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毀完教材又對古典名著下手:宋江是忠臣義士,晁蓋是金軍細作,吳用是哪國臥底?

“這個晁蓋是金軍細作,所以《水滸傳》里面所有的人,沒有一個人叫王,只有他叫托塔天王。他跟金兀朮合起伙來,一個從內(nèi)部搞亂,一個從外部進攻,宋江為了保住大宋江山,這才奪取了梁山領(lǐng)導(dǎo)權(quán)?!?/strong>
聽了這番話,估計看過《水滸傳》的都會笑:原來小霸王周通、混世魔王樊瑞都不叫王,項羽和程咬金也不是王,只有神話傳說中的李靖才是王!
那番可笑的話,可不是沒文化的人信口開河,而是某講壇上的一位專家的“考證”,為了證明他確實說過這番話,咱們截圖為證——讀者諸君不要誤會,這話不是那位穿著標志性藍西裝粉襯衣的老師說的,他聽了這番話,也露出哭笑不得的表情,看向了左手邊那位指手畫腳的老師。

為了表示對專家的尊重,同時咱們也只論事不品人,所以隱去了專家頭面、去掉臺標來問這樣一個問題:既然晁蓋是金軍細作,怎么卻被金國人掌控的曾頭市干掉了?
如果那位專家說曾頭市是金國楔進宋朝腹地的一根釘子,筆者肯定會佩服他目光如炬:“這個曾頭市上,共有三千余家。內(nèi)有一家喚做曾家府。這老子原是大金國人,名為曾長者,生下五個孩兒,號為曾家五虎。又有一個教師史文恭,一個副教師蘇定。去那曾頭市上,聚集著五七千人馬,扎下寨柵。”
從“《水滸傳》里面所有的人沒有一個人叫王”這句話中,我們能斷定此專家或者沒有通讀《水滸傳》,或者是像“榨菜哥”、“田鼠哥”、“土房哥”一樣,是按照劇本故作驚人之語。
即使真有劇本,那位專家也是參與了編寫的,而且他能當(dāng)眾說出“晁蓋是金軍細作”這樣的話,說明他對這一分析是贊同的,而且極有可能是出自他的判斷——后臺的編導(dǎo),未必有他的“文化底蘊”。
金國人占據(jù)山東凌州西南重鎮(zhèn)曾頭市,并且聚集了一個師的兵力,修建了營寨,還聘請了雇傭兵進行訓(xùn)練,顯然是圖謀不軌,這在水滸原著有詳細描寫:“果然這曾頭市是個險隘去處。但見周回一遭野水,四圍三面高崗。塹邊河港似蛇盤,濠下柳林如雨密。憑高遠望綠陰濃,不見人家;附近潛窺青影亂,深藏寨柵。村中壯漢,出來的勇似金剛;田野小兒,生下的便如鬼子。僧道能輪棍棒,婦人慣使刀槍。果然是鐵壁銅墻,端的盡人強馬壯。交鋒盡是哥兒將,上陣皆為子父兵?!?/strong>

曾頭市已經(jīng)變成了金人盤踞的軍事要塞,其危害不言而喻:宋江梁山聚義是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大宋宣和遺事》說晁蓋“帶領(lǐng)得吳加亮、劉唐、秦明、阮進、阮通、阮小七、燕青等”劫取生辰綱是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五月,金人南下是擄走宋徽宗趙佶宋欽宗趙桓是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當(dāng)時宋金聯(lián)盟對付遼國,而金國的戰(zhàn)爭策略,就是先遼后宋,一統(tǒng)三國,所以在宋國腹地埋下一枚暗子,對他們后來發(fā)動的戰(zhàn)爭有很重要的意義。
晁蓋或者是被金國人雇傭的武林高手史文恭射殺,或者是被宋江派人暗算,但不管怎么說,晁蓋都不可能是金軍細作,要說梁山好漢中有細作,宋江吳用也比晁蓋還像:從宋江的名字和言行上來看,他倒有可能是趙宋的臥底,而吳用似乎對遼國更感興趣。
熟讀水滸原著的讀者諸君當(dāng)然會發(fā)現(xiàn)宋江原本對落草為寇十分抵觸,而且是打心眼兒里瞧不起甚至憎惡梁山,所以赤發(fā)鬼劉唐邀他入伙時,宋江的話很難聽:“這個不是你們弟兄抬舉宋江,倒要陷我于不忠不孝之地,萬劫沉埋。若是如此來挾我,只是逼宋江性命。我自不如死了!”
晁蓋親自出面勸說,宋江更是要“以死明志”:“小可不爭隨順了哥哥,便是上逆天理,下違父教,做了不忠不孝的人在世,雖生何益。如哥哥不肯放宋江下山,情愿只就兄長手里乞死。”

