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xù)跳繩365天,一斤沒掉
從朋友圈跳繩打卡開始,已經(jīng)連續(xù)跳了365天。

顯示372次,是因為有幾次中間斷的時間太長,又從頭開始計數(shù)的。實際上記錄的數(shù)據(jù)是從2022年6月24日到2023年6月24日,總共365天,一年全勤。

這期間被問到的幾個高頻問題是:
1,瘦了嗎?瘦了多少斤?
2,跳繩會不會傷膝蓋?你注意點,那誰誰跑步/跳繩就把膝蓋傷了。
3,用的什么軟件?
4,連跳這么多個不中斷怎么做到的?
5,怎么堅持下來的?有什么自律方法嗎?
我的回答一般會讓他們有些失望:
一斤沒掉,膝蓋至今未發(fā)現(xiàn)不適,華為手機自帶運動健康app,跳的無繩,沒堅持,想做就去做了。
“啥,一斤沒掉,你為什么還要跳呢?”
“哦,跳繩不能減肥,那我不跳了?!?/p>
“不是華為手機是不是就看不了這么詳細數(shù)據(jù)?”
“跳無繩好像用處不大,為什么不跳有繩?”
“這還不堅持,你一定在開玩笑?!?/p>
先把最簡單的軟件問題說的再明白點。
任意運動軟件都有類似功能,之所以記錄詳細,是運動手環(huán)+智能跳繩的作用。
先選一個自己喜歡的運動app,再買app配套的運動手環(huán)+智能跳繩就可以。
或者是先去挑一個智能跳繩,再去根據(jù)跳繩配套的app配運動手環(huán),手機自帶的也好,第三方運動軟件也好,功能都差不多。
如果就是喜歡我截圖的這個界面,去軟件商店搜索下載“運動健康”app,華為運動健康、榮耀運動健康都可以,安卓、蘋果手機都能下載到。
想看數(shù)據(jù),然后就是購買華為/榮耀手環(huán)+對應平臺的智能跳繩。
其實軟件、設備真沒那么重要。
我剛開始有持續(xù)打卡這個想法的時候,先在拼多多隨手買了個有計數(shù)功能的跳繩,跳了幾天,覺得沒什么難度,這事大概率能成,為了更方便記錄數(shù)據(jù),我才去買的智能跳繩,才有了連續(xù)365天朋友圈曬出來的帶數(shù)據(jù)的打卡。

然后說減肥和自律。
我從一開始跳繩,壓根就沒想過減肥的事,我的首要目標是運動,做得好就是持續(xù)的運動,最好是能像吃飯睡覺一樣當成日常的運動。
終極目標,也只是運動。
不是健身,不是鍛煉,不是減肥,就只是運動本身,和久坐、每天窩在沙發(fā)刷視頻、落一身“現(xiàn)代病”對應。
這期間也沒有去控制飲食,改變飲食結(jié)構(gòu),或者做什么有關(guān)“減肥”的準備。
如果能帶來減肥或其他效果,那算意外之喜。
這一年下來,身體上也確實有一些“意外之喜”,那就是腿部更有力量了,原本一摸大腿是一坨肉,腿一動就跟著來回晃,現(xiàn)在摸是一塊一塊的,晃不動了。
如果確實想減肥的話,其實也不用太麻煩,減肥的最“底層原理”,就是消耗能量大于攝入能量,吃的少,或者動的多,都可以達到減肥的目的。
去買個能連藍牙同步數(shù)據(jù)的體重秤,每天早起和睡前各稱一次,看著記錄下來的數(shù)據(jù),哪天如果長了膘,你第二天一定會下意識控制飲食,沒事起來走兩步,看著體重一天天下降,哪怕只是幾十克,也會特別有成就感,增強正反饋,有繼續(xù)下去的動力。
我跳繩也不是一開始就上3000+的,每天多跳10個的正反饋,也提供了一部分持續(xù)跳下去的動力。
一開始我跳的是有繩,除了第一天跳200個適應新跳繩,我先是持續(xù)跳了一個月的300個去習慣持續(xù)跳繩這件事,后來覺得室內(nèi)跳有繩動靜太大,聽音樂看視頻都受影響,又改成了無繩,跳無繩就壓力小多了,直接從400個開始,然后每天多跳10個,順便看《今日說法》漲知識。
我是住一樓,可以使勁作,如果樓下有住戶,不太建議選跳繩這項運動,容易和樓下掐架,如果想選,可以考慮無繩+薄底鞋+隔震墊/瑜伽墊,聲音很小,不至于惡化鄰里關(guān)系。
持續(xù)一年下來,運動基本成了日常的一部分,像吃飯睡覺一樣,一天不運動,就會覺得不舒服。
之后的運動,也不會局限于跳繩,遛個彎、跑個圈、騎個車,都會有,身體動起來,腦子也能跟著活躍起來。

