

凡此種種,不勝枚舉。
任何人看過后,一是震撼,二是疑惑:請一幫名校碩博士來教中小學課程,這有必要嗎?
問題往往沒有答案,但事實卻很醒目:
東中西,南與北都有恐怖如斯的超級小學、超級中學,他們聘請清北碩士博士,教授課程,就是為了吸引更優(yōu)秀的學生進入。
02.
在超級中小學里,只有教師資源夸張嗎?
其實,生源也很炸裂。
一個外國人去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采訪,他發(fā)現(xiàn)學生的口語里有“地道的倫敦范兒”“地道的紐約范兒”。

他讓學生們自我評價。
這些能和他流暢對話的學生們大多打5分,因為“不能過分欣賞自己的英語水平”,他們也不是謙虛。

在人才輩出的人大附中,“你必須面對自己不是最優(yōu)秀的學生的事實”。

這里經(jīng)常誕生北京高考狀元,這里上清華北大的學生數(shù)量是衡水中學的兩倍。

這里還扎扎實實地開展選修課程。
150多門選修課,涵蓋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綜合實踐活動、體育與藝術等多領域。學生可以學習十余種語言,還有 18 門學科用英語教學,由外教任教。學生還可以提前修讀微積分等大學課程。
這里認認真真地開展研究性學習,如果做的好,會得到北大、清華、中科院等高校專家的評議和指導。
在忙碌而緊張的學業(yè)背后,學生的日常生活不僅不單調(diào),還挺豐富,一點也不遜色于“privilege”里清華附中的水準。

《中國新聞周刊》對此進行了報道,發(fā)現(xiàn)學生們可以玩手機,逃逃課,可以提議設立便裝日,在歌舞嘉年華上大膽跳舞,可以舉辦自己的電影節(jié)……結(jié)果這些學生們考得又很不錯。
也許這就是real素質(zhì)教育的模樣。
而能讓保障學校教學進度,又能支持學生自由成長的,正是那些教師們,他們年輕而富有才華,他們師出名門。
2016年人大附中招聘16名教師,其中7名碩士,9名博士,博士招的比碩士還多。

2016年僅僅是人大附中招博士的其中一年,她這么做了22個春秋,當初正是她在全國開啟了中學聘請博士做教師的先例。
如今,其他超級學校摩拳擦掌干著這件事。
03.
那么,有了優(yōu)質(zhì)教師資源,有了優(yōu)質(zhì)學生資源的超級學校將會帶來什么好處呢?
先看這么一個算法。
北京海淀區(qū)每年大致15000名至20000名學生參加中考,但只有不到2%的學生能進人大附中。?
以“2%”來計,海淀區(qū)高考前2%學生的分數(shù)線是683分,這比清北錄取線680分還高了幾分。
也就是說,某種程度上而言,進人大附中比進清北還難;進入人大附中的學生,只要保持住初中時的成績,就百分百進清北。
所以說,超級學校的優(yōu)勢就在于一旦成為了這里的學生,升學率便有了保障。
當然格局要遠大,學生們的目標是美國藤校和牛津劍橋,基本選擇是清北,保底才是985。
《中國留學發(fā)展報告(2015)》,對人大附中進行了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國際班有300人,占到了全校規(guī)模的35.4%。
國際班的學生不用參加高考,畢業(yè)去向大致是這樣的:
2015年,美國TOP30,33人次,美國TOP 50,255人次;
2016年,美國TOP30,57人次;
2017年,美國TOP30,44人次;

國際班學生數(shù)量也不過300人,255人去了美國排名前50的學校,剩下的50人,即使去的學校差一點,很大可能也是排在全美前100、全世界前100的名校之列。
北京其他幾所知名中學的國際班情況也相差不大,其實大城市的國際班都相差不大。
這些學生不用參加高考,他們苦苦學習,勤于參加各種校園活動,進行各類競賽比拼,就是為了讓簡歷好看一些,去拿歐美名校的offer。
而能讓簡歷鍍金的活動,他們樂此不疲地參與著。
“在北極科考,卻遇到北京小學生畢業(yè)旅行”這樣的事,我們覺得驚為天人,卻在十年前就發(fā)生在超級學校里了。

