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wǎng) 會員登陸 & 注冊

從士大夫到市井無賴專屬,狗肉的地位沉浮史

2023-04-08 21:47 作者:瘋狗的輕武  | 我要投稿

從小我就是個很手欠的人,那會兒我家那塊還是農(nóng)村,幾乎每戶人家都養(yǎng)狗。每逢過年,我就拿著鞭炮去炸狗子的飯盆,如果拿到二踢腳,則是點燃后丟狗窩?,F(xiàn)在回想起來,那些狗雖然不是人,但我是真的狗。

也是因為一系列對狗子們的暴行,每年我都會挨狗咬,然后每年固定的去打狂犬疫苗。又值一次過年,我爹神秘兮兮的拿著一缽黑紅色的肉,讓我嘗嘗。我疑惑的吃了塊,當時只覺得味道類似紅燒羊肉,但沒羊肉鮮,卻比羊肉香??曜影抢瓗紫轮?,翻出了一塊鑲著牙齒的犬下巴,瞬感毛骨悚然,難以下筷。

當然,我不是愛狗人士,純粹就是看到犬齒交錯的下巴被嚇到了。長大后也偶爾吃幾次狗肉,但并沒覺得有特別吸引人的地方,便無所謂。這篇的話也是借著狗的話題和大家聊聊中國古代狗肉的問題。

狗是被人類最早馴化的動物,在新石器時代的遺址中就找到不少狗骨頭,而且從頭骨看類似現(xiàn)代家犬而非野狼,馴化的比當時的豬還徹底。只不過殘骸總量遠遠比不上豬,而且骨頭也多破碎且零散,顱骨之類還有被敲開的痕跡。這說明兩個問題

1、當時人類已經(jīng)馴化狗,但總量不大,絕對不是像豬一樣大量圈養(yǎng)。

2、人類是吃狗的,不然骨頭不會零散,敲碎骨頭之類的操作除了敲骨吸髓也想不到別的目的。

在這一時期吃狗屬于一種不浪費優(yōu)質(zhì)蛋白質(zhì)的習慣,比方說家養(yǎng)的守護犬或者獵犬即將老死病死,亦或者狗太多了超出工具用途,史前人就宰了吃了。

到了商代,狗肉風氣就開始變得奇怪起來,下邊這片殷商甲骨文直接翻譯是“丁巳卜,又尞于父丁百犬、百豕,卯百牛

用現(xiàn)代話就是丁巳這天占卜,祭祀父丁,因此宰了百狗、百豬、百牛開了個露天燒烤大趴體。

另外甲骨文的獻字也和狗有關(guān)系,按中國文字博物館的解釋,鬲這種三足陶器邊上加條死狗用以奉獻祭祀祖先。

可以看出,狗東西在商代的地位還是很高的,畢竟這貨都能作為國家級祭祀用品,且排位在豬牛之前,還有祭祀用語都能將其用作偏旁,狗生巔峰也不過如此。

到周朝狗的地位略有下降,《禮記·王制》里是這么講的

諸侯無故不殺牛,大夫無故不殺羊,士無故不殺犬豕,庶人無故不食珍

這可以看得出肉食排序尊位已經(jīng)是牛老大、羊老二、狗豬老三,屁民想屁吃。

《禮·內(nèi)則》肝膋取狗肝一,幪之以其膋,濡炙之,舉燋其膋,不蓼。

狗肝一副,覆上膋(liáo,如下圖,就是大腸的肥油),然后沾點佐料,烤到外面那層有味道的肥油焦了就能吃了。而且這肝膋屬于周朝八珍之一,因此地位雖然比商朝有所掉價,但還屬官家上品。

西周禮崩樂壞以后,狗原本的祭祀地位也被順帶著崩壞了,所以從春秋戰(zhàn)國到秦漢,狗肉開始從諸侯士大夫階層擴展到了庶民階層。

吏人之與叔孫居于箕者,請其吠狗,弗與。及將歸,殺而與之食之——《左傳·昭公二十四年》

這段話差不多意思是魯國大夫叔孫在晉國被扣時,扣押的小吏問叔孫討狗吃,叔孫不給。但等叔孫被放回去前,將狗殺了和小吏一起吃了。這故事有點拗口,但核心在于孫叔不是因為小氣不和人分享自己的狗子,而是覺得有賄賂之嫌,但等自己走的時候再屠狗分食,代表了自己是大方的。

不過這篇核心是,這會兒狗肉成了吏這種層級都敢討來吃的東西,禮樂崩壞的沒誰了。

四海之內(nèi),粒食之民,莫不犓牛羊,豢犬彘——《墨子·天志》

但凡是個老百姓,無不養(yǎng)牛羊狗豬的。

今人之生也,方知畜雞狗豬彘 ,又蓄牛羊,然而食不敢有酒肉.....非不欲也,幾不長慮顧后,而恐無以繼之故也——《荀子 · 榮辱》

大意是當今人要生活,所以知道養(yǎng)一些雞狗豬牛羊什么的,但吃飯卻不敢有酒肉。不是不想,而是要長久考慮,現(xiàn)在吃完了后面日子就沒法過了。

另外在《史記》刺客列傳中,也說到聶政以前就是個窮屠狗的,荊軻到燕國之后整天和高漸離以及一個屠狗的喝酒吹牛逼。

另外我隨便截取了一些漢代庖廚圖的屠狗片段,基本可以看出狗肉在秦漢時期非常普及。

到魏晉南北朝時期,吃狗肉的風氣開始逐漸減弱,尤其是北方

這篇來自于北魏《齊民要術(shù)》,這做法很難想象其味道,大概就是三十斤狗肉鍋+六升小麥+六升酒煮沸三次,然后倒掉湯水,再加入白酒小麥各三升繼續(xù)煮,煮到死狗骨肉分離后撈出,再打三十個雞蛋裹在肉上,蒸到雞蛋液干燥,再拿大石頭壓扁這一坨黑暗料理,過一晚上以后就能吃了。

