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吃腸腸腸腸腸地圖,香!


人生無常,紅燒鹵肥腸,
羊腸拌牛腸,大腸包小腸~
中國人吃腸,天下第一。我們對腸的熱愛,早就刻在了文化基因里。
不信你看:你年少離家,步出羊腸小道,身后是父母牽腸掛肚;你滿懷激情,行文蕩氣回腸,行事剛腸嫉惡,瞧不上那小肚雞腸、腦滿腸肥之貨;你愛過,曾為TA柔腸寸斷,卻換來那鐵石心腸;最后你飽經(jīng)風(fēng)霜、九曲回腸,歸來一句感嘆:人生無常,大腸包小腸。

圖為油煎羊血腸。
圖 / 視覺中國
成語、俗語,并不足以表達(dá)我們對腸的熱愛。不信你看:山東九轉(zhuǎn)大腸,四川江油肥腸,廣東生啫脆腸,廣西牛腸酸,內(nèi)蒙羊血腸,外加“火鍋三劍客”之鴨腸,揚州人的黑魚腸……是不是聽著就饑腸轆轆、無法抗拒?

圖為涮鵝腸。
圖 / 圖蟲·創(chuàng)意 ?攝影 / 林間鹽
?
沒錯,腸子就是食材界的猛味核彈,吃貨圈的至高信仰。那么問題來了,中國這么大,哪里的腸子最好吃?
- 01 -
道可道,肥腸道
名可名,肥腸名
腸圈之王,首推肥腸,也就是豬大腸。

還是四川人選中了肥腸。
圖 / 圖蟲·創(chuàng)意 ?攝影 / f2.0
對肥腸的愛,四川人天下第一。從起早的一碗肥腸粉,到解饞的肥腸豆湯;中午來個干煸肥腸,再拼一份紅燒肥腸,干濕兩味;下午,買個鍋魁肥腸解解饞,晚餐再來份涼拌肥腸清清口;宵夜吃火鍋,當(dāng)然要來個鹵肥腸啦。


燒燴煎炸鹵,熱炒鍋里跳。
圖 / 網(wǎng)絡(luò)
肥腸翹楚,首推江油。地道的江油早餐,必須是肥腸、米飯、蔥花醋湯三件套,肥腸噴香、米飯爽口、酸湯解膩,美味的三位一體。為了這肥腸,當(dāng)?shù)厝藭?strong>不惜工本,以鹽、醋、老酒反復(fù)揉搓,直到肥腸腥臊氣盡去,香氣浸透每一寸皺褶。

圖 / 圖蟲·創(chuàng)意 ?攝影 / 盤旋
生猛的肥腸,也可以雋秀似水。成都蘸水肥腸,白腸漂浮在蓮花白(卷心菜)湯里,干凈得猶如仙女(肥版),不帶一絲風(fēng)塵氣,簡直是大腸圈的傻肥甜。如此輕口味,肥腸竟然怪味全無,只留蹦上天際的嚼頭,搭配無比提味的秘制蘸水,妙哉妙哉!

腸中君子,還要直挺挺地立起來。
圖 / 圖蟲·創(chuàng)意 ?攝影 / 藍(lán)太陽TNT
全國各地,也都深諳肥腸之道。
九轉(zhuǎn)大腸,魯菜門面。一段大腸,需要先煮、再炸、后燒、煨透,還要做成“腸套腸”,說是九九八十一轉(zhuǎn)大腸也不為過。這九轉(zhuǎn)大腸,五味聚合,口感兼具軟糯脆韌,還要像樹樁一樣立起來——原本屬于江湖的肥腸,瞬間轉(zhuǎn)變身份,在廟堂之上頂天立地。



圖 / 網(wǎng)絡(luò)
若比“腸套腸”的功夫,福建人、江蘇人都跳出來了,大寫的不服。
套腸,難得一見的視覺暗黑系美食,簡單說就是用肥腸填滿肥腸,不浪費一絲空間;一口咬下去,不僅滿足你對肥腸的N個愿望,還會滿嘴流油、鹵汁狂噴,真是此物只應(yīng)夢中有,人間能得幾回嘗~(胡建人:什么,你說hui腸?)