牛小的孩子們夏令營去歐洲古堡,冬令營去看看非洲動物大遷徙,護照上打卡的國家多過十個二十個。


據(jù)傳,他們還能社會實踐去非洲,運動實踐去南美,畢業(yè)旅行去美國的。

他們借助現(xiàn)場教學的方式了解“物種起源”等科學常識,這些孩子不知道,他們在北極看雪景,在南非看犀牛的時候,早已將我們普通人甩在了起跑線之后。
04.
那么,為了享受到升學率的福利,為了能進超級小學、超級中學,該怎么做呢?
結(jié)合上文所說,就是逆天的簡歷這條路。
這是海淀區(qū)一個小升初的孩子簡歷,六年級的他打算申請就讀人大附中,雅思成績達到了7.5分。

什么概念呢?
我找了一個知乎的回答,他說:可以申請就讀國外任何大學,包括牛津、劍橋。

7.5分的雅思成績來自于一個小學六年級學生,即使已經(jīng)如此出色了,但相比于他簡歷里的比賽獎項來說還是稍顯黯淡。
還有這樣一份簡歷,孩子干脆把全國級、北京市級、海淀區(qū)級的獎拿了個遍,他也只有六年級,正在申請小升初。

在他們的閱歷里,全國性獎項俯拾皆是,五星標兵不值一提。
如果說有人既讀了《資治通鑒》,又讀了《哈利波特》全英閱本,倒是能讓人眼前一亮。

那么,小學畢業(yè)就做了500萬起投的商業(yè)計劃書,則更是會被夸學有所用。

畢竟誰都喜歡這些能讀萬卷書,又能行萬里路的小孩。他們是不是只有5歲,他們的父母是不是名校高材生已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他們在5歲以前就掌握以下本領:
懂核反應堆、堿基配對以及RNA轉(zhuǎn)錄;
看英文動畫,從中自學了法語,教爸爸用法語問好;
幼兒園階段,識字量超過2000字;
看過幾百本書;
鋼琴二級,中國舞三級,手風琴一級……圍棋五級;
IQ141;
編寫題目去考考在中科院工作的博士父母。

注意,得在5歲以前掌握核反應堆的原理,否則超級小學可能對你說不。
倘若你發(fā)現(xiàn)自己已經(jīng)到了小學六年級,簡歷里寫不出亮點,那該怎么辦呢?
別急,只要具備徒手制作核反應堆的能力,也能橫著進名校。
05.
這廂,孩子從小進行寸土不讓的斗爭;那廂,家長矢志不渝地去獲得名校的敲門磚。
父母們轉(zhuǎn)頭就想到了進名校的好辦法,那就是買學區(qū)房。
因為買了此片學區(qū)的房子,就等于一只腳已經(jīng)踏進了牛小、牛初,怎么看都是事半功倍的好事。
于是學校間教師資源和學生資源的軍備競賽,演變成了學校外家長們在學區(qū)房上的買賣較量,并且沒有限制。
昆明一間29平米的房間,建于1993年,衛(wèi)生間水管銹跡斑斑,但就是能賣出了95萬的高價,因為它帶有“明通小學昆十中本部學位”。
青島一間20平米的地下室,賣到130萬元,因為它挨著市南區(qū)最好的中小學資源。
武漢一間15.96平米的房間,客戶排隊簽合同,因為它挨著武漢最好的小學之一——水果湖第一小學。

廈門一間15平米的房間,賣到258萬,因為它挨著廈門實驗小學。
房間面積越來越小,價格卻可以越來越高,以致于聰明的商家瞅準了父母們的心理,開發(fā)出了“10平米過道學區(qū)房”,開發(fā)出簡陋不堪的“茅草房”。

