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wǎng) 會員登陸 & 注冊

《歐陸戰(zhàn)爭4》法國將領介紹(4):繆拉

2022-05-02 00:03 作者:Haaland966  | 我要投稿


《歐陸戰(zhàn)爭4》中的繆拉。
《繆拉的肖像》[弗朗索瓦·熱拉爾(法語:Fran?ois Pascal Simon Gérard;1770年5月4日-1837年1月11日)約于1808年作]

若阿尚·繆拉(法語:Joachim Murat;1767年3月25日-1815年10月13日)是法國軍隊指揮官和政治家,曾在法國大革命戰(zhàn)爭(英語:French Revolutionary Wars)和拿破侖戰(zhàn)爭(英語:Napoleonic Wars)中在軍隊里服役。在法蘭西第一帝國時期,他獲得了帝國元帥和法國海軍上將的軍事頭銜;他還是第一代繆拉親王、貝爾格大公(1806年-1808年)和那不勒斯國王[1808年-1815年;在位期間被稱為“喬阿基諾-拿破侖”(法語:Joachim-Napoleon;意大利語:Gioacchino Napoleone)]。他是拿破侖(法語:Napoleon Bonaparte;意大利語:Napoleone di Buonaparte;1769年8月15日-1821年5月5日)的妹夫,拿破侖把他描述成了一個在敵人面前異常勇敢的人,但當他獨自一個人的時候,他就是一個懦夫,是一個披著金色衣裳和羽毛的吹牛大王,他總是能夠奇跡般地逃脫困境,但他的勇敢卻受到了哥薩克人的欽佩。



早年生活

繆拉于1767年3月25日在吉耶納行省的福蒂尼耶爾堡(由于繆拉在此地出生,后來這里更名為“米拉堡”,現(xiàn)在屬于法國的洛特省)出生,他的父親是皮埃爾·繆拉-喬迪(法語:Pierre Murat-Jordy;?-1799年7月27日),是一個富裕的自耕農(nóng),經(jīng)營一家客棧,他也是一名驛站長,還是一名天主教會理財神甫;他的母親是珍妮·盧比埃(法語:Jeanne Loubières;1722 年- 1806年3月11日),她是皮埃爾·盧比埃(法語:Pierre Loubières;生卒年不詳)和其妻珍妮·維埃爾斯卡茲(法語:Jeanne Viellescazes;生卒年不詳)之女。皮埃爾·繆拉-喬迪是紀堯姆·繆拉(法語:Guillaume Murat;1692年-1754年)和其妻瑪格麗特·赫貝爾(法語:Marguerite Herbeil;?-1755年)之子,也是皮埃爾·繆拉(法語:Pierre Murat;1634年-?)和其妻凱瑟琳·巴杜雷斯(法語:Catherine Badourès;1697年)之孫,還是伯特蘭·赫貝爾(法語:Bertrand Herbeil;生卒年不詳)和其妻安妮·羅克斯(法語:Anne Roques;生卒年不詳)之外孫。

繆拉的父母打算讓他在教堂里當教士,于是他在堂區(qū)接受了教育,十歲那年,繆拉進入了卡奧爾的圣米歇爾學院。之后他進入了圣拉撒路騎士團在圖盧茲開設的神學院,但是在1787年,當一個騎兵團經(jīng)過這座城市時,他逃出了學校,并于1787年2月23日被阿登獵騎兵團招募,次年該騎兵團的番號,即“香檳獵騎兵團”或“第12獵騎兵團”為世人所熟知。1789年,一件私事迫使他離開部隊,他回到家人身邊,成為了圣塞雷一家男裝店的職員。



法國大革命戰(zhàn)爭

《在第12獵騎兵團服役的繆拉少尉》[格林(法語:Jean-Baptiste Paulin Guérin;1783年3月25日-1855年1月19日)于1835年作]

1790年,繆拉加入了國民自衛(wèi)軍,蒙福孔縣派他作為代表參加巴士底日一周年慶?;顒?。他后來重新回到了原來的部隊。由于第12獵騎兵團的一部分人被派往蒙梅迪去保護出逃的路易十六(法語:Louis XVI Auguste de France;1754年8月23日-1793年1月21日),這個團必須捍衛(wèi)自己的榮譽和對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的忠誠;繆拉和團附在圖勒舉行了一次集會,并向集會者們發(fā)表了類似的講話。1792年,繆拉加入了護憲衛(wèi)隊,但同年離開。他的離開有各種原因,包括他經(jīng)常與別人發(fā)生爭吵,甚至決斗,盡管他聲稱他離開是為了避免因擅離職守而受到懲罰。

