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武王崩了以后他的兒子還小,周公旦代天子攝政是輔佐還是篡權(quán)?
周武王因殫精竭慮而積勞成疾,此時天下未安,君臣上下都很恐慌。太公姜尚、召公奭進行了前虔誠的占卜,周公旦認為這樣不足以感動先王,于是他私下自以為質(zhì)代武王發(fā)誓告于太王(古公亶父),王季(季歷),文王。
禱告是這樣說:“旦是三王的子孫聰明能干,如果上天缺一個兒子就把我?guī)н^去吧,不要帶兄長姬發(fā)(武王),因為他還要為百姓做很多事呢,而且先王還需要姬發(fā)奉祀,現(xiàn)在我通過占卜的大龜聽命于先王,如果同意我就將圭壁獻上,如果不同意我就收藏起來?!敝芄┒\告完以后,令史官造冊向三個先王禱告,表示周公旦代替武王去死,然后到先王祭壇占卜,占卜的結(jié)果很好隨了周公的愿,于是周公向武王報喜,武王聽了弟弟周公旦的話病情似乎有所好轉(zhuǎn)。這次占卜的冊文周公旦命人放在一個柜子里密藏不許泄露。通過周公旦替武王去死的禱告,我們認為周公旦是很忠心的,而且他與武王也有深厚的感情,從武王伐紂到周朝初立一直輔佐武王,即是兄弟又是戰(zhàn)友這種感情至深是難以想象的。
畢竟過多的操勞消耗了周武王的生命,也不會因為周公旦占卜的吉利病情會根本好轉(zhuǎn),不久后武王就崩了。太子姬誦也就是周成王這個時候才13歲,在武王彌留之際進行后續(xù)的政治托孤安排。他給兒子留下了四位輔政大臣,分別是周公旦、召公奭、太公望,以周公旦為首。他們也有分工周公旦主陜以東主要在河南陜縣以東的黃河中下游地區(qū)以及華北大平原,這里有很多的商朝遺民,也有不服從的部落國家,是統(tǒng)一的主要方向,也是最不穩(wěn)定的區(qū)域,可以說周公旦的擔子是最重的。召公奭主陜以西基本上就是關(guān)中地區(qū),主要管理這一片區(qū)的宗室和附屬國。太公望姜尚是武王的岳父成王的外祖父,主內(nèi)政及軍事等,后來逐步離開權(quán)力中心回到自己的封地齊開始代表周天子穩(wěn)定東方的局勢。
由于周成王年少,周公恐天下聞武王崩而叛亂于是代成王攝政,相當于天子,這樣一來就有很多人懷疑周公的忠心,甚至有人認為周公旦篡位。一方面來自他的兄弟們,管叔及其群弟散布流言說周公將不利于成王。另一方面來自輔政大臣召公奭表示了懷疑。周公感到了輿論上的壓力趕緊向兩位在中央的權(quán)臣召公、太公望做解釋,大致的意思是代成王攝政是恐天下反叛周朝,武王早終成王年少,是要成就周朝大業(yè)才這樣做的,于是周公旦取得了召公、太公望的理解與支持,中央這幾個權(quán)臣達成共識。
后來管叔、蔡叔聯(lián)合前朝紂王的兒子武庚率淮夷反叛,淮夷是黃淮、江淮一帶的少數(shù)民族部落,當年武王封自己的弟弟管叔、蔡叔是來輔佐并監(jiān)視武庚的,結(jié)果這倆弟弟太不爭氣了。周公奉命興師東伐一舉殲滅之,誅管叔殺武庚,流放了蔡叔。誅是指殺一個家族殺的范圍很大,殺就是指弄死一個人,可見管叔的罪行最大。后來集中商朝的遺民于衛(wèi)地,封弟弟康叔為衛(wèi)侯就是后來衛(wèi)國(濮陽)的開國之君,封微子開為宋侯(商丘)以奉殷祀。又經(jīng)過兩年的時間平定淮夷及其他東方的地區(qū),從此天下大定,諸侯都來歸附。
周公旦攝政期間平定管蔡之亂,攻伐淮夷,擴展東方版圖,完成了華夏東方的統(tǒng)一,天下諸侯都來歸附,可以說功德圓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