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Moto X30 Pro 評測

Moto X30 Pro 評測
可能原圖比較大,b站專欄一張都嵌不進去,只能在Notion截圖拉過來。在Notion中我們?nèi)渴褂迷瓐D進行圖片描述,同時嵌入了圖表和音頻文件,受限于b站排版等一系列問題,更推薦大家來Notion(https://maltmann.notion.site/Moto-X30-Pro-7c66d12ea87640fdb0d16a7eebe5f99b)獲得最好的瀏覽體驗??
cnmd,b站的專欄,原圖,一張都嵌不進去,markdown也不支持,圖床也拉不進去,鏈接還只能用自家的,*****....
感謝JerryLF的幫助
Intro
Moto X30 Pro是2022年摩托羅拉推出的旗艦手機。它用一般合理的價格將硬件水平推到了2022年旗艦機的標準。而以myUI 4.0為主的軟件系統(tǒng)則在簡潔和本地化之間找到了平衡,我認為它是迄今為止最出色的國產(chǎn)類原生UI。
外觀
Moto在X30 Pro上的設計強調(diào)對稱,前面板和后蓋以中框為對稱軸拼接在一起,是近些年很多廠商都流行的超窄邊框設計。

X30 Pro上的中框被四周一條條天線割裂開來,并明顯的高于前后面板,拿起來像被插了一層鋼板,手感非常糟糕。

不僅如此,實體按鍵又小位置又靠上,使用起來也需要適應。

機身頂部用兩種字重標注了杜比全景聲。

底部是卡槽,USB-C口和揚聲器。

后蓋使用了比較粗的AG玻璃,不管是看起來還是摸起來都很像~~白絲~~(這里曾經(jīng)有一張圖),和Pixel 4上細面的玻璃完全是兩種不同的感覺。

相機模組的突起很夸張,主攝高聳入云,帶了殼也能讓手機支棱起來。

屏幕
手機正面是一塊6.7英寸的1080p 144Hz HDR(pOLED)面板。官方標稱10bit,1000nit全局和1250nit的峰值亮度。我手里沒有專業(yè)的儀器去測試,就簡單說一下我的日常觀感。
分辨率
首先是屏幕分辨率。正常來說大屏設備會使用2K或更高的分辨率來換取更高的像素密度。在X30 Pro上,系統(tǒng)默認的DPI被調(diào)高了一級,所以低分辯率的影響感知不強。如果調(diào)回標準大小,就會有顆粒感了。
刷新率
刷新率上,面板提供了60,90,120和144Hz幾個檔位,如果開啟了自動刷新率,在絕大多數(shù)場景中,刷新率會保持在90Hz,個別游戲會開啟120Hz,在我的使用場景里還沒有自動144的情況。需要知道的是,目前B站還沒有適配這臺機器(系統(tǒng)也沒適配B站),既不能開啟HDR,也不能自動120幀。
亮度和可視性
亮度的影響主要體現(xiàn)在觀看視頻和陽光下的可視度。雖然我也沒有儀器,但是恰巧手頭有相比X30 Pro好一些和差一些的設備來進行主管對比測試。
我們準備了ARM架構(gòu)小手機,X30 Pro和ARM架構(gòu)大手機。
在觀看視頻方面,使用三臺設備觀看Links拍攝的4KHDR片段。和大手機相比,X30 Pro的顯示效果非常相似,小手機不知道又卡什么bug,全屏模式下不能開啟HDR。當然大家看到的畫面是經(jīng)過相機二次捕捉的,實際的觀感和屏幕顯示的效果可能有較大出入。
可視度方面,三臺設備都能正確的識別亮度,在陽光下開啟激發(fā)亮度。其中小手機因為亮度太低,在陽光下需要不停的轉(zhuǎn)動視角才能勉強看清內(nèi)容。大手機因為有鍍膜,甚至頂著太陽也能看清。而X30 Pro的激發(fā)亮度非常頂,除了深色背景,觀感幾乎和室內(nèi)相同。

說完了優(yōu)點,這塊屏幕的問題是,小角度觀看會偏綠,加上曲面屏,就算在正面屏幕邊緣也會偏色,而且沒有任何解決辦法。
音效
音效方面,X30 Pro使用了正面聽筒和底部揚聲器的搭配。恰好,小手機也是如此。兩臺一起對比,X30 Pro雖然有杜比全景聲buff,但兩個揚聲器響度不一致,而且高頻集中在聽筒,低頻在另一邊,聽起來聲場在右前方。揚聲器本來就是聽個響,這些都能理解,但是如果聲音拉到最大,刺耳的高頻立馬淹沒了整個房間,而且后蓋跟蹦迪一樣震動,松了手自己都能走兩步,和3年前的手機相比也只是贏在了嗓門比較大而已。