作為一名激進的共和派人士,1791年,繆拉在給他的哥哥的信中寫道,他全神貫注于革命事業(yè),寧死也不愿意背叛自己的國家。離開護憲衛(wèi)隊后,他向負責監(jiān)督國民制憲會議的委員會報告說護憲衛(wèi)隊的士兵們犯有叛國罪,衛(wèi)隊里有一個中校名叫德斯庫爾斯,曾鼓勵他去孔代親王(法語:Louis V Joseph de Bourbon,Prince of Condé;1736年8月9日-1818年5月13日)麾下的孔代軍團中服役 ,然后隨部隊駐扎在科布倫茲。因為繆拉回到了他以前的團里,所以他贏得了共和派人士的支持,并在那一年的4月晉升為下士,隨后在同年5月晉升為中士。1792年11月19日,繆拉已經(jīng)25歲了,他為自己近期的晉升感到高興。他想,作為一名少尉,他的家人一定會認識到他對當教士并沒有多大的興趣,他希望能證明他想當一名士兵的想法并沒有錯。有兩名部長指控他是貴族,把他和繆拉·達威涅家族的成員混為一談,這一指控在后來的幾年里一直困擾著他。



葡月政變

1795年秋天,即法國國王路易十六被送上斷頭臺兩年后,保王派和反革命分子組織了一次武裝叛亂。10月3日,駐守在巴黎的拿破侖·波拿巴將軍被任命為國民公會防衛(wèi)部隊總司令。拿破侖命令自愿投降的繆拉,從一個不受政府部隊控制的郊區(qū)收集大炮??娎O法把存放在位于薩布隆平原上的營地里的大炮運到巴黎市中心,同時成功地避開了叛亂分子。10月5日,拿破侖使用這些大炮——即著名的“吸一口葡萄彈”——拯救了國民公會的成員們。拿破侖后來在向上級的報告中完全沒有提到繆拉。但拿破侖并沒有忘記他,繆拉后來被封為元帥、“歐洲第一騎士”、貝爾格大公和那不勒斯國王。



在意大利戰(zhàn)場(英語:First Italian campaign)和埃及戰(zhàn)場(英語:French campaign in Egypt and Syria)

《阿布基爾戰(zhàn)役[英語:Battle of Abukir (1799)]中的繆拉(這場戰(zhàn)役中共有4000名奧斯曼帝國士兵在尼羅河中溺亡)》[安托萬-讓·格羅(法語:Antoine-Jean Gros;1771年3月16日-1835年6月25日)于1804年作]

1796年,若阿尚·繆拉跟隨拿破侖前往意大利北部,起初是他的副官,后來在多次與奧地利及其盟友的軍隊作戰(zhàn)的時候,他被任命為騎兵指揮官。

《穿著驃騎兵制服的繆拉》(熱拉爾于1801年所作的肖像畫,當時的繆拉是帝國衛(wèi)隊的指揮官)

1798年,在拿破侖的帶領下,繆拉率領騎兵參加了遠征埃及的軍事行動。1799年7月25日,在阿布基爾戰(zhàn)役中,他成功地率領騎兵沖鋒陷陣,突破了奧斯曼帝國軍隊的防線。

1799年,一些在戰(zhàn)爭中幸存下來的軍官,包括繆拉和拿破侖,乘五艘巡防艦避開英國艦隊,返回法國。不久之后,繆拉在拿破侖于霧月18日(1799年11月9日)發(fā)動的一場“政變中的政變”中發(fā)揮了重要的甚至是關鍵性的作用,當時拿破侖第一次獲得了政治權力。

