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1賽車還能嫌抓地力太多?

土耳其站,和去年冰面上開車一樣正好相反,賽道抓地力得到了大幅的提升,但有些車隊居然表示抓地力太多了?居然會有嫌抓地力太多的情況?這咋回事?

首先我們來看下為什么賽道抓地力變了,去年的土耳其站賽道,在比賽兩周前才完成路面重新的鋪裝,意味著賽道表面還存在著很多非常非?;臑r青,加上排位和正賽中的下雨,十一月份土耳其的低溫,以及倍耐力好巧不巧高估了賽道抓地力,帶了最硬的一套輪胎,讓20年土耳其站成為了轉圈大獎賽,那在這場比賽里,博塔斯是穩(wěn)穩(wěn)發(fā)揮拿到了冠軍(轉圈大獎賽冠軍)。
而今年開賽前,賽道方專門使用了高壓水將表面所有多余的瀝青全部清掉,所以雖然賽道路面的骨料粗糙度,沒有太多改變,但是抓地力獲得了明顯提升,讓下壓力接近的車輛,今年圈速快了五秒之多。但是很明顯紅牛以及邁凱倫在這個賽道上各種不適應,造成這個的原因居然是今年的抓地力太多。

紅牛大前傾角的氣動設計理念,會讓車輛的氣動中心,在剎車時 隨著載荷轉移更多地移動
那這個氣動中心前移的度,是取決于車手是否能夠hold住重剎時,變輕且不穩(wěn)定的尾部。那對于紅牛來說,維斯塔潘能夠克服這種不穩(wěn)定,那自然就在這個研發(fā)方向上越走越遠。
F1賽車的后輪更寬,所以接觸面積更大,所以就算是同比例的抓地力提升,會讓后軸的提升的抓地力相對值比前軸更高,導致了轉向不足的不平衡。佩雷茲習慣不了RB16B不穩(wěn)定的尾部,但在練習賽中居然能夠有很好的速度,也許跟這個也有點關系。

所以總的來說就是紅牛的車輛設計理念,使得這輛賽車調校合適的窗口很小,這次出乎意料的抓地力變化,讓車隊無法把車輛給調平衡咯。
誒那減點尾翼角度平衡一下呢?這大概是紅牛考慮新的賽道地面,對輪胎磨損已經很強,如果換上如俄羅斯站中,維斯塔潘使用的更薄的尾翼,會讓車輛有更多的滑動,使得輪胎消耗的更快。賽前有人推測使用更硬配方的輪胎,可能會讓這個問題減弱。

當然但是正賽中全都是半雨胎,我們也沒有能看到光胎的情況,
額,基本沒有看到光胎的情況。

REFERENCE:
輪胎橡膠工作原理
https://www.racecar-engineering.com/tech-explained/tyre-grip/20年土耳其賽道糟糕的抓地力:
https://www.motorsport.com/f1/news/leclerc-hopes-turkey-f1-track-still-slippery-to-boost-ferraris-hopes/6682682/21年土耳其賽道抓地力過多?
https://the-race.com/formula-1/the-istanbul-change-that-has-caught-out-teams-and-drivers/高壓水槍清潔瀝青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tOpdbfxlh0高壓水槍清潔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sHzbrQPY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