續(xù)航和充電
續(xù)航
先說結(jié)論,X30 Pro的續(xù)航表現(xiàn)不錯。
我們共進行了兩輪測試用于檢驗設備的續(xù)航水平。
第一輪測試旨在模擬比較極端的情況,盡快的耗盡設備電量。

在這一輪中,全程使用蜂窩數(shù)據(jù),80%亮度。先抓個人來玩了2個小時原神,然后在b站播放一小時的1080p60幀視頻,去PixelHub和群友聊天半小時,再用Apple Music外放半小時無損音樂。這一套下來電量還剩41%。去YouTube欣賞了一小時的4KHDR視頻(100%亮度)發(fā)現(xiàn)效果并不好,最后回到原神跑了一小時圖。剩余8%的電量待機了4小時,X30 Pro終于倒下了。
該模型模擬了強度較高的使用情況,X30 Pro的表現(xiàn)相當出色。
第二輪測試混合了不同的使用強度。我們把滿電的X30 Pro帶出戶外,不僅完全使用這臺手機處理事務,還在40度的高溫下進行了一天的樣張拍攝,最終電量剩余百分之38,這也證明了一天的日用續(xù)航完全沒有壓力。
充電
充電上比較有意思,X30 Pro標配了一個125W的氮化鎵充電器,在之前的開箱視頻我們也提過,這個充電器的體積小巧而且支持100W的USB-PD輸出,在市面上都很難找到。其中125W是Moto的私有協(xié)議,也就是說只有使用這個這個充電器才能以最大功率充電。不過要注意的是,你需要在設置-電池選項卡里打開疾速快充。打開了這個選項以后,官方宣傳0-100的充電時間是19分鐘,我們簡單測試了一下。

在室溫26度下,使用原裝充電器,百分之40亮度,亮屏充電。從百分之一到100經(jīng)歷了24分40秒。在充電過程中傳感器溫度最高42度,摸起來有些熱但不至于燙手。請仔細看充電曲線的斜率,X30 Pro在充電時能夠保持不錯的增長率,不會像一些設備在百分之80以后突然限制充電功率。不過我們因為沒有功率計,以上的結(jié)果只是推測,但是24分鐘的充電時間是沒問題的。
同樣的情況控制變量為關(guān)機充電,從開不了機到100用了23分鐘。看起來和開機亮屏差不多,但是看曲線斜率,在充電到百分之50左右時,整個手機已經(jīng)燙到?jīng)]法拿。熱量集中在了上部的邊框,可能有50多度,非常夸張。在亮屏測試時為了防止相機過熱,空調(diào)是直接對著吹的,在相機下面的手機或多或少撈了一點便宜。
我們試著控制手機充電時的溫度,這次的數(shù)據(jù)甚至比官方宣稱的19分鐘還要快一些,表現(xiàn)非常不錯。
除了私有協(xié)議,X30 Pro還支持90W的PPS協(xié)議和50W的Qi協(xié)議輸入。我手頭沒有功率這么大PD和Qi充電器,這兩項就不測試了,大家可以看看其他up的視頻。
125W是目前Moto拿出的最大充電功率,雖然也有更快功率更大的對手,但是這個數(shù)值已經(jīng)能讓我手頭一眾手機落淚了。
相機
拍照體驗作為發(fā)布會上宣發(fā)的重點,為此我們制作了一期視頻節(jié)目,以下部分是視頻中大部分內(nèi)容的文字版。如果有條件的話,希望你能點擊鏈接前往視頻頁面觀看更生動完整的視頻版本,并留下一鍵三連,這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

