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汽極狐總裁確認離職

除了燒錢營銷,極狐還能拿出什么看家本領嗎?

半年燒光了8.9個億營銷費用后,極狐總裁又離職了。
11月6日,北汽藍谷相關部門向媒體證實,北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極狐汽車總裁王秋鳳確實已經因個人原因辭職。

之所以說“又”,是因為上一任總裁于立國離職還只是去年9月的事,在任僅一年九個月,而王秋鳳今年年初接任總裁至今,更是只有短短七個月。
說是個人原因,但是有業(yè)內資深人士爆料,北汽集團下屬新能源板塊及極狐品牌等部分高管已于11月5日被北汽集團免職,涉及劉宇、樊京濤、王秋鳳等人的行政職務或黨內職務。
無論是個人原因,還是被免職,最終都證明了一件事,那就是北汽極狐的爛攤子,不是換個人就能扶得起的。
去年于立國離職時,兩款三十萬級別的車型合計月均銷量只有三四百,但2021年虧損卻高達52.44億。
而在王秋鳳履新的這大半年里,或許是“得益”華為HI版αS車型的開啟交付,累計銷量遠超去年全年,但是1-9月累計銷量也不過9829輛,相對年銷量4萬輛的目標完成率不足25%。

雖然車賣得不好,但是錢倒是燒得積極。但燒得最多的不是研發(fā),反而是銷售。
今年前三季度北汽藍谷銷售費用達14.66億元,同比增長約43%,而研發(fā)費用卻只有6.27億元,同比下滑約4%;平均下來每臺車銷售費用高達15萬,而新勢力最會燒錢的蔚來去年單車銷售費用也不過7.52萬元。
同比大漲的銷售費用都花哪了?
不是拍廣告也不是請明星代言,而是被王總裁拿去開演唱會了。

從4月的崔健到5月的羅大佑,8月更是集齊了黑豹樂隊、唐朝樂隊、欒樹等搖滾老炮,五個月里極狐冠名了三場演唱會,觀看量點贊量也確實火熱,但是真正因此而認識到極狐的人卻沒幾個,帶來的銷量轉化也是肉眼可見的冷清。今年月銷量巔峰的6月也就2079輛。
極狐汽車市場部總監(jiān)田川在成都車展期間透露,公司分別為崔健和羅大佑支付了千萬級的演出費用,至于其他具體數(shù)目不明,而最終收獲的成果是“累計獲得了超過千條的銷售線索。”
數(shù)以千萬計的銷售費用最后只換來千條的銷售線索,說大方還得是極狐。
最終,羅大佑、崔健和一眾搖滾老炮都沒能捧紅極狐,反而是讓本來就連年虧損的極狐更加雪上加霜。前三季度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35億元,同比擴大了32.4%。
但是,王總裁大辦演唱會的燒錢營銷,頂多只能說是給本就不景氣的極狐添堵,但是要問極狐這個爛攤子為什么就是扶不起,還得從北汽身上找原因。
正如崔健那句歌詞唱的,“時代無論怎么變,老子根本沒變”,作為一個早在2016年就成立的獨立純電品牌,極狐走的卻一直都是北汽老一套的路子。
論品牌,北汽唯一的高端化業(yè)務全靠合資的奔馳撐起來,高端化經驗是乏善可陳;而在新能源領域,北汽新能源早期一直主打的中低端產品,面向的也都是網約車市場,這放在新造車領域,純純的就是“出身寒門”,要得到C端消費者的認可,絕非一年半載的事。

論核心技術,北汽藍谷更加是家徒四壁。眾新能源車企當中,有的人靠三電技術打天下,有的靠自動駕駛揚名,就算缺乏技術積淀,也可以靠用戶服務俘獲不少死忠粉。
但是北汽有什么?麥格納的車身、華為的電子系統(tǒng)、哈曼的智能座艙、博世的自動駕駛方案,整臺極狐的“含狐量”低得讓人難以置信。但凡懂點車的,誰會愿意買這樣一個沒有自主技術支撐的品牌?說極狐是代工廠也不為過。
此前,就有媒體采訪北汽藍谷董事長劉宇說:“如果有人說北汽越來越像一個代工者,您介意嗎?”劉宇很坦誠地回應:“怎么說都行,東西做好了就行?!?/p>
劉宇的坦誠著實讓人有些驚喜,但問題是你得真把產品做好了說這話才有意義。

而這也是極狐得不到消費者認可的最直接原因,就是產品定義的寬泛模糊。要設計,設計算不上出彩也算不上年輕,要空間,只是中規(guī)中矩,要性能,更是毫無激情,這樣的產品到底要賣給什么樣的用戶群體?極狐自己恐怕都沒搞明白。
關鍵是,就這樣的產品一上來就敢賣二三十萬的價格,加個華為INSIDE技術直沖四十萬。有這錢,選特斯拉、蔚小理、問界、極氪它不香嗎?
一句話總結就是,從產品定義到研發(fā)到定價到營銷,極狐壓根沒考慮過什么用戶需求,什么是服務體系,什么是互聯(lián)網思維,除了在營銷上大手筆燒錢燒錢燒錢,就什么都不會了。這是再換若干個總裁都難以改變的局面。
可以說,在那么多傳統(tǒng)車企轉型品牌當中,北汽極狐是最像傳統(tǒng)車企的。

自動駕駛、智能語音、大空間、超快充、換電、一千公里續(xù)航電池、自營門店……眼下的新能源汽車售前售后每一個細分領域都在加速內卷。
所以,像北汽極狐這樣“躺平”的車企已經不多了,因為他們大多數(shù)已經被新能源汽車加速內卷的大潮卷走。稍微幸運點的可能可以像賽力斯那樣成為華為的“代工廠”,但多數(shù)恐怕只有成為極狐、威馬、恒馳的份。
眼下,極狐αS馬上就要和問界、阿維塔等華為合作方一樣進駐華為門店了,但是華為門店的加成恐怕也挽救不了疲軟的極狐,最終反而落得個反面教材的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