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
今天我們來解讀一下論語中的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很多人對于這句話都理解成了:君子的所思所慮都不應該超出他的職權(quán)范圍。但是這樣理解仿佛把孔子理解成了一個極度封建和愚昧的人,所以說真的是這樣理解嗎?我個人認為并不是這樣理解。
首先曾子說的話出自于《周易——艮》:《像》曰:兼山艮,君子思不出其位。在卦象里面“艮”指的是停止,滯留的意思。這句話里的“位”并不是指的職位或者位置的意思,而是變化的位次。指外在的呈現(xiàn)。那么這樣就很好理解了:不要去謀劃超出了當下次位,既與當下的次位,客觀條件不相符,或者說時機還不成熟,條件還不具備的事情。曾子說:君子要考慮的事是不脫離現(xiàn)實的事。這句話其實是講孔子治國的核心原則。你要推行的政策,一定要與當下和現(xiàn)實的情況相適應,千萬不要去謀不在其位之政。不要去謀劃與現(xiàn)實變化的次位,與國情不相符合的。就比如說當一場重大事件發(fā)生以后,應該負責的官員沒來,那這個責任就落在了“你”的身上,這就屬于“時機成熟”的事了。
還有很多人就天天做白日夢,比如一個人的成績不好,他就天天想像自己一下就變得很好(成績),老師和同學就對他刮目相看,但是他自己又不努力,沒有做好當下的事情(學習)反而是做白日夢,那他就不可能成績好。還有就是當你打仗時你的將軍戰(zhàn)死了,然而你的能力卻可以勝任這個職位那就去吧,如果不能,那就做好你本分以內(nèi)的事情。
(以上僅表個人觀點)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