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王孫(西風一夜剪芭蕉)
憶王孫(西風一夜剪芭蕉)
納蘭容若
? ? ? ?西風一夜剪芭蕉。滿眼芳菲總寂寥?強把心情付濁醪。讀《離騷》。洗盡秋江日夜潮。
【注釋】
? ? ? ?濁醪:即油酒。醪,帶糟的酒。
? ? ? ?離騷:屈原的代表作,也是《楚辭》中的名篇。
【賞析】
? ? ? ?時維三秋,天氣轉涼。昨夜又是一夜難入眠,只聽得西風蕭蕭,足足吹了一夜。園中芭蕉林,本是綠肥青蔥蒼翠可愛,豈忍得了這一夜的摧殘,盡是遍地皆狼藉。望見眼前的凄涼,詞人胸中凄涼無限,人豈能經(jīng)受如此寂寥?嘆罷,便取來一壺濁酒,對窗獨自低飲,強將這無限的寂寥倒進杯里,化作無奈,一飲而下,灌入愁腸。
? ? ? ?豈料“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這心中苦悶何由才得排遣?隨手撿起一本《離騷》,漫目讀去,字字盡愁語,篇篇有千結。報國有心,立功無門,心懷天下,書生意氣,三藩之亂的刀兵戰(zhàn)火未安,我心中的愁悶,如那日夜奔騰翻滾不息的三湘江水一般。
? ? ? ?這首詞主要是寫一種“愁”,不談這“愁”到底是為何而愁,先看看納蘭性德的寫法。這首詞只短短三十一字,其中直接、間接言及“愁”的,全篇皆是。直接寫“愁”的如“滿眼芳菲總寂寥”“強把心情付濁醪”“洗盡秋江日夜潮”。雖然第一句“西風一夜剪芭蕉”未直接說出情緒,但根據(jù)傳統(tǒng),也可理解為詞人正要表達一種愁悶。短短三十余字,可謂字字皆愁。
? ? ? ?可見,納蘭性德的詞在用情方面可謂有些縱情的傾向,特別是那些表現(xiàn)細膩的女性化情感的詞。這首詞就能體現(xiàn)這樣的風格,寫愁就全篇寫愁,如江水滔滔不絕。西風引起人傷時,第一愁:西風毀壞芭蕉;第二愁:奮力遣愁,借酒澆愁愁更愁;第三愁:停杯讀《離騷》,所讀盡愁;第四愁:悲于人生山山水水。這樣的寫法,在讀者方面感受起來,確實是感覺一重又一重地壓來,頗為壓抑。
? ? ? ?據(jù)考證,這首詞是三藩之亂期間,納蘭性德有感而作。三藩之亂其間,納蘭性德正作為康熙的御前侍衛(wèi),因職責所在,雖有立功之心而無立功之門。正因為如此,這首詞既有一種同屈原般的憂國憂民的惆悵,又可見納蘭自己一貫的細膩情感。
? ? ? ?在對于主題的理解上,可能難免有不同看法,這些看法多半源于對詞人自身的理解。不過正如梁羽生所說,也許因為納蘭容若太善于言愁了,因此一般人對他有個誤解,以為他是個消極頹廢的詞人。其實他的“愁”,正如前一篇所談過的,乃是是在封建壓力下,精神苦悶的表現(xiàn);而且除了“工愁善恨”之外,他也還有激昂悲憤的一面,用百劍堂主的詞頭說,就是還有“悲慷氣,酷近燕幽”。
摘自《納蘭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