至于自律,以前也考慮過,也跟著多種教學嘗試過,但都失敗了。
因為我這人確實懶,而且還很“叛逆”,想做到各種教程里所教的“自律”,我最好是固定幾點起床、幾點睡覺、幾點工作、幾點吃飯,活的像個機器人一樣,我就“自律”了。
這對我來說很件很“痛苦”的事。
一想起來要過上這種一眼看到頭的“自律生活”,會本能的排斥,根本自律不下去。
所以誰問我自律的事,回復都是“我不自律,沒有自律方法”。
但因此學會了新技能:自覺——時刻覺察自己所知所行。
我知道當下的我,在浪費時間,在刷無意義的視頻、資訊,在聊無意義的話題,在學習一項技能,在運動,在讀一本書,在冒出不好的情緒……
進而,我能做出相應的調(diào)整:刷了十分鐘短視頻了,可以去看會書了,學了一小時編程了,可以起來喝杯水了……
掌握這個新技能之后,就完全不考慮自律的事了,愛誰自律誰自律,我就一懶蟲。
按照大多數(shù)文章的套路,前面就不該提不自律和一些不那么美好的事。
應該從頭到尾打雞血,拿自己做個表率,我自律、我能堅持、我通過運動真的瘦了、我可以幫你自律,給讀者耳邊吹吹風:來跟我學自律吧~
然后搞個運動/自律打卡訓練營:收費365,能打卡一年全額返,白嫖我一年陪伴的機會,快行動起來吧。
以老莊日記公眾號的閱讀量和微信好友數(shù)量,加上營銷套路,搞個500人的群很輕松,1000人也不太難,那就是日入18萬、月入36萬的業(yè)績,還能拿出去搞培訓教別人怎么做打卡訓練營,又賺一波。
所以,以上那兩千字只是1.0的內(nèi)容,分享類似內(nèi)容、教人自律的博主有的是,老生常談。
以下2.0的內(nèi)容,算是我砸自己十幾萬“飯碗”的真話。
這句話用一句話概括就是:別光看他說了什么,還要看他沒說什么。
我上面說的“真實”內(nèi)容夠多了吧,不自律、懶蟲、不給人鼓勵,一點“成長博主”的樣子都沒有,就算這樣,還是能做到連續(xù)365天運動,多少是有點東西。
豈止是有點東西,最重要的一點我也沒說。
運動這件事,從我上高中第一次用上橡膠跑道開始,就有這個意識了,并且這么多年斷斷續(xù)續(xù)在做一些運動,只是一直沒有像這次一樣當成“日?!比プ?。
至于“一斤沒掉”,那是因為我從來就沒胖過,每一斤肉都有它的歸宿,不能再掉了。
為什么高中之前沒這個意識?
因為小學初中在村里,要下地干活,每天跑來跑去,沒那么多運動的想法,進了高中是住宿,要是不動一動,上課打不起精神。
換句話說,我不是突然有了“連續(xù)打卡365天運動”的能力,而是我早就“培養(yǎng)”過這個能力,只是這一次展示了出來。
比如,2022年年初,我給自己在運動上定的目標是:每天分組做100個俯臥撐,年底要做到能一口氣做完100個。
因為沒有能記錄俯臥撐數(shù)據(jù)的軟件,反饋不是那么直觀,做起來動力也沒有那么強,而且做俯臥撐也是一件“痛苦”的事,做的時候胳膊不舒服,總想著“逃避”。
一個月最少的時候也就做個幾天,經(jīng)常是能一口氣做到四五十個的時候,第二天就歇菜了,然后過上一兩周再去做,又回到了一二十個,如此往復,年底的時候測試,一口氣最多是能做到80個。
后半年開始跳繩就和做俯臥撐不能持續(xù)有關(guān)。
類比下就是:
我之前靠多年的積累已經(jīng)做到了80分,這一次我努努力做到了98分,然后我去告訴那些沒有積累、0分、低分的人:你也能跟我一樣輕松搞個98分,只要365元就能跟著我拿高分,才花這點錢,你賺麻了知道嗎?
你賺沒賺麻不好說,反正我收違約的“學費”肯定能賺麻。
現(xiàn)在的絕大多數(shù)培訓課、產(chǎn)品營銷,都在用這個套路。
拿出一個高分的例子,放大高分的光環(huán),不提這個高分原本有多少積累、自己課程對高分有幾分的加成,不提低分到高分要經(jīng)過多少道坎、需要多少年的積累,給“低分的人”營造一個場景:花了這個錢,你也能成“高分的人”。
那些賣所謂“高端產(chǎn)品”的也這樣:XX明星都在用的產(chǎn)品,你花高價錢買下來,就能有明星一樣的光環(huán)。
他們不會告訴你,產(chǎn)品的實際成本到底有多低,在廣告投入、明星代言、輿論控制上花的錢占比多少。
羊毛出在羊身上,最后你買的不是產(chǎn)品,是廣告,是文案,是錯覺。
有些人、有些圈子,交流分享的時候喜歡自稱“真誠”,但是你看他發(fā)文的時候,一水的設懸念、調(diào)情緒、留鉤子的自媒體套路:《我做XX事,日賺/月入XXX錢,無保留/保姆級教程/XXXX元訓練營課程免費分享》。
真誠?真誠個錘子!
歸根結(jié)底,是一個人要有“我本位”的思維,要想明白:
我花錢、花精力去做一件事,一定是我發(fā)自內(nèi)心,考慮過后,覺得自己真正需要去做的事,不管是打工、學習還是消費或是其他,一定是“我需要”,而不是別人用春秋筆法給我洗腦的“你需要”。
讓我覺得不舒服的事,能不做就不做。
我需要運動,我就去做了;我不喜歡自律,我就不折騰自己了;我不喜歡唯利是圖常玩某些套路的人,我就不跟他玩了。
我得先是我,才能是學生、朋友、戀人、家人、打工人、學員、創(chuàng)業(yè)者等其他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