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wǎng) 會員登陸 & 注冊

針灸歌訣

2023-04-19 00:14 作者:山海星辰亦不如你  | 我要投稿

十二經(jīng)流注順序及干支相配歌

肺大胃脾心小腸,膀腎包焦膽肝詳

十二經(jīng)納地支歌

肺寅大卯胃辰宮,脾巳心午小未中,

申膀酉腎心包戌,亥焦子膽丑肝通,

十二經(jīng)納天干歌:

甲膽乙肝丙小腸,丁心戊胃己脾鄉(xiāng),

庚屬大腸辛屬肺,壬屬膀胱癸腎臟,

三焦亦向壬中寄,包絡同歸入癸方。

經(jīng)脈起止歌

肺起中府少商止,大腸商陽迎香終;

胃起承泣歷兌止,脾起隱白大包終;

心起極泉少沖止,小腸少澤聽宮終;

膀胱睛明至陰止,腎起涌泉俞府終;

心包天池中沖止,三焦關沖絲竹空;

膽瞳子廖竅陰止,肝起大墩期門終;

任起會陰承漿止,督起長強齦交終。

骨度分寸詩

前后發(fā)際十二寸,印堂前發(fā)際三寸。

大椎后發(fā)際三寸,印堂大椎十八寸。

兩額發(fā)角為九寸,耳后兩突亦九寸。

天突岐骨隔九寸,臍中岐骨是八寸。

臍中曲骨離五寸,兩乳頭間是八寸。

腋窩章門十二寸,胛骨后中隔三寸。

肩峰后正中八寸,肘紋肘尖是九寸。

肘尖腕紋十二寸,恥骨股骨十八寸。

脛髁內(nèi)踝十三寸,股轉(zhuǎn)腘橫十九寸。

腘橫外踝十六寸,骨度分寸需牢記。

1,督脈經(jīng)穴分寸歌(28穴)

督脈二八行脊梁,尾閭骨端是長強,

二十一椎為腰俞,十六陽關細推詳,

十四命門與臍對,十三懸樞在其上,

十一椎下尋脊中,十椎之下中樞藏,

九椎之下筋縮取,七椎之下乃至陽,

六靈五神三身柱,陶道位居椎下方,

一椎之上大椎穴,入發(fā)五分啞門當,

風府一寸宛中取,腦戶二五枕骨上,

入發(fā)四寸強間位,五寸五分后頂強,

七寸百會頂中取,耳尖直上發(fā)中央,

前庭前行八寸半,前行一尺囟會量,

一尺一寸上星會,入發(fā)五分神庭當,

鼻尖準頭素髎穴,兩眉中間穿印堂,

水溝鼻下人中藏,兌端唇間端上取,

齦交齒上齦縫間。

2、任脈經(jīng)穴分寸歌(24穴)

任脈會陰兩陰間,曲骨毛際陷中安,

中極臍下四寸取,關元臍下三寸連,

臍下二寸石門是,臍下寸半氣海全,

臍下一寸陰交穴,臍之中央即神闕,

臍上一寸為水分,臍上二寸下脘列,

臍上三寸名建里,臍上四寸中脘接,

臍上五寸上脘在,臍上六寸巨闕穴,

鳩尾蔽骨五分許,中庭胸中寸六取,

膻中卻在兩乳間,膻上寸六玉堂主,

膻上紫宮三寸二,膻上四八華蓋舉,

膻上璇璣六寸四,璣上一寸天突取,

廉泉頷下結上已,承漿頤前下唇中

3,手太陰肺經(jīng)穴分寸歌(11穴)

中府乳上三肋間,上行寸六云門安,

云在璇璣旁六寸,天府動脈腋紋三,

俠白肘上五寸取,尺澤肘中約紋間,

孔最腕側(cè)七寸處,列缺腕上一寸半,

經(jīng)渠寸口陷中取,太淵掌后橫紋陷,

魚際指腹赤白際,少商大指內(nèi)側(cè)端。

4,手陽明大腸經(jīng)穴分寸歌(20穴)

商陽食指內(nèi)側(cè)邊,二間尋來本節(jié)前,

三間節(jié)后陷中取,虎口合谷歧骨間,

陽溪腕上筋間是,偏歷交叉中指端,

溫溜腕后五寸取,池前四寸尋下廉,

池前三寸取上廉,池前二寸三里連,

曲池曲肘紋頭盡,上行一寸肘髎見,

五里肘上量三寸,臂臑肘上七寸尋,

肩髃肩端舉臂取,巨骨肩尖端上行,

上行頸中接天鼎,扶突平喉有三寸,

胸鎖乳突肌上尋,禾髎水溝旁五分,

迎香禾髎上一寸(鼻翼中點外迎香)

大腸經(jīng)穴是分明。

5、足陽明胃經(jīng)穴分寸歌(45穴)

胃經(jīng)所屬足陽明,承泣目下七分尋,

四白目下一寸取,巨髎鼻孔旁八分,

地倉挾吻四分近,大迎頷前寸三分,

頰車耳下曲頰陷,下關耳前動脈行,

頭維神庭旁四五,人迎喉旁寸五真,

水突筋前迎下在,氣舍突下穴相乘,

缺盆舍外橫骨內(nèi),相去中行四寸明,

氣戶璇璣旁四寸,至乳六寸又四分,

庫房屋翳膺窗近,乳中正在乳頭心,

次有乳根出乳下,各一寸六不相侵,

相距中行須四寸,以前穴道為君陳,

不容巨闕旁二寸,卻近幽門寸五新,

其下承滿與梁門,關門太乙滑肉門,

上下一寸無多少,相去中行二寸尋,

天樞臍旁有二寸,樞下一寸即外陵,

樞下二寸大巨穴,樞下三寸水道尋,

水下一寸歸來穴,距離中行二寸行,

氣沖鼠蹊上一寸,又距曲骨有二寸,

髀關屈膝平會陽,伏兔膝上六寸尋,

陰市膝上取三寸,梁丘膝上二寸行,

膝臏陷中犢鼻存,膝下三寸三里尋,

膝下六寸上巨虛,膝下八寸條口行,

膝下九寸下巨虛,踝上八寸取豐隆,

解溪跗上系鞋處,穴在踝橫紋當中,

沖陽跗上五寸主,陷谷庭后二寸處,

內(nèi)庭次趾叉間陷,厲兌次趾甲角處。

6,足太陰脾經(jīng)穴分寸歌(21穴)