第一眼相機的UI布局和操作邏輯幾乎就是谷歌相機的翻版,不同的是提供了包括手動模式在內(nèi)的更多功能。
默認拍照
X30 Pro的廣角主攝使用了三星的ISOCELL HP1傳感器,最大特點是兩億像素的分辨率和最大16:1的像素合并功能。
得益于驍龍8 Plus Gen 1的性能,主攝拍照默認開啟像素4合1的5千萬像素模式,不過每拍一張照片就要卡上那么一秒,體驗不是很好。從這里到之后的所有樣片除了個人信息打碼,沒有經(jīng)過任何的后期處理。
X30 Pro的成像風格偏向?qū)憣崱珳仄?,也不會刻意拉高飽和度。在這一組樣張里,Pixel的畫面較暗,飽和度很高,看起來天色已晚大家都在趕回家吃飯。而實際上當時才剛剛?cè)章?,X30 Pro的畫面才更接近真實觀感,而且展現(xiàn)出了更多的暗部細節(jié)。

但攝影也不是一味的追求寫實,這張無反相機的色調(diào)倒是更符合我對夏天的向往。

如果你打開了智能高分辨的選項,在特定場景X30 Pro會用主攝拍出一張一億像素的照片。如果照片周圍的信息量夠大,看起來會非常震撼。這是一張15MB的JPG圖像,在16:9填充屏幕后依然能保持清晰銳利。甚至放大多倍以后還能看清物體的輪廓。不過你很快會發(fā)現(xiàn)X30 Pro的一個特點,雖然整體畫面銳利,但局部仍然充滿涂抹的痕跡,你會在之后的樣片中發(fā)現(xiàn)同樣的問題。

https://fancade-my.sharepoint.com/:i:/g/personal/maltmann_fancade_onmicrosoft_com/ERd3JhCx5JZAhdar5-UMca8BIWNjjx02hphyaoVvxO8v4w?e=mAxJlS
超廣角
我覺得超廣角鏡頭比較適合拍攝和運動相機類似的第一人稱的畫面,但是X30 Pro對于鏡頭畸變的處理過于保守,因為絕大多數(shù)的設備會選擇犧牲一點邊角矯正畸變,不過也有人就是喜歡這種夸張的透視效果,攝影本身就是一種藝術(shù)表現(xiàn)的形式嘛。


長焦
既然定位是旗艦手機,那一顆長焦鏡頭必不可少。
這組照片展示了同樣使用2倍長焦的兩部手機面對極限距離時的解析力。X30 Pro可以放大16倍,Pixel只有一半。從畫面上看兩者半斤八兩,并沒有什么明顯的差距,在這樣的極限條件下,能勉強看出這是價值15元的美味肉松就已經(jīng)算是及格了。不過X30 Pro的長焦鏡頭沒有配備光學防抖,當畫面放大到16倍時即便手靠在墻上,畫面也在劇烈的抖動。

當然,長焦鏡頭可不僅是用來當望遠鏡使的。雖然手機鏡頭無法拍出800定的壓縮感,但是通過適當?shù)牟们校梢耘某龈蓛艏儩嵉漠嬅妗?/p>
微距
超廣角鏡頭也可以拍攝微距照片。但是問題在于,X30 Pro上的三個鏡頭在對焦上都差強人意。對焦不但不夠準確而且反應極慢,在拍攝微距照片時體驗尤為糟糕。前前后后拍攝了5張照片,才能選出一張勉強能看。你也能在后面的對比中看到X30 Pro對焦的表現(xiàn)。

人像模式
高定人像模式提供了35,50和85mm三個固定焦段。在手機上,這么小的鏡頭想拍出和無反相機一樣光學虛化的效果是幾乎不可能的,所以通常的辦法是靠算法算出照片的景深再添加模糊效果。我們在之前也探討過如何使用手機鏡頭來預測物體的距離,你可以點擊這里觀看。這里提供了幾組樣張,分別來自X30 Pro,Pixel和無反相機。
第一張照片使用35mm焦段最大光圈懟臉拍攝,能看到在近距離,手機也能表現(xiàn)出出色的背景虛化效果。X30 Pro的圖像飽和度稍高,看起來十分討喜,但在物體邊緣能看到不自然的光暈。Pixel的畫面更偏向于我的實際觀感,在物體邊緣的處理非常自然,看不出算法介入的痕跡。而相機拍出的畫面是最自然的光學散景,也是所有手機想要通過算法達到的最終效果。