我是肯定想不出來這味道咋樣,但看描述,這種狗肉蛋餅應(yīng)該不會很好吃。但轉(zhuǎn)念一想,《齊民要術(shù)》堪稱唐宋之前廚子必讀書物,茫茫多上百種肉類料理辦法只有一篇提到了狗肉,可以看做狗肉在北方不被待見的開始。這原因我尋思是北魏那會兒北方胡漢融合已經(jīng)開始,羊這種胡人比較中意的肉食開始在餐桌上占據(jù)更多的地位。(沒錯,我的視角里羊肉比狗肉好吃,不接受反駁)

另外,三國時期大量的北方人口南遷,倒是把原本吃狗肉的風氣往南邊帶了...但話說這些逃難人口帶過去的狗肉風氣,也就自帶難民這么個不登大雅之堂的屬性了,這也是再后來到唐宋時期狗肉淪為不入流食物的原因之一。

宗教和文化方面也是影響狗肉消費的一個原因

時諸比丘食狗肉。入聚落時為狗所逐競吠。諸比丘以是因緣往白世尊。乃至佛言。從今日后。不聽食狗肉——《摩訶僧祇律》

簡單說是當時一群和尚吃狗肉,然后入城后被一群狗追,然后佛祖就告訴那群和尚,傻孩子們啊,狗肉吃不得啊。然后和尚們就不吃狗肉了。

這類段子在魏晉到隋唐時期的佛經(jīng)上很多見,不光是佛經(jīng),還有各種道經(jīng)、民間志怪談什么的都開始勸導人別吃狗肉,段子也是各種都有

諸如今天吃狗肉,佛祖不保佑;今天吃狗一時爽,飛升無望淚汪汪;忠犬護主橫死當場,你還下得去筷子嗎?大有如果繼續(xù)吃狗肉就會被全社會唾棄的節(jié)奏。

而唐朝又是佛教鼎盛時期,所以百姓開始慢慢遠離狗肉或許有一部分宗教使然的原因,但這原因又不充分。畢竟當時牛也經(jīng)歷了這一波宗教文化色彩的保護,但完全不妨礙牛肉繼續(xù)流行,哪怕對牛強保護的宋朝,民間吃牛的風氣依然很盛,所以肯定有別的原因。

我自個判斷是——經(jīng)濟效益原因

前面說過,從魏晉南北朝開始,漢人和胡人進行了一個文化融合的過程,期間羊的地位無限提升。到了隋唐時期,之前亂糟糟的局面趨于穩(wěn)定,一個集權(quán)且安定的社會才能好好搞發(fā)展,然后《唐六典》、《唐律疏議》之類的都有明確關(guān)于畜牧養(yǎng)殖類的指導意見和規(guī)范明細。

這會兒開始,狗這種不適合大規(guī)模養(yǎng)殖的動物地位就開始尷尬了。

你想,以前商周秦漢什么的都沒成體系的畜牧養(yǎng)殖,而且那會兒老百姓普遍也都不咋吃得上肉,狗作為本身就少數(shù)的肉食來源,被追捧也是自然。

但成規(guī)模養(yǎng)殖了不一樣啊,牛羊什么的直接丟牧場就行。豬雞圍欄每天丟糠丟爛菜葉子也沒問題。狗不行啊,退一萬步來說也沒那么多粑粑給它們吃啊...

所以說

一方面是隋唐以后狗因為飼養(yǎng)問題沒產(chǎn)能,所以食譜被其他動物替代。二方面是宗教文化因素的加持,讓其登不上大雅之堂。隨之而來的就是狗肉只能在好漢兵痞流氓之類不上臺面的圈子里登場了,原因無他,偷雞摸狗混的一頓高蛋白餐食畢竟是很能帶來滿足感的事兒。

寫在最后:

我寫狗的時候也想到了豬的問題,畢竟大家都懂,某地區(qū)對豬一直很沒禮貌。但實際上兩河文明早期是吃豬的,但后來妖魔化了豬并不是說豬真的臟臟,不潔之類的。而是豬對水的需求很大,泥潭打滾是日常,叢林散養(yǎng)也是古典德式養(yǎng)豬的不二法門。但新月沃土那塊地方在公元前兩千年左右開始陷入沙漠化,這會兒養(yǎng)豬就開始越來越困難,慢慢的那地兒就不養(yǎng)豬了,本著吃不到葡萄就說葡萄酸+外邦異端才吃豬肉的心理,妖魔化一下無辜的豬也是情理之中了。


從士大夫到市井無賴專屬,狗肉的地位沉浮史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保靖县| 庆云县| 巨野县| 扎兰屯市| 凤凰县| 西藏| 新民市| 雅江县| 远安县| 游戏| 高碑店市| 镇江市| 庆阳市| 商水县| 平罗县| 峨边| 新乐市| 宜兴市| 龙胜| 岐山县| 金堂县| 新化县| 通道| 陕西省| 武城县| 罗山县| 阿鲁科尔沁旗| 从江县| 社旗县| 招远市| 平和县| 新丰县| 鲁甸县| 分宜县| 都安| 佛教| 兴山县| 承德市| 海门市| 宜川县| 无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