大趾內(nèi)側(cè)取隱白,節(jié)前陷中求大都,

太白節(jié)后白肉際,節(jié)后一寸公孫呼,

商丘踝前陷中找,踝上三寸三陰交,

踝上六寸尋漏谷,膝下五寸地機朝,

膝下內(nèi)側(cè)陰陵泉,血海膝臏上內(nèi)廉,

箕門穴在魚腹取,動脈應手越筋間,

沖門橫骨兩端同,去腹中行三寸半,

沖上七分是府舍,舍上三寸腹結連,

結上寸三是大橫,卻與臍平莫記亂,

建里之旁量四寸,便是腹哀走肋邊,

中庭旁六食竇穴,膻中去六是天溪,

再上寸六胸鄉(xiāng)穴,周榮相去亦同然,

大包腋下有六寸,淵腋之下三寸見。

7,手少陰心經(jīng)穴分寸歌(9穴)

少陰心經(jīng)極泉中,腋下筋間動引胸,

青靈肘上三寸覓,少海屈肘橫紋逢,

靈道掌后一寸半,通里腕后一寸同,

陰郄去腕五分尋,神門掌后銳骨逢,

少府小指本節(jié)末,小指內(nèi)側(cè)是少沖。

8,手太陽小腸經(jīng)穴分寸歌(19穴)

小指端外為少澤,前谷外側(cè)節(jié)前摘,

節(jié)后握拳取后溪,腕骨腕前骨陷側(cè),

銳骨下陷陽谷討,腕后銳上尋養(yǎng)老,

支正腕后五寸量,小海肘踝鷹嘴找,

肩貞腋上一寸尋,臑俞貞上岡下緣,

天宗秉風下窩中,秉風岡上舉有空,

曲垣岡端上內(nèi)陷,外俞陶道三寸從,

中俞二寸大椎旁,天窗扶突后陷詳,

天容耳下曲頰后,顴髎面頰銳端量,

聽宮下頜凹陷中,此為小腸手太陽。

9、足太陽膀胱經(jīng)穴分寸歌(67穴)

足太陽系膀胱經(jīng),目內(nèi)眥角始睛明,

眉毛內(nèi)側(cè)攢竹取,眉沖直上旁神庭,

曲差入發(fā)五分際,神庭旁開寸五分,

五處旁開亦寸半,細算卻與上星平,

承光通天絡卻穴,相去寸半須調(diào)勻,

玉枕夾腦一寸三,入發(fā)二五枕骨呈,

天柱項后發(fā)際取,大筋外廉陷中存,

自此夾脊開寸五,第一大杼二風門,

三椎肺俞厥陰四,心五督六椎下取,

隔七肝九十膽俞,十一脾俞十二胃,

十三三焦十四腎,氣海俞穴十五椎,

大腸十六椎下取,十七關元俞可推,

小腸十八胱十九,中膂俞穴二十椎,

白環(huán)二十一椎下,更有上次中下髎,

一二三四骶空找,會陽陰尾尻骨旁,

以上皆在第一行,再從脊旁開三寸,

第二椎下附分藏,三椎魄戶四膏肓,

第五椎下尋神堂,第六譩譆膈關七,

第九魂門十陽綱,十一椎下意舍藏,

十二椎下取胃倉,十三肓門穴所在,

十四志室不須量,十九椎旁取胞肓,

二十椎旁秩邊長,繼向臀部橫紋取,

承扶臀下陷中央,殷門承扶下六寸,

委陽腘外大筋旁,浮郄實居委陽上,

相去只有一寸長,委中位居腘中央,

向下二寸尋合陽,承筋合陽直下取,

穴在腓腸肌中央,承山腓下分肉間,

外踝七寸上飛揚,跗陽外踝上三寸,

昆侖后跟陷中央,仆參跟下腳邊上,

申脈踝下五分張,金門申前墟后取,

京骨外側(cè)骨際量,束骨本節(jié)后肉際,

通谷節(jié)前陷中強,至陰卻在小趾側(cè),

太陽之穴始周詳。

10、足少陰腎經(jīng)穴分寸歌(27穴)

足掌心中是涌泉,然谷踝前大骨邊,

太溪踝后跟腱前,大鐘溪下五分見,

水泉溪下一寸覓,照海踝下一寸安,

復溜踝上前二寸,交信踝上二寸連,

二穴只隔筋前后,太陰之后少陰前,

筑賓內(nèi)踝上腨分,陰谷膝內(nèi)兩筋間,

橫骨大赫并氣穴,四滿中注亦相連,

五穴上行皆一寸,中行旁開半寸間,

肓俞上行亦一寸,俱在臍旁半寸間,

商曲石關陰都穴,通谷幽門五穴纏,

上下俱是一寸取,各開中行半寸間,

步廊神封靈墟穴,神藏彧中俞府安,

上行寸六旁二寸,穴穴均在肋隙間

11,心包經(jīng)分寸歌(9穴)

心包穴起天池間,乳后傍一腋下三。

天泉曲腋下二寸,曲澤屈肘陷中安。

郄門腕后五寸許,間使腕后三寸連。

內(nèi)關去腕后二寸,大陵掌后橫紋間。

勞宮屈拳掌中取,中指之末中沖端。

12,手少陽三焦經(jīng)穴分寸歌(23穴)

無名指角外關沖,液門小次指陷中,

中渚液門上一寸,陽池腕背橫紋從,

外關腕后二寸取,腕后三寸支溝容,

支溝橫量取會宗,相距寸許用心攻,

腕后四寸三陽絡,四瀆肘前五寸著,

天井肘外大骨后,約摸一寸骨縫中,

肘后二寸清冷淵,肘后五寸消濼連,

臑會肩前量三寸,肩髎臑上中央陷,

天髎肩胛角內(nèi)取,天牖耳后平下頜,

翳風耳后尖角陷,瘈脈齊耳下口邊,

顱息乳突骨上陷,角孫耳尖陷中安,

耳門耳缺尋凹陷,和髎耳前銳發(fā)連,

欲知絲竹空何在,眼角寸許眉梢邊。

13、足少陽膽經(jīng)穴分寸歌(44穴)