第二張照片使用50mm焦段拍攝,被拍攝對象是一個大平面而且自發(fā)光,對于手機的虛化和HDR算法都是不小的挑戰(zhàn)。這次X30 Pro的畫面要更接近實際觀感,而且拍攝出的虛化效果更接近相機的畫面。但因為前后對比度相似,顯示器的邊緣出現(xiàn)了不小的瑕疵。屏幕內(nèi)的畫面雖然更加寫實,不過你也能注意到Dock欄有些過曝。Pixel的畫面飽和度更高,虛化的方式?jīng)]有跟隨光學規(guī)律,顯示器邊緣也充滿瑕疵,但能較好的還原屏幕內(nèi)元素的亮度和色彩,同時,Pixel在拍攝時記錄的景深信息可以幫助后期在相冊中調(diào)整,我認為這是X30 Pro欠缺的地方。

第三張照片同樣使用50mm焦段,對于算法是地獄級的挑戰(zhàn)。X30 Pro的色溫偏暖,而實際上頭頂有一盞冷色光源,相比之下Pixel更好的校準了白平衡,而相機完美的還原了顏色。兩臺設備都丟失了一些細節(jié),就不做評價了。處理復雜場景對于手機來說還為時過早,我們還是看看遠處的雪山吧。


第四張照片使用85mm焦段拍攝。這個焦段的拍攝很難對上焦,而且拍攝的畫面有些過曝,損失了一些亮度信息。Pixel的兩倍長焦拍出的畫面看起來完全沒有虛化效果,但在相冊中拉高深度滑條就可以制造和相機類似的效果。


X30 Pro在人像模式的處理上很難說是出色。更大更先進的傳感器在解析力上不如超分辨率算法,同時扣像算法對于物體邊緣的檢測也不夠優(yōu)秀,經(jīng)常過曝或出現(xiàn)奇怪的模糊。
在不少場景都能發(fā)現(xiàn)X30 Pro錯誤的估計了物體的距離,而產(chǎn)生了奇怪的畫面。也希望在未來的更新里官方能改善這個問題。


2億像素
你可能會注意到X30 Pro的成像非常明亮,這是因為大底+多合一像素可以獲得更多的進光量,大多數(shù)時候是好事,也有時侯是壞事。
三星的HP1傳感器從發(fā)布到現(xiàn)在也有快一年時間了,X30 Pro是第一個用上這個傳感器的機器。HP1的最大特點之一是擁有目前手機CMOS最高的兩億像素,在光線充足的情況下能拍出一張解析力非常高的照片。這一組照片展示了原生兩億像素和1200萬像素+超分辨率算法的對比。
X30 Pro 兩億像素(需要下載)
https://fancade-my.sharepoint.com/:i:/g/personal/maltmann_fancade_onmicrosoft_com/Edch5oEzAPlMhjdBoffMdiIBzrxTjNULaMbkaQypvI1bZg?e=ihadM0

X30 Pro的照片非常明亮,局部放大能看出輕微的涂抹,但沒有鋸齒感。Pixel通過超分算法也達到了類似的效果,但放大后畫面充滿了鋸齒。X30 Pro雖然更亮,分辨率更高,但也丟失了不少物體表面的紋理。再去看一看美味肉松,說實話,這張35MB的圖片并沒有讓我覺得比Pixel的3.5MB好上十倍。
那在室外良好的光照下表現(xiàn)如何呢?
必須承認,HP1的兩億像素的解析力優(yōu)勢被發(fā)揮的淋漓盡致。遠處大樓外墻上每一塊玻璃的輪廓都清晰可見,樹葉也沒有糊成一團,只有非常輕微的涂抹。再放大一些甚至能看到路人手機屏幕上的大致構(gòu)圖。可惜的是,X30 Pro的優(yōu)勢也僅限于此,與解析力相比,色彩只能說是差強人意。缺少了HDR算法的加持,亮部的天空已經(jīng)幾乎沒有細節(jié)可言了。整體的色彩風格偏向?qū)憣?,并沒有像其他旗艦機一樣自動套濾鏡得到濃艷飽和的成片。高情商:還原真實。低情商:發(fā)朋友圈沒人點贊。
https://fancade-my.sharepoint.com/:i:/g/personal/maltmann_fancade_onmicrosoft_com/EUTHvvZ5tfVFhXqeS9-zSbQBYIkKOZdz0dFxkX7v57qGIQ?e=uKO5H8
而且兩億像素拍攝隱藏在“更多”選項卡里,更像是個附屬功能,而像素合并和大底才是主要賣點。
夜景
這就不得不談到HP1的另外一個特點,在夜晚,可以將16個像素合并成一個單位像素間距2.5微米的大像素。如此大的單位面積可以拍出明亮干凈的夜景畫面。在這幾組照片中,X30 Pro只需要一秒鐘左右就能完成畫面曝光,而Pixel通常需要等待5秒以上。
第一組照片模擬了夜晚拍攝會遇到的大光比情況,兩者對于燈帶處高光的壓制不相上下,遠處的暗部細節(jié)也都得以保留。其中X30 Pro的畫面整體明亮,但遠景有輕微涂抹和噪點。Pixel的畫面看起來很賽博朋克,遠景和暗部噪點較少但看起來很糊。大家更喜歡哪一種風格呢?