繆拉與卡羅琳·波拿巴(法語:Caroline Marie Annonciade?Murat,née Bonaparte;1782年3月25日-1839年5月18日)于1800年1月20日在莫爾特楓丹舉行了一場世俗婚禮,他們又于1802年1月4日在巴黎舉行了一次宗教儀式,因此繆拉成為了萊蒂西亞·拉莫利諾(法語:Maria-Letizia Buonaparte,本姓Ramolino;1750年8月24日-1836年2月2日)的女婿,同時還成了拿破侖·波拿巴、約瑟夫·波拿巴(法語:Joseph-Napoléon Bonaparte;意大利語:Giuseppe di Buonaparte;科西嘉語:Ghjuseppe Nabulione Bonaparte;西班牙語:José Napoleón Bonaparte;1768年1月7日-1844年7月28日)、呂西安·波拿巴(法語:Lucien Bonaparte;意大利語:Luciano Buonaparte;1775年5月21日-1840年6月29日)、埃莉薩·波拿巴[法語:Maria Anna (Marie Anne) Elisa Bonaparte Baciocchi Levoy;1777年1月3日-1820年8月7日]、路易·波拿巴(法語:Louis Napoléon Bonaparte;意大利語:Luigi Buonaparte;荷蘭語:Lodewijk I Napoleon Bonaparte;1778年9月2日-1846年7月25日)、保琳·波拿巴(法語:Pauline Bonaparte;1780年10月20日-1825年6月9日)和熱羅姆·波拿巴(法語:Jér?me-Napoléon Bonaparte;意大利語:Girolamo Buonaparte;1784年11月15日-1860年6月24日)的妹夫或者姐夫。



拿破侖戰(zhàn)爭

在1806年10月14日的耶拿-奧爾施泰特會戰(zhàn)(英語:Battle of Jena–Auerstedt)中,繆拉率領騎兵沖鋒陷陣。
《那不勒斯國王“喬阿基諾-拿破侖”》(約作于1812年)

1804年5月18日,拿破侖冊封繆拉為帝國元帥,并授予他“歐洲第一騎士”的頭銜。1805年,他被冊封為帝國親王和海軍上將,盡管他對海戰(zhàn)知之甚少。在普魯士做出一些領土上的妥協(xié)之后,貝爾格大公國成立,1806年3月15日,他被任命為貝爾格大公和克萊沃公爵,這些頭銜一直保持到了1808年8月1日,此時他又被任命為那不勒斯國王。馬德里五月起義爆發(fā)、半島戰(zhàn)爭(英語:Peninsular War)開始的時候,繆拉負責掌管駐扎在馬德里的法國軍隊。

繆拉在1812年的俄法戰(zhàn)爭(英語:French invasion of Russia)中同樣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在斯摩棱斯克[英語:Battle of Smolensk (1812)]和博羅金諾(英語:Battle of Borodino)等戰(zhàn)役中,他是大軍團最出色的騎兵指揮官,并因此而聞名。

盡管繆拉是個偉大的騎兵指揮官,但他對馬的健康卻完全不關心。拿破侖組建了一支由4萬人馬組成的騎兵部隊,從而制造了軍事史上最嚴重的飼料問題。漫長的行軍和休息時間的不足意味著馬會遭受饑餓、劣質飼料、鞍傷和疲勞的折磨,而繆拉本人則加重了這些問題。他也沒能為馬鍛造出馬蹄鐵,從而能使它們穿過結了冰的道路,與大部隊一同撤退。波蘭騎兵和科蘭古將軍(法語:Armand-Augustin-Louis, Marquis de Caulaincourt;1773年12月9日-1827年2月19日)都知道馬蹄鐵的重要性,所以采取了相應的行動。

在1813年的德意志解放戰(zhàn)爭(英語:German campaign of 1813)期間,他繼續(xù)跟隨拿破侖作戰(zhàn)。然而,拿破侖在萊比錫戰(zhàn)役(英語:Battle of Leipzig)中戰(zhàn)敗之后,為了保住自己的王位,繆拉與反法同盟達成了秘密協(xié)議,并轉而支持反法同盟。

1815年3月,他在里米尼向意大利地區(qū)的愛國者們宣布對奧地利宣戰(zhàn),并在那不勒斯戰(zhàn)役(英語:Neapolitan War)期間率軍北上與奧地利軍隊作戰(zhàn),企圖以軍事手段來鞏固自己在意大利地區(qū)的統(tǒng)治。然而,他在托倫蒂諾戰(zhàn)役(英語:Battle of Tolentino;1815年5月2-3日)中被奧地利將軍弗雷德里克·比安奇(德語:Frederick Bianchi, Duke of Casalanza;1768年2月1日-1855年8月18日)的部隊擊敗。