圖 / 圖蟲·創(chuàng)意 ?攝影 / 濼水居
莆田套腸,蘇州套腸,并稱套腸雙杰。莆田套腸是“小腸套小腸”,做成甜甜圈的模樣,嚼起來是一層層地彈射、爆開;蘇州套腸,則是真正的“大腸包小腸”,先煮再炒,掛上濃油赤醬、亮晶晶的,甜鮮口的喲。

圖 / 圖蟲·創(chuàng)意 ?攝影 / 小風(fēng)博士
肥腸,真正的江湖人間之味,洋溢著徹頭徹尾的平民主義。
北京住久了,鹵煮自然成了心頭好。它起源于南城市井,肥腸與火燒共鍋,遠(yuǎn)遠(yuǎn)就能聞到煙火氣息;腸油而不膩,餅韌而不粘,澆上一大勺蒜汁,滿滿一大碗葷腥加主食,齊活。

圖為寶島臺灣的大腸面線。
圖 / 圖蟲·創(chuàng)意 ?攝影 / imagemore
一方水土一方食,一方食材一方味。肥腸,就是檢驗吃貨友誼的標(biāo)準(zhǔn)。若你提到肥腸,對方兩眼放光、激動不已,革命友誼確認(rèn)無疑;若他扭扭捏捏、嫌棄不已,你就要反思:自己的交友原則,竟然禁不起肥腸的考驗?
“你這條粉腸,好好味?。 保ɑ浾Z)
比起魅力四射的大腸,豬小腸就顯得默默無聞。沒辦法,同為一條腸,小腸不僅體型嬌小,口感還略遜風(fēng)騷;若處理不好,不僅干嚼不動,還會有苦澀味,真正的廚圈殺手。

圖為東北烤脆腸,也就是小腸。
圖 / 視覺中國
廣東人呵呵一笑。“粉腸(小腸)嘛,啫一啫(jue)就好啦!”
啫啫煲,廣東特有的烹飪法,適用于一切耐煮又難搞的食材。“生啫”就是在瓦煲底部,放滿生蒜、洋蔥、姜塊等香料,上面鋪好生食材、輔以足量醬汁,將瓦煲猛火加熱、不加一滴水,依靠原料本身揮發(fā)的蒸汽來“啫”熟——我蒸我自己,絕對原汁猛味!

圖 / 圖蟲·創(chuàng)意 ?攝影 / 攝影師295
生啫粉腸,煲蓋一開,滋滋地冒著熱氣,香得你心和舌頭一起融化。被親自蒸熟的粉腸,與醬汁、香料拌在一起,雖看似重口,實則厚味中帶著一絲清爽,絕對的味覺躍動。難搞的豬小腸,就這樣被廣東人一頓操作,魔法打敗魔法,實現(xiàn)了一場食材的自我征服。

茯苓、淮山、蓮子、芡實加小腸,
簡單又溫暖的小巷味道。
圖 / 視覺中國
豬腸江湖,無論大小,高手太多。中國這么大,還有西安的葫蘆頭,上海的草頭圈子,貴州的安順烤小腸……它們?nèi)际且环桨灾?,就等著你嘗一腸~
- 02 -
牛腸腸,羊腸腸
出得廳堂入廚房
豬腸,雜碎之王,地位無可撼動。但你若問誰是第二,牛黨和羊黨,可得好好爭論一番。

圖為襄陽牛雜面,牛味的狂歡。
圖 / 圖蟲·創(chuàng)意 ?攝影 / 星塵
湖北襄陽,豪氣十足的江湖之城,一大早就開葷。一碗襄陽牛雜面,香辣醇厚又剛猛,再配上一碗襄陽黃酒,就問你絕不絕?


