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尋談酒:并非只有醬香型白酒是高溫餾酒
李尋談酒:并非只有醬香型白酒是高溫餾酒
?
?
茅臺酒價格的居高不下引發(fā)了醬酒熱,人們對醬酒的工藝關注度也持續(xù)上升。醬酒的工藝被總結為現(xiàn)在廣為人知的“12987”,工藝特點也被概括為“四高兩長”(或“三高三長”)。
所謂“四高兩長”是指——醬酒是高溫制曲、高溫堆積、高溫發(fā)酵、高溫餾酒(“三高兩長”是把“高溫堆積”、“高溫發(fā)酵”合到一塊,叫“高溫堆積發(fā)酵”);“兩長”是指醬酒的生產周期長——要長達一年,貯存周期長——要長達五年。不管是幾“高”幾“長”,高溫餾酒特點是一直有的。
高溫餾酒是指以茅臺酒為代表的醬香型白酒的出酒溫度是在30℃到37℃左右,也有資料說可以高達45℃。不同輪次的酒以及不同的酒廠在控制出酒溫度方面略有差異,但總體來講應該在30℃以上,尤以37℃到40℃左右的情況居多。以上溫度就叫高溫餾酒。
有高溫餾酒,相應就有低溫餾酒。低溫餾酒是指清香型或者濃香型白酒出酒的溫度大概在25℃到30℃,即30℃以下。(詳見《中國白酒通解》第459頁描述)。
是不是只有茅臺酒及醬香酒的餾酒溫度是高溫餾酒呢?也不完全是這樣。中國臺灣地區(qū)的高粱酒的餾酒溫度更高——達到55℃到60℃。臺灣高粱酒被視為清香型白酒或“臺灣清香型白酒”,它的香氣特征確實更接近清香型。如果這點沒爭議的話,可以說臺灣清香型高粱酒的餾酒溫度是更高的溫度。
餾酒溫度是可以通過人體直接感受得到的。人體正常體溫是36.5℃到37℃,人體一般的溫度感受范圍是20℃到47℃之間。在20℃到30℃的范圍內,跟春天室外溫度差不多,這個溫度低于人的體溫,我們用手去感受這個溫度區(qū)間蒸餾出的酒液,感覺它有點涼;水溫超過35℃的時候,人體的皮膚能感到它是溫的;超過40℃之后,皮膚感覺是比較熱;到45℃時,就有發(fā)燙的感覺;大于50℃的時候,可能對皮膚燙傷;60℃的水溫如果接觸人體皮膚一分鐘,會造成Ⅲ度燙傷。
從溫度來看,臺灣的高粱酒是標標準準的高溫餾酒,而且它的溫度是高到可以燙傷人的程度。
我國幅員遼闊,各地自然地理條件不同,順應各地自然地理條件而發(fā)展出來的不同的釀酒技術當中,高溫餾酒是其中之一。我推測由于臺灣地區(qū)氣溫比較高,其釀酒技法適應當?shù)氐臈l件,因此形成高溫餾酒的工藝傳統(tǒng)。由此可見,茅臺酒及醬香型白酒的高溫餾酒概念基本上是成立的,需要補充的是比它餾酒溫度更高的還有臺灣的清香型高粱酒。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