外眥五分瞳子髎,耳前陷中聽會繞,

上關顴弓上緣取,內(nèi)斜曲角頷厭照,

斜后下行懸顱定,懸厘顱下半寸饒,

曲鬢耳前發(fā)際上,入發(fā)寸半率谷交,

天沖率后斜五分,浮白率下一寸找,

竅陰乳突后上尋,完骨耳后陷中凹。

本神神庭旁三寸,入發(fā)五分眥上憑,

陽白眉上一寸取,瞳子直上額際尋。

入發(fā)五分頭臨泣,臨后一寸目窗地,

窗后一寸正營穴,營后承靈寸半距,

風池直上尋腦空,腦戶旁開二寸從,

風池后腦交筋陷,肩井大椎肩峰中。

淵腋腋下三寸然,輒筋淵腋一寸安,

日月乳下三寸間,京門十二肋骨端,

帶脈平臍肋下連,五樞髂前上棘前,

樞下五分維道還,居髎髂前轉(zhuǎn)子邊,

環(huán)跳髀樞陷中取,風市垂手中指尖,

中瀆膝上量五寸,陽關陵上三寸安,

陽陵膝骨前下尋,陽交外踝七寸按,

外丘踝上七寸同,踝上五寸光明見,

踝上四寸尋陽輔,踝上三寸取懸鐘,

丘墟踝下陷中取,丘下三寸足臨泣,

臨下五分地五會,會下一寸接俠溪,

少陽經(jīng)穴止竅陰,穴在四趾外側(cè)邊。

14,足厥陰肝經(jīng)穴分寸歌(14穴)

足大趾端名大敦,行間大趾縫中存,

太沖本節(jié)后二寸,踝前一寸中封真,

蠡溝踝上五寸是,中都踝上七寸許,

膝關陰陵后一寸,曲泉曲膝橫紋取,

陰包膝上量四寸,氣沖三寸下五里,

陰廉沖下只二寸,急脈陰旁二五許,

章門平臍季脅端,乳下兩肋期門連。

?????????????????手太陰肺經(jīng) 手太陰肺十一穴;中府云門天府訣; 俠白尺澤孔最存;列缺經(jīng)渠太淵涉; 魚際少商如韭葉; ??????????????????????????手陽明大腸經(jīng) 手陽明穴起商陽;二間三間合谷藏; 陽溪偏歷溫溜長;下廉上廉手三里; 曲池肘髎五里近;臂臑肩颙巨骨當; 天鼎扶突禾髎接;鼻旁五分號迎香; ?????????????????足陽明胃經(jīng) 四十五穴足陽明;頭維下關頰車停; 承泣四白巨髎經(jīng);地倉大迎對人迎; 水突氣舍連缺盆;氣戶庫房屋翳屯; 膺窗乳中延乳根;不容承滿梁門起; 關門太乙滑肉門;天樞外陵大巨存; 水道歸來氣沖次;髀關伏兔走陰市; 梁丘犢鼻足三里;上巨虛連條口位; 下巨虛跳上豐?。唤庀獩_陽陷谷中; 內(nèi)庭歷兌經(jīng)穴終; ?????????????????足太陰脾經(jīng) 二十一穴脾中州;隱白在足大指頭; 大都太白公孫盛;商丘三陰交可求; 漏谷地機陰陵穴;血?;T沖門開; 府舍腹結大橫排;腹哀食竇連天溪; 胸鄉(xiāng)周榮大包隨; ?????????????????手少陰心經(jīng) 九穴午時手少陰;極泉青靈少海深; 靈道通里陰郄遂;神門少府少沖尋; ?????????????????手太陽小腸經(jīng) 手太陽穴一十九;少澤前谷后溪藪; 腕骨陽谷養(yǎng)老繩;支正小海外輔肘; 肩貞臑俞接天宗;髎外秉風曲垣首; 肩外俞連肩中俞;天窗乃與天容偶; 銳骨之端上顴髎;聽宮耳前珠上走; ?????????????????足少陰腎經(jīng) 足少陰穴二十七;涌泉然谷太溪溢; 大鐘水泉通照海;復溜交信筑賓實; 陰谷膝內(nèi)跗骨后;以上從足走至膝; 橫骨大赫聯(lián)氣穴;四滿中注盲俞臍; 商曲石關陰都密;通谷幽門寸半辟; 折量腹上分十一;步廊神封膺靈墟; 神藏彧中俞府畢; ?????????????????足太陽膀胱經(jīng) 足太陽穴六十七;睛明目眥陷中取; 攢竹眉沖與曲差;五處寸半上承光; 通天絡卻玉枕后;天柱后際大筋旁; 大杼夾脊第一列;風門肺俞厥陰藏; 心俞督俞與隔俞;肝膽脾胃三焦長; 腎俞氣海大腸俞;關元小腸與膀胱; 中膂白環(huán)兩俞穴;上次中下四髎當; 會陽承扶殷門處;浮郄穴下是委陽; 附分夾脊第二列;魄戶膏肓與神堂; 噫嘻膈關魂門穴;陽綱意舍與胃倉; 肓門志室胞肓續(xù);二十椎下秩邊場; 委中合陽承筋是;承山飛揚踝附陽; 昆侖仆參連申脈;金門京骨束骨忙; 太陽經(jīng)行將盡處;通骨至陰小指旁; ?????????????????手厥陰心包經(jīng) 九穴心包手厥陰;天池天泉曲澤深; 郄門間使內(nèi)關對;大陵勞宮中沖侵; ?????????????????手少陽三焦經(jīng) 二十三穴手少陽;關沖液門中渚旁; 陽池外關支溝正;會宗三陽四瀆長; 天井清泠淵消濼;臑會肩髎天髎堂; 天牖翳風瘈脈青;顱息角孫絲竹張; 和髎耳門聽有常; ?????????????????足厥陰肝經(jīng) 一十三穴足厥陰;大敦行間太沖侵; 中封蠡溝中都近;膝關曲泉陰包臨; 五里陰廉羊矢穴;章門常對期門深; ?????????????????足少陽膽經(jīng) 少陽足經(jīng)瞳子髎;四十四穴行迢迢; 聽會上關頷厭集;懸顱懸厘曲鬢翹; 率谷天沖浮白次;竅陰完骨本神邀; 陽白臨泣目窗辟;正營承靈腦空搖; 風池肩井淵液部;輒筋日月京門標; 帶脈五樞維道續(xù);居髎環(huán)跳風市招; 中瀆陽關陽陵穴;陽交外丘光明宵; 陽輔懸鐘丘墟外;足臨泣地五俠溪; 第四指端竅陰畢; ?????????????????任脈 任脈三八起陰會;曲骨中極關元銳; 石門氣海陰交仍;神闕水分下脘配; 建里中上脘相連;巨闕鳩尾蔽骨下; 中庭膻中慕玉堂;紫宮華蓋璇璣夜; 天突結喉是廉泉;唇下宛宛承漿舍; ?????????????????督脈 督脈中行二十七;長強腰俞陽關密; 命門懸樞接脊中;筋縮至陽靈臺逸; 神道身柱陶道長;大椎平肩二十一; 啞門風府腦戶深;強間后頂百會率; 前頂囟會上星圓;神庭素髎水溝窟 兌端開口唇中央;齦交唇內(nèi)任督畢;

