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不懂?也能得分!最新4套卷?小說真題!【學過石油的語文老師】

22年選擇?刷題!
1.2022年乙卷
“九一八”致弟弟書(蕭紅)
①可弟:小戰(zhàn)士,你也做了戰(zhàn)士了,這是我想不到的。
②世事恍恍惚惚地就過了;記得這十年中只有那么一個短促的時間是與你相處的,現(xiàn)在想起就像連你的面孔還沒有來得及記住,而你就去了。
③記得當我們都是小孩子的時候,當我離開家的時候,那一天的早晨你還在大門外和一群孩子玩著,那時你才十三四歲,你看著我離開家,向著那白銀似的滿鋪著雪的無邊的大地奔去。你戀著玩,對于我的出走,你連看我也不看。
④而事隔六七年,你也就長大了,有時寫信給我,因為我的漂流不定,信有時收到,有時收不到。但我讀了之后,竟看不見你,不是因為那信不是你寫的,而是在那信里邊你所說的話,都不像是你說的。比方說——生活在這邊,前途是沒有希望的……
⑤我看了非常的生疏,又非常的新鮮,但心里邊都不表示什么同情,因為我總有一個印象,你曉得什么,你小孩子。所以我回信的時候,總是愿意說一些空話,問一問,家里的櫻桃樹這幾年結(jié)櫻桃多少?紅玫瑰依舊開花否?或者是看門的大白狗怎樣了?你的回信,說祖父的墳頭上長了一棵小樹。在這樣的話里,我才體味到這信是弟弟寫給我的。
⑥但是沒有讀過你的幾封這樣的信,我又走了,越走越離得你遠了。
⑦可弟,我們都是自幼沒有見過海的孩子,海是生疏的,我們怕,但是也就上了海船,飄飄蕩蕩的,前邊沒有什么一定的目的,也就往前走了。
⑧不知多久,忽然又有信來,是來自東京的,說你是在那邊念書了。恰巧那年我也要到東京去看看,我想這一次可以見到你了。這是多么出奇的一個奇遇。
⑨我一到東京就寫信給你,約你第三天的下午六點在某某飯館等我。
⑩那天,我五點鐘就等在那里,一直到了六點鐘,沒有人來,我又多等了一刻鐘,我又多等了半點鐘,我想或者你有事情會來晚了的。到最后的幾分鐘,竟想到,大概你來過了,或者已經(jīng)不認識我。第二天,我想還是到你住的地方看一趟。有一個老婆婆,說你已經(jīng)在月初走了,離開了東京了。你那簾子里頭靜悄悄的,好像你在里邊睡午覺的。
?半年之后,我還沒有回上海,你又來了信,說你已經(jīng)到了上海,是到上海找我的。我想這可糟了,又來了一個小吉卜賽。
?這流浪的生活,怕你過不慣,也怕你受不住。
?但你說:“你可以過得慣,為什么我過不慣?”?
?等我一回到上海,你每天到我的住處來,我看見了你的黑黑的人影,我的心里充滿了慌亂。我想這些流浪的年輕人,都將流浪到哪里去。常常在街上碰到你們的一伙,你們都是年輕的,都是北方的粗直的青年,內(nèi)心充滿了力量。你們是被逼著來到這人地生疏的地方,你們都懷著萬分的勇敢,只有向前,沒有回頭。但是你們都充滿了饑餓,所以每天到處找工作。你們是可怕的一群,在街上落葉似的被秋風卷著,彎著腰,抱著膀,打著寒戰(zhàn)。
?那時你不知我心里的憂郁,你總是早上來笑著,晚上來笑著。進到我屋子來,看到可吃的就吃,看到書就翻,累了,躺在床上就休息。
?你那種傻里傻氣的樣子,我看了,有的時候,覺得討厭,有的時候也覺得喜歡,雖是歡喜了,但還是心口不一地說:“快起來吧,看這么懶?!?/p>
?不多時就“七七”事變,很快你就決定了,到西北去,做抗日軍去。
?你走的那天晚上,滿天都是星,就像幼年我們在黃瓜架下捉著蟲子的那樣的夜,那樣黑黑的夜,那樣飛著螢蟲的夜。
?你走了,你的眼睛不大看我,我也沒有同你講什么話。我送你到了臺階上,到了院里,你就走了。那時我心里不知道想什么,不知道愿意讓你走,還是不愿意。只覺得恍恍惚惚的,把過去的許多年的生活都翻了一個新,事事都顯得特別真切,又都顯得特別模糊,真所謂有如夢寐了。
