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ongart教授:文明國家的自由為什么會帶有貶義

? ?有不少的中國人,特別是那些體制內(nèi)的人,都希望能夠得到自由,向往著田園牧歌式的生活,似乎認為這是至高無上的:若為自由故,(生命和愛情)兩者皆可拋!只可惜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誰要是說遵守規(guī)則才是自由,他便自豪于自己的清醒:又有人想要忽悠了啊~
????然而,個人感覺老外對自由的評價似乎沒那么高,自由的英文就是free,還有個意思就是免費的,比便宜的(cheap)還要廉價一點。這是為什么呢?因為在文明國家里,人似乎是從一開始就是比較自由,孩子們大都很喜歡去學校玩。自由的人想要充分發(fā)展,自然就需要相互合作,共同遵守一定的社會契約,建立相應的社會組織,免費的自由反而是帶有一定的貶義色彩。
????馬克思把人類歷史大致分成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主要是人對人依賴,第二個階段主要是人對物的依賴,第三個階段是人的自由與全面發(fā)展。中國人傳統(tǒng)倫理比較深重,恐怕還沒有擺脫第一個階段的影響,有大量的人在社會體制內(nèi)向往著絕對自由,基本上只是一個抽象的信仰。文明國家里的人,特別是生活在象牙塔里面的,大都進入到了第三個階段,此時自由就像是呼吸的空氣一般,但這只是一個基礎而已,免費的自由(free freedom)反而是意味著沒什么發(fā)展沒人要的。
????從數(shù)學模型上看,自由的代數(shù)對象是一個抽象物,但其關系確實相對平凡的。這里我們以群為例,中國人還處在具體群的層次上,似乎是把抽象群都當成了自由群(free group),只是想要擺脫具體對象的束縛,結果卻把其中的結構也一起扔掉了。文明國家的人基本上進入了抽象群論,群的結構關系自然也都是抽象的,自由群對他們而言相對平凡,只是一個討論問題的大背景,他們更希望看到由抽象關系所生成的有意思的群。
????當然,這里對田園牧歌式自由的向往,并不是僅僅是中國人的專利,偶爾也會有老外要進這個坑,比如說有個叫海德格爾的哲學家,前半生在納粹的體制內(nèi)混得風生水起,后來發(fā)現(xiàn)情況不對急流勇退,年老后的理想就是“詩意的棲居”,希望能夠回到這種空洞而又免費的自由狀態(tài)。
?
????思考題:請仿照本文的基本思路,分析一下人與人之間的平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