(四穴總歌)

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

頭項尋列缺,面口合谷收

(八脈交匯穴歌)

公孫沖脈胃心胸,內(nèi)關陰維下總同

臨泣膽經(jīng)連帶脈,陽維目銳外關逢

后溪督脈內(nèi)眥頸,申脈陽蹺絡亦通

列缺任脈行肺氣,陰蹺照海膈喉嚨

(二十四總穴歌(含八總穴))

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

頭項尋列缺,面口合谷收。

胸腹內(nèi)關謀,脅肋用支溝;

酸痛取阿是,筋傷陽陵搜。

虛寒補中脘,婦科三陰交;

急救刺人中,脫癥百會灸。

退燒宜少商,降壓用大椎;

中風十宣穴,救心刺中沖。

落枕針后溪,踝傷瀉丘墟;

腹瀉灸天樞,解表尋曲池。

臂舉不自如,靈骨與太白;

感冒兼重咳,風門加肺俞。

(下合穴穴歌)

大腸下合上巨虛,小腸下合下巨虛,

膀胱委中膽陽陵,三焦委陽胃三里

(奇經(jīng)八脈繞行歌)

正經(jīng)經(jīng)外是奇經(jīng),八脈分司各有名,

任脈任前督于后,沖起會陰腎同行,

陽蹺跟外膀胱別,陰蹺跟前隨少陰,

陽維維絡諸陽脈,陰維維絡在諸陰,

帶脈圍腰水束帶,不由常度號奇經(jīng)。

(五輸穴應用歌)

陰:木火土金水(木灶井水),

陽:金水木火土(井水木灶),

其中()里的輸穴表示與相應經(jīng)絡所對應臟腑的五行屬性相同,也稱同性經(jīng)穴,如手太陰肺經(jīng)中經(jīng)渠,肺屬金,經(jīng)渠也屬金,五性屬性皆為金,所以,二者互為同性經(jīng)穴。其中經(jīng)渠也稱手太陰肺經(jīng)的本經(jīng)經(jīng)穴?!尽坷锏妮斞ū硎驹?。

五輸陰木陽井金,臟井合腑本經(jīng)病

井主神昏心下滿,滎主身熱色病形,

輸重節(jié)痛時間甚,經(jīng)主喘咳變化音,

滿血成瘀胃取合,逆氣而泄治分清。

(五輸穴歌訣)

井滎輸經(jīng)合五穴,系由肢端向肘膝,

按其脈氣小到大,第一所出為井穴,

二溜為滎三注輸,所行為經(jīng)入為合。

少商魚際與【太淵】,(經(jīng)渠)尺澤肺相連;

(商陽)二三間【合谷】,陽溪曲池大腸牽;

厲兌內(nèi)庭陷谷胃,【沖陽】解溪(三里)隨;

隱白大都【(太白)】脾,商丘后接陰陵泉;

少沖(少府)屬于心,【神門】靈道少海尋;

少澤前谷后溪【(腕)】,陽谷小海小腸經(jīng);

至陰(通谷)束【京骨】,昆侖委中膀胱挾;

涌泉然谷與【太溪】,復溜(陰谷)腎所宜;

中沖(勞宮)心包絡,【大陵】間使傳曲澤;

關沖(液門)中渚焦,【陽池】支溝天井找;

竅陰俠溪(臨泣)膽,【丘墟】陽輔陽陵泉;

(大敦)行間【太沖】看,中封曲泉屬于肝

子母補瀉歌:(以相應經(jīng)脈而非經(jīng)穴的五行屬性為基礎,以五行相生,虛實補瀉為法則,即子虛當補母,母實當瀉子。但當遇到子穴為合穴,或母穴為井穴時,又當遵從瀉子當瀉滎,補母當補合。)

肺瀉少商補太淵,大腸二間曲池間

胃瀉內(nèi)庭補解溪,脾在商丘大都邊

心瀉神門補少海,小腸小海后溪連

膀脫束骨補委中,腎瀉然谷復溜淵

包絡大陵曲澤補,三焦中渚天井痊

膽瀉陽輔補俠溪,肝瀉行間補曲泉

五輸五行相配合,井滎輸經(jīng)合五全

補母瀉子應虛實,針在指間輕搏彈

(八會穴歌)

腑會中脘臟章門,髓會絕骨筋陽陵,

骨會大杼血膈俞,脈會太淵氣膻中。

(十六郄穴歌)