別管學區(qū)房看著邋里邋遢,養(yǎng)豬都嫌不夠用,但人們就是對此趨之若鶩,誰讓它們可以解決孩子上學問題呢,特別是解決上名校的問題。
當價格實在太高,旁觀者無不在疑惑:“要不要花三四百萬買一個老破小的學區(qū)房?”
什么?三四百萬?
如此便宜的話,深圳看了要流淚,福田看了得沉默。
要知道學區(qū)房在福田區(qū)的百花片區(qū)達到千萬元水準。
52平米,1280萬元;
88平米,2290萬元;
176平米,3280萬元;

看著已是天價,實際上供不應求。
最后,學區(qū)房跟“房”一點兒關系都沒有,只?!皩W”了,但作用明顯,滿足了許多人“牛小-牛初-牛高”的一通到底的升學通道,令他們早早坐擁人生的豪華風景。
相比之下,買名師輔導班成了退而求其次的選擇。
江蘇鹽城,如果單獨讓機構(gòu)輔導孩子的物理或化學,需要花費25萬;兩門一起買,還不打折。

重慶,一家培訓機構(gòu)開出了兩個月21萬的補課費,結(jié)果上課的孩子數(shù)學只考了59分。
網(wǎng)上,一節(jié)課不再只收費一兩元了,而是要價2000多元,學生排隊排到了半年之后。

培訓班”比拼“的激烈程度一點也不遜色于學區(qū)房,結(jié)果一節(jié)課的價格越來越貴,買的人恰恰越來越多,很難相信它們符合基本的經(jīng)濟學常識,也許瞅準的正是有錢人的心理吧。
其中,最有特色的可能是“順義媽媽”了。
她們?yōu)榱四茏尯⒆幽玫絿庵咝5娜雸鋈?,可以放棄高薪工作,全職“陪學陪練”。
舍得一年花掉近百萬也要為了孩子上好培訓班,舍得在冰球項目上花20萬元,也要為了孩子不甘同學之后。

讓孩子在假期也像齒輪一樣不停地轉(zhuǎn)動,也讓自己時時刻刻比996還忙碌。
很累,但依然堅持著,因為她們相信,在輔導班里投入學習,也能讓孩子實現(xiàn)“牛小-牛初-牛高”的一通到底的升學通道。
她們知道教育在不可避免地內(nèi)卷著。
她們更知道越多投入便能越早進牛小,早到早得利,晚了吃虧。
06.
試想一下,多年以后,一個北上廣深牛校的高中生,和西北農(nóng)村沒上過多媒體教學的學生會有怎么樣的差別。
兩人見過怎么樣不同的世面?考過怎么樣不同的英語口語?做過怎么樣不同的教授指導的研究性學習?擁有過怎么樣不同的同學圈、朋友圈?
重要的不是“怎么樣”的內(nèi)容,而是“不同”的含義,因為兩人從起點開始就可能天壤地別,并越來越相距遠。
普通的學生根本無法仰望站在金字塔頂端的牛子們,后者在人生中擁有許多一飛沖天的機遇,前者能做到與后者在咖啡館里喝咖啡已是不易。
一大原因是父母。
人大附中的父母,往往是高級知識分子和社會精英,可能在中科院、北大、清華等地工作,他們能將孩子送進人大附中,也能為人大附中的孩子組織活動,指導研究,幫助孩子既會考試,又懂生活。
就像韓劇里《天空之城》說的,孩子的成績有時候是靠“父母的經(jīng)濟實力和情報能力決定的”。

稱這些是“教育內(nèi)卷”也好,說這些是“學種時代”也吧,都證明超級中小學超級在了教師資源上,超級在了學生資源上,也更加超級在了家長身上。
一句話,教育原來也在啃老。
不過話說回來,家長們并沒有什么問題,給孩子最好的書讀,讓孩子更容易地有出息,是人之常情。換做你我,也會這么做。

更宏觀地講,教育內(nèi)卷涉及到社會許多領域,不只是家庭與學校的問題,我也不知道該如何去改變現(xiàn)狀。
惟愿身處其中的孩子、父母、老師們能多一點點的快樂。
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