叫人止不住地咽口水。
圖 / 網(wǎng)絡(luò)
地道的牛雜面,湯底是濃厚的牛油湯,筋道的堿面伴著辣椒油,讓香辣味順著舌尖“嗖”一聲直達(dá)靈魂;牛腸,被秘制鹵料改造得略顯酥軟,細(xì)嚼還有些筋道,呼嚕呼嚕一碗下去,滿頭大汗、唇齒留香,奮斗的一天又開始了。

圖 / 圖蟲·創(chuàng)意 ?攝影 / GJKent
往南走走,到了廣東(又是你!),原本狂放的牛腸,就變得有些內(nèi)斂。
你看,這泛黃街燈照著小推車,遠(yuǎn)看蒸汽騰騰,走近則是阿婆“咔嚓咔嚓”地剪牛雜;爽脆牛肺,彈牙牛心,堅韌牛腸,以及爆汁面筋、蘿卜,淋上一點蒜蓉辣醬,簡簡單單,卻令人食指大動。踢著人字拖,坐在破塑料凳上,用簽子掃蕩牛雜,這就是老廣味。


圖 / 網(wǎng)絡(luò)
同樣一條牛腸,到了廣西,就是滿滿的魔性。
賀州人的牛腸酸,先將牛雜切塊,清湯煮至半熟;牛腸要特殊對待,半熟后以香料爆炒,再與一眾雜碎匯合,加入酸湯和神秘香料慢慢熬煮,酸得能讓人口水直下三千尺,疑是吃貨落人間;出鍋后,還有秘制酸醬打配合,絕對讓你三月不知檸檬味。

仿佛酸辣甜咸四種滋味集于一身,
入口是酸,還會回甘,令人驚艷。
圖 / 圖蟲·創(chuàng)意 ?攝影 / Kingson景榮
以上,是牛腸酸最原初的模樣。因為制作繁瑣、真的很酸,如今的“大眾版牛腸酸”,多半是以酸湯鹵制牛雜、搭配酸醬食用的簡化版本,魔性程度降低了些。
我羊腸,必須擁有姓名!
整個大北方,都是羊腸的天下,快意又威猛。

圖 / 圖蟲·創(chuàng)意 ?攝影 / 海峰
青海羊腸面,俗稱“抓面”,重頭戲便是兩種相輔相成的羊腸——肉腸和面腸。肉腸,是將羊肉、羊雜剁碎后灌入羊腸;面腸,則是羊腸包著雜豆面糊。兩種羊腸先燙熟,再加一系列調(diào)料干炒,直到它們外焦里嫩、香味誘人。


圖 / 圖蟲·創(chuàng)意 ?攝影 / 疆圖
吃羊腸面,只需將備好的面條抓起,在牛骨湯里燙熟,再將羊腸放上、調(diào)佐料即可。每碗羊腸面,還要搭配牛骨酸湯,解膩又開胃。天寒地凍之時,來上這樣一碗面,保證你從頭頂暖到腳底。

攝影 / 李亦
青海羊腸,還算小清新。甘肅羊筏子,才是更生猛的存在。
別誤會,不是黃河上的羊皮筏子。在張掖一帶,“羊筏子”(也叫發(fā)子)是一種羊雜血腸:先把羊腸吹鼓,再將羊雜碎塞進(jìn)去,之后灌入羊血,以羊油煎炸而成,食用時還要搭配蒜汁……這生猛的味道,你想象一下,絕對的人間刺激。


羊雜湯突然顯得很雋永……
圖 / 網(wǎng)絡(luò)
羊腸啊,終究是生猛之物。愛它的人,都是大俠。
- 03 -
別急,還有雞鴨魚的腸子呢
中國人吃腸,包山包海。相比體型碩大的家畜,家禽易養(yǎng)、魚鮮易得,向來是最親民的肉食;它們的雜碎腸子,自然也是鮮妙異常。

是火鍋之外的鮮爽干飯神器。
圖 / 匯圖網(wǎng)
先說雞腸,它通常與雞雜混合出現(xiàn)。重慶著名的黔江雞雜,先讓雞腸等一眾原料,在泡菜壇里待一陣,褪去腥氣后交給泡菜、泡椒,下鍋急火快炒,讓酸爽與熱辣包裹雞雜,再加些鮮蔬點綴,便是江湖菜中的米飯殺手。