郄猶孔隙義,本是氣血聚,病證反應點,臨床能救急。肺向孔最取,大腸溫溜逼,胃經(jīng)是梁丘,脾經(jīng)地機切,心經(jīng)取陰郄,小腸養(yǎng)老名,膀胱求金門,腎向水泉覓,心包郄門尋,三焦會宗列,膽經(jīng)在外丘,肝經(jīng)中都立,陽蹺走跗陽,陰蹺交信必,陽維系陽交,陰維筑賓穴。

(十二背俞穴歌)

三椎肺俞厥陰四,心五肝九十膽俞,

十一脾俞十二胃,十三三焦椎旁居,

腎俞卻與命門平,十四椎外穴是真,

大腸十六小十八,膀胱俞與十九平

(募穴歌訣)

大腸天樞肺中府,小腸關元心巨闕,

膀肽中極腎京門,肝募期門膽日月,

胃募中脘脾章門,焦募石門包膻中

(原穴口訣)

胃原沖陽脾太白,大腸合谷肺太淵;

小腸腕骨心神門,膀胱京骨腎太溪;

三焦陽池包大陵,膽經(jīng)丘墟肝太沖。

(絡穴口訣)

大腸偏歷肺列缺,小腸支正心通里;

三焦外關包內(nèi)關,膀胱飛揚腎大鐘;

胃經(jīng)豐隆脾公孫,膽經(jīng)光明肝蠡溝;

任脈鳩尾督長強,脾經(jīng)大包不可忘。

(原絡配穴歌)

肺原太淵絡偏歷,大腸合谷后列缺;

胃原沖陽配公孫,脾原太白豐隆?。?/p>

心先神門后支正;小腸腕骨與通里;

膀胱京骨配大鐘,腎原太溪飛揚去;

心包大陵配外關,三焦陽池內(nèi)關續(xù);

膽原丘墟蠡溝絡,肝原太沖光明聚;

(回陽九針歌)

啞門勞宮三陰交,涌泉太溪與環(huán)跳;

中脘合谷足三里,回陽用九顯神效。

(醒腦開竅(中風偏癱)針法歌)

石氏針法不一般,蘇厥醒腦解古難;

先刺雙側(cè)內(nèi)關穴,繼刺人中唇溝間;

三陰交穴近骨取,針尖宜向原穴偏;

三穴皆用瀉法作,取效機巧在時間;

人中疾刺用時短,只需淚水濕兩眼;

三陰交穴較獨特,腳抽三次功可見。

以上穴主大醒腦,小醒腦需另外談。

印堂上星加百會,同用瀉法雙內(nèi)關;

印堂雀啄需見淚,上星長針透百會。

另立輔穴數(shù)有三,委中尺澤和極泉。

委中仰臥抬腳取,提插瀉法腳抽三。

極泉腋下一寸取,提插瀉法也抽三,

提插瀉法抽三次,屈肘尺澤腕中間。

吞咽困難加風池,翳風完骨勿刺偏。

言語不利加廉泉,金津玉液放血安。

手指握固瀉八邪,宜從合谷透三間。

兩足倘若難使喚,常見下垂與內(nèi)翻;

只需丘墟透照海,針后留針復自然。

便秘支溝加豐隆,水道歸來取左邊,

內(nèi)外總共取四穴,寬腸通便功卓然。

癃閉上星透百會,曲骨中極又關元。

肩痛若為肩周炎,肩周刺絡拔罐先。

次針肩貞肩內(nèi)陵,肩髃肩髎也同然,

肩中俞連肩外俞,二穴肩后需針全。

視力障礙取睛明,聽力障礙針可行。

聽門聽會并耳宮,針刺可使兩耳聰。

睡眠倒錯加上星,針入百會得安眠。

高血壓病取人迎,合谷太沖開四關。

中樞呼衰加氣舍,頭痛嘔吐至陰痊。

倘見顱壓腦膜征,風府啞門勿刺偏。

頸椎夾脊,共濟失調(diào)可醫(yī),

癲癇作病,大陵鳩尾風池可療。

(蘭江賦)

擔截之中數(shù)幾何?有擔有截起沉疴。

我今詠此蘭江賦,何用三車五輻歌。

先將八法為定例,流注之中分次第。

胸中之病內(nèi)關擔,臍下公孫用法攔。

頭部須還尋列缺,痰涎壅塞及咽干。

噤口咽風針照海,三棱出血刻時安。

傷寒在表并頭痛,外關瀉動自然安。

眼目之癥諸疾苦,更須臨泣用針擔。

后溪專治督脈病,癲狂此穴治還輕。

申脈能除寒與熱,頭風偏正及心驚。

耳鳴鼻衄胸中滿,好把金針此穴尋。

但遇癢麻虛即補,如逢疼痛瀉而迎。

更有傷寒真妙訣,三陰須要刺陽經(jīng)。

無汗更將合谷補,復溜穴瀉好施針。

倘若汗多流不絕,合谷收補效如神。

四日太陰宜細辨,公孫照海一同行。

再用內(nèi)關施截法,七日期門妙用針。

但治傷寒皆用瀉,要知素問坦然明。

流注之中分造化,常將水火土金平。

水數(shù)虧兮宜補肺,水之泛濫土能平。

春夏井滎刺宜淺,秋冬經(jīng)合更宜深。

天地四時同此數(shù),三才常用記心胸。

天地人部次第入,仍調(diào)各部一般勻。

夫弱婦強亦有克,婦弱夫強亦有刑。

皆在本經(jīng)擔與截,瀉南補北亦須明。

經(jīng)絡明時知造化,不得師傳枉費心。

不遇至人應莫度,天寶豈可付非人。

按定氣血病人呼,撞搓數(shù)十把針扶。

戰(zhàn)提搖起向上使,氣自流行病自無。

擔指用補法,截指用瀉法

(席弘賦)

凡欲行針須審穴,要明補瀉迎隨訣,

胸背左右不相同,呼吸陰陽男女別。

氣病膻中配太淵,未應之時瀉列缺;