?可弟,你從小就蒼白,不健康,而今雖然長得很高了,精神是好的,體力仍舊是壞的。我很怕你走到別的地方去,支持不住,可是我又不能勸你回家,因為你的心里充滿了誘惑,你的眼里充滿了禁果。
?恰巧在抗戰(zhàn)不久,我也到山西去,有人告訴我你在洪洞的前線,離著我很近,我轉(zhuǎn)給你一封信,我想沒有兩天就可見到你了。那時我心里可開心極了,因為我看到不少和你那樣年輕的孩子們,他們快樂而活潑,他們跑著跑著,工作的時候嘴里唱著歌。這一群快樂的小戰(zhàn)士,勝利一定屬于你們的,你們也拿槍,你們也擔水,中國有你們,中國是不會亡的。雖然我給你的信,你沒有收到,我也沒能看見你,但我不知為什么竟很放心,就像見到了你一樣。因為你也是他們之中的一個,于是我就把你忘了。
?但是從那以后,你的音信一點也沒有的。而至今已經(jīng)四年了,你到底沒有信來。
?我本來不常想你,不過現(xiàn)在想起你來了,你為什么不來信。
?今天又快到“九一八”了,寫了以上這些,以遣胸中的憂悶。
?愿你在遠方快樂和健康。
1941年9月(有刪改)
7.下列對文本相關(guān)內(nèi)容和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
做題要點:如果無法證明它錯,它就是對的
A.信中寫“滿鋪著雪的無邊的大地”和大海上“飄飄蕩蕩的”海船,都表達了前途未卜的意思,寫出了“我”對流浪生涯的憂懼不安。(事實錯誤)
B.“我”有一個時期寫給弟弟的信中,談的總是些櫻桃樹玫瑰花之類的“空話”,這些話題看似親切,實則回避了弟弟信中流露出的苦悶。
C.弟弟從上海前往西北的分別之夜,兩人并無多言,但信中追憶那個夜如同幼年的夜,寫出了“我”在漂泊多年后重拾與弟弟的親密感情。
D.信件的結(jié)尾處,點出“又快到‘九一八’了”,照應了信件開頭“這十年中”的說法,同時將個人遭際與國家命運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
8.這封信情真意切,“恍恍惚惚”的情感狀態(tài)更是一再呈現(xiàn)。請分析這種恍惚感的由來。
答題方法
①審題②圈定范圍③用自己的話概括④把要概括的內(nèi)容分類(如文中為個人、國家、時間)
答案
①信件主要內(nèi)容是追憶往事,時光流逝帶來了恍惚感(時間)
②十年間,姐弟倆生活在漂泊中,世事無定帶來了恍惚感(國家)
③弟弟從不懂事的“小孩子”成長為“小戰(zhàn)士”,“我”既牽掛又欣慰,多種感情交織,也產(chǎn)生了恍惚感(個人)
9.對于弟弟先后在上海和山西的兩段生活,“我”都放在周圍年輕人的群體生活中來敘述,且有不同的感受。請對此加以分析。
答題思路(先分后總)
①上海年輕人生活( 有干勁沒方向)+“我”的感受(擔憂)
②山西年輕人生活(有干勁又有方向)+感受(放心)
答案
①弟弟與流浪在上海的年輕人,雖然充滿力量,但前路迷茫,使“我”感到“慌亂”和“憂郁”
②山西前線的年輕士兵,充滿熱情和生命力,是國家的希望,因此“我”感到“開心極了”,即便沒見到弟弟,“我”也感到“放心”
③“我”的感受既出于對弟弟的深切感情,也寄寓著“我”對年輕人群體的熱望
2.2022甲卷
文本一:
支隊政委(節(jié)選)(王愿堅)
①我做了一個夢,夢見我像是負了傷,正在爬一個崖頭,怎么也爬不上去。忽然,老胡來了,他變得跟棵老黃松似的,又高又大,伸出小葵扇那么大的一只手,拉住了我……一睜眼,可不是,我的手正在他手里攥著呢。
②見我醒了,他把我的手捏緊了,突然問我:“老黃,我求你個事成不成?”
③“怎么不成!”我奇怪地看了他一眼。他的臉被拂曉時的月光一照,更是蒼白,簡直像是塊白石頭刻出來的。
④“我讓你干什么你干什么?”