宋江寧肯服刑也堅決不上梁山,在江州美滋滋地過了幾天好日子,因為酒后胡說而斷了前程,他就只剩下一條路可走:想做官,殺人放火受招安。
宋江坐上頭把交椅后,就一直跟朝中奸臣暗通款曲,所以我們有理由懷疑:宋江一直在跟朝廷打配合,先后殲滅了八都監(jiān)、十節(jié)度使,為朝廷消除了隱患,節(jié)省了錢糧,這完全符合趙宋朝廷“強干弱枝”國策和蔡京“以盜治盜”方略。
宋江帶著梁山好漢受招安,然后又破遼國、打田虎、滅王慶、征方臘,最后一百單八將折損大半,朝廷只拿出了十二頂較大的官帽就把所有人擺平,最后十二個戴大帽子的只剩下了雙鞭呼延灼和美髯公朱仝,趙佶和蔡京終于可以高枕安眠靜待金人南侵了。
十分可惜,那位專家只是一口咬定晁蓋是金兵細作,對宋江大唱贊歌,說他忠厚仁義,從來不做虧心事——這才是專家風(fēng)范:宋江在青州城外把“數(shù)百人家燒做白地,一片瓦礫場上,橫七豎八,殺死的男子婦人,不計其數(shù)”,專家看不見;為了把朱仝逼上梁山,宋江指使李逵砍死了四歲孩童,專家也看不見;宋江如何在潯陽樓寫反詩、讓李逵屠滅扈家莊,這些事情,專家通通看不見,就像金圣嘆膜拜李逵一樣,專家們似乎都很喜歡宋朝,也比較喜歡松宋江,更愿意往晁蓋身上潑臟水。

宋江是帶著潛伏任務(wù)上梁山,還是上了梁山之后被高官厚祿收買成叛徒,這些問題專家不研究,讀者諸君心中卻有一桿秤,咱們接下來在看看被金圣嘆評為“上上人物”的智多星吳用。
宋朝出文人,文人多漢奸,金兀朮(完顏宗弼)對宋朝的文人是感恩戴德的:在黃天蕩被韓世忠圍困,是宋朝文人出主意讓他反敗為勝(金人以小舟縱火,矢下如雨,孫世詢、嚴允皆戰(zhàn)死);在郾城被岳飛打得要收兵北歸,又是宋朝文人攔住馬頭不讓走,并告訴他岳飛必然會被朝中的大文豪害死。
文人無行,歷來如此,他們的祖師爺“世修降表”,宋朝乃至歷朝歷代的文人都立志將自己滿腹經(jīng)綸“售與帝王家”——待價而沽,買家不僅限于故國之君。
吳用科舉無望,對趙宋朝廷自然是不滿的,他后世的龔半倫跟吳用有一拼:“上進之路被爾等堵死,我只得乞食外邦?!?/strong>

吳用要“乞食”的外邦就是遼國,他不但自己要叛宋投遼,還想把宋江拉下水:“我想歐陽侍郎(遼國招安欽差)所說這一席話,端的是有理。我等三番招安,兄長為尊,止得個先鋒虛職。若論我小子愚意,從其大遼,豈不勝如梁山水寨?”
吳用稱趙佶為“宋朝天子”,還沒降遼就以外國人自居,讓人不能不懷疑遼國勸降,先找的是吳用,而吳用可能已經(jīng)答應(yīng)了。
我們再回想一下,就會發(fā)現(xiàn)吳用對宋朝的仇恨是刻在骨子里的,宋江第一次招安,就是被吳用安排“活閻羅倒船偷御酒,黑旋風(fēng)扯詔謗徽宗(有版本為‘黑旋風(fēng)扯詔罵欽差’)”攪黃了。
吳用攪黃了宋江的招安美夢,又當(dāng)眾說了一番很不客氣的話:“朝廷忒不將人為念,兄長且傳將令,馬軍拴束馬匹,步軍安排軍器,水軍整頓船只。早晚必有大軍前來征討,一兩陣殺得他人亡馬倒,片甲不回,夢著也怕,那時卻再商量?!?/strong>

“卻再商量”,實際是“沒有商量”:打家劫舍變成扯旗造反,跟朝廷殺出血海深仇,那還商量個鳥?
吳用不喜歡宋朝,卻鐘情遼國,李卓吾一眼就看穿吳用的險惡用心:“這是吳用老主意,可惡可惡。阮小七、李逵,不過為吳用所使耳,蠢漢蠢漢?!?/strong>
金圣嘆卻對吳用大加稱贊:“吳用定然是上上人物,他奸猾便與宋江一般,只是比宋江,卻心地端正。宋江是純用術(shù)數(shù)去籠絡(luò)人,吳用便明明白白驅(qū)策群力,有軍師之體?!?/strong>
吳用是宋朝文人,卻一心想投奔遼邦;金圣嘆是明朝秀才,清順治皇帝夸了他一句,就“感而泣下,因向北叩首”。
金圣嘆與吳用“惺惺相惜(臭味相投)”,這可以理解,但是后世專家說晁蓋是金軍細作,說宋江是忠義之士,這就令人費解了:莫非專家們毀完教材,又對古典名著下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