列缺頭痛及偏正,重瀉太淵或可愈。

耳聾氣痞針聽會,迎香穴瀉功頗奇。

誰知天突治喉風,虛喘須尋三里中。

手連肩脊痛難忍,合谷針時并太沖。

曲池兩手不如意,合谷下針宜仔細。

心疼手顫尋少海,若要除根覓陰市。

但患傷寒兩耳聾,金門聽會疾如風。

五般肘痛尋尺澤,太淵針后可收功。

手足上下針三里,食癖氣塊憑此取。

鳩尾能治五般癇,若下涌泉得生還。

胃中有積刺璇璣,三里功多人不知。

陰陵泉治心胸滿,針到承山飲食思。

委中專治腰間痛,腳膝腫時至陰取。

氣滯腰疼不能立,橫骨大都宜救急。

氣海專能治五淋,更針三里隨呼吸。

期門穴主傷寒患,六日過經(jīng)尤未汗,

但向乳根二肋間,又治婦人生產(chǎn)難。

耳內(nèi)蟬鳴腰欲折,膝下明存三里穴,

若能補瀉五會間,且莫向人說容易。

睛明治眼未效時,合谷光明安可缺。

人中治癲功最高,十三鬼穴不輕取,

水腫水分兼氣海,皮內(nèi)隨針氣自去。

冷嗽先宜補合谷,卻須針瀉三陰交。

牙疼腰痛并咽痹,二間陽溪疾怎逃。

更有三間腎俞妙,善除肩背浮風勞。

若針肩井須三里,不刺之時氣未調(diào)。

最是陽陵泉一穴,膝間疼痛用針燒。

委中腰痛腳攣急,取得其經(jīng)血自調(diào)。

腳痛膝腫針三里,懸鐘二陵三陰交。

更向太沖須引氣,指頭麻木自輕飄。

轉(zhuǎn)筋目眩針魚腹,承山昆侖立便消。

肚疼須是公孫妙,內(nèi)關相應必然瘳。

冷風冷痹疾難愈,環(huán)跳腰間針與燒。

風府風池尋得到,傷寒百病一時消。

陽明二日尋風府,嘔吐還須上脘療。

婦人心痛心俞穴,男子痃癖三里高。

陽明二日尋風府,嘔吐還須上脘療。

婦人心痛心俞穴,男子痃癖三里高。

小便不禁關元好,大便閉澀大敦燒。

髖骨腿疼三里瀉,復溜氣滯便離腰。

從來風府最難針,卻用工夫度淺深,

倘若膀胱氣未散,更宜三里穴中尋。

若是七疝小腹痛,照海陰交曲泉針。

又不應時求氣海,關元同瀉效如神。

小腸氣撮痛連臍,速瀉陰交莫在遲。

良久涌泉針取氣,此中玄妙少人知。

小兒脫肛患多時,先灸百會次鳩尾。

久患傷寒肩背痛,但針中渚得其宜。

肩上痛連臍不休,手中三里便須求。

下針麻重即須瀉,得氣之時不用留。

腰連胯痛急必大,便于三里攻其隘。

下針一瀉三補之,氣上攻噎只管在。

噎不住時氣海灸,定瀉一時立便瘥。

補自卯南轉(zhuǎn)針高,瀉從卯北莫辭勞,

逼針瀉氣令須吸,若補隨呼氣自調(diào)。

左右拈針尋子午,抽針行氣自迢迢,

用針補瀉分明說,更用搜窮本與標。

咽喉最急先百會,太沖照海及陰交。

學者潛心宜熟讀,席弘治病名最高。

(靈光賦)

黃帝歧伯針灸訣,依他經(jīng)里分明說。

三陰三陽十二經(jīng),更有兩經(jīng)分八脈。

靈光典注極幽深,偏正頭疼瀉列缺。

睛明治眼努肉攀,耳聾氣閉聽會間。

兩鼻鼽衄針禾髎,鼻窒不聞迎香間。

治氣上壅足三里,天突宛中治喘痰。

心疼手顫針少海,少澤應除心下寒。

兩足拘攣覓陰市,五般腰痛委中安。

脾俞不動瀉丘墟,復溜治腫如神醫(yī)。

犢鼻治療風邪疼,住喘卻痛昆侖愈。

后跟痛在仆參求,承山筋轉(zhuǎn)并久痔。

足掌下去尋涌泉,此法千金莫妄傳。

此穴多治婦人疾,男蠱女孕兩病痊。

百會鳩尾治痢疾,大小腸俞大小便。

氣海血海療五淋,中脘下脘治腹堅。

傷寒過經(jīng)期門愈,氣刺兩乳求太淵。

大敦二穴主偏墜,水溝間使治邪癲。

吐血定喘補尺澤,地倉能止兩流涎。

勞宮醫(yī)得身勞倦,水腫水分灸即安。

五指不伸中渚取,頰車可灸牙齒愈。

陰蹻陽蹻兩踝邊,腳氣四穴先尋取。

陰陽陵泉亦主之,陰蹻陽蹻與三里。

諸穴一般治腳氣,在腰玄機宜正取。

膏肓豈止治百病,灸得玄功病須愈。

針灸一穴數(shù)病除,學者尤宜加仔細。

(肘后歌)