⑤“一定!”
⑥他扭身戳了戳正在酣睡的林大富。小伙子一骨碌爬起來,愣眉愣眼地問:“政委,要出發(fā)?”
⑦“不,有任務(wù)!”老胡說著抓起一個挎包,對我說:“咱們到那邊竹林里去?!?/p>
⑧我疑疑惑惑地背起他。來到了那片竹林邊上。這時,啟明星賊亮賊亮的,東方已經(jīng)現(xiàn)出魚肚白了,老胡四下里看了看,選了一棵大毛竹,靠在上面坐下來,又問了我一向:“真的叫你干啥你干啥?”
⑨“真的,快說吧!”我被他弄得又糊涂又心焦。
⑩“好!”他伸手從挎包里掏出兩根繩子,“噗”的一聲扔在我面前,然后兩手往竹子后面一背,厲聲說:“把我綁起來!”
?“該不是叫傷口疼得他神經(jīng)錯亂了吧?”我想,本想不干,無奈已經(jīng)有言在先了,我一面綁,一面問:“這是干啥?你瘋啦?”他沒搭我的腔,只是一個勁叫著:“綁緊點,綁緊點!”等我們把他兩手綁好,他又把那條傷腿伸開,蹬住了另一棵竹子:“把這也綁?。 蔽覀円舱辙k了。
?看看我們都弄妥了,他咬咬牙說:“來,使勁擠它!”
?直到這時,我才明白他的意思。我叫過小林,輕輕地打開了他傷口上的布帶子。傷口,像個發(fā)得過了火的開花饅頭,又紅又腫,沒有器械,沒有麻藥,硬是把膿血從傷口里擠出來,這痛苦……
?“快,快下手哇!”他在催我。
?“我,我干不來!”我痛苦地說。
?“你答應過我嘛,黃興和同志!”他哀求似的說,“你總不能瞪著眼看我受罪呀,是不是?俗話說‘瘡口出了膿,比不長還受用’,幫我擠擠就好了。好了,那不給隊上減少了個累贅?又可以多幫你干點工作。”對我說完軟的,又對小林來硬的:“林大富同志,‘三大紀律’頭一條就是服從命今,我命今你:擠!”
?我橫了橫心:“干!”便讓小林抱住他的腿,我兩手握著傷口按下去。隨著手勁,我覺得手底下他的肌肉猛地哆嗦了一下。我問:“老胡,怎么樣?”
?“沒頭系,你,你別管我!”
?我繼續(xù)用力擠著傷口,這會兒我真想看看他是不是吃得消,卻又不敢看。為了分散他的注意,減少些痛苦,我故意把話岔開來:“老胡,你看今天敵人還會不會再跟上來?”
?“說……說不上……”他低聲回答。他把“上”字說成了“?!保牭贸鲈捠菑难揽p里擠出來的。
?“再追上來怎么辦呢?”我又問。
?“嗯……”他猛地抖了一下,那兩株竹子也跟著索索地抖一陣。
?“要是真來了,咱就再干他一下,好不好?”
?“嗯……”他又是一陣猛抖。
?一連兩次問話沒有回答,我心慌了,扭頭向他望了望,只見他兩手緊緊摳住地面,那被痛苦扭歪了的臉上,汗水順著那濃黑的眉毛和鬢角,一串串地流著。
?我費了好大的勁才壓下想住手的打算,火辣辣地喊了聲小林:“快,快去化杯鹽水來!”
?驀地,竹子劇烈地顫動了一下,兩片硬硬的小碎骨片跳到了我的手上,然后滑過指縫掉落到腳下的草叢里。我停住了手。這才覺得自己的脊背一陣發(fā)冷,原來衣服不知什么時候已經(jīng)被汗水濕透了。
?我倆把他的傷口用鹽水洗凈,包扎好了,然后解開繩子,扶他在草地上平躺下來。他緊閉著眼,像睡著了似的。我掠把野草擦著手,坐到他的身邊。小林正在掰著他的手指,他手里緊握著一把潮濕的泥土。
?太陽已經(jīng)出來了,陽光淡淡地灑在他的臉上,他無力地睜開了眼,深深地吸了口氣說:“老黃,痛---啊!”