死亡

繆拉逃到了科西嘉島,然后又去了皮佐。不久后,他被那不勒斯國王費迪南多四世(即后來的兩西西里國王費迪南多一世;意大利語:Ferdinando IV Antonio Pasquale Giovanni Nepomuceno Serafino Gennaro Benedetto di Borbone;1751年1月12日-1825年1月4日)的軍隊俘虜。他被控犯有叛國罪,受到了審判,被判處死刑,并由行刑隊執(zhí)行。

當有人問他有什么要求時,他說,他希望能為他準備一個浴缸,并在里面灑上一瓶科隆香水,最后一個要求就是不要蒙住他的眼睛。他的這兩個要求都得到了滿足,費迪南多國王從繆拉自己的部隊里挑選了十二名士兵,并命令他們射殺繆拉。當死亡的時刻到來的時候,繆拉看到自己的部下的情緒有點激動,便說:
“我的朋友們,如果你們吝惜我的話,就瞄準我的心臟吧?!?br/>這一天,是1815年10月13日。

皮佐城堡,繆拉被囚禁和執(zhí)行死刑的地方。
法庭向繆拉下達的死刑判決書,現(xiàn)存于那不勒斯國家檔案館。
繆拉毫無畏懼地面對死亡,士兵們向他開槍時他依然保持站立,而且還沒有蒙上眼睛。
巴黎拉雪茲神父公墓中的繆拉衣冠冢。



盾形紋章

繆拉的盾形紋章,此時他擔任貝爾格大公。
繆拉的盾形紋章,此時他擔任那不勒斯國王。



孩子

卡羅琳·波拿巴和她的孩子們。

繆拉和卡羅琳有四個孩子:

●夏爾·路易·拿破侖·阿希爾·繆拉(法語:Charles Louis Napoleon Achille Murat;出生于巴黎,并在佛羅里達州杰佛遜縣去世;1801年1月21日-1847年4月15日),他繼承了父親“貝爾格大公”的爵位,是那不勒斯王國的王子、第二代繆拉親王。于1826年7月12日在佛羅里達州的塔拉哈西與凱瑟琳·登杰菲爾德·威利斯[英語:Catherine Daingerfield Willis Gray Murat;出生于弗吉尼亞州弗雷德里克斯堡附近地區(qū),并在佛羅里達州塔拉哈西去世;1803年8月17日-1867年8月7日;是伯德·C·威利斯上校(英語:Byrd Charles Willis;1781年8月29日-1846年)與其妻瑪麗·劉易斯(英語:Mary Lewis;生卒年不詳)之女;也是喬治·華盛頓(英語:George Washington;1732年2月22日-1799年12月14日)的甥外孫女]結婚,他們沒有孩子。

●瑪麗·萊蒂齊亞·約瑟芬·安農(nóng)西亞德·繆拉公主(法語:Marie Letizia Josephine Annonciade Murat;出生于巴黎,并在博洛尼亞去世;1802年4月26日-1859年3月12日),于1823年10月27日在威尼斯與佩波利侯爵、佩波利堡伯爵吉多·塔迪奧·佩波利(意大利語:Guido Taddeo Pepoli,Conte di Castiglione;出生于博洛尼亞,并在博洛尼亞去世;1789年9月7日-1852年3月2日)結婚,他們有孩子。

●呂西安·夏爾·約瑟夫·拿破侖·繆拉(法語:Lucien Charles Joseph Napoléon Murat;出生于米蘭,并在巴黎去世;1803年5月16日-1878年4月10日),是第二代蓬泰科爾沃主權統(tǒng)治者、第三代繆拉親王,于1831年8月18日在新澤西州的博登敦與卡羅琳·喬治娜·弗雷澤[英語:Caroline Georgina Fraser;出生于南卡羅來納州查爾斯頓,并在巴黎去世;1810年4月13日-1879年2月10日;是托馬斯·弗雷澤(英語:Thomas Fraser;生卒年不詳)與其妻安妮·勞頓(英語:Anne Lauton;生卒年不詳)之女]結婚,他們有孩子;他是他的堂弟——法國皇帝拿破侖三世(法語:Charles Louis Napoléon III Bonaparte;1808年4月20日-1873年1月9日)的伙伴,也是雷內(nèi)·奧柏戎諾瓦(法語:René Murat Auberjonois;1940年6月1日-2019年12月8日)的祖上。

