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有四國并存,羅貫中為何只寫了三個國家?被抹去的是誰
發(fā)生在東漢末年的三國爭霸無疑是知名度最高的一段歷史,因為生活在明代的羅貫中根據(jù)當時的時局,用時政的思路創(chuàng)作出了聞名于世界的中國四大名著之一。

《三國演義》一經(jīng)問世之后,就從來不缺乏讀者,尤其是在后來的發(fā)展過程中,這本小說無數(shù)次被后來的學者和書客反復的咀嚼和分析。
直到今天,對于這本小說的分析研究依然在繼續(xù),前些年各大名家的品三國層出不窮,網(wǎng)絡(luò)上三國的各種搞笑段子也是層出不窮,頻頻引爆三國迷們的巔峰笑點。
但是這一個時期雖然是三足鼎立,但是中間還是有一個小小的插曲,那就是曾經(jīng)在這三個軍事集團中間,還出現(xiàn)過另外一個國家,那么羅貫中為什么沒有寫成四國演義呢?這是為什么呢?
酒水煮三國
在多次翻牌的《三國演義》中,很多討論性的鏡頭中基本都是有酒的出現(xiàn)。所以在后來的三國品論中,解讀專家和學者也試著用品酒的方法來去品三國。

用更高的境界和維度,去解讀發(fā)生在東漢末年的那一段曲折離奇的故事,回味只有亂世才能塑造出的一個一個豐滿而且骨干的英雄。
這些英雄不是簡單的走馬觀花一般的走到了人生的終點,而是用人生最后的歸宿,展現(xiàn)了英雄光芒的一生。
后人認為白臉曹操是一位名副其實的的奸雄,在官渡之戰(zhàn)中通過以弱勝強的戰(zhàn)役奠定了北方霸主的局面,這不僅讓他雄霸一方,還能夠攜天子號令天下諸侯,經(jīng)常玩一些推諉扯皮的戰(zhàn)爭游戲,把錯在天子的笑話演繹的活靈活現(xiàn)。

在打敗袁紹之后,曹操開始一路得勢,強勢崛起,在統(tǒng)一北方各個勢力集團的時候,曹操為了搶奪少婦差一點跟自己的兒子干起來,如果曹丕先先手為強,早先一步搶走了袁紹的兒媳婦甄洛。
甄洛不僅貌若天仙,而且琴棋書畫也是頗為精通,曹丕網(wǎng)絡(luò)美人為他日后的荒淫無度的死去埋下了伏筆。
在曹操確定北方霸主前,遼東軍閥公孫度分析形勢之后投靠了董卓,做了太守。公孫度眼看天下形勢風云突變的時機即將來臨,因此投靠董卓后不斷的悄悄的壯大自己的實力,工作也是非常的賣力,得到了董卓的賞識,自然也是成了朝中有頭有臉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