?汗珠映著陽光,晶亮晶亮的。我覺得自己的眼睛仿佛被這晶亮的反光刺得發(fā)痛,一滴咸咸的東西滾下來,流到了嘴角上。(有刪改)
7.下列對文本相關(guān)內(nèi)容和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
A.文本一依次寫到“月光一照”“啟明星賊亮賊亮的”“太陽已經(jīng)出來了”,既推進了情節(jié)發(fā)展,也暗示了主人公心理的變化。
B.文本一中的老黃是小說敘述者,也是“手術(shù)”的實施者,小說通過描寫他不敢下手、不敢看等情形(氣氛),烘托了老胡的剛毅。
襯托:兩個事物屬于同一類,分辨不出大小
烘托:兩個事物不對等,用大環(huán)境來烘托
C.文本二中陳毅“術(shù)”后笑著說“這回它不會再反攻了”,這樣的話語既帶著戰(zhàn)爭年代的特定色彩,也表現(xiàn)出陳毅的樂觀與幽默。
D.通過對老胡和陳毅戰(zhàn)勝身體痛苦的描寫,兩個文本不僅寫出了戰(zhàn)斗生活的艱苦卓絕,更寫出了革命信仰的巨大力量。
3.2022新I卷
江上【注】(馮至)
①子胥望著昭關(guān)以外的山水,世界好像換了一件新的衣裳,他自己卻真實地獲得了真實的生命。時節(jié)正是晚秋,眼前還是一片綠色,夏天仿佛還沒有結(jié)束。向南望去,是一片人煙稀少的平原。
②他在這荒涼的原野里走了三四天,后來原野漸漸變成田疇,村落也隨著出現(xiàn)了,子胥穿過幾個村落,最后到了江邊。
③太陽已經(jīng)西斜,岸上三三兩兩集聚了十來個人:有的操著吳音,有的說著楚語。有人在抱怨,二十年來,這一帶總是打過來打過去,弄得田也不好耕,買賣也不好做。一個上了年紀的人說:“前幾年吳王余昧死了,本應該傳位給季札,但是季札死也不肯接受,退到延陵耕田去了。一個這樣賢明的人偏偏不肯就王位,要保持他的高潔?!?/p>
④“他只自己保持高潔,而一般人都還在水火里過日子,——我恨這樣的人,我們都是吃了他高潔的苦?!币粋€年輕人憤恨地說。
⑤那老年人卻諒解季札:“士各有志。他用行為感動我們,不是比做國王有意義得多嗎?——就以他在徐君墓旁掛劍的那件事而論,對于友情是怎樣好的一幅畫圖!”
⑥季札在死友墓旁掛劍的事,子胥從前也若有所聞,他再低下頭看一看自己佩著的劍,不覺起了一個愿望:“我這時若有一個朋友,我也愿意把我的劍,當作一個友情的贈品,——而我永久只是一個人。”子胥這樣想時,也就和那些人的談話隔遠了,江水里的云影在變幻,他又回到他自己身上。這時江水的上游忽然浮下一只漁船,船上回環(huán)不斷地唱著歌:
日月昭昭乎侵已馳,
與子期乎蘆之漪。
⑦面前的景色,自己的身世,日月昭昭乎侵已馳,是怎樣感動子胥的心!他聽著歌聲,身不由己地向蘆葦叢中走去。
⑧西沉的太陽把蘆花染成金色,半圓的月也顯露在天空,映入江心,是江里邊永久捉不到的一塊寶石。漁夫的歌聲又起了:
日已夕兮予心憂悲,
月已馳兮何不渡為?
