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種焦慮的自救指南,送給很累很累的你
前段時間,微博上#焦慮就是不信任#的話題引起了網(wǎng)友的熱議,大家紛紛表示了對這句話的共鳴。
考試焦慮,就是對自己能力的不信任,親密關系焦慮,就是對自己或是另一半的不信任。也有網(wǎng)友分享了自己對“焦慮”的理解。有人認為,焦慮背后是既不允許自己出錯,又不相信自己能做到。也有人認為,焦慮是對不可控的擔憂,越焦慮的人越容易“操心”......
今天,我們就從心理學角度來聊聊,焦慮是什么?為什么有人會感到過度的焦慮?
焦慮的四個理論模型
元認知模型(Metacognitive model)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臨床和實驗精神病理學教授Adrian Wells在1995年提出了元認知模型。
在Wells的模型中,他將焦慮分為了兩種類型:
其中日常生活中的基本焦慮為1型焦慮(Type 1 worry),比如:我的考試考砸了怎么辦?我明天和客戶見面的時候犯了錯誤怎么辦?(注意,此處適當?shù)慕箲]是很正常的哦)
而對于焦慮的焦慮是2型焦慮(Type 2 worry),別名元焦慮(meta-worry)。什么是“對于焦慮的焦慮”?Wells發(fā)現(xiàn),和一般人不同,容易過度焦慮的人會對他們焦慮的想法也產(chǎn)生一種焦慮。比如,他們會想“為什么我每天擔心這個擔心那個的,我是不是要瘋了”?或是,“為什么我的腦子里全是這些亂七八糟的想法,我還怎么好好地生活”?
除此以外,Wells驚訝地發(fā)現(xiàn),容易焦慮的人對焦慮也會持有積極的看法。比如他們認為“焦慮能幫助我更好地應對危險”“焦慮能阻止壞事的發(fā)生”“我一直為別人擔憂說明我是個好人”?;蛟S,正是這些想法讓他們愿意一直沉溺在焦慮的世界里。他們相信,盡管這些情緒令人焦灼,但至少是有益的。
總的來說,焦慮的想法本身沒有問題,這是大多數(shù)人都會經(jīng)歷的正常感受。但是,如果你過度地認為這些焦慮的想法是好的或是壞的,那么你更有可能掉入焦慮的漩渦中。
?焦慮逃避理論(The avoidance theory of worry)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心理學教授Borkovec、Alcain,以及紐約城市大學的心理學教授Behar在2004年提出了焦慮逃避理論,他們認為焦慮本質(zhì)上是一種逃避。
Borkovec等人認為,焦慮是一項基于語言的思想活動,它能幫助人們避免那些會直接引起生理反應的畫面。試想一下,閱讀一段關于火災的文字描述和讓你直接觀看一段火災現(xiàn)場的錄像,哪個更容易讓你從生理上感到恐懼和害怕?大部分人的答案應該都是后者。
容易過度焦慮的人顯然對“火災”是充滿不安的,但是比起在腦內(nèi)直面更令人情緒緊張的“火災”畫面,他們寧愿陷入對“火災”擔憂的思緒之中。
另一種逃避,是對更深層次的不安、恐懼、創(chuàng)傷的逃避。在Borkovec等研究者看來,過往的創(chuàng)傷事件會影響一個人對世界的認知:他們的內(nèi)心深處會傾向于認為,“這個世界是危險的”、“我無力解決我遇到的困難”、“我是不值得被愛的”等等。一個人直面這些議題是十分困難的,因此,對日常問題的焦慮成為了一種逃避核心問題的手段。
無法容忍不確定性模型(The intolerance of uncertainty model)
正如網(wǎng)友對焦慮和不確定性的討論一樣,早在1997年,法國圣福伊拉瓦爾大學的心理學教授Ladouceur和魁北克大學的心理學教授Dugas就已經(jīng)開始探索兩者之間的聯(lián)系。他們認為,大部分的情境和事件中都會包含不確定性因素,這種不確定感會激發(fā)易焦慮人群的負面情緒,并且產(chǎn)生認知上和行為上的反應,如感覺被威脅、逃避等。
