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憾!安225中彈“爆頭”,超級運輸機還有修復的可能和價值嗎?

烏克蘭當?shù)貢r間4月2日,安-225運輸機的機長德米特羅在這架世界最大運輸機被毀后首次來到它的殘骸旁,就在兩個月前德米特羅還駕駛這架安-225完成了一次飛行任務。[1]

在被戰(zhàn)火摧毀前,安-225被停放于烏克蘭基輔市附近的安東諾夫機場。當前,停放的機庫部分坍塌,飛機機身前半部分完全被毀,僅剩下3臺發(fā)動機和殘損的機身。[1]


安-225被摧毀引來全球無數(shù)航空愛好者的關注和遺憾,之所以會備受關注,一方面因為安-225是世界現(xiàn)役起飛質(zhì)量最大、運力最強的運輸機,另一方面因為它是前蘇聯(lián)航空工業(yè)遺產(chǎn)的杰出代表,有且僅有一架建造完工。那么,安-225有多龐然?還有修復的可能和價值嗎?

全球獨一檔的超級運輸機,安-124 PLUS
安-225運輸機誕生在前蘇聯(lián)后期,當時前蘇聯(lián)正在展開航天飛機計劃,需要研制一型能夠馱運“暴風雪號”航天飛機的運輸機,由安東諾夫設計局(現(xiàn)烏克蘭安東諾夫航空科學技術聯(lián)合體)負責研制。出于加快進度并最大限度降低成本的考慮,安東諾夫設計局決定以安-124為基礎進行研制。1988年11月30日,第一架樣機在基輔航空廠組裝完畢,并于當年12月21日在基輔成功首飛。在20世紀80年代末期,前蘇聯(lián)由于經(jīng)濟困境而被迫終止暴風雪計劃,為此定制的2架安-225也只有第1架完成了建造,第2架安-225只完成了一半的建造工作就被封存了起來。


為航天飛機而生的安-225可是一個龐然大物,其機長84米,翼展88.40米,高度18.2米,機翼面積905.0平方米,貨艙的長、寬、高分比為43.0米、6.4米、4.4米。[2]該機配備6臺由伊夫琴科-進步設計局設計、馬達西奇公司生產(chǎn)的D-18T高涵道比渦扇發(fā)動機,單臺最大推力229千牛,最大飛行速度850千米/小時,巡航速度800千米/小時,實用升限9000米。安-225龐大的身軀空重175噸,最大起飛質(zhì)量640噸,載重可達250噸(背駝載重250噸,貨艙載重可達300噸以上),在空載滿油狀態(tài)下,最大航程可達1.54萬千米,載貨100噸的最大航程為9600千米,載貨200噸的最大航程為4500千米。數(shù)據(jù)或許顯得空洞,我們可以拿安-225與其研制原型、世界運力排名第二的安-124運輸機來比較一番。


安124機長69.10米,翼展73.30米,高度20.78米,機翼面積628.50平方米,貨艙長、寬、高分別為36.5米、6.4米、4.4米。該機配備4臺D-18T發(fā)動機,運力150噸,最大飛行速度865千米/小時,巡航速度850千米/小時,實用升限9500米,載重120噸航程5400千米,載重40噸航程可達11900千米。[3]


簡而言之,安-225是在安-124的基礎上放大尺寸、增強動力而來。安-225的機長增加了14.9米,翼展增加15.1米,機翼面積增加了276.5平方米,由于換裝了與水平尾翼構成H型的雙垂直尾翼,機高降低了2.58米。安-225貨艙拉長了6.5米,增加了2臺D-18T發(fā)動機,載重至少增加100噸,運力增幅不小于2/3。雖然安-124運力已經(jīng)高居全球第二,但是安-225尺寸明顯更大、運力更是大幅增長,它就是安-124 PLUS!

修復的可能性有多大?
對于安-225被戰(zhàn)火摧毀,烏克蘭國防工業(yè)公司2月27日表示,修復這架運輸機的耗資將超過30億美元,且至少需要5年時間[4]。對于修復安-225耗資超過30億美元的說法或許過于夸張,因為1架波音747的采購價格也不過幾億美元。即便實際修復成本可能會低得多,考慮到烏克蘭的現(xiàn)實狀況,是很難耗費巨資來修復一架運輸機的。


