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回憶錄》有感01
最近在看木心的《文學回憶錄》。

喜歡木心,喜歡他講故事的方式,喜歡他很多的觀點,也很喜歡這本書,從字里行間可以看得出他是一個純粹了藝術(shù)家。這本書從東西方的神話、史詩講起,講文學,講人物,講藝術(shù),上下幾千年,片段式的語錄體,夾敘夾議,讓這本文學專著讀起來毫不費力。書是木心去世后,由學生陳丹青整理講義出版的,很有一種孔子門徒在孔子身后編纂《論語》的感覺,一段一段的故事、議論透著幾分相像和傳承。
下面分享一些書中的碎片以及自己不成熟的觀點,算作讀書筆記吧。

我在讀書時也有幾個書信往來的朋友,時間最長的一個從高中一直到大學。起因是我在一本高中輔導書上發(fā)表了一句話,由于書很暢銷,話也俏皮,登在了首頁上,被很多人看到,一時有三四位外地學生和我通信,當然都是女生。從書信中看得出,她們都是想學習也有努力但成績不是太好的,對學業(yè)對未來感到迷茫,其實大家都是一樣,因此來往了一段時間,談談學習、生活中的瑣事。彼此都沒有見過面,最長時間的那個有互寄過照片,已經(jīng)完全不記得樣子了。木心所說的會面后之幻滅,我沒有經(jīng)歷過,暗自慶幸沒有見面,留下幾分神秘和幻想。

故事很有趣,說明從古至今,人都是愛美的,美是由異性來評判的,在美人面前榮耀和財富都要靠邊站。如果換做我,也會做出同樣的選擇,毫不猶豫。愛美人不愛江山,是諸多情種的選擇。我不敢自詡情種,但只要那個她肯說一句愿意,我可以拋棄一切一切只求在她身邊。

我是愛讀經(jīng)典的,但對大部頭的史詩總是望而卻步,不敢翻閱。這段故事激起了我的勇氣,史詩可能并不是想象中的晦澀難懂,今后一定要下氣力讀幾本史詩。報仇學藝是要付出代價的,愛好文學也不是閑暇時隨手翻翻書的消遣,既然喜歡還是要下功夫花精力的,才不負喜歡。

每次看到類似的話,總懷疑千年來人類一直在打圈圈。現(xiàn)在的人也常常說沒有人了解我啊,懷才不遇呀,可是給你平臺給你伯樂,你真能做出一番事業(yè)來么?在寫公眾號之前,看著那些10W+的文章,總是不以為意,想著也不過如此,如果我來寫,分分鐘上熱門。等到自己真的動手,每篇的閱讀量簡直就沒有閱讀量。開始還自我安慰,是沒認真寫,認真的話肯定不止于此?,F(xiàn)在有幾分認清現(xiàn)實了,精力是沒用到,能力也確實有限,有的只是這份勇氣,寫下去的勇氣。魯迅先生說我佩服諸公的是這樣的東西也有發(fā)表的勇氣。這份勇氣在我是不缺的。

木心是很喜歡漂亮的人的,在書中總要對提到的文學家、哲學家、藝術(shù)家的相貌評價一番,凡是長得好看的都要大肆褒揚。話說回來,誰不喜歡好看的人呢。長得不好看,誰有興趣花力氣了解你的內(nèi)在。嵇康是漂亮的,世人稱贊巖巖若孤松之獨立,傀俄若玉山之將崩。嵇康的美是陽剛的,史書寫他喜歡打鐵。想象中他打鐵的樣子,一定是赤膊上衣,滿身腱子肉,用力掄著錘子哐哐打鐵,火花四濺,大汗淋漓,陽剛的很。這份陽剛在古人中、在讀書人中是少有的,中國人的陽剛之氣,在朗朗讀書聲中逐漸散盡,小鮮肉、小奶狗成為審美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