對于容易感到過度焦慮的人來說,不確定性就是最讓他們感到害怕的事,因為不確定性意味著可能會有各種意想不到的意外情況出現(xiàn)。所以他們往往會采取極端的解決方式,比如,干脆拒絕聚會的邀約,或是以完美主義的標準要求自己,保證盡量不犯錯。
除此之外,Ladouceur和Dugas認為容易過度焦慮的人具有較差的定位問題的能力(poor problem orientation),即他們會過多地關注問題的不確定方面,并且對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缺乏信心。
因此,對于容易感到過度焦慮的人來說,焦慮在短期內(nèi)是一個有效的解決問題的手段(比如它減少了一定程度的恐懼),但是它剝奪了人們?nèi)ブ泵鎲栴}、解決問題的機會,這對長期的個人成長來說是無益的。
情緒失調(diào)模型(Emotion dysregulation model)
2005年,哥倫比亞大學的心理學教授Mennin發(fā)現(xiàn),有些人之所以容易感到過度的焦慮,是因為他們的情緒感知系統(tǒng)和普通人在4個維度上存在著一定的區(qū)別。
以下是4個容易感到過度焦慮的人的感知特點:
易感到過度焦慮的人對情緒的感知更敏銳,無論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情緒。他們更有可能感知到百分之百的情緒強度。
識別和表達自己的情緒總是困難的。有時候,他們知道自己正在經(jīng)歷著一段負面情緒,但是他們往往很難厘清這個情緒到底是悲傷、不滿、還是其他的情緒。
他們往往對自己的情緒有一些負面的看法,也更容易災難化自己的情緒。比如他們會這么想,“如果我現(xiàn)在因為這件事不開心的話,我這一天都要被毀了”。
大部分人都有應對情緒的技巧。例如心情不好的時候,可能會選擇跟朋友打個電話,或是看些搞笑的視頻。但是容易感到過度焦慮的人往往會缺乏這些情緒調(diào)節(jié)的能力。
綜合這4點來看,容易感到過度焦慮的人對情緒這個內(nèi)在體驗往往是逃避的。他們不愿意面對情緒,自然也就無法解決情緒。當負面情緒所造成的壓力一直縈繞于心的時候,他們便只能焦慮了。
現(xiàn)代生活節(jié)奏快、壓力大,焦慮成了我們的常態(tài)。但你知道嗎?焦慮和腸道健康有著密切的關系。研究發(fā)現(xiàn),腸道中的益生菌不僅可以改善消化系統(tǒng)功能,還能影響我們的情緒和心理狀態(tài)。因此,平衡腦腸軸成為緩解焦慮的重要一環(huán)。
那么,為什么選擇補充蒙佩爾蘭·益生菌來平衡腦腸軸呢?
首先,益生菌是一種“好菌”,可以在腸道中生長和繁殖,維持腸道菌群的平衡。當我們的腸道菌群失衡時,有害菌就會增多,導致腸道問題和身體不適。而恢復腸道菌群平衡,可以改善腸道功能,從而減少焦慮情緒。
其次,腸道中的益生菌還能產(chǎn)生多種有益物質(zhì),如維生素B、短鏈脂肪酸等。這些物質(zhì)不僅可以幫助消化吸收,還可以調(diào)節(jié)神經(jīng)系統(tǒng)和心理功能,提高心情和情緒穩(wěn)定性。
最后,補充益生菌還可以增強免疫系統(tǒng)功能,提高身體的抵抗力。研究發(fā)現(xiàn),免疫系統(tǒng)的異?;罨c焦慮和抑郁等情緒障礙有關。通過增強免疫系統(tǒng),我們可以更好地應對外界壓力和挑戰(zhàn),減少焦慮發(fā)作的可能性。
因此,拒絕焦慮,從腦腸健康開始!選擇蒙佩爾蘭·益生菌,補充益生菌,調(diào)整腸道菌群平衡,提高情緒穩(wěn)定性,增強免疫力,從而達到緩解焦慮的效果。記住,健康的腸道是我們抵御焦慮的有力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