⑨歌聲越唱越近,漁舟在蘆葦旁停住了。子胥身不由己地上了船。
⑩多少天的風塵仆仆,一走上船,呼吸著水上清新的空氣,立即感到水的溫柔。子胥無言,漁夫無語,耳邊只有和諧的櫓聲,以及水上的泡沫隨起隨滅的聲音。船到江中央,水流變得急驟了,世界回到原始一般地寧靜。子胥對著這滔滔不斷的流水,他想這是從郢城那里流來的。他立在船頭,身影映在水里,好像又回到郢城,因為那里的樓臺也曾照映在這同一的水里。他望著江水發(fā)呆,不知這里邊含有多少故鄉(xiāng)流離失所的人的眼淚。父親的、哥哥的尸體無人埋葬,也許早已被人拋入江心;他們得不到祭享的魂靈,想必正在這月夜的江上出沒。郢城里的王公們都還在享受眼前的升平,誰知道這時正有一個人在遙遠的江上,想把那污穢的城市洗刷一次呢。子胥的心隨著月光膨脹起來……
?他再看那漁夫有時抬起頭望望遠方,有時低下頭看看江水,心境是多么平坦。子胥在他眼里是怎樣一個人呢?一個不知從何處來,又不知向哪里去的遠方的行人罷了。但是子胥,卻覺得這漁夫是他流亡以來所遇到的唯一的恩人,這引渡的恩惠有多么博大,尤其是那兩首歌,是如何正恰中子胥的運命,怕只有最親密的朋友才唱得出這樣深切感人的歌詞,而這歌詞卻又吐自一個異鄉(xiāng)的、素不相識的人的口里。
?船緩緩地前進著。兩人在兩個完全不同的世界,一個整日整夜浸在血的仇恨里,一個疏散于清淡的云水之鄉(xiāng)。他看那漁夫搖櫓的姿態(tài),他享受到一些從來不曾體驗過的柔情。往日的心總是箭一般地急,這時卻唯恐把這段江水渡完,希望能多么久便多么久,與漁夫共同領(lǐng)會這美好的時刻。
?船靠岸了,子胥口里有些囁嚅,但他最后不得不開口:“朋友。我把什么留給你作紀念呢?”漁夫倒有些驚奇了。
?這時子胥已經(jīng)解下他的劍,捧在漁夫的面前。
?漁夫嚇得倒退了兩步,他說:“我,江上的人,要這有什么用呢?”
?“這是我家傳的寶物,我佩帶它將及十年了?!?/p>
?“你要拿這當作報酬嗎?”漁夫的生活是有限的,他常常看見有些行人,不知為什么離鄉(xiāng)背井要走得那么遠。既然遠行,山水就成為他們的阻礙;他看慣了走到江邊過不來的行人,是多么苦惱!他于是立下志愿,只要一有閑暇,就把那樣的人順便渡過來。因為他引渡的時候多半在晚間,所以就即景生情,唱出那樣的歌曲?!斑@值得什么報酬呢?”
?子胥半吞半吐地說:“你渡我過了江,同時也渡過了我的仇恨。將來說不定會有那么一天,你再渡我回去?!睗O夫聽了這句話,一點也不懂,他只撥轉(zhuǎn)船頭,向下游駛?cè)ァ?/p>
?子胥獨自立在江邊,望著那只船越走越遠了,最后他才自言自語地說:“你這無名的朋友,我現(xiàn)在空空地讓你在我的面前消逝了,將來我卻還要尋找你,不管是找到你的船,或是你的墳墓。”
?他再一看他手中的劍,覺得這劍已經(jīng)不是他自己的了:他好像是在替一個永久難忘的朋友保留著這支劍。(有刪改)
[注]歷史小說《伍子胥》寫于1942~1943年,取材于春秋時期伍子胥的復仇故事,敘述他由楚至吳的輾轉(zhuǎn)逃亡。小說共九節(jié),《江上》為第六節(jié),伍子胥過了昭關(guān),繼續(xù)跋涉,前往吳國。
6.下列對文本相關(guān)內(nèi)容和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B)
A.子胥過了昭關(guān),所見風景與前大不相同,那大片綠色和原野,也是子胥再次“獲得了真實的生命”的心情寫照。
B.“唯恐把這段江水渡完”,表現(xiàn)了逃亡中的子胥的心態(tài),只有在江上的這段短暫時光,他才能夠平和地欣賞風景。
C.子胥同漁大道別,說話時“有些囁嚼”“半吞半吐”,表現(xiàn)的是了胥渴望同漁夫交流,又礙于隱情而無法敞開心扉。
D.“你渡我過了江,同時也渡過了我的仇恨”,子背在江上領(lǐng)會到漁夫的“世界”,他對自己的使命有了更深的理解。
7.關(guān)于文中江邊人們談?wù)摷驹牟糠?,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D)
A.那位老人欣賞季札不就王位的高潔,也稱贊他以美好的行為感動了世人。
B.那位年輕人認為季札不顧百姓死活,只顧獨善其身,逃避了濟世的責任。
C.季札掛劍一事進一步說明了他的品行,也為后文的子胥贈劍做了鋪墊。
鋪墊:離重頭戲近;去掉鋪墊,重頭戲依舊能發(fā)生(只不過略顯突兀)
伏筆:離重頭戲遠;去掉伏筆,重頭戲發(fā)生不了
D.季札的退耕田園,與下文漁夫的泛舟江上,共同表達出本文的隱逸主題。(與主人公伍子胥無關(guā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