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方應用:小柴胡湯的病位在哪?——半表半里,到底是哪里?

小柴胡湯癥病位在半表半里之間,張公無此說只在論中提及,第148條:傷寒五六日,頭汗出,微惡寒,手足冷,心下滿,口不欲食,大便硬,脈細者,此為陽微結(jié),必有表,復有里也。脈沉,亦在里也。汗出,為陽微。假令純陰結(jié),不得復有外證,悉入在里,此為半在里半在外也。脈雖沉緊,不得為少陰病。所以然者,陰不得有汗,今頭汗出,故知非少陰也??膳c小柴胡湯。
解析:太陽病由于陽氣微弱而出現(xiàn)既有微惡寒等表癥,又有心下滿、大便硬、脈沉細等里癥。所謂半在里半在外,是指脈癥的一部分屬“外”,一部分屬“里”,而不是指某兩個臟腑或經(jīng)脈之間的具體位置。
小柴胡湯癥病位在半表半里之間的說法主要來源兩個方面:
一是把小柴胡湯證等同于少陽病,認為少陽病位于太陽和少陽(應該為陽明?)之間所以小柴胡湯癥病位在半表半里之間;
二是小柴胡湯證的主證有往來寒熱,就推斷其病于半表半里。
少陽病病位不是半表半里,而是非表非里,即不是一半表證、一半里證,也不是表里之間某一特定位置,而是一時在表一時在里,表里出入。
少陽經(jīng)的三焦之門戶膜原和膽腑是處于半表半里的人體氣機、水液、陰陽之升降樞紐,位置映射在脅下,此為少陽病的病位。
小柴胡湯證的病位所涉外至肌表腠理,內(nèi)及臟腑神魂,上從胸至頭,下從心至足,但無外乎脅下內(nèi)聯(lián)外通之所涉。其病理基礎是“邪正相搏,結(jié)于脅下”,所致的氣血津液及火氣的郁滯,因此其主證為“胸脅苦滿”。
因此脅下是小柴胡湯證病變之核心所在。
余觀先生講解,頗受益,故擇而錄之,以便日后復閱,如未能得君心,請私言。福生無量天尊。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