●路易絲·茱莉·卡羅琳·繆拉公主(法語:Louise Julie Caroline Murat;出生于巴黎,并在拉文納去世;1805年3月21日-1889年12月1日),于1825年10月25日在的里雅斯特與朱利奧·拉斯波尼伯爵(意大利語:Giulio Rasponi;出生于拉文納,并在佛羅倫薩去世;1787年2月19日-1876年7月19日),他們有孩子。



親緣關系

繆拉有一個哥哥,名叫皮埃爾·繆拉(法語:Pierre Murat;出生于米拉堡,并在米拉堡去世;1748年11月27日-1792年10月8日),于1783年2月26日在米拉堡與路易絲·達斯托格[法語:Louise d'Astorg;出生于米拉堡;1762年10月23日-1832年5月31日;是艾梅里克·達斯托格(法語:Aymeric d'Astorg;1721年-?)與其妻瑪麗·阿蘭尤(法語:Marie Alanyou;生卒年不詳)之女;也是安托萬·達斯托格(法語:Antoine d'Astorg;1676年11月18日-?)與其妻瑪麗·德·瑪利(法語:Marie de Mary;1686年5月4日-1727年10月7日)之孫女;還是讓·阿蘭尤(法語:Jean Alanyou;生卒年不詳)與其妻路易絲·德·瓦隆(法語:Louise de Valon;生卒年不詳)之外孫女]結婚。皮埃爾和路易絲是瑪麗·路易絲·繆拉(法語:Marie Louise Murat;生卒年不詳)、皮埃爾·阿德里安·繆拉(法語:Pierre Adrien Murat;?-1805年)、瑪麗·拉德貢德·繆拉(法語:Marie Radegonde Murat;?-1800年)、托馬斯·若阿尚·繆拉(法語:Thomas Joachim Murat;生卒年不詳)和瑪麗·安東妮·繆拉(法語:Marie Antoinette Murat;1793年1月3日-1847年1月19日)的父母,在拿破侖的安排之下,瑪麗·安東妮·繆拉嫁給了霍亨索倫-錫格馬林根親王卡爾三世(德語:Karl Ⅲ Anton Friedrich Meinrad Fidelis von Hohenzollern-Sigmaringen;1785年2月20日-1853年3月11日);卡爾三世和瑪麗是霍亨索倫親王卡爾·安東(德語:Karl Anton Joachim Zephyrinus Friedrich Meinrad;1811年9月7日—1885年6月2日)的父母,卡爾-安東是葡萄牙王后史蒂芬妮(德語:Stephanie Josepha Friederike Wilhelmine Antonia;葡萄牙語:Estefania Josefa Frederica Guilhermina Antónia;1837年7月15日—1859年7月17日)的父親;史蒂芬妮的弟弟是羅馬尼亞國王卡羅爾一世(德語:Karl Ⅰ Eitel Friedrich Zephyrinus Ludwig von Hohenzollern-Sigmaringen;羅馬尼亞語:Carol I al Romaniei;1839年4月20日—1914年10月10日),外甥是比利時國王阿爾伯特一世(荷蘭語:Albert Ⅰ Leopold Clemens Maria Meinrad;法語:Albert Ⅰ Léopold Clément Marie Meinrad;德語:Albert Ⅰ Leopold Clemens Maria Meinrad;1875年4月8日-1934年2月17日)。

繆拉的另一個著名的后代就是他的來孫,即美國演員雷內(nèi)·奧柏戎諾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完)



(聲明:以上內(nèi)容是本人從英文維基百科上翻譯過來的。本人翻譯水平有限,文章中可能有很多不足之處,還望見諒!)

《歐陸戰(zhàn)爭4》法國將領介紹(4):繆拉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黑龙江省| 霍邱县| 遂溪县| 珲春市| 鸡西市| 灵山县| 长葛市| 浦城县| 万年县| 东宁县| 新疆| 龙州县| 东兴市| 蚌埠市| 突泉县| 疏勒县| 桑植县| 霍林郭勒市| 巴彦淖尔市| 阿图什市| 衡东县| 固安县| 汶川县| 舒城县| 阳信县| 柯坪县| 阜康市| 阿巴嘎旗| 措勤县| 杭锦后旗| 上饶县| 伊吾县| 平舆县| 黄石市| 三明市| 黎城县| 隆回县| 泰和县| 古田县| 茶陵县| 泰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