如何處理好玻璃反射和之后的物體也是一個難題。第二組照片中,X30 Pro更加側(cè)重于反射景物的成像,而且曝光時間短,樹葉的陰影,燈牌的文字都很清晰。Pixel通過長曝光更好的平衡了室內(nèi)外景物的關(guān)系,還能在玻璃上看到我自己的反射,但因為時間長和手抖,畫面,影子和燈牌的文字都很糊。

最后一組照片拍攝于極限暗光環(huán)境,Pixel曝光花了接近10秒,而X30 Pro依舊是一秒鐘。長時間的曝光導致畫面不可避免的變糊,這是算法也補救不了的,相比起來X30 Pro的畫面看起來更加清晰,輪胎和地面陰影處的細節(jié)也比Pixel要更加豐富。之后我又用無反相機1/25秒的快門拍了一張,果然沒有光學防抖晚上是沒法拍照的。兩部手機表現(xiàn)的要更好一些。

在夜景方面X30 Pro采用的是與Pixel完全不同的思路,大底+大像素的進光量非常夸張,只用一秒就能干完別人十秒干的活,而且很多時候還表現(xiàn)的更好。不過奇怪的是,盡管X30 Pro的畫面第一眼銳利無比,然而放大后卻是Pixel更為清晰。在手動模式下,主攝的最長快門為32s,我更希望在夜景模式下X30 Pro能用更長一些的曝光時間通過算法來抵消噪點和涂抹感。
視頻
視頻上主攝最高支持8K30幀,但可以拍攝HDR的最高視頻規(guī)格被限定在了4K30,效果也相當不錯。這里是使用X30 Pro拍攝的4K HDR片段,你可以點擊觀看。

拍攝視頻的問題是,主攝的光學防抖會導致果凍效應,如果同時打開了電子防抖,在30幀拍攝時會出現(xiàn)抖動,很影響觀感,在60幀會明顯緩解。如果你想用X30 Pro拍攝HDR視頻,還是建議關(guān)閉電子防抖并使用手機穩(wěn)定器。
系統(tǒng)和UI
文案寫到這里的時候已經(jīng)推進非常緩慢了,因為X30 Pro系統(tǒng)的使用體驗和我手里的Pixel 4十分相似。一方面它本質(zhì)上還是類原生系統(tǒng),另一方面它擁有的一些本地化功能可能早就在國內(nèi)UI上鋪開了。所以我會更多以一個類原生用戶的角度去評價這個系統(tǒng)。
類原生和UI
進入系統(tǒng)的第一眼你應該留意到熟悉的類原生氛圍,開機引導的流程和動效與類原生無異。整個系統(tǒng)也是貫徹了一樣的原則:有原生就用原生,沒原生就自己造類原生。桌面的可自定義程度比Pixel Launcher高很多,但是圖標包以應用的形式安裝,而且只能從應用商店獲取。myUI 4.0基于安卓12,自然也支持動態(tài)取色,你可以在主題色一欄看到這個選項,不過可惜的是并沒有主題圖標。

任務欄提供了比原生更加豐富的選項,同樣也使用Material Design設計。其他的一些選項設計基本就是Material You的翻版,在稍后我們會列出所有的特色功能和自定義選項。
所有的自定義選項
之所以說myUI 4.0在原生和本地化之間找到了平衡,不是因為它在本地化的基礎上套了一層Material Design的皮,而是因為幾乎所有的本地化功能都模塊化的集成在系統(tǒng)中,用戶可以自由的開啟和關(guān)閉。不喜歡下拉全局搜索,在啟動器設置關(guān)閉就可以拉出狀態(tài)欄;不喜歡負一屏,在啟動器設置同樣可以關(guān)閉,甚至替換成Google Feed;不喜歡花里胡哨的磁貼,在系統(tǒng)設置里關(guān)閉就會變成原生的模樣。通過一系列的設置,你可以在X30 Pro上還原Pixel的體驗,干凈,迅速,安卓本應如此。