頭面之疾針至陰,腿腳有疾風府尋。

心胸有病少府瀉,臍腹有病曲泉針。

肩背諸疾中渚下,腰膝強痛交信憑。

脅肋腿叉后溪妙,股膝腫起瀉太沖。

陰核發(fā)來如升大,百會妙穴真可駭。

頂心頭痛眼不開,涌泉下針定安泰。

鶴膝腫勞難移步,尺澤能舒筋骨疼。

更有一穴曲池妙,根尋源流可調(diào)停。

其患若要便安愈,加以風府可用針。

更有手臂拘攣急,尺澤刺深去不仁。

腰背若患攣急風,曲池一寸五分攻。

五痔原因熱血作,承山須下病無蹤,

哮喘發(fā)來寢不得,豐隆刺入三分深。

狂言盜汗如見鬼,惺惺間使便下針。

骨寒髓冷火來燒,靈道妙穴分明記。

瘧疾寒熱真可畏,須知虛實可用意。

間使宜透支溝中,大椎七壯合圣治。

連日頻頻發(fā)不休,金門刺深七分是。

瘧疾三日得一發(fā),先寒后熱無他語。

寒多熱少取復溜,熱多寒少用間使。

或患傷寒熱未收,牙關風壅藥難投。

項強反張目直視,金針用意列缺求。

傷寒四肢厥逆冷,脈氣無時仔細尋。

神奇妙穴真有二,復溜半寸順骨行。

四肢回還脈氣浮,須曉陰陽倒換求。

寒則須補絕骨是,熱則絕骨瀉無憂。

脈若浮洪當瀉解,沉細之時補便瘳。

百合傷寒最難醫(yī),妙法神針用意推。

口噤眼合藥不下,合谷一針效甚奇。

狐惑傷寒滿口瘡,須下黃連犀角湯。

蟲在臟腑食肌肉,須要神針刺地倉。

傷寒腹痛蟲尋食,吐蛔烏梅可難攻。

十日九日必定死,中脘回還胃氣通。

傷寒痞氣結胸中,兩目昏黃汗不通。

涌泉妙穴三分許,速使周身汗自通。

傷寒痞結脅積痛,宜用期門見深功。

當汗不汗合谷瀉,自汗發(fā)黃復溜憑。

飛虎一穴通痞氣,祛風引氣使安寧。

剛?cè)岫b最乖張,口禁眼合面紅妝。

熱血流入心肺腑,須要金針刺少商。

中滿如何去得根,陰包如刺效如神。

不論老幼依法用,須教患者便抬身。

打撲傷損破傷風,先于痛處下針攻。

后向承山立作效,甄權留下意無窮。

腰腿疼痛十年春,應針不了便惺惺。

大都引氣探根本,服藥尋方枉費金。

腳膝經(jīng)年痛不休,內(nèi)外踝邊用意求。

穴號昆侖并呂細,應時消散實時瘳。

風痹痿厥如何治?大杼曲泉真是妙。

兩足兩脅滿難伸,飛虎神針七分到。

腰軟如何去得根,神妙委中立見效。

(玉龍歌)