拋開資金不說,大型運輸機的研制體現(xiàn)的是一個國家航空工業(yè)乃至整體工業(yè)實力,而烏克蘭的航空工業(yè)相較于前蘇聯(lián)時期是有明顯削弱的,且前蘇聯(lián)航空工業(yè)在經(jīng)歷解體之后遭到了多方的瓜分,這就導致烏克蘭并不具備完整的配套能力。以安-225的生產(chǎn)為例,其機翼中心部分和外翼面板在塔什干(現(xiàn)烏茲別克斯坦首都)的瓦萊里·切卡洛夫·塔什干生產(chǎn)聯(lián)合體組裝,最后和其他部組件一樣送至基輔進行總裝,這是基于前蘇聯(lián)航空工業(yè)力量來進行生產(chǎn)的。

當前,即便烏克蘭具備發(fā)動機和其他大部分配套產(chǎn)品的研制生產(chǎn)能力,它手上掌握的技術資料和設計圖紙也是不足的。和安-124不同,安-225是一型有前蘇聯(lián)航天局參與的飛機,研制時有一部分技術資料在航天局[5],俄羅斯繼承了前蘇聯(lián)航天局的遺產(chǎn),并且還從安東諾夫設計局分走了關于安-225的一部分技術資料[5],這就使得烏克蘭手中的安-225技術資料和設計圖紙是不完整的,這對于這型飛機的修復可是一個很大的問題,解決起來很棘手!再聯(lián)系到烏克蘭整體航空工業(yè)實力的下降和經(jīng)濟的窘境,修復安-225的可能性很低。

安-225是否還有“起死回生”的價值?
安-225誕生于前蘇聯(lián)運輸“暴風雪號”航天飛機的需求之下,是特別定制的安-124放大版,總計只生產(chǎn)了2架,都沒構成小批量生產(chǎn),更談不上建立生產(chǎn)線。之所以沒有進行大規(guī)模生產(chǎn),一方面是前蘇聯(lián)當時已經(jīng)財力不濟,另一方面是當時對于這類超大型運輸機的需求有限。即便在進入21世紀以后,重出江湖的安-225成為商業(yè)運輸市場“雙超”(超重、超大)貨物的“香餑餑”,但是這類特種運輸?shù)目傮w需求還是有限的,且已經(jīng)有大量的安-124來滿足市場需求。

安-225大有大的好處,可是大也有大的煩惱,由于尺寸過大,對跑道和機場的要求很高,且會非常影響起降機場的正常運行,在我國原來只安排了石家莊正定機場供其起降,后來由于疫情原因才轉至天津濱海國際機場。同時,安-225在野戰(zhàn)起降能力、出動率方面存在問題,實戰(zhàn)效率不夠高??v觀世界,大部分專業(yè)運輸機都是軍民兩用的,且大都是先軍用后民用,當軍用和民用都存在明顯不足的時候,其存在的價值就會大打折扣。

對于運輸市場而言,承擔“雙超”運輸任務的安-225運輸機具有一定的存在價值,但是要對單架安-225進行修復乃至進行批量生產(chǎn),除非性能改進得以彌補缺陷或者民用市場對“雙超”貨物運輸再增長數(shù)倍,否則安-225并沒有足夠的“起死回生”的價值!

對于航空愛好者而言,安-225是人類航空工業(yè)的杰作,有些甚至對其產(chǎn)生了情懷,不舍得其消失;但對于安-225的所在國而言,經(jīng)濟實力有限、航空工業(yè)整體實力衰退,對于重現(xiàn)安-225這型超級運輸機心有余而力不足;對于市場而言,安-225是解決“雙超”運輸需求的“王炸”,但是總體市場容量有限。當財力和技術實力不足疊加市場容量有限的因素,這就意味著安-225已經(jīng)成為了過去!
作者:大白高國
本文為作者原創(chuàng),@輕舟一號是文章唯一發(fā)表賬號,如需轉載請聯(lián)系作者,并注明出處與作者
參考資料
[1]引自央視軍事發(fā)布
https://content-static.cctvnews.cctv.com/snow-book/index.html?item_id=5713718159357034525&toc_style_id=feeds_default&share_to=wechat&track_id=16212a46-9b88-4022-b1bb-82c5205a9a58
[2]引自安東諾夫設計局官網(wǎng)
https://www.antonov.com/en/history/an-225-mriya
[3]引自文匯報發(fā)布
https://www.163.com/dy/article/H18V199I05506BEH.html
[4]引自上觀新聞發(fā)布
https://www.jfdaily.com/news/detail?id=456578
[5]引自新浪軍事發(fā)布
http://slide.mil.news.sina.com.cn/k/slide_8_442_44989.html?img=32275#p=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