缺點是,myUI的內(nèi)存管理非常激進,在沒有進行任何設置之前,每10秒就會殺死一只小貓咪。為了避免這種情況,你需要把應用上鎖,同時加入省電白名單。
同時myUI沒有接入任何國內(nèi)的主流推送服務,如果你打開了谷歌服務,那有一些應用會走FCM,其他的應用就只能靠常駐后臺接收消息,給內(nèi)存徒增負擔。
myUI一年更新兩次,現(xiàn)在安卓13已經(jīng)推到了AOSP,myUI什么時候用上還不好說。不過如果你安裝了Google Play,那通過Play也能繞過OEM推送當月的安全更新,也許還會包含新功能。
總的來說,myUI 4.0給予了用戶自由選擇的權(quán)利,它堆疊在原生之上而不是侵入式的修改系統(tǒng),它還提供了一些通常需要刷模塊才能實現(xiàn)的功能,你可以方便的把它變成你想要的形狀。它能滿足原生和國產(chǎn)UI的用戶需求,這就是為什么myUI是最適合類原生用戶的系統(tǒng)。
myUI 4.0使用了一種近似Material You的設計規(guī)范,而myUI的工程師看起來都很喜歡Material Design的審美,所以他們不僅把它用在了手機上。
Ready For
打開PC端的Ready For Assistant,想不到吧,還是Material You。雖然只是模仿了外觀,但是這樣把一套UI運用到全平臺的態(tài)度還是可圈可點的。Ready For是Moto的手機投屏和桌面模式的解決方案,提供了一系列功能。你可以插線或者無線連接PC或其他安卓平板。
我們通過一根USB3.0的CtoC線纜連接手機和PC,現(xiàn)在可以在PC通過小窗直接投屏手機的應用。

Ready For還提供了一個類似Dex和TNT的桌面模式,只不過細節(jié)上還有些問題,畫面看起來也非常糊。打游戲沒有問題,但是沒有鍵盤映射。你可以在設置里調(diào)整顯示分辨率,不過最大好像也只有1080p。


你還可以直接分享一臺獨立的手機到PC,只要兩邊不同時打開一個應用就不會沖突。Ready For還提供了相機,F(xiàn)TP,網(wǎng)絡分享,同步剪切板等功能,這里就不一一演示了。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所有操作都是在手機后臺完成的,不會影響手機的使用。如果家里或者公司網(wǎng)絡比較好,那每次到工位只要手機上點一下就能自動開始投屏,不過我在家用WiFi 6的路由器試了一下,無線投屏的質(zhì)量慘不忍睹。
總結(jié)
我們上一次見到的摩托羅拉設備還是去年年底的Edge X30。搭配著旗艦機的參數(shù)和相當有誠意的價格,很難不讓人想到曾經(jīng)的樂視。X30 Pro的發(fā)布是Moto攪局之路的下一步,這一步也走出了超乎意料的效果。它憑借出色的顯示效果,頂尖的硬件和優(yōu)秀的充電和續(xù)航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但發(fā)綠的屏幕,硌手的邊框以及和宣傳不符的拍照體驗和不支持IP68級防塵防水也是扣分點。正如我在之前所說的,對于類原生用戶,myUI 4.0會是這款機器的核心賣點,如果你和我一樣對性能參數(shù)不感冒,又喜歡簡潔流暢的系統(tǒng),那更便宜的S30 Pro會是更好的選擇。
看到X30 Pro其實也看到了一絲希望,三千多的價格,旗艦機的目標和做UI的態(tài)度,這才是國內(nèi)市場本來的樣子。K50Ultra,X30 Pro和Y70相繼爭奪最便宜的8 Plus Gen 1手機的席位,讓我們對未來一直保持期待。
但對于moto而言,當用戶不再討論情懷,才是一切的開始。

可能原圖比較大,b站專欄一張都嵌不進去,只能在Notion截圖拉過來。在Notion中我們?nèi)渴褂迷瓐D進行圖片描述,同時嵌入了圖表和音頻文件,受限于b站排版等一系列問題,更推薦大家來Notion(https://maltmann.notion.site/Moto-X30-Pro-7c66d12ea87640fdb0d16a7eebe5f99b)獲得最好的瀏覽體驗??
一定要來?。?/strong>