扁鵲授我玉龍歌,玉龍一試絕沉疴,

玉龍之歌真罕得,流傳千載無差訛。

我今歌此玉龍訣,玉龍一百二十穴,

醫(yī)者行針殊妙絕,但恐時人自差別。

補瀉分明指下施,金針一刺顯明醫(yī),

傴者立伸僂者起,從此名揚天下知。

中風不語最難醫(yī),發(fā)際頂門穴要知,

更向百會明補瀉,即時蘇醒免災危。

鼻流清涕名鼻淵,先瀉后補疾可痊,

若是頭風并眼痛,上星穴內(nèi)刺無偏。

頭風嘔吐眼昏花,穴取神庭始不差,

孩子慢驚何可治,印堂刺入艾還加。

頭項強痛難回顧,牙疼并作一般看,

先向承漿明補瀉,后針風府即時安。

偏正頭風痛難醫(yī),絲竹金針亦可施,

沿皮向后透率谷,一針兩穴世間稀。

偏正頭風有兩般,有無痰飲細推觀,

若然痰飲風池刺,倘無痰飲合谷安。

口眼?斜最可嗟,地倉妙穴連頰車,

歪左瀉右依師正,?右瀉左莫令斜。

不聞香臭從何治?迎香兩穴可堪攻,

先補后瀉分明效,一針未出氣先通。

耳聾氣閉痛難言,須刺翳風穴始痊,

亦治項上生瘰疬,下針瀉動即安然,

耳聾之癥不聞聲,痛癢蟬鳴不快情,

如今癮疹疾多般,好手醫(yī)人治亦難,

紅腫生瘡須用瀉,宜從聽會用針行。

天井二穴多著艾,縱生瘰疬灸皆安。

寒痰咳嗽更兼風,列缺二穴最可攻,

先把太淵一穴瀉,多加艾火即收功,

癡呆之癥不堪親,不識尊卑枉罵人,

神門獨治癡呆病,轉(zhuǎn)手骨開得穴真。

連日虛煩面赤妝,心中驚悸亦難當,

若須通里穴尋得,一用金針體自康。

風眩目爛最堪憐,淚出汪汪不可言,

大小骨空皆妙穴,多加艾火疾應痊。

婦人吹乳痛難消,吐血風痰稠似膠,

少澤穴內(nèi)明補瀉,應時神效氣能調(diào)。

滿身發(fā)熱痛為虛,盜汗淋淋漸損軀,

須得百勞椎骨穴,金針一剌疾俱除。

忽然咳嗽腰背疼,身柱由來灸便輕,

至陽亦治黃疸病,先補后瀉效分明。

腎敗腰虛小便頻,夜間起止苦勞神,

命門若得金針助,腎俞艾灸方解困。

九般痔瘺最傷人,必刺承山效若神,

更加長強一穴刺,呻吟大痛穴為真。

傷風不解嗽頻頻,久不醫(yī)時勞便成,

咳嗽須針肺俞穴,痰多宜向豐隆尋。

膏肓二穴治病強,此穴原來難度量,

斯穴禁針多著艾,二十一壯亦無妨。

腠理不密咳嗽頻,鼻流清涕氣昏沉,

須知噴嚏風門穴,咳嗽宜加艾火深。

膽寒由是怕驚心,遺精白濁實難禁,

夜夢鬼交心俞治,白環(huán)俞穴一般針。

肝家血少目昏花,宜補肝俞力便加,

更把三里頻瀉動,還光益血自無差。

脾家之癥有多般,致成翻胃吐食難,

黃疸亦須尋腕骨,金針必定奪中脘。

無汗傷寒瀉復溜,汗多宜將合谷收,

若然六脈皆微細,金針一補脈還浮。

偶爾失音言語難,啞門一穴兩筋間,

針刺宜淺莫深探,言語音和照舊安。

眉間疼痛苦難當,攢竹沿皮刺不妨,

若是眼昏皆可治,更針頭維即安康。

兩眼紅腫痛難熬,怕日羞明心自焦,

只刺睛明魚尾穴,太陽出血自然消。

眼痛忽然血貫晴,羞明更澀目難睜,

須得太陽針出血,不用金刀疾自平。

心火炎上兩眼紅,迎香穴內(nèi)剌為通,

若將毒血搐出后,目內(nèi)清涼始見功,

強痛脊背瀉人中,挫閃腰酸亦可攻,

更有委中之一穴,腰間諸疾任君攻。

腎弱腰疼不可當,施為行止甚非常,

若知腎俞二穴處,艾火頻加體自康。

環(huán)跳能治腿股風,居髎二穴認真攻,

委中毒血更出盡,愈見醫(yī)科神圣功。

膝腿無力身立難,原因風濕致傷殘,

倘知二市穴能灸,步履悠然漸自安。

髖骨能醫(yī)兩腿疼,膝頭紅腫不能行,

必針膝眼膝關穴,功效須臾病不生。

寒濕腳氣不可熬,先針三里及陰交,

再將絕骨穴兼刺,腫痛登時立見消。

腫紅腿足草鞋風,須把昆侖二穴攻,

申脈太溪如再刺,神醫(yī)妙絕起疲癃。

腳背腫起丘墟穴,斜針出血即時輕,

解溪再與商丘識,補瀉行針要辨明。

行步艱難疾轉(zhuǎn)加,太沖二穴效堪夸,

更針三里中封穴,去病如同用手抓。

膝蓋紅腫鶴膝風,陽陵二穴亦堪攻,

陰陵針透尤收效,紅腫全消見異功。

腕中無力痛艱難,握物難移體不安,

腕骨一針雖見效,莫將補瀉等閑看。

急疼兩臂氣攻胸,肩井分明穴可攻,

此穴元來真氣聚,補多瀉少應其中。

肩背風氣連臂疼,背縫二穴用針明,

五樞亦治腰間痛,得穴方知疾頓輕。

兩肘拘攣筋骨連,艱難動作欠安然,

只將曲池針瀉動,尺澤兼行見圣傳。

肩端紅腫痛難當,寒濕相爭氣血狂,

若向肩髃明補瀉,管君多灸自安康。

筋急不開手難伸,尺澤從來要認真,

頭面縱有諸樣癥,一針合谷效通神,

腹中氣塊痛難當,穴法宜向內(nèi)關防,

八法有名陰維穴,腹中之疾永安康。

腹中疼痛亦難當,大陵外關可消詳,

若是脅疼并閉結,支溝奇妙效非常。

脾家之癥最可憐,有寒有熱兩相煎,

問使二穴針瀉動,熱瀉寒補病俱痊。

九種心痛及脾疼,上脘穴內(nèi)用神針,

若還脾敗中脘補,兩針神效免災侵。

痔瘺之疾亦可憎,表里急重最難禁,

或痛或癢或下血,二白穴在掌后尋。

三焦熱氣壅上焦,口苦舌干豈易調(diào),

針刺關沖出毒血,口生津液病俱消。

手臂紅腫連腕疼,液門穴內(nèi)用針明,

更將一穴名中渚,多瀉中間疾自輕。

中風之癥癥非輕,中沖二穴可安寧,

先補后瀉如無應,再刺人中立便輕。

膽寒心虛病如何?少沖二穴最功多,

刺入三分不著艾,金針用后自平和。

時行瘧疾最難禁,穴法由來未審明,

若把后溪穴尋得,多加艾火即時輕。

牙疼陣陣苦相煎,穴在二間要得傳,

若患翻胃并吐食,中魁奇穴莫刺偏,

乳蛾之癥少人醫(yī),必用金針疾始除,

如若少商出血后,即時安穩(wěn)免災危。

大便閉結不能通,照海分明在足中,

更把支溝來瀉動,方知妙穴有神功。

小腹脹滿氣攻心,內(nèi)庭二穴要先針,

兩足有水臨泣瀉,無水方能病不侵。

七般疝氣取大敦,穴法由來指側(cè)間,

諸經(jīng)俱載三毛處,不遇師傳隔萬山。

傳尸勞病最難醫(yī),涌泉出血免災危,

痰多須向豐隆瀉,氣喘丹田亦可施。

渾身疼痛疾非常,不定穴中細審詳,

有筋有骨須淺刺,著艾臨時要度量。

勞官穴在掌中尋,滿手生瘡痛不禁,

心胸之病大陵瀉,氣攻胸腹一般針。

哮喘之癥最難當,夜間不睡氣遑遑,

天突妙穴宜尋得,膻中著艾便安康。

鳩尾獨治五般癇,此穴須當仔細觀,

若然著艾宜七壯,多則傷人針亦難。

氣喘急急不可眠,何當日夜苦憂煎,

若得璇璣針瀉動,更取氣海自安然。

腎強疝氣發(fā)甚頻,氣上攻心似死人,

關元兼刺大敦穴,此法親傳始得真。

水病之病最難熬,腹?jié)M虛脹不肯消,

先灸水分并水道,后針三里及陰交。

腎氣沖心得幾時,須用金針疾自除,

若得關元并帶脈,四海誰不仰明醫(yī)。

赤白婦人帶下難,只因虛敗不能安,

中極補多宜瀉少,灼艾還須著意看。

吼喘之癥嗽痰多,若用金針疾自和,

俞府乳根一樣剌,氣喘風痰漸漸磨。

傷寒過經(jīng)猶未解,須向期門穴上針,

忽然氣喘攻胸膈,三里瀉多須用心。

脾瀉之癥別無他,天樞二穴剌休差,

此是五臟脾虛疾,艾火多添病不加。

口臭之疾最可憎,勞心只為苦多情,

大陵穴內(nèi)人中瀉,心得清涼氣自平。

穴法深淺在指中,治病須臾顯妙功,

勸君要治諸般疾,勸君牢記玉龍訣。

針灸歌訣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南通市| 凤阳县| 巴彦县| 西安市| 合山市| 尚志市| 竹溪县| 龙陵县| 分宜县| 纳雍县| 晋城| 仪征市| 丰台区| 陕西省| 浑源县| 岐山县| 顺平县| 保康县| 灵川县| 益阳市| 扶沟县| 卫辉市| 孟州市| 禹州市| 罗定市| 沙洋县| 航空| 金湖县| 那坡县| 焉耆| 巴彦县| 隆林| 桓台县| 祁门县| 西乌珠穆沁旗| 阿坝| 女性| 邯郸市| 东城区| 连江县| 津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