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三萬里的李白
如果從還原觀影者心中都李白的角度來看的話。這部影片對我而言還原的非常好。朋友說電影對李白的角色塑造的不完美,我覺得不是塑造的不完美,而是李白自身從世俗意義而言就不完美。影片體現(xiàn)了李白對天地對生命對友人赤誠的愛,他對高適說的每一句話都能感動到我。第一次相遇,他正是年少意氣風發(fā)時,遇到餓肚子木納潦倒的高適,約著高適一起出游,高適看著這個灑脫的人,看到不一樣的人生,看到天高地闊。沒想到分別時李白會說出那句,你心中一團錦繡終將脫口而出。那一刻我都感動哭了,原來李白懂高適!我以為他只活在天上,沒想到他一直活在天上卻看著人間。最后一次分別,高適像現(xiàn)實妥協(xié),去投入哥舒瀚帳下,李白送他的詩,李白心疼高適,擔心他一把年紀參軍身體行不行,兩人跟初次相識時一樣玩相撲,然后李白躺在草地上望著高適離開的背影念出生者為過客,死者為歸人,天地一逆旅,同歸萬古塵。多么擔心高適,又多么尊重高適。猶如在說你放心去吧,現(xiàn)在家國殘破,大家都逃難保平安,而你卻要去那么危險的戰(zhàn)場,你明知這個朝廷一直奸臣當?shù)?,現(xiàn)在皇帝昏庸無能,大半生過去了你我都報國無門,一把年紀你還要去參軍。去吧,待著我的心去吧,從此可能無緣再見面了,不過沒關系,我們終將同歸萬古塵。李白對高適而言從來都不僅是好朋友,更是知己,還是天上射到心里的那束光。
為啥高適勸李白不要入贅,李白不聽他們還能繼續(xù)做朋友。因為他們本就有著不同的人生,卻又有著共同的追求。高適不同意是因為不想李白為仕途做那么大的犧牲,他相信以李白對才華肯定可以的。可是李白自己知道無路可走。就像高適參軍,李白挽留高適一樣,他們會心疼自己的知己,但是更會從內(nèi)心尊重知己傾佩自己。
李白似乎從來就沒有記住過約定,但他從來都沒忘記過朋友,不管少年時玩得多忘情,中年時喝得酩酊大醉,每次看到高適都喊出那句高三十五,你來了。似乎他一直在等著他,你來了,你怎么突然來了,你怎么知道我想你了。他想忘掉的是他是商人之后無緣科舉,他想忘掉的是他不配行卷,他去朝為官也只能寫詩侍權貴。他多希望他能清醒的生活,認真為官濟天下所以他寫信說高三十五你速來速速來。可是李白的理想一次又一次被打破,趕到長安的?高適又一次看到了紙醉金迷,酩酊大醉的李白。朝如青絲暮成雪,高適李白兩人年輕和暮年的身影多次交錯。
最后高適掛帥,他似乎終于實現(xiàn)夢想,卻又一片凄涼,滿目蒼翼。李白當時似乎也終于行得南山捷徑,實現(xiàn)夢想,他當時看到的又是什么呢,高適來不及想。
電影最后,被大赦的李白寫的那首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呵,李白呀,李太白呀,還得是你,你從來都沒變過。仿佛你能展翅翱翔,是的,你能,你一直能,你一直是我心中的陽光。
大半夜被夏天的雷雨吵醒,想到很多人不喜歡電影里的李白。我喜歡,他用心在愛著這個世界,我甚至覺得他要是沒那么對世界掏心掏肺,能生活得更好,也可能能實現(xiàn)政治包袱。謝謝這部電影,讓我從詩里讀到了那么多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