一鍋誠意滿滿的大雜燴。
圖 / 網(wǎng)絡(luò)
糊羹,老南昌人放不下的故鄉(xiāng)味。將雞雜、臘肉、香菇、腐竹等一眾雜料,翻炒后倒入雞血湯,撒辣椒末和其他佐料煮沸,最后加入靈魂——紅薯粉,一鍋南昌糊羹就做好啦。這一碗碗雞雜羹,不僅能解饞,更是南昌人逢年過節(jié)必吃的“福菜”。

也是燒烤攤里的常客。
圖 / 圖蟲·創(chuàng)意 ?攝影 / 仙人板板
鴨生于水中,鴨腸自然與湯水更配。山城重慶,火鍋便是鴨腸的最佳歸宿,它天生脆嫩,紅湯中稍一加熱,腸身卷曲便要速速撈起,再迫不及待地放入口中,只聽那聲音咔滋咔滋,只覺那身板按摩著你的牙床,美妙啊……


因做工繁瑣,如今已不多見;
下圖為“鴨腸繩”,可以吃的繩子。
圖 / 圖蟲·創(chuàng)意 ?攝影 / 明天會更好、金子涵
鴨腸堅韌,甚至能做“可以吃的繩子”。
廣東珠海,有一味小吃鴨腳包,先用鹵好的鴨掌打底,在掌窩中包入叉燒,搭配肥美鴨肝,再用鴨腸做繩,捆好送入烤箱??竞玫镍喣_包,鴨掌脆爽、鴨肝纏綿、叉燒濃郁,外加富有彈性的“鴨腸繩”,那口感豐富得難以形容,留給你深夜里流著口水,慢慢想象。

圖 / 圖蟲·創(chuàng)意 ?攝影 / 八手一腦
下一位,是經(jīng)常被嫌棄的魚腸。只要努力的方向?qū)α?,魚腸也能實現(xiàn)價值飛躍。
揚州名菜,“將軍過橋”,將一條黑魚烹制成一炒一湯。炒黑魚片不出奇,重點是這黑魚湯:黑魚脊背開刀,魚頭、魚皮、魚骨、魚腸一樣不少,連成一片、互為披掛,猶如“黑將軍”的盔甲;魚湯上桌,魚腸等湯料要額外撈出、搭于竹橋之上,便是“將軍過橋”。

實則是物質(zhì)不豐時代的解饞創(chuàng)造。
圖 / 視覺中國
另一種努力的方向,就是把不是腸的東西,做得像腸。
老北京炸灌腸,沒有肉、沒有腸,青灰色的淀粉坨坨,切片炸熟、蘸蒜汁吃,適合閑來下酒解解饞;客家牛腸粄,形似牛腸、大米制成,白白嫩嫩滑溜溜,澆上佐料和香油,冰冰涼涼還解暑;廣東豬腸粉,老西關(guān)傳統(tǒng)味道,將米粉皮卷成長條,彈牙又噴香。

圖 / 圖蟲·創(chuàng)意 ?攝影 / 健忘的行攝世界
問題又來了:被當(dāng)梗用的“大腸包小腸”,究竟是個啥?
它是寶島臺灣的夜市小吃,將比較大根的糯米腸(腸衣塞糯米),和比較小根的臺式香腸(風(fēng)干豬肉粒+燒酒,灌入腸衣)共同烤制,再將糯米腸剖開、夾著香腸,配點大蒜、酸菜、甜辣醬,就是大腸包小腸啦。

算不算是一種腸?
圖 / 視覺中國
豬牛羊、雞鴨魚、真腸假腸,都是美味日常。中國太大,好吃的腸子太多,一文實在寫不下,若沒寫到你愛的腸,請各位高抬貴筷,一起把酒言歡、互訴衷腸。
畢竟,因為腸子很好吃,吃著吃著話匣子就開了,所以叫互訴衷腸呀~
文?| 水水
文字編輯 | 水水
文章首圖 | 圖蟲·創(chuàng)意
首圖攝影?| C大調(diào)
封圖?|?圖蟲·創(chuàng)意
封圖攝影 | F777EN
本文系【地道風(fēng)物】原創(chuàng)內(nèi)容
未經(jīng)賬號授權(quán),禁